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843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版必修三单元评估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单元评估检测(三)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龙的原始雏形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

2、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

3、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注】,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作“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

4、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

5、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作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注】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图腾感生”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指母系氏族时期的人们不了解男欢女爱媾合生子的奥妙,而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图腾”一词较早见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我的亲属”,强调 “血缘关系”。图腾崇拜的对象是自然物,大多数为动物。(摘编自公隋龙年说

6、龙)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便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估计是原龙形象的一种。C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D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

7、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解析:选D。A.是第一段内容的转述,将语序稍加调整,与原文一致。B.与原文一致。C.把第五段末一句和四段末一句整合起来,如果联系起来看会看出是合理的。D.强加因果。前半句已经说是“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只能证明有“超常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保护氏族的作用,何况这一摆塑是否是“原龙”还不一定。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在洪水泛滥时躲避灾难,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

8、续。B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其传承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C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区别在于:红山人仅仅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半坡人却希望拥有超自然力。D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解析:选B。偷换概念的错误,原文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一句,被改成“玉猪龙和鱼龙”“相互渗透”,混淆了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9、因此是错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B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

10、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解析:选A。以偏赅全,对照第七段“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的话来看,应该还有“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以外的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连疫卒,乐以时恤诸其家。于是士大夫益贤乐。乐恒产无多,家计日蹙,乃叹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于是去读而贾。操业半年,家资小泰。一日,客金陵,休于旅舍,见一人欣然而长,

11、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乐推食食之,则以手掏啖,顷刻已尽。乐又益以兼人之馔,食复尽。遂命主人割豚胁,堆以蒸饼。又尽数人之餐,始果腹而谢曰:“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乐曰:“君固壮士,何飘泊若此?”曰:“罪婴天谴,不可说也。”问其里居,曰:“陆无屋,水无舟,朝村而暮郭耳。”乐整装欲行,其人相从,乐辞之。告曰:“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乐异之,遂与偕行。途中曳与同餐。辞曰:“我终岁仅数餐耳。”益奇之。次日,渡江,风涛暴作,估舟尽覆,乐与其人悉没江中。俄风定,其人负乐踏波出,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时,挽一船至,扶乐入,嘱乐卧守,复跃入江,以两臂夹货出,掷舟中;又入之:数入数出,列货满舟。乐谢

12、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 检视货财,并无亡失。益喜,惊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乐苦留之,遂与共济。乐与归,寝处共之。每十数日始一食,食则啖嚼无算。一日,适昼晦欲雨,闻雷声。少时,乐倦甚,伏塌假寐。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塌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遂疑是梦。细视星箝天上,如老莲实之在蓬也。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星摇动,似可摘而下者。拨云下视,则银河苍茫,见城郭如豆。俄见二龙夭矫,驾缦车来,车上有器,围皆数丈,贮水满之。有数十人,以器掬水,遍洒云间。忽见乐,共怪之。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因取一器,授乐令

13、洒。时苦旱,乐接器排云,遥望故纪尽情倾注。未几,谓乐曰:“我本雷曹,前误行雨,罚谪三载。今天限已满,请从此别。”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使握端缒下,飗飗然瞬息及地。视之,则堕立村外,绳渐收入云中,不可见矣。时久旱,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节选自聊斋志异雷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士大夫益贤乐贤:贤能B乐又益以兼人之馔 益:增加C罪婴天谴,不可说也 婴:遭受D乐苦留之,遂与共济 济:渡江解析:选A。贤:崇尚、以为贤。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雷曹“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数入数出,列货满

14、舟因取一器,授乐令洒以器掬水,遍洒云间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ABC D解析:选D。雷曹感谢乐云鹤让他吃了一顿饱饭; 是数十人所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云鹤谦虚好学,加上好友的帮助,文思才华大有长进;夏平子染病而死,他便照顾接济已故好友的家人;后来因生活日渐困难,于是他弃文经商。B乐云鹤客居金陵时初遇雷曹,他让困顿不堪的雷曹饱餐一顿;雷曹心怀感激,就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C乐云鹤与雷曹一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风大浪,商船倾覆;雷曹将乐云鹤从水中救出,然后多次下水,将其货物钱财全部捞出,乐云鹤认为他是神人。D乐云鹤在

15、天阴欲雨伴有雷声的日子来到云海,亲眼目睹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自己也参与其中;落到地面后发现,自己村庄沟渠里的水都注满了。解析:选B。“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不正确,原文只是说自己因罪遭到上天责罚,实情不能说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译文:_(2)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译文:_(3)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译文:_答案:(1)像夏平子那样有文才,尚且平庸无所作为地死了,更何况我呢!不如早点另谋出路。(2)你救了我的命,我也很知足了,哪敢指望连财物都能失而复得呢!(3)

