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常识部分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1、国家的含义与性质(一)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观等要素构成的,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二)国家的性质(1)主权属性:主权是国家存在的重要因素,国家具有主权属性。(2)阶级属性(国家的根本属性,即国体)。(3)社会属性(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属性)。(三)国体(1)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2)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
2、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四)民主与专政(1)民主与专政的含义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通常又叫“民主制”。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超阶级的民主是不存在的。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任何国家都具有专政的职能,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实行民主制的国家同样具有专政的职能,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和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相结合,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
3、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1)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2)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新型)(1)新型的民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民主的广泛性:其一,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我国,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他们平等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
4、权利。其二,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我国宪法第二章确认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政治权利的法律、法规一千多件,使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还有切实的物质保障。(2)新型的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人的专政。由于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同时,我国还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社会主义制
5、度还会遭受国际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专政职能。(3)在概念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它确切地表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政权的广泛社会基础;在实践上能使人们正确理解我国政权的性质和职能,防止只强调专政而忽视民主或只强调民主而忽视专政的片面性,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4)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和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6、。(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与民主密不可分,这是对社会主义与民主内在联系的科学概括。(2)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
7、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3)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我国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使人民民主有了制度的保障。但是,民主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才能达到完善的程度。民主程度是指民主原则和民主精神实施的程度、状况和水平,它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还较低。因而,我国的民主还有不够成熟的地方,民主制度尚不够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在某些方面还未得到充分实现,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4)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式要坚持
8、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西方政治的模式。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3、国家职能(一)国家职能的含义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二)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三)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1)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国家维护阶级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它包括:国家运用强制力量,约束、控制以至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和打击不法分子的破坏;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协调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的利益关系;进行
9、意识形态的控制,以统治阶级的思想作为社会的主导思想;缓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缓解社会冲突,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统治秩序和经济利益。社会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是国家对社会的经济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它包括: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邮电、交通等事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兴建各种社会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2)对外职能保卫职能:国家的保卫职能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敌的侵犯和颠覆。交往职能: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从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调整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剥
10、削阶级国家的侵略职能: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还往往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等和平手段侵犯他国的利益。当和平扩张的手段不能奏效时,就发动战争,侵略他国。4、我国的国家职能(一)我国的对内职能(1)政治职能含义: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具体内容: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2)经济职能含义: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内容:国家管理经
11、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制定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的方案;协调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发展计划和经济关系;部署重点工程特别是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工业的建设;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掌握和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制定并监督执行经济法规;管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3)文化职能含义: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具体内容: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抵制封建主义和资
12、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全体人民中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含义: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具体内容:国家必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完善各种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二)我国的对外职能(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
13、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三)我国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我国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我 的国家职能既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决定,又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5、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一)政体的含义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二)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统治阶级历来都十分重视政权组织形式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国家的政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
14、环境的不同,在相同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也会采用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三)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1)议会君主制主要特征A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B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C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力,它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实行的国家:英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除此之外、还有日本、泰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典、挪威等。(2)议会制共和制主要特征A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内阁)等权力。B政府(内阁)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C作为国
15、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实行的国家: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等。(3)总统制共和制主要特征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B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官员,而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C由当选取的总统组织政府。资产阶级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在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实行的国家:美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实行总统制共和制。6、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1)人
16、民代表大会性质: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地位: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职权:按照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大类,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A立法权: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立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B决定权: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C任免权:任免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
17、其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D监督权:监督权是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作用: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二)人民代表(1)人民代表的产生与任期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县以上的人民代表由间接选举产
18、生,县以下的人民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2)与人民的关系(使命)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3)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即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提案权,即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质询权,即人民代表有权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义务: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接
19、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目的: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和义务,以保障他们完成行使国家权力的使命。(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组成国家政权体系,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这一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的直接体现。它保证了人民
