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 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864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 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 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 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逍遥游(节选)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庄子的艺术成就。2掌握本文想象丰富、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能够翻译重点文句,掌握翻译方法。3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和“逍遥游”的深刻含义。1连线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2、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2探寻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这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1识字注音(1)重点字鲲鹏() 坳堂() 夭阏()蜩() 舂粮() 朝菌()蟪蛄

3、() 斥劏() 泠然()蓬蒿() 抟扶摇() 恶乎()决起而飞()(2)多音字2辨字组词(1)(2)(3) (4)3通假字(1)北冥有鱼()(2)三餐而反,腹犹果然()(3)小知不及大知()(4)此小大之辩也()(5)而征一国者()(6)旬有五日而后反()(7)而御六气之辩()4一词多义息穷名置图知5词类活用(1)而后乃今将图南()(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3)虽然,犹有未树也()(4)彼于致福者()(5)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6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腹犹果然()(3)蟪蛄不知春秋()(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5)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6)虽然,犹有未树

4、也()(7)神人无功,圣人无名()7特殊句式(1)齐谐者,志怪者也()(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4)去以六月息者也()(5)莫之夭阏者()(6)之二虫又何知()(7)奚以知其然也()(8)翱翔蓬蒿之间()(9)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1)彼且恶乎待哉()8熟语积累(1)扶摇直上:_(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_(3)鹏程万里:_9名句填空(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_。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_;怒而飞,_。(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水浅而舟大也。(3)小知不及大知,_。(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5、,_,定乎内外之分,_,斯已矣。(5)若夫乘天地之正,_,_,彼且恶乎待哉!(6)至人无己,_,_。1课文第一至四段集中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阐释的?2第六段与第一段相关内容是否重复?为什么?3你怎样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我的学困点我的学疑点答案:基础导练1(1)knotiochnzhohu ynlnhotunwxu(2)/w/sh/sh/shu2(1)冥灵/北溟/日光暝暝/瞑目(2)山坳/执拗/呦呦鹿鸣(3)蓬荜生辉/帐篷(4)辩论/辨别/花瓣/辫子3(1)“冥”通“溟”,海(2)“反”通“返”,返回(3)“知”通“智

6、”,智慧(4)“辩”通“辨”,区别(5)“而”通“能”,能耐(6)“有”通“又”,再加上(7)“辩”通“变”,变化4名词,气息,指六月风/名词,子女/动词,停止名词,尽头/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动词,穷尽名词,名称,名字/动词,出名/名词,名声名望动词,搁,安放/动词,购置,添置/动词,放到一边,放弃动词,谋划/动词,谋取/名词,地图名词,通“智”,智慧/动词,知道5(1)名词活用作动词,向南飞行(2)名词活用作动词,上,向上飞;下,向下落(3)名词活用作动词,达到高境界(4)使动用法,使到来(5)使动用法,合,使满意;征,使信任6(1)古义:海动。今义:海洋上的运输。(2)古义:饱足

7、的样子。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古义:指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4)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5)古义:旋转风的形状极像羊角,指旋转风。今义:羊的角。(6)古义:两个词,虽然如此。今义:连词,与后半句的“可是、但是”连用表示转折关系。(7)古义:不求有功。今义:没有功劳。7(1)判断句(2)判断句(3)状语后置句(4)状语后置句(5)宾语前置句(6)宾语前置句(7)宾语前置句(8)省略句(9)“其其”表示选择疑问(10)“奚以为”表示反问(11)“恶乎哉”表示疑问8(1)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扶摇,旋转而上的暴风。(2)朝菌是早晨生长、见太阳就死的菌,所以

8、它不知道一月的长度;蟪蛄一般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所以不知一年的长度。比喻生命短促或见识短浅。(3)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9(1)不知其几千里也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2)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3)小年不及大年(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5)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6)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要点导读1提示:这部分内容集中阐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首先,作者大笔挥洒,以夸张手法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言其背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翼大,“若垂天之云”。这只鸟不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游万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其次,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