16、乐云鹤仔细观看跟随他的壮士也在这些人里面,那壮士对众人说:“这是我的朋友。”参考译文:乐云鹤、夏平子,两个人小的时候是同乡,大了又是同学,他们是莫逆之交。夏平子自幼聪明,十岁时就有文名。乐云鹤虚心向他学习,夏平子也认真地帮助他,乐云鹤文思日见长进,从此和夏平子齐名。不久,夏平子染上疫病死去,乐云鹤按时接济他的家人。因此士大夫更加认为乐云鹤贤能。乐云鹤家产本来不多,生活日渐困难,他于是叹息道:“像夏平子那样有文才,尚且平庸无所作为地死了,更何况我呢!不如早点另谋出路。”于是放弃读书,改做买卖。经营了半年,家境逐渐富裕起来。一天,乐云鹤来到金陵,住在客店里,看见一人长得很高大,身上筋骨凸起,脸色黯

17、淡,面带悲伤。乐云鹤把自己的饭推过去让他吃,他就用手抓着吃,一眨眼就吃光了。乐云鹤又给他加了两个人的饭,很快又吃完了。乐云鹤便让店主人割来一只猪腿,堆上一摞蒸饼。那人又吃了几个人的饭,这才吃饱肚子道谢说:“三年了,没曾吃这么饱过。”乐云鹤说:“你本是一个壮士,为什么漂泊流落到饭也吃不饱的地步呢?”那人回答说:“我的罪遭到上天责罚,不能说啊!”又问他住在什么地方,回答说:“陆地上没有我的屋,水面上没有我的船,早上在这个村,夜晚在那个镇了。”乐云鹤收拾行装准备上路,那人在后面跟着他,乐云鹤向他告辞。那人说:“您有大难,我不忍忘记这顿饭的恩德。”乐云鹤感到奇怪,就与他一同上路。途中拉他一起吃饭。那人

18、推辞说:“我一年只吃几顿饭。”乐云鹤更是感到惊奇。第二天,乘船渡江时,忽然狂风大作,波浪滔天,江上的商船全部倾覆,乐云鹤和那人都掉进江里。一会儿风平浪静,那人背着乐云鹤踏着波浪钻出水面,把乐云鹤送到一只客船上,自己又破浪游去;过一会儿,他拉来一只小船,扶乐云鹤上去,嘱咐他躺在船上等着,又跳进江中,用两个胳膊夹着货物出水,扔在船上;然后又潜进江中:这样出入几次,捞出的货物摆满了小船。乐云鹤感激地说:“你救了我的命,我也很知足了,哪敢指望连货物都能失而复得呢!”检查货物钱财,一点也没丢失。乐云鹤更加高兴,惊异地认为他是神人。开船要走时,那人与他告辞,乐云鹤苦苦挽留他,于是跟他一起渡江。乐云鹤带着那

19、人返回家乡,吃住都在一起。那人十几天才吃一顿饭,要吃就吃得不计其数。一天,正好天阴了下来要下雨,听到打雷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乐云鹤觉得非常困倦,伏在床上打瞌睡。醒来之后,觉得身子摇摇晃晃,不像在床上,睁眼一看,自己已在云海中,四周全是棉絮般的云朵。乐云鹤惊讶地站起来,头晕得像在船上。用脚一踏,软软的不是地面。仰头看看星辰,就在眼前,于是怀疑是在做梦。仔细一看,星星都镶嵌在天上,就像老莲子嵌在莲蓬上一样。用手摇动,大星星牢不可动,小星星活动,像能摘下来。拨开云层往下看看,就见银河苍茫,地面上的城市只有豆粒那样大小。一会儿看见两条龙屈曲环绕地驾着一辆车飞来,车上有些容器,周长都有好几丈,里面贮满了

20、水。有几十个人,用器具从车上舀水,遍洒云间。忽然看见乐云鹤,都感到奇怪。乐云鹤仔细观看跟随他的壮士也在这些人里面,那壮士告诉众人说:“这是我的朋友。”说着,就拿过一个舀水的器具,交给乐云鹤,让他洒水。当时正好大早,乐云鹤接过器具,拨开云朵,遥望着故乡的方向,尽情地舀水倾洒。过了一会儿,那人对乐云鹤说:“我本是雷曹,以前因为误了行雨,被罚到人间三年。现在期限已满,我们从此分别了。”于是把驾车用的万尺长的绳子,扔到乐云鹤面前,让乐云鹤握着绳子一头缒下去,嗖嗖地瞬间便到了地面。一看,正好落在自己村外,绳子渐渐收回云中,看不见了。当时天旱了很久,十里外的地方,仅下了一指雨,唯独乐云鹤的村里下得沟渠都满

