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9.50KB ,
资源ID:829848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98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

1、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解析:A项中的“忠孝”思想无法从题干中体现,应排除;B项“忠君”思想与题干相悖,应排除;题干孙中山强调的“忠”,不是忠君,而是忠于人民、忠于国家,C项正确;D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应排除。答案:C2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

2、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D两项体现的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答案:A3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A认为三民主义存在不足B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C反

3、对推翻满族贵族统治D公开反对进行暴力革命解析:题干材料章太炎认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把清政府作为最大的敌人,而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看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祸害远远大于清政府,指出了三民主义的不足。答案:A4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节制资本即限制私人资本的过度膨胀,以促

4、进社会公平,故选D项。答案:D5中国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孙中山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就任临时大总统不久,就在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这体现孙中山的()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解析:首先排除A项,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没有民本思想;其次,B项民族主义思想的初期是推翻清朝统治,后来又增加了反帝思想,不符合题意;C项是其思想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建立民国,也不符合题意;植树主要反映了孙中山关注民生,因此本题选D项。答案:D6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

5、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实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解析:A项是在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宣言中,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实施方法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项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俄国无产阶级革命;D项也是1924年1月确定的;孙中山在1918年1月主要强调利用苏俄革命及政权巩固的有利时机,推动中国革命,故选C项。答案:C7孙中山1894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

6、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A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追求建立同于美国的政治体制C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不断完善民主革命理论,探索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内容,推翻清政府不是其主旨,故A项错误;从材料“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可知孙中山建立的政治体制与美国不同,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同时,也融入中国传统优良政治,故不是更加崇尚古代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从材料“考选制

7、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可知孙中山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从中国固有传统制度中寻找有用之处,以建立新制度,故D项正确。答案:D8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解析:根据材料“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

8、,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可知后一种观点更多地强调受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故A项错误;据材料“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所决定的”,可知后一种观点更多强调内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B项错误;两种观点主要说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根源,并没有涉及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的民族意识”“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所决定的”,可以得出这两种评论都旨在强调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92018年11月11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52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

9、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材料中的三民主义纲领()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B代表工农的根本利益C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D指导推翻清政府统治解析:新三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与材料中“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称为孙中山先生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相符,故A项正确;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但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故B、C两项错误;题干中毛泽东同志所评价的是新三民主义,而指导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是旧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A10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

10、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解析:本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致国家富强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的提示,孙中山关于解决民生方面的办法是平均地权,故选C。答案:C11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A已然实现三民主义的

11、目标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C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三民主义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只是封建君主专制,并没有彻底推翻封建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我高皇帝”“清室”即突出满汉民族矛盾,而非民主与封建的矛盾,故C项正确;D项属于表面现象,题干要求从“本质”来看,故D项错误。答案:C12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

12、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解析:由材料可知,这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观,而A项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材料未提到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排除B项;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和材料中“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相符。 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今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不是先提出

13、一种毫不合实用的剧烈办法,再等到实业发达以求适用;是要用一种恩惠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孙中山民生主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主要考查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首先分析材料,概括出观点,可以是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借鉴,可以是孙中山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即可。如选择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可结合三民主义中对民生主义发展的史实进行论述,特别是新三民主义中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

14、资本”,其目的是为了扶助农工,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答案:示例一:论题: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论证:孙中山自1894年创立兴中会以来,历次革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1917年苏俄的十月革命、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为其指出了一条新路。同时,孙中山看到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尖锐的社会对立,也不愿重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其民生主义原本就试图以“平均地权”的方式缩小贫富差距。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孙中山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将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中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社会主义色彩的内容,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结论:

15、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其民生主义有了新的发展。 示例二:论题:孙中山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 论证:马克思主义既指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也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专政等推动社会变革的具体要素。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者,希望将来的中国如社会主义般美好;但他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可能认同无产阶级专政,所以他的新三民主义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他看到了工农群众的力量,开启了国共合作,顺应了大革命的潮流;但他反对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南,反对将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论:因其自身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孙中山反对马克

16、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人鉴于天赋人权之万难放弃,神圣义务之不容不尽,是用诉之武力,冀脱吾人及世世子孙万重羁轭革命者乃神圣之事业,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孙中山全集第1卷材料二“民权革命,是谁同谁争呢?就是人民同皇帝相争。所以推求民权的来源,我们可以用时代来分析。再概括地说一说:第一个时期,是人同兽争,不是用权,是用气力;第二个时期,是人同天争,是用神权;第三个时期,是人同人争,国同国争,这个民族同那个民族争,是用君权;到了现在的第四个时期,国内相争,人民同君主争,在这个时代之中,可以说是善人同恶人争,公理同强权争。到这个时代,民权渐渐发达,所以叫作

17、民权时代。”孙中山全集第9卷材料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欧美既无从仿效,我们自己便应该想一种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孙中山全集第9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革命的目的。(2)材料二中关于人权的来源较材料一有何变化?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人民同君主争”的“民权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欧美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新方法”指什么。孙中山先生能找到新方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变化以及学生解读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中“天赋人权”“义务之不

18、容不尽”“神圣之事业”等信息可获取“保护天赋人权”、反对专制统治的革命目的。第(2)题,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炼。材料一主张天赋人权,材料二认为人权来自争取和斗争,后一问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第(3)题,省略号前是孙中山对西方民权制度的认识,孙中山的“新方法”,指的是其思想的伟大转变,其变化的原因受客观环境影响(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也属于客观因素),主观上孙中山个人的品质。答案:(1)目的:反对封建专制,保护天赋人权。(2)变化:材料一认为人权源于天赋,材料二则认为人权源于斗争。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3)看法:认为西方国家的民权制度是压迫平民的工具。新方法:学习苏俄,提出扶助农工的政策。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与时俱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