20、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能够逐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和决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可以通过宪法和制定法律,建立一整套有关国家生活的制度,如国家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财经制度、军事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等。(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表现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得出上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行使职权,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由人民代表大会充
21、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以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而且对代表有权进行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的问题,则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处理。这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
22、的统一整体。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自治区设立自治机关,使少数民族能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国家的结构形式(一)含义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二)原因任何一个国家都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一定的居民行使国家权力。为了便于统治和管理,使国家权力的行使落实到一切地方和所
23、有的人,统治阶级有必要把国家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域,设置若干级的国家机关,这就是国家结构形式的问题。(三)类型(1)单一制国家特点A从法律体系看,全国只有一部宪法。B从国家机构的组成看,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C从公民的国籍看,公民只有一种国籍。D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看,全国按地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域,各行政区域接受中央政权机关的统一领导。E从对外关系看,国家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政府不能代表国家行使外交权。实行的国家: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匈亚利、波兰、蒙古等。(2)复合制(联邦)国家含义:联邦制国家,是指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孝等)组成的联盟国
24、家。特点A从法律体系看,除有联邦的宪法外,联邦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宪法。B从国家机构的组成看,除有联邦中央政府外,联邦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C从公民的国籍看,联邦公民同时也是联邦成员国公民。D从对外关系看,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但有的联邦制国家允许其成员国有某些外交权。实行的国家: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印度、缅甸、巴西等二十多个国家。(三)我国实行单一制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由我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其特点有:(1)从法律体系看,全国只有一部宪法。(2)从国家机构的组成看,全国只有一个制定法律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即
25、:国务院。(3)从公民的国籍看,公民只有一种国籍。(4)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所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根据历史和现实的状况所建立的特别行政区,也都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各地方行政区域设立的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行使其职权。(5)从对外关系看,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8、“一国两制”(一)“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施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
26、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在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已经得到贯彻实施。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取得了伟大胜利。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稳定与发展,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一国两制”的含义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三)“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实行“一国两制”是将香港、澳门、台湾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由中华人
27、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2)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互惠互利。(3)“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享有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的高度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之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四)“一国两制”的意义(
28、1)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国家的统一,无非有两种方式:一是和平方式,一种是武力方式。用和平的方式,可以避免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不损国力,不伤民心,是人民的共同心愿。(2)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4)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五)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二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下)9、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从纵向看,它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机关;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二)国家机关的决定因素(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关的性质。
29、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其国家机构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所掌握并为之服务的。(2)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有各种职能,每一项国家职能都要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来执行。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载体。(三)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根据国家的职能,一般都设有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暴力机关等。10、我国的国家机构(一)我国国家机构的分类(1)按类别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军事机关。(2)按层级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3)中央国家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
30、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二)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的性质和职权(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国家主席国家主席的性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席的职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誉授予权、外事权等。(3)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的性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的职权:主要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统一领导各部、各委员会、各直属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
31、性质:我国最高国家审判机关,属于司法机关体系。最高人民法院的职能:依据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即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使审理和判决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行政案件的权力,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涉;各级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责是:通过行使审判权,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经济纠纷,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各种合法权利,以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5)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性质: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32、的职权:按照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职责是:通过行使检察,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镇压一切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活动,打击各种犯罪分子,维护国家统一,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生产、工作、教学、科研等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从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6)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根本任务):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国家安全,防御外敌侵略和国内敌对
33、势力、敌对分子的颠覆活动。军队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的坚强柱石,承担着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双重任务。(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主要体现A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要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B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C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
34、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一方面,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另一方面,地方国家机关在执行中央决定的前提下,自主管理和安排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等社会事务。(2)对人民负责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坚持以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A密切联系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国家公务过程中,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35、,体察民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B克已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使国家机关各项工作都能够从根本上反映广大群众的意愿和利益。(3)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
36、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的要求A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B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C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必须维护法律权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做到忠于法律和制度,忠于人民利益,忠于事实真相。要坚决纠正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执法犯法、以权压法、贪赃枉法等现象,坚决查处司法腐败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
37、法必严、违法必究。D同时,还要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依法治国对公民的要求A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提高法律意识。B要自觉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C要自觉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D要依法监督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依法治国的意义:只有走依法治国道路,才能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11、我国公民的政
38、治权利和自由(一)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选举人民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被选为人民代表的权利。(2)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三)政治自由(1)政治自由: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2)政治自由的地位
39、: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让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敢于讲话,敢讲真话,这也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因此,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四)监督权(1)监督权的内容: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即人民代表的监督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一方面,人民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另一方面,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