21、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8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5分)答:_答案:孟诗语言平淡,但内涵丰富。这几句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诗人在清秋薄暮时分登高所见的寻常景象,描绘出傍晚归来的村人的安闲从容,以及自然界景物的静谧优美,蕴涵着一种淡淡的孤寂惆怅,渗透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9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

22、方面的作用。(6分)答:_答案:结构上:点题,以“重阳”点明题目中的“秋”字;首尾照应,以相约“共醉重阳”与诗歌开头四句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以至登高相望等内容相呼应。思想内容上: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_,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_,那管世人诽谤!(红楼梦西江月)(2)风急天高猿啸哀,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_,水落而石出者,_。(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1)纵然生得好皮囊 行为偏僻性乖张(2)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

23、木萧萧下(3)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命系悬壶 陈源斌姚五先生是我家乡古镇上的世传名医。他的名字竟然可以治病。邻居家小孩突发急痧,整夜惊叫抽搐,大人捋着头发哄他说:“好孩子,别怕,请姚五先生去了。”捋着捋着,啼哭声变小,孩子气息匀细,睡熟了。有个半大少年,暑天贪吃生食,又喝凉水,不一会发作起来,抱着肚子在地上打滚,一口气吸进去,憋得脸色乌青,连眼睛都倒起来了。这时候,有人喊说:“好了,好了

24、,姚五先生来了。”其实才远远看到姚五先生的影子,走到跟前还得好一会儿呢。地上的病人却把一口气痛痛快快吐出来,觉得肚子好受多了。关于姚五先生的传说很多:说他某年路过某地,听见一户人家嚎啕哭丧,进屋看时,人已经断了气,穿好送终的寿衣寿裤,躺在草铺上了。姚五先生说有救,熬了一罐药,撬开牙关,灌将进去,草铺上的人立刻还了魂;又说他某年途中撞见一群披麻戴孝抬棺人,他朝滴在地上的血迹看看,又凑到跟前嗅了嗅,赶紧开棺急救。原来是位难产的孕妇,幸得姚五先生救治,母子双双侥幸活了命这些故事都不新鲜,显然是从一些旧书和传闻那里,移植过来的。姚五先生听了,总是不置可否,一笑了之。传来传去,姚五先生就被神化了。说他不

25、但能让死人活,也能让活人死。这话是当着姚五先生的面说的。他跟往常一样懒得理睬,只管凝神替面前的病人诊治。这句话却惹出了一个意外灾祸:有一个青年高高骑在墙头上看热闹,手里捧了一罐南瓜稀粥,喝了个底朝天,肚子胀得像只鼓。那青年听见这句话,很不服气,抓着喝空了的罐子,“啪”地一声跳到地下,说:“我就不信,我一个大活人,他真有本事,敢不敢让我马上就死?”姚五先生抬头看看他,脸色陡变,让人赶紧找青年的家长,准备后事。果然如此,没等家长赶到,青年已经瘫软死去事后,姚五先生解释说,青年喝了一肚子稀粥,从那么高的墙头猛跳到地上,硬把肚肠震断,又因地处偏僻乡下,来不及救治,可惜这条性命了。姚五先生体恤民情,替人

26、治好病,或是救了一条命,视人家的家境,酌收诊费。遇到乡下普通老百姓,他把手挥挥,说,算了,你要真过意不去,闲暇时送几只斑鸪鸪来吧。斑鸪鸪是一种乡下常见的鸟,喜好在野地里用脚爪刨挖单叶芽果吃,随手就捉得到,不算什么难事。姚五先生嗜好这种野味。他饮食十分挑剔,从来不在外面吃饭。有时候下乡到人家忙活一天,连口水都不喝,照样挥挥手,走了。多少人被他感动了。望着他的背影,为他祈祷,说:“好人哪,但愿他长命百岁!”姚五先生只活到五十岁。他患的是当地俗称的膈食病,就是不能吃饭得过他恩惠的乡下人说,姚五先生怕是斑鸪鸪吃多了。斑鸪鸪喜欢刨吃野地里有毒的单叶芽果,这种野鸟身上积存了毒素,人偶尔尝个新鲜是可以的,吃

