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932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

2、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茨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

3、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

4、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

5、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代范望所注太玄经差中提到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B. 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C.

6、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D. 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B.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C. 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

7、,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D. 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国”仪式则逐渐消亡。C. 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D. 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

8、同的作用。【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D项,“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错,原文“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可见“三官信仰”指对“天地水”的崇拜、信仰,“三官信仰”和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三者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表述成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

9、水信仰并列,都包含在“三官信仰”中,偷换概念,组合关系错误。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B项,文中“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错,其实列举的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

10、文献记载这一现象。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

11、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A项,偷换概念,由原文“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可见“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是“阳气”,不是“这个节气”。B项,错在“仪式则逐渐消亡”这个地方。由原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可见不是“逐渐消亡”,应为“逐渐淡化”。D项,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的表述错误,原文“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选项曲解了文意。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

12、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摘编自机器人新

13、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材料二: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那些重大的

14、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材料三: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

15、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 它也只不过是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创作新作品。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述说,正确的一项是( )

16、A. 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B. 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C. 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D. 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作为人,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独特性与人工智能写作展开竞争。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

17、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B. 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主要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几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正在不断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C. “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人工智能并不理解那些数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D. 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6. 机器人新闻有哪些优势?请分点列条概括。【答案】4. D 5. B 6. (1)机器人新闻“多、快、好”,更能吸引和锁住读者。(2)机器人新闻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得到了极高重视和推广,主要是标

18、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3)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4)机器人新闻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精准有效地发布和传达消息,如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A.“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有误,原文说“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B.“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中应该是“思辨能力”而不是“鉴赏能力”。C.“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有误,原文没有“完全”。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主要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几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错,原文是“并在体育、

19、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是“主要”和“几个领域”。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由“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可知机器人新闻“多、快、好”,更能吸引和锁住读者。由“近几年来,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可知机器人新闻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得到了极高重视和推广,主要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由“同时,机器人

20、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可知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由“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可知机器人新闻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精准有效地发布和传达消息,如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中药芬芳林文钦阳春的正午,我走进一间叫作“春泽堂”的百年中药店,为病中的母亲取药。此时屋外阳光灿烂,小摊小

21、贩的叫卖声和车来车往的喇叭声全被隔在外面了。在中药店里,能感受到一份安静和几丝安全。“春泽”春天的光泽。我坐在凳子上想,在春天中享受光泽,多好啊。这样想着,我等候抓中药的心情悠然而自得。我坐的长条凳,木板厚而重,上面的红漆漆面斑驳,可凳子依旧是那样的结实。轻轻用手抚在凳面上,光滑平整。毫无疑问,坐在这样一条凳子上,无论你是百无聊赖轻轻晃动身子,还是架着二郎腿自得其乐东张西望,或是呼天抢地泪流满面痛苦万分,都不用担心这条凳子会突然之间散了架子折了腿脚,让你措手不及摔倒在地。毫无疑问,在中药店,坐上这样一条凳子,心自然也会踏实了许多。说起“中药”这个我眼中飘逸草木气息的意象,形成于我七岁那年。那个

22、早春的清晨,我跟随祖父的脚步,与中药结缘。祖父喜欢舞文弄墨,但常年的哮喘却让他饱受折磨。在早春的回潮湿气里,祖父用娟秀的小楷字体抄写的黄纸药方,带着点儿发霉的味道。这些方子,如今在我看来,如同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每忆起一张,就会想起一段缓慢的光阴以及光阴里散发的中药味道。祖父喜欢带着我走在午后的阳光里,拐过几条窄窄的街道,去“邱氏中药铺”拜访邱老伯。而当祖父和邱老伯拉着家常聊着药方的时候,我就会偷偷溜进屋内。跨过中药铺那潮湿的木门槛,一股浓厚而芳香的中药味道,总会扑鼻而来。陈旧的木屋,却深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掉了金粉的牌匾、风雨剥蚀的门联以及柔和光线穿过屋檐斜漏的瘦影,仿佛让我遁入明清的旧宅