9、”与大鹏的“海运则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接着,作者以童话般的叙述,写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予以反驳,表现了无知之辈的可怜和可笑。2提示:不重复。第一段对大鹏的描述出自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 故而作者引“汤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太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述其形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并互相印证。3提示: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

10、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词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出这样的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

11、述“逍遥游”有何联系?2写蜩与学鸠嘲笑大鹏南飞有何用意?3如何理解庄子关于“无己”“无功”“无名”的论述。有人说:庄子的“逍遥游”太虚幻了,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可能实现。那么还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吗?1善用寓言说理,生动透彻。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晏鸟,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而成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了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身受感染。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12、。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一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导练目标请综合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表达你对庄子的认识。话题集锦(1)有一天,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从来没见过这种鸟,以为是神鸟,就派人把它捉来,亲自迎接供养在庙堂里。鲁王为了表示对海鸟的爱护和尊重,马上吩咐把宫廷最美妙的音乐奏给海鸟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海鸟。可是海鸟呢,它体会

13、不到国王这番盛情招待,吓得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只三天就被活活饿死了。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等话题中。(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进入不了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乎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不愿做供奉于高高庙堂之上的乌龟;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孤独地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等话题中。佳作片段宁可饿着肚子在泥巴中快活而不愿意出仕享受荣华富贵的庄子,常常让我想起回归田园之后连饭都吃不饱的陶渊明。在那样一个政治残暴、风气污浊的

14、社会里,庄子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这既是保全自身的方式,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否定和抗议。他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生命和精神的价值,他的处世哲学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难怪,鲍鹏山说,他是一个保持了思想洁净的人。庄子的这种思想境界我们能达到吗?难。做庄子,就得将生死看得开,将功名看得淡,就得在精神上和心灵上超越尘世间的恩恩怨怨,保持心灵之土永远明净。这实在是一种无法企及的高度。守住心中的明月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知识精华技能要领答案:问题导学1提示: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15、“去以六月息者也”,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文中还举了山野中游动的雾、空中飞扬的尘埃等例子。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漂浮的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2提示:写蜩、学鸠嘲笑大鹏,自鸣得意,与篇首写大鹏展翅的壮观景象相互映衬,借以贬斥那些不懂得什么是逍遥而无所追求的人。作者所举的例子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逍遥与之所依凭的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3提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认为这是人达到绝对自由的途径。所谓“无己”,就是忘掉自我。在庄子看来,人和万物都是道的表现形式。人如果拘于形体,必然会受到外物的束缚

16、,他提出的“无己”无非是希望丧失“自我”意识,这样就不会受外物所拘滞,不会去评判是非曲直,最终达到怡娱自适的境界。它和我们提倡的“忘我”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所谓“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做到“清静无为”。庄子只求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无其他奢求,所宣扬的是保身全生养亲以尽天年而不求建功立业的消极思想。所谓“无名”,指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由人,偃仰随我,置声名舆论于不顾。“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途径和最高境界,任何人只要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怀世间的毁誉得失,超越一己的生死界限,便会达到物我两忘、怡然自得的逍遥境界。其实,生活在现实社会里,任

17、何人都不能做到“无所待”,人生一世,应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应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因此,总的说来,庄子的人生观是消极的。自主探究观点:庄子的“逍遥游”的确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我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但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我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名利,则能悠游自得。所以,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能给我们一剂解困的良药。这也是庄子思想历经千年依然不落后的原因。技法导练创意激活要结合所了解的有关庄子的内容,从中选取庄子给你感触最深刻的

18、某一点认识入手,结合庄子的有关作品来加以印证。语言上力求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表述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既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又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范例展示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而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会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自我认识和他人的期待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实事求是、溺爱、度、愿望与结果(2)淡泊、出与入、超越自我、面对诱惑、坚守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投稿可联系QQ:1084591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