27、多了,就会有大妨碍。姚五先生一辈子替太多的普通百姓看过病,吃了太多的人家送来的斑鸪鸪,日积月累,中了重毒姚五先生是治膈食病的圣手,有一个祖传单方,远远近近,好多患这种病的人,都是由他治愈的。他按祖传单方给自己抓了药,煎好,一口气喝下肚里,却一点不剩地吐了。再舀一碗,硬灌下去,“泼刺”一声亮响,全部喷射出来。姚五先生把头摇摇,叹了一口气,说:“命系悬壶,治得了病,治不了命。”他一天天瘦下去,瘦下去,瘦成了一根芦柴,只剩了一口气在胸腔里悠悠转着。接着,这口气断了,他死了。(1)小说的题目“命系悬壶”,其中“悬壶”指的是行医。从全文来看,这个题目有怎样的含义?(6分)答:_答案:指古镇人们将生命维系

28、在姚五先生身上,人们对他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姚五先生作为医生,其生活命运维系在行医之上,可谓生于行医,死于行医。(2)试简要概括文中主人公姚五先生的形象特点。(5分)答:_答案:姚五先生是一位被人崇拜神化的好医生,也是一个饮食挑剔、有自己嗜好的平常人,他体恤民情、治病救人,不为名扰、不为利动。(3)小说字里行间已经透露了姚五先生并非神医,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说明。(6分)答:_答案:名字可以治病,并非姚五先生亲力亲为,歪曲事实;救人故事属于移植,牵强附会;姚五先生对于别人的溢美之词,不置可否,态度暧昧;姚五先生不能包治百病,祖传秘方也没有拯救自己的生命。(4)这篇小说内涵丰富多元,有许多令人深思

29、的东西,试结合原文加以探究。 (8分)答:_答案:命运有时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文中姚五治病不治命,“命 ”是性命,也是命运。一方面,再神奇的医道也不能包治百病;另一方面,文中跳墙而死的人,就是被命运劫走,姚五先生也无能为力。医患的生命是联系在一起的,是相互依存的。人们依赖姚五先生而生存,而姚五也依赖病人而生存,姚最终吃多了患者送的斑鸪鸪而死掉。神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是人,而不是神,我们不能将我们的生命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文中人们崇拜姚五以至把他捧上神坛,而实际上不是所有人的病他都能治好,包括他自己。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冰城情牵温哥华申雪冬奥会圆梦

30、“全家总动员”新华网哈尔滨2月16日体育专电(记者邹大鹏) 16日是大年初三,申雪的父亲申杰一大早在摆满奖牌的书房驻足许久,手中抚摸着这些奖牌和奖杯,口中念叨着“就差一块了,就差这一块了”几个小时后,这枚独缺的冬奥会金牌终于毫无悬念地落入了申雪和赵宏博的囊中。作为“四朝元老”,他们赢得了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队的首金,也摘得了中国花样滑冰项目的首枚冬奥会金牌,打破了俄罗斯人在这个项目上的“一统天下”“虽然夺冠只是几分钟的比赛,但我们全家却等了近20年!”申杰说。当申雪和赵宏博在冬奥会赛场上向终极梦想发起最后一次冲击时,他们的家人经历着怎样的心路历程?记者这一天目睹了申雪“全家总动员”。2岁小侄女:“

31、第一、第一”16日早晨8点,记者准时敲开了申雪家的门。两人的比赛中午才开始,但十多个亲属却早已守候在电视机旁。由于随后赶来的记者太多,好客的家人不得不将脚上的拖鞋送给“不请自来”的客人。虽然准备了很多沙发和椅子,但在这个春节,申家的客人似乎注定多于亲人,几个亲属为了把有利的位置让给记者,不得不坐在地上观看比赛。为了抢到独家新闻,每个媒体都拉着一个家人采访,试图挖掘申雪和赵宏博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时间,申家人成了“全明星”。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一个走起路来跌跌撞撞的2岁小姑娘,梳着“1”字冲天辫的她是申雪表弟的女儿,不时跑到镜头前竖起食指嘟囔着“第一、第一”“孩子会说的话不多,就这句说得最清楚

32、!”申雪的妈妈吕曼丽一把抱起这个一身喜庆红衣的小家伙,亲了又亲。夺金一刻:申妈妈晕倒在沙发上虽然申妈妈口中说着不紧张,但她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带着对远方这对冰上情侣的牵挂。“等会让你们随便采访,现在大家都别着急,让我好好看一下电视!”面对不停地在电视机前和几个房间游走的各路媒体,申妈妈的紧张和着急让人开始担心她的身体。“老太太心脏不好,血压还高,这两天都没好好睡觉,也没怎么吃东西!”一位亲属告诉记者,“睡不踏实,心总感觉悬在空中,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不饿、也不渴,就是今早喝了杯咖啡!”申妈妈的黑眼圈难掩疲惫。虽然距离两人比赛还有几个小时,但突然出现的电视转播故障让申妈妈坐立不安。“怎么搞的?怎么

