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917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重点难点】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3.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学法指导】案例分析方法 小组互动学习法 比较法【知识链接】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_。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3.人口迁移的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_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特点

2、a.19世纪以前:以_性、大批的移民为主。b.“二战”后:人口从_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_的人口增多。(2)国内人口迁移概念:在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_的现象。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原因时间特点原因古代大批迁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有_、有_地进行_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_的影响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以及自然环境的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_、土壤、_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2.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

3、面的,其中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3.社会因素:政治、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社会变革、_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学习过程】一、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空间位移: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来作为判断某一人口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如下图所示:3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虽然迁移时间间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

4、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住所间的流动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迁移应用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A人口的空间位置改变,就是人口迁移B各国友人来北京观看奥运项目比赛,属于国际人口迁移C学生出国留学,属于国际人口迁移D走亲访友,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答案】C【解析】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国际旅游没有改变居住地,不属人口迁移;而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也不一定改变居住地;人口迁移的距离并没有一个限制标准,不属于人口迁移的判断依据。二、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2不同时

5、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迁移应用2二战后,人口由迁入地区变成迁出地区的是()A非洲 B大洋洲C北美洲 D拉丁美洲【答案】D【解析】在19世纪以前,由于美洲地区属于新大陆,各种原因的移民蜂拥而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人口和经济的

6、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拉丁美洲地区成为人口的迁出地区,北美和大洋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地区,非洲则仍然是人口的迁出地区。三、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2中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大批迁移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当代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变化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3.我国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到20世

7、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总的流向是从东部沿海省区流向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是以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主要的移出省区(市)是: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等,主要的移入省区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海南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以及工矿区。具体来说,移出的省有: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移入的省市有:北京、天津、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4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

8、缩小地区差距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迁移应用3下列省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人口迁出地的是()A上海B四川C广东D江苏【答案】B【解析】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时期分为两段考虑,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流向。四川省因为人口增长快,而经济发展不快,导致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因此始终是人口的迁出省。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类(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

9、评价(1)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4案例探究美国的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2)国内人口迁移时期迁移的原因迁移流向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由乡村流入城市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工业部门的阳光地带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5.案例探究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1)我国秦汉时期以

10、前的人口迁移(2)促成人口重心南移的三次人口迁移高潮(3)我国历史上的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唐朝以后,我国东南部的居民迁往东南亚、美洲等地落户谋生。促进因素:自明朝郑和下西洋开通海上商路后,去海外谋生的人口逐渐增加。迁移应用4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乙、丁【答案】(1)D(2)A【解析】该地区人口迁移数在20至30岁数量最多,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甲丁年龄段受家庭因素的影

11、响甲与乙年龄段人口迁移具有相关性。【基础达标】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拉美迁往欧洲 D从欧洲迁往非洲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农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农民工”流向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华北流往重庆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交通、通信困难 D甲地优美的环境读“台湾省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45题。4对应图中a、b、c、d曲线所代表的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Aa是人口

12、死亡率 Bb是总人口数Cc是人口出生率 Dd是人口机械增长率5图中d曲线高峰值的形成因素是()A自然灾害 B政治C经济 D宗教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人民网东京2012年1月30日电日本总务省30日公布了基于2011年居民基本登记册得出的人口迁移报告。2011年日本人口呈现向西移动的趋势,东北三县净迁出人口达41 226人,尤其是福岛县人口迁出53 122人,净迁出31 381人,近48年来首次超过3万人。东京圈净迁入人口虽然也有62 809人,但比上年减少约3万人。大阪圈净迁入人口为4 209人,近38年来首次出现净迁入。名古屋圈净迁入人口达3 060人,近3年来首次出现净迁入。(1)

13、根据材料分析2011年日本人口迁移的特点。(2)东北三县尤其是福岛县人口迁出较多,可能是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地震、海啸B干旱少雨C洪水灾害 D沙尘暴(3)日本东部大城市仍然是人口净迁入地区,试分析这一现象对日本大城市的影响。【拓展提升】一、选择题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 B安徽C湖南 D河南3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省区平均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读

14、图,两省区人口流动的趋向是()甲省区人口稀疏,为净流入区甲省区劳动力富裕,为净流出区乙省区人口稠密,为净流出区乙省区劳动力短缺,为净流入区A BC D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37 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 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 BC D5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

15、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过高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A BC D下表是“2005年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读表完成67题。年龄/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0.5142.0141.4680.4940.176女性人口/万人0.3844.7101.1630.4010.1786表中所示迁入人口比重大的是()A男性青壮年 B女性青壮年C男性儿童 D女性中老年7由表可知,该市规模突出的产业可能是()A第三产业、轻工业 B高新产业、重工业C重工业、第三产业 D轻工业、高新产业 读“美国(本土)和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16、据此回答89题。8“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因南北战争引起的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 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 BC D9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 BC D读“我国200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人)”,回答1012题。10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入量最大的是()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11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动量最小的是()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西部

17、地区 D东北地区12影响四大地区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C经济因素 D政策因素二、综合题 13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最可能的原因是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18、:2012年1月18日中国经济网讯2011年我国内地有流动人口2.30亿人,比上年增加828万人。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所占比重下降。材料2: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的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流动人口的52.1%来自安徽和江苏。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下图为

19、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材料3:下图是“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1)根据材料1,说明人口迁移、流动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并分析人口迁移对流入区的影响。 (2)结合材料2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3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 【学习反思】【参考答案】知识链接一、1.人口迁移2、居住地3、一定时间 集团 发展中 短期流动 一国 移居 计划 组织 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二、1、差异 变化 气候 水 自然灾害2、经济发展3、文化 政策 战争基础达标1.C2.

20、A3.A 4.D5.B 6. (1)从方向上看向西移动趋势明显;大都市圈仍是人口迁入的主要地区;自然灾害对东北地区人口迁移产生一定影响;东京圈人口迁入趋势减缓。(2)A(3)有利:为城市提供大量劳动力,解决城市劳动力不足;促进城市商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不利: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给城市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使城市用地更加紧张,管理难度加大。拓展提升1.D2.A 3. D 4.D5.C 6.B7.A 8.B9.C 10.A11.D12.C 13. (1)高外来人口增加(2)低人口迁出(3)增加经济因素(4)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14. (1)人口的流动方向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2)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户口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3)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