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订线铜山区夹河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季氏将伐颛臾(一)编制人:韩露审核人:姚接见课时:_1_使用人:_日期:_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理清思路;2、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学习重难点:1、疏通文意,理清思路;2、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学习过程学生活动部分学生笔记一、作者及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主张仁义、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思想。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被尊称为“圣人”。晚年整理“六经”
2、(诗书礼乐易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哲理散文集(语录体,一种古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其中
3、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宋代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二、探寻背景春秋时期,鲁国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把持鲁国朝政多年,鲁国王室日益衰微。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势力强大了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孙氏门下,且都参与了讨伐颛臾的谋划工作。二人将此消息告诉了孔子,于是就有了孔子与这两位弟子的对话。三、整体感知1、朗读全文,扫清字句障碍论语()颛臾() 社稷()虎兕()柙()椟中()冉有()近于费()相夫子()2、疏通文意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
4、“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学生活动部分学生笔记装订线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朗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把握全文本文的对话是在什么情况或者背景下发生的?四、研习课文第一段1、对于这场战争,孔子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2、孔子对这件事的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五、研习课文第二段1、冉有推卸责任,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2、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3、教育冉有认识自己失责,作为季氏家臣,冉有应该拼死力谏。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这样激烈地批评弟子呢?表明他怎样的观点态度?当堂检测:翻译句子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课后作业:1、复习本学案内容;2、背诵1、2段。学生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