23、里。我的额头在古老的光线里,闪着不谙世事的微光。黑色的地面,黏糊糊的,像被捣稠的面糊。而黑色古朴的药架子上,长满了深藏不露的抽屉,抽屉的表面贴着药材的名称,那些药名如同亲兄难弟:春柴苗、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金银花、木芙蓉、水蔓菁、火麻仁、土茯苓这些药名儿,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也很耐人寻味!浓厚的中药味,有点呛人,但我还是闻个不停。我拿起药材,细细地品看,那时候我就想,将来我就做一个乡村的药铺郎中,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有趣的事情。很长一段日子,我和祖父都是在“邱氏中药铺”的木屋里度过的。邱老伯在中药铺的后院,给祖父煎药。黑色的沙钵上面,升腾起一股温情的轻烟。当祖父喝下苦涩的中药,我

24、觉得仿佛一个个生命融入到祖父的血液里。之后,祖父的哮喘有所好转,我们去中药铺的日子就渐渐少了。最后一次去“邱氏中药铺”,依旧是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几无金粉的牌匾,在阳光下异常醒目。幽深、阴暗的木屋,越加衰败,如同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孤独地站在阳光下。我当时还不明白伤感之类的词语,但是一股难过的激流那时却在心中激荡。那次,我没有跨过那高高的木门槛,只闻到那些熟悉而浓郁的中药味,像亲切的虫子钻进我的鼻孔。我感觉眼角有点潮湿,带着孩子独有的敏感和单纯。几年之后,硬朗的邱老伯却先我祖父而去,他的中药铺也被一排崭新的诊所和药房取代,而时间把中药铺的废墟都掩埋在新鲜的建筑群里。时光渐逝,病中的我也垂青中药

25、的疗效。周作人在草木知秋中说道:“生病,吃药,也是现世的快乐呵!尤其是吃中药。”我看到这句话不禁叹道:世上居然还有一个人,也如我般从草药中喝出快乐来!辛夷、曲莲、槐实、陆英、荭草、紫藤回想起这些中药,我就似闻到阵阵的草木芬芳,于是我鼻息间的香气就更浓重了。连我自己也闹不明白,为什么我每次喝下一碗中药汤,胸腔里就会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帖感,感觉浑身流动着阳光、雨水与泥土的气息,肺腑间充满了绿色的血,生命应着四季的更替,沉睡,苏醒;再沉睡,再苏醒!没有死亡,只有不断的新生与希望。有时喝多了中药,身上会带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我特别喜爱那种药香,还常常抬起衣袖闻闻那股草木的香气。可是,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

26、成了胶囊,那些纤纤的中草药被时代换了筋骨,把实用的沟壑填得满满的,即使我吞再多的中药胶囊,衣袖间也不可能挥出草木的香气,胸腔间也唤不回喝中药那种妥帖温柔感了。7.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叙写在“春泽堂”抓药的情景,表现了中药铺安静的环境,也体现了作者悠然踏实的心情状态,颇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B. “春泽堂”那红漆斑驳的长条凳,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格外结实,坐在上面倍感安心,这表现了作者对中药铺的特殊好感。C. “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喻指祖父用娟秀书法写就的药方,承载着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以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D. 不少中药药名蕴含着诗情画意,加之中药独特的草木香气

27、,让作者着迷不已,甚至一度萌生了将来做一名中医郎中的梦想。8. 第段中,作者细致描写了“邱氏中药铺”,这在文中有何作用?9. 题目中“芬芳”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答案】7. C 8. 内容上:写出中药铺古旧神秘的环境、丰富的药材、耐人寻味的药名,激发了作者对中药的强烈兴趣与向往。结构上:交代了上文作者在春泽堂抓药时踏实安心的原因,为后文表达对中药及传统的热爱作铺垫。效果上: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给人真实的画面感,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共鸣。 9. 中草药浓厚而芳香的味道。与中药和中药铺相关的单纯美好的童年回忆。中草药带来的山野自然的气息。中草药给人的新生与希望,和踏实妥帖温柔

