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39.71KB ,
资源ID:82919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91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1、作业5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1面对时局,晚清思想家冯桂芬痛感中国“不知夷”,认为对西方国家要“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最终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这一主张( )A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B加剧了与顽固派的矛盾C强化了传统的文化心理D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据不完全统计,新青年在19191921年间设置的“社会调查”“人口问题”“工读互助团问题”“劳动问题”等专栏和专号上,大约发表了140多篇政论、报道和通信,如下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对劳工问题关注度明显提高的重要原因是( )作者篇名作者篇名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野长沙劳动

2、状况李少穆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状况高语罕芜湖劳动状况莫如南京劳动状况李幽影北京劳动状况高君宇山西劳动状况记者香港罢工纪略A工人运动蓬勃开展B中国共产党重视工人权益C工人阶级队伍壮大D劳工问题成为了社会焦点(一)选择题1近代学者王韬认定中国为西土文教之先声;李鸿章、奕诉等人反复论证西方算术中的借根方脱胎于中国四元之学;郑观应也以西学中源说力证西学乃中华古文化西传所成。材料可以反映出当时( )A已彻底突破天朝上国的观念B中华文化深刻影响西方文明C传统势力抵制西学东渐进程D出现了中体西用的进步思潮21866年,左宗業奏准在福州设立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

3、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这表明近代洋务学堂的创设( )A目的在于发展民族工业B开留学教育之先河C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D使教育理念日趋成熟31840-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逐渐更多地关注世界。他们最早的做法是( )A宣传西方政治文明B唤醒民众的世界意识C创办大量民族工业D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4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说:“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今西人有上议院、下议院,即孔子之制。”这表明康有为( )A未能够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B使传统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C借“西

4、学中源”说宣传民主共和D强国御侮的探索受传统文化影响5如表是1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夷”内涵的解读。据此可知( )时期“夷”解读1643年版辟邪集“夷族”、“夷类”,指责传教士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夏”1832年中英外交文书“barbarians”(野蛮人)魏源海国图志叙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1858年天津条约将“夷”,改称为“洋”A清朝政治统治面临危机B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C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D近代国家意识开始萌芽6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5、的方针B决定走俄国式社会主义道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7一百多年前,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下列表述中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为国民谋饭吃,为国民谋衣穿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由此可知,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 )A意存缩小中国社会贫富差距B旨在解

6、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吸收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920世纪20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 )A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B巩固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C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孙中山认为:“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它。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便用不着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据此可知,孙中山( )A倡导国共合作是民族革命胜利基础B其自身阶级立场已发生

7、改变C主张发展实业与节制资本同步进行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111906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强调,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共和国,新政权保障国民皆平等且有参政权。由此可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旨在解决( )A界定革命对象和选择革命方式的问题B如何推翻旧政权和创建新政权的问题C实现国内和平后如何防治腐败的问题D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两极分化的问题12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指出,“在经济落后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这说明李大钊( )A纠

8、正了马克思主义失误B否定无产阶级主体作用C进行了理论中国化探索D积极筹建农村党的组织13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对民主观念的阐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多重追求。如陈独秀提出劳动阶级的民主,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这些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A对于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B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C认识到苏俄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D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14梁漱溟评价说:“所有陈、胡(陈独秀、胡适)以及各位先生任何

9、一人的工作,蔡先生(蔡元培)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近二三十年中国新机运亦就不能不说蔡先生实开之了。” 梁漱溟意在( )A表明自己反对封建伦理立场B宣扬陈胡等人的新文化思想C坚定维护蔡元培教育界权威D肯定了蔡元培的历史性贡献15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A打破地域界限招聘人才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C推动了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均衡发展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政治理想国在中西方历史上都结有璀璨的硕果。为挽救日益没落的雅典城邦制度,西方代表人物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