40、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2)监督的方式: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检举。(3)监督的意义: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五)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制裁和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12、我国公民的义务(一)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1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遵
41、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公民同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做斗争的法律武器。(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 都受到法律制裁。(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统一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离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42、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2)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的要求我们要珍惜公民权利。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权利意识。我们既要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我们要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总之,只有把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与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三)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国家、
43、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为公民着想,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也应该为国家着想,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2)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公民的权利。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在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的具体表现,也是公民爱国的表现。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4、政党(一)政党的含义: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 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二)政党的特征(1)政党具有
44、阶级性。任何政党都是阶级的政治组织,都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判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主要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2)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政党一般都有政治纲领,夺取政权、维护政权,或参与、支持某种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3)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政党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系统,通过各级组织把党员聚集起来,以实现该党的纲领。政党又有成文或不成文的纪律,以约束其成员的行为。(三)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1)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45、。为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政党必须把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把政党的纲领、路线按法定程序变为国家的法律、政策,并依靠国家权力保证贯彻执行。所以,政党都致力于掌握政权或干预政权。(2)政党具备掌握国家政权的条件。政党是一定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组织纪律和领导集团等,这使它能够成为国家政权的执掌者。15、中国共产党(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4)中国共
46、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1)党的领导方式的内容政治领导: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党的纲领、路线,确定奋斗目标,并通过
47、法定程序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党的政治领导主要依靠法律实现,依法执政,以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思想领导: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其懂得党的纲领和路线,懂得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并自觉地贯彻执行。组织领导: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和影响人民群众,从组织上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国家的宪法、法律付诸实施;培养、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并向国家机关推荐德才兼备的干部,以成功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2)党的领导方式的关系
48、: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实行党的正确领导,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突出党的思想建设。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要把
49、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解决腐败问题。(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建立和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
50、民主制度。16、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一)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的一系列基本问题。(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与作用: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二)党的基本路线(1
5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党的基本路线的显著特点:一是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性,二是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稳定性。(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三)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之间的关系: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
52、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对党的历史方位做出科学判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53、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
54、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五)
5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于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18、政党制度(一)含义:是指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类型(1)两党制两党制的含义: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
56、制度。实行两党制的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多党制多党制的含义: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两个以上的主要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在多党制的国家中,由于主要政党势均力敌,谁的力量都不足以单独保持长期优势,因此,执政党或是偶然在选举中获得相对多数的政党或是联合获得选举多数的几个政党的联盟。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比利时、瑞典、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巴西、阿根廷等。(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19、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一)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
57、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3
58、)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是指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说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互相监督”是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平等基础上的互相监督。“长期共存”离不开“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各党派要真诚相见,以诚相待,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做并肩战斗、披肝沥胆的诤友。(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同样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在宪法规定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同时,共产党
59、和各民主党派又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二)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或“政协”。(1)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2)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政协内部各方面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的协商。民主监督:是对国家法律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方式所进行的监督。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参政议政包括选择人民群众关心、
60、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的课题,组织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其所联系的各界人士的专长和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献策。(三)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五)我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2)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20、我国的民族(一)民族的特征(1)共同语言。(2)共同地域。(3)共同经济
61、生活。(4)共同心理素质。(二)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主要表现在:在汉族集中地区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也多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这种特点,对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的制定有深远的影响。(三)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由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四)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平等的含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民族平等的表现A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B各民族
62、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C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2)民族团结原则民族团结的含义: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当前妨碍民族团结的因素:在国际敌对势力的影响
63、和挑动下,国内还有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活动,在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还存在着一些民族偏见,存在着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维护民族团结的做法 A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要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要依法惩处煸动民族歧视的行为。B必须牢记,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是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A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还比较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B实现
64、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途径A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B同时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C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4)三原则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平等和团结,就不会实现共同繁荣。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
65、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五)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3)民族区域