28、之感。和缓的生活节奏,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从容安然的心境,相互亲近的人间温情。日渐消逝但令人难舍怀念的文化与传统。【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有误,文中并没有直接体现作者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的能力。内容上,“木板厚而重,上面的红漆漆面斑驳,可凳子依旧是那样的结实。轻轻用手抚在凳面上,光滑平整”“那些药名如同亲兄难弟:春柴苗、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金银花、木芙蓉、水蔓菁、火麻仁、土茯苓”“这些药名儿,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也很耐人寻味”,写中药铺古旧神秘的环境、丰富的

29、药材、耐人寻味的药名,激发了作者对中药的强烈兴趣与向往。结构上,“此时屋外阳光灿烂,小摊小贩的叫卖声和车来车往的喇叭声全被隔在外面了。在中药店里,能感受到一份安静和几丝安全”“毫无疑问,在中药店,坐上这样一条凳子,心自然也会踏实了许多”交代了上文作者在春泽堂抓药时踏实安心的原因,为后文表达对中药及传统的热爱作铺垫。效果上,“毫无疑问,坐在这样一条凳子上,无论你是百无聊赖轻轻晃动身子,还是架着二郎腿自得其乐东张西望,或是呼天抢地泪流满面痛苦万分,都不用担心这条凳子会突然之间散了架子折了腿脚,让你措手不及摔倒在地”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给人真实的画面感,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共鸣。【9题详解】本题考

30、查学生分析把握标题的意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答题的时候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挖掘标题的含意。“一股浓厚而芳香的中药味道,总会扑鼻而来”,“芬芳”中草药浓厚而芳香的味道。“说起中药这个我眼中飘逸草木气息的意象,形成于我七岁那年。那个早春的清晨,我跟随祖父的脚步,与中药结缘”,在文中“中药芬芳”又引发“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芬芳”又指与中药和中药铺相关的单纯美好的童年回忆。由“这些药名儿,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也很耐人寻味”可知“芬芳”指中草药带来的山野自然的气息。由“我每次喝下一碗中药汤,胸腔里就会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帖感,感觉浑身流动

31、着阳光、雨水与泥土的气息,肺腑间充满了绿色的血,生命应着四季的更替,沉睡,苏醒;再沉睡,再苏醒!没有死亡,只有不断的新生与希望”可知“芬芳”指中草药给人的新生与希望,和踏实妥帖温柔之感。由“每忆起一张,就会想起一段缓慢的光阴以及光阴里散发的中药味道”可知“芬芳”指和缓的生活节奏,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由“在中药店里,能感受到一份安静和几丝安全。这样想着,我等候抓中药的心情悠然而自得”“而当祖父和邱老伯拉着家常聊着药方的时候”“邱老伯在中药铺的后院,给祖父煎药”可知“芬芳”指从容安然的心境,相互亲近的人间温情。由“可是,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那些纤纤的中草药被时代换了筋骨衣袖间也不可能挥出草

32、木的香气,胸腔间也唤不回喝中药那种妥帖温柔感了”可知“芬芳”指日渐消逝但令人难舍怀念的文化与传统。在文中又引发“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故又指单纯美好的童年生活,还指中药带来的山野的气息,由此引申出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和从容的心境以及令人难舍的文化。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共 27分)阅读放鹤亭记,完成各题。放鹤亭记苏 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

33、,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34、?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选自古文观止卷十一)10.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凌万顷之茫然 凌:凌空升高而望 升:登B. 虽趣舍万殊 趣:趣味、乐趣草木际天 际:接近C. 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酒其孰能讥之乎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D. 士也罔极 极:标准纵其所如 如:像一样11

3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齐彭殇为妄作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火尚足以明也 一觞一咏 常在于险远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葛衣而鼓琴A. /B. /C. /D.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叶叶相交通 宁溘死以流亡兮B. 忧伤以终老 深思而慎取C. 挟飞仙以遨游 汝岂得自由D. 列坐其次 明年春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B.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

36、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C.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D.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熙宁”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彰显功德的一种名号,一般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B. “南面”泛指居于尊位或官位,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C. “易”是即易经,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与诗书礼乐春秋合称为儒家“六经”。D.