10、为治理国家需要靠知识,理想国应是人们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阶层只有分工不同,没有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压迫。当然,柏拉图的“理想国”难免具有宗教神学的色彩,并充斥着对未来的向往,而较少能从历史中找到依据。而几乎同一时期的中国,同样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为了追寻理想社会,儒家杂糅各家学说构筑出了“大同思想”,主张政治事务应由有德才的人来担任,而统治者也应当以道德教化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礼记礼运中对“大同”世界的描述还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中不乏形象的描绘、意象的铺陈和情绪的渲染,以向往远古“至治之世”的形式出现,描述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平等、自由、太平的社会生活。摘编自宋进飞、崔艺桓理想国与

11、大同社会中西方古代政治理想的比较材料二 近代以来,日本宪政所取得的富国强兵成就,让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中国政治精英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作为维新变法的主要目标。由于缺乏建立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这场改良运动以失败告终。和平的方式不能建立民主,便转向革命的方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实践表明,中国尝试过走西方民主道路,但是走不通。摘编自陈海燕中国为何不能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材料三 当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拖入全面危机、资本主义文明受到普遍质疑和挑战时,人们并没有立即放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而

12、转向社会主义。直到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进行丑陋表演时,才使陶醉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中国人猛然惊醒:西方不再是以前向往的现代化典范,已经成为欺凌和掠夺中国及东方民族的强盗。摘编自李春梅五四运动:中国近代谋求民族复兴的历史新起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古代先哲政治理想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有识之士政治理想的变化,并说明促使其不断变化的社会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不再陶醉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深远影响。1【答案】D【解析】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D项正

13、确;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之中,并未脱离社会现实,故A项错误;题干未体现与顽固派的矛盾加剧,B项错误;冯桂芬的思想主张是学习西方富强之术,这已经对传统文化、心理形成冲击,C项错误。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新青年发表大量劳工问题的文章,表明社会对劳工问题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故选C;工人运动蓬勃开展,材料未能体现,排除A;中共1921年才成立,不可能是原因,排除B;新闻报道的增多不能表明劳工问题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这也不是劳工问题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原因,排除D。1【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知识分子反复论证西学起源于中学,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向西方学习的阻力,这

14、反映了西学东渐进程的艰辛,故选C;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王韬是早期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排除D。2【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左宗棠创办的船政学堂既学习西方技术,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符合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因此C正确;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中国的近代教育刚起步,D排除。故选C。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如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学习西方,主要做法是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D正确;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主要是地主阶级主张向西方学习,强调学习器物而非制

15、度,排除A;唤醒民众的世界意识是在甲午战后,排除B;创办民族工业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C。4【答案】D【解析】材料“今西人有上议院、下议院,即孔子之制”体现的是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政治变革,D正确;康有为对西方的学习已经上升到了政治层面,是对“中体西用”的突破,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民主共和制下无君主,显然与材料不符,C排除。故选D。5【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夷”的含义由“野蛮人”、“指责传教士们包藏祸心”到“域外之良友”“洋人”,说明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C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思想兴起,与题干时间

16、不符,排除B;通过题干无法得出近代国家意识出现萌芽,排除D。6【答案】C【解析】材料“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体现的是列宁认为俄国革命会影响中国革命发展进程,因此C正确;A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后,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权主义的核心是建立民主共和国,反对君主专制,因此A正确;B体现的是民族主义,排除;CD体现的是民生主义,排除。故选A。8【答案】A【解析】由材料“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木,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増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

17、均地权。”可知,孙中山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因此民生主义旨在缩小中国社会阶级差异,缩小贫富差距,故选A项;材料并未体现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排除B项;三民主义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C项;三民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纲领,排除D。9【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认识到唤起民众的重要性后,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A项正确;巩固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是唤起民众的成果,而非措施,B项错误;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不是孙中山唤起民众的主要做法,C项错误;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的努力不符合,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

18、法,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发展实业与节制资本同步进行,已预防出现严重的社会贫富分化问题,C正确;国共合作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孙中山不赞成用马克思的办法,说明其阶级立场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孙中山不主张使用马克思的办法,D排除。11【答案】B【解析】根据“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共和国”可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旨在解决如何推翻旧政权清政府和创建新政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问题,故选B;A不是根本目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如何防治腐败的问题,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2【答案】C【解析】李大钊结