66、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21、我国的宗教(一)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二)宗教的作用(1)宗教的消极作用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宗教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宗教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2)宗教的积极作用宗教的产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下
67、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对社会发展产生过进步的影响。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三)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1)宗教已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2)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3)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他们能够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四)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1
68、)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包括既保护人们信教的自由,又保护人们不信教的自由两个方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国家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的。(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
69、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为了更好地、全面的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及宗教团体、寺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适应的要求:不是要求教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要求宗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要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相适应的政治基础:广大教徒是拥护
70、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是国家主权在宗教事务上的具体体现。(五)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1)符合宗教自身规律(2)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3)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第五课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22、当代国际社会(一)国际社会的构成:第一类是主权国家。第二类是国际组织。(二)国际关系(1)国际关系的含义: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国际关系的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
71、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3)国际关系的形式:表现为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4)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磨擦或冲突的根源。国家力量: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各个主权国家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必然对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
72、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原来的国家关系产生相应的变化。(三)主权国家(1)主权国家的构成: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即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只有具备这四个要素,才能成为主权国家,享有国际法确认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2)主权国家的权利独立权:指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平等权: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自卫权:指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管辖权: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3)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家争端等国际义务。(四)
73、国际法(1)国际法的含义: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单地说,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2)国际法的作用: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它对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重要作用: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国际纠纷。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五)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的含义:国际组织是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2)国际组织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分为政治性的、专业性的;世界性的、区域性的;政府间的、非政府间的。政治性的
74、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专业性的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学生联合会等。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区域性的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等。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政府间的如国际红十字会等。(3)国际组织的作用是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是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是争取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23、联合国(一)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1)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
75、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2)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二)联合国的重要机构:安全理事会(1)安理会的组成:由中、法、俄、英、美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2)安理会的性质:是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3)安理会的表决原则:对国际问题的调停和裁决实行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即每项决议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否决票,便不能通过。(三)联合国的作用(1)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
76、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四)中国与联合国(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2)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对联合国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3)我国人民也从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得到有益的支援。联合国及其有关国际组织已成为中国引进资金技术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24、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一)和平问题(1)和平问题的含义:是
77、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2)和平的意义: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平的维护将给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3)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工业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4)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二)发展问题(1)
78、发展问题的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2)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3)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2)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
79、平力量的壮大。(四)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强权政治,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2)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是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当今世界正是由于少数国家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破坏别国主权,才使世界
80、和平受到威胁,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4)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意义:建立国际新秩序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中国主张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A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B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C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D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25、多极化与国际竞争(一)世界的多极
81、化趋势(1)多极化的原因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国际社会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之际。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彻底打破。由于国际矛盾复杂多变,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中重新组合,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大国实力的均衡化使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转化,世界出现了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2)多极化的表现美国是当今惟一的超级大国。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正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实力虽然有所削弱,但仍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82、,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世界上起举足轻重的作用。(3)多极化的意义:由于多极经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此有助于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二)当代的国际竞争(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政治决策、动员和组织能力、反应能力)、经济力(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经济构成和经济发展前景)、科技力(科技研究、应用和发展水平、科技人员的状况)、国
83、防力(军队的数量和质量、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文教力(教育水平和受教育者的素质)、外交力(在国际上的地位、作用、影响、外交上的能力)、资源力(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七个方面,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2)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起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26、我国的外交政策(一)外交政策(1)外交政策的含义: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外交活动的主要
84、形式:包括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既消除了我国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我国侵犯别国的社会根源。(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亟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而,我国会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上述两个方面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独立自主的含义:独立自主就是
85、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独立自主的主要表现:坚持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持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目标有国内和国际两个层
86、次:就国内来说,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国能否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家安全有无保障的基本标志。在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从国际方面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通过外交活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3)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五项原则的意义:由于我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中,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我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4)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5)我国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