37、 “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15. 下列对放鹤亭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主要通过活泼的对答歌咏方式写出了隐逸者闲适自然的生活图景和不为世事所囿的自由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神往。B. 熙宁十年秋,彭城发大水,洪水涨到云龙山人的草堂门一半的高度,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他迁居到故居的东边。C. 云龙山人张君养有两只鹤,早上外出翱翔,晚上回来,因而他给自己修建的亭子起名叫“放鹤亭”。D. 苏子谈到隐居之乐时,提及历史上卫懿公因为好鹤而亡国,周公针对此事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引以为戒。16. 将下列句

38、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放鹤亭记)(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答案】10. C 11. B 12. B 13. D 14. A 15. D 16. (1)(周公、卫武公)认为能让人荒唐迷惑颓败迷乱的(灾祸),没有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这)些(类)人,凭借这个(酒)却保全了他们的真性情并闻名于后世。(2)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面对面畅谈。(3)后世弄错了流传(的文字),并且没有人能说清楚(明白

39、),(这种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能力。A.“凌”,译为越过、在上;B.“趣”,趋向,取向;D.“如”,到、往。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名作状,从侧面;形容词作名词,年长的人;形作动,照明;名词作动词,喝酒;形作名,危险遥远的地方;意动,以为乐;名词作动词,弹奏。意动;名作状;形作名;形作动;名作动。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道路治安。“流亡”,古义:指随流消逝;今义:指因灾害或其他社会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C

40、.“自由”,古义;自己做主;今义:自由自在。D.“其次”,古义:旁边,水边;今义:次序,等第。“明年”,古义:(相对的)第二年;今义:下一年。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从结构和句意来看,首先,“清远闲放”是“清净深远幽闲旷达”之意,是并列关系,不应断开,故可排除AB;其次,“亡”的宾语是“其国”,“好之则亡其国”是一完整句意,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可排除C。此句大意: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

41、能力。A.“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周公的酒诰、卫武公的抑戒是针对酒会造成灾祸而作,与鹤无关,且二人年代早于卫懿公。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之徒”,一类人;“全”,保全;“其”,代词,他们;“全其真”,保全了他们的真性情(2)“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3)“谬”,弄错;“传”,流传(的文字);名,说清楚。参考译文: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

42、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

43、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

44、而语的。”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凌空翻飞。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晚秋夜坐王 绩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敧池。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1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45、的一项是( )A. 诗歌标题点明是晚秋,但园中物候却不似晚秋,这是让诗人感到“奇”的地方。B. 首联总写,引出后面对园亭的景物,一个“奇”字写出了园亭中物候的特点。C. 颔联两句重在写景,对荷花和杨柳进行了描写,表现了园亭中的生机勃勃。D. 第五句中的“噪”写出了蝉鸣声音之大,烦扰了诗人的清静,诗人令人去黏它,驱其远离。18. 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7. D 18. 对晚秋园亭物候的喜爱之情;对园亭幽居的自得其乐、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不求为世人所知的隐逸、旷达之情。【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烦扰了诗人的清

46、静,诗人让人去黏它,驱其远离”理解有误,颈联两句写的是作者乐于做粘知了、钓鱼这样的事。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首联中一个“奇”字总写园亭中“物候”的特点,“乐无为”点出作者的生活状态是清静无为,一个“乐”字点出作者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意。颔联具体描绘园亭中的景物,表现了对晚秋园亭物候的喜爱之情。颈联写作者悠闲的生活,作者乐于做粘知了、钓鱼这样的闲事,表现了他的自得其乐。由“怀抱足”分析,也可知对园亭幽居的自得其乐、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尾联直抒