19、合中国国情论述了农民在社会革命中的重要性,表明李大钊进行了理论中国化探索,故C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3【答案】D【解析】由材料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多重追求可知五四运动促使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深入思考,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民主政治有不同的追求和探索,反映中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深人探索,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而非对民主的认识,排除A项;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是五四运动的意义,材料强调的是对民主政治的探索,排除B项;认识到苏俄革命的可行性是无产阶级的主张,不能代表其他的社会阶

20、层,排除C项。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陈独秀、胡适”“中国新机运”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梁漱溟对蔡元培在推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进行了中肯评价,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梁漱溟反对封建伦理的立场,故排除A;材料未体现梁漱溟宣扬陈、胡等人的新文化思想,故排除B;材料未体现梁漱溟维护蔡元培教育界权威,故排除C。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执掌北大之后,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他认为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应广集人才,容纳各种学术和流派,让其互相争鸣,自由发展,故B项正确;“打破地域界限招聘人才”不是思想

21、自由的体现,故A项错误;“推动了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是蔡元培提倡“五育并举”的结果,故C项错误;“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不是“兼容并包”的宗旨体现,故D项错误。16. 【答案】(1)异:西方主张以智理国,重视知识的作用;中国主张以德治国,重视道德教化。西方具有宗教色彩;中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西方多向往未来,缺乏历史渊源;中国向往远古,讲求追本溯源。同:都萌发于乱世,以挽救日益衰落的旧制度为目的;都反对剥削、压迫,向往公平而和谐的理想社会;都重视教育的作用;都具有一定的空想性。(2)变化:先由向往君主立宪政体转向推崇民主共和政体,再由迷信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转向学习和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因素

22、:近代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日渐壮大;先进中国人对近代民主政治的曲折探索;先进中国人对西方民主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世界大国(日本、欧美、苏俄)的崛起及一战的影响。(3)深远影响: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推动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有利于现代中国建立并笃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解析】(1)异:依据材料一中“西方代表人物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治理国家需要靠知识”、“主张政治事务应由有德才的人来担任,而统治者也应当以道德教化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方主张以智理国,重视知识的作用,而中国主张以德治国,重

23、视道德教化。依据材料一中“柏拉图的“理想国”难免具有宗教神学的色彩,并充斥着对未来的向往,而较少能从历史中找到依据”、“礼记礼运中对大同世界的描述还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以向往远古至治之世的形式出现”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具有宗教色彩,多向往未来,缺乏历史渊源,而中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讲求追本溯源。同:依据材料一中“为挽救日益没落的雅典城邦制度”、“同样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两者背景和目的相同;依据材料一中“没有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压迫”、“描述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平等、自由、太平的社会生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两者都反对剥削、压迫,向往公平而和谐的理想社会;依据材料一中“

24、西方代表人物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治理国家需要靠知识”、“并充斥着对未来的向往,而较少能从历史中找到依据”、“而统治者也应当以道德教化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以向往远古至治之世的形式出现”等信息可知,两者都重视教育的作用,都具有一定的空想性。(2)变化:依据材料二中“和平的方式不能建立民主,便转向革命的方式”、“中国尝试过走西方民主道路,但是走不通”、“放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而转向社会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由向往君主立宪政体转向推崇民主共和政体、由迷信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转向学习和探索社会主义等方面指出其变化。因素:依据材料二中“日本宪政所取得的富国强兵成就”、“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实践表明”及材料三中“当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拖入全面危机、资本主义文明受到普遍质疑和挑战时直到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进行丑陋表演时”等信息结合所学从近代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日渐壮大、先进中国人对近代民主政治的曲折探索和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大国的崛起及一战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3)影响:依据材料三中“放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而转向社会主义”信息结合所学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推动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有利于现代中国建立并笃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等方面简析其深远影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