47、胸臆,根据“乐无为”“何藉世人知”分析作者心里感到满足,并不想为世人所知,表现出一种超然、旷达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共8分)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兰亭集序中写兰亭四周水流环绕的两句是“_,_。”(2)离骚中写小人对“我”造谣中伤的两句是“_,_。”(3)我国不少人的名字来自于古诗文,如屠呦呦的名字就与短歌行中的“_,_”相关联。(4)晚唐诗人许浑在金陵怀古一诗中以“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作结,感叹英雄逝去,功业不再,而北宋的苏轼也曾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以“_,_”两句表达了类似的感慨。【答案】 (1). (又有)清流激湍 (2). 映带左右 (3). 众女

48、嫉余之蛾眉兮 (4). 谣诼谓余以善淫 (5). 呦呦鹿鸣 (6). 食野之苹 (7). 固一世之雄也 (8). 而今安在哉【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蛾”、“兮”、“诼”、“呦呦”。三、语言文字运用 (共12分)20.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江渚(zh) 笨拙(zhu) 慰藉(j) 横朔赋诗B. 敛裾(j) 桂棹(zho) 窈窕(yo) 无精打彩C. 庐冢(zhn) 尸骸(hi) 梵语(fn) 曲水流觞D. 椽子(chun) 袅娜(n) 洞穴(xu) 祟山峻岭【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

49、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慰藉”的“藉”应读ji;“横朔赋诗”的“朔”应为“槊”。B.“敛裾”的“裾”应读j;“无精打彩”的“彩”应为“采”。D.“袅娜”的“娜”应读nu;“祟山峻岭”的“祟”应为“崇”。故选C。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_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王羲之的行书,洒脱飘逸,_,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因为那是一个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汉字结体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到了唐代,时代的精神气候发生改变。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_,开创书

50、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唐人在楷书和草书上,不让古人,直达巅峰。颜真卿的楷书,磅礴伟岸,一个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自信从容。张旭与怀素,一反人们对“二王”亦步亦趋的_,挥毫起风云,落墨泣鬼神,直把草书推到了“狂草”境地。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今,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21.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传达 行云流水 另辟蹊径 拘泥B. 传递 行云流水 曲径通幽 执拗C. 传达 挥洒自如 曲径通幽 拘泥D. 传递 挥洒自如 另辟蹊径 执拗2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51、 )A. 这是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更与那个时代相关。B. 王羲之所以有如此卓绝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是那个时代使然。C. 如果没有那个时代,就不会有王羲之如此卓绝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D. 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是那个时代造就的,时代改变了其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会使书法艺术缔结出新的辉煌。B. 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C. 走在复兴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征程中,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D. 走

52、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结新的辉煌。【答案】21. A 22. A 23. B【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传达”,指传告,使知道或向别人转述。“传递”,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语境是说,书法艺术,可以传告、表达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所以第一处选“传达”,排除BD。“行云流水”,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形容非常洒脱自然,毫无拘束。多形容诗文、书画、思维等自然流畅。“挥洒自如”,形容绘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语境是说,王羲之的行书,洒脱飘逸,非常流畅,所以填“行云流水”,排除C。

53、“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曲径通幽”,从弯曲的小路通向风景幽美的地方,后用来比喻做事情经过曲折取得成功。语境是说,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的风格,而开辟新的路径,故选“另辟蹊径”。“拘泥”,指固执而不知变通;“执拗”,指固执任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语境是说,两位唐代书法家有创新思想和变通意识,即不“拘泥”于“二王”。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B.只归因于时代,显得偏颇。C.一来就“如果没有那个时代”显得突兀,和上文衔接不好,归因片面。D.归因片面,且“改变”与“造诣”不搭配。故选A。【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

54、改病句的能力。原画线句的语病是语序不当和主语中途易辙。前面的主语是“中华民族”,后面却是“书法艺术”。A.语序不当,“新的”一词应放在“时代”之前;而且“缔结”与“辉煌”搭配不当,应将“缔结”改为“缔造”。C.语序不当,“新的”一词应放在“时代”之前;且和原句一样中途易辙,应将“中华民族”放在“正走在”前,同时删掉句末的“的”字。D.也是中途易辙,应将“中华民族”放在“正走在”前,同时删掉句末的“的”字。且“缔结”与“辉煌”搭配不当,应将“缔结”改为“缔造”。故选B。四、写作(共60分)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关于财富,有的人认为财富是健康,有的人认为财富是金钱,有的人认为财富是

55、大自然,有的人认为财富是终身学习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看法不同。你认为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为什么?请以“我看财富”话题,写一篇班会主题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主旨,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人生最大的财富高尚的道德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在班会课发言,我的演讲题目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高尚的道德。什么是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外乎有如下观点,财富就是金钱,财富就是知识,财富就是阅历严格来说这些观点没有问题,但我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也是宝贵的财富。比如那个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给漆工的任务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认真完成刷漆

56、任务即可,但职业道德告诉这个漆工,这个洞可能会让这艘船沉没,所以道德的力量让他但这个漆工却在刷完漆之后补上这个漏洞。而正是这个不经意举动使漆工不仅赢得了船主大量的额外奖励,而且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德国哲学家康德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灿烂的星空就是我们的理想,而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西汉名相张良在椎击亲王未遂几近穷途末路之时,不厌其烦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绝境的张良依然保持的这份恭敬,让他最终获得绝世才学,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在张良的成功其实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现。而当今社会,因何

57、18路人会面对受伤的2岁小依依而见死不救生,因何号称世界一流的动车故障频出,因何会有那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贪官落马,根本原因在于道德缺失。因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所谓道之不存,德将焉附?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全车乘客,而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吴斌倒下了。吴玉兰,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无耻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保护659张考生准考证。从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华这块大地

58、上茁壮生长。吴斌走了,但省委书记为他留下了眼泪,数万群众自愿去为护送他的灵车,整个中国为吴斌而感动,中国最美的司机的称号将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财富。吴玉兰老师受伤了,但她面对凶残劫匪依然想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她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职业道德。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我们这个社会需要高尚的道德去支撑,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的未来中国需要高尚的道德,让我们一起呼唤,期待高尚的道德能占据每一个的心灵,高尚的道德能够在中华大地上茁壮成长。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话题作文。写好本题,立意、选材是关键。要把作文写的立意高远,情感真挚,不仅

59、涉及到我们的理解水平和写作能力,而且涉及到我们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以及人生态度;选材独特、新颖,符合中学生生活的实际,能表现出青年人的风貌和志趣,文章就会赢得好评。可以结合材料写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金钱、大自然、终身学习;也可以写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好强的个性、坚毅的品格以及一颗善良的心;可以写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能够纵览古今、与众生沟通的心灵;可以写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我”的小屋,因为它陪伴着“我”,和“我”一起品尝人生的滋味注意情境是班会课,文体是演讲稿,“你认为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为什么?”要求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立意】1、文明是一笔财富。2、挫折,我的财富。3、疾病,我的财富

60、。4、友情,财富。5、父爱,我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6、微笑,我的财富。7、自信,我的财富。【素材】1、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大总统孙中山一生与无数金钱打交道,他的遗产只有价值两千元的书和一所五间房的住宅。3、鲁迅的日记里,不少是关于开销的流水帐,少年时为父治病饱受金钱的侮蔑,与亲兄弟周作人失和也缘于钱。“为弄几文钱,以助家用”,他常常四处奔波。他对钱的看法是现实的,直截了当说,“要有钱!”并倡导为经济权作不懈的斗争。4、财富是什么?诗人说,财富是灵感,为了创作美文,就要真实地体验生活;冒险家说,财富是勇敢,为了战胜自我,就要敢于征服大自然;科学家说,财富是创新,为了造福人类,就要创造奇迹;我说,财富是坚强,为了充实人生,就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