33、只有图像,声音断断续续的是信号的问题还是现场的问题?等下小雪和宏博比赛的时候不会这样吧?”面对老伴的担心,申杰不停地安慰:“没事,信号的问题,等一下就好、等一下就好。”与申杰在每组选手比赛结束后都急迫地上网查成绩不同,申妈妈在等待申雪所在组候场浇冰时,径直走向另一个房间,口中焦急地喊着“浇冰、焦心”当两人成功夺冠后,刚刚站起身准备接受采访的申妈妈突然后仰跌倒在沙发上,亲人们赶快找来了降压药和心脏病药。“熬到今天,这俩孩子实在太不容易啊,这块金牌就该是他们的!”眼里噙着泪水的申妈妈说,“说不紧张是假的,刚刚看比赛的时候走神了,眼睛在这,心走了!就怕他们有个闪失!”“不是一半,整块金牌都是儿子的!

34、”庆祝的爆竹在小区摆了一条长龙,申杰亲手点燃。对于这枚金牌,老俩口把功劳都给了“儿子”。“在我眼里没有女婿,只有儿子,宏博这么多年来太难了!”申妈妈说。“您觉得这块金牌小雪和宏博谁的功劳最大,还是一人一半?”面对记者的提问,申妈妈毫不掩饰对“儿子”的偏爱,“不是一半,整块金牌都是儿子的,他的功劳最大!”(1)这篇新闻的选材角度独特,请谈谈你的看法并分析其作用。(5分)答:_答案:这篇新闻的选材角度独特,作者没有写申雪、赵宏博在温哥华赛场夺金的实况,而是从申雪家人的角度,表现了申雪家人的牵挂。(2)概括说明申雪、赵宏博在冬奥会上向冠军冲刺时,申雪家人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6分)答:_答案:申父

35、一大早就在摆满奖牌的书房驻足,并念叨“就差这一块了”。家人早已守候在电视机旁。小侄女竖起食指嘟囔着“第一”。申妈妈两天没好好睡觉,也没怎么吃东西。电视转播出故障时申妈妈坐立不安。申父在每组选手比赛结束后上网查成绩。申妈妈在候场浇冰时,走向另一房间,并说“焦心”。(3)“当申雪和赵宏博在冬奥会赛场上向终极梦想发起最后一次冲击时”属于新闻的哪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答:_答案:是新闻背景,属事件背景。介绍新闻的背景,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4)本文的副标题是说“全家总动员”,可是记者只是详细写了申妈妈、侄女两个人,有人认为这样写没有

36、呼应题目,你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8分)答:_答案:不是这样。这样安排材料有如下好处:选材具有典型性。申家的人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两人具有典型性。从小到两岁的孩子,到年长的母亲,都对其牵挂。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这些典型材料,是文章的重点,因此作者详写,而对其他人略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渲染了喜庆的气氛。特别是对小侄女的穿着的描写,渲染了喜庆的气氛,表达了家人对申雪赵宏博的期待。具有真实性与形象性。对小侄女的描写生动形象,动作、语言无不透着童真,对申妈妈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一位母亲的紧张与期盼,这些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家人的牵挂。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

37、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汽车一进山谷,李雪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青山绿水赏心悦目,眼前景象让人陶醉,她赶忙从包里拿出相机,一阵猛拍。B王静也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一经点拨,马上就明白了闻先生的意图,看看闻先生又看看姜先生,心里还真是羡慕他们的默契。C读论语,如坐春风,从容优裕,率真处常令人莞尔;读孟子,如闻雄辩,犀利强劲,其势虽“不可御”却难免单调逼人。D读古诗词要以温情和敬意的态度,以修学好古的精神,含英咀华,发现那摄人心魄的诗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体验。解析:选A。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主语应是人。B.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

38、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C.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D.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B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够使一个国家有能力建造航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C目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抓紧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D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

39、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解析:选A。B.残缺主语,去掉“随着”或“使”,把“才能够”放到“国家”后;C.搭配不当,在“抓紧”后加“组织”;D.结构混乱,去掉“是必不可少的”。1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中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3分)()雨,悒郁而又固执地下着。_,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仿佛张着纱幕,_,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_。A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B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C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

40、绪纷飞;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D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解析:选D。第句用“细语”呼应后面的“正酣”,用语更形象,“幻境”引出后文;第句用“逐渐”跟后面的“终于”呼应,用词更准确;第句用“夜雨”开头,符合整个语段的语境。16依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与示例句式相同,语意相关。(6分)例: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答:_答案: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

41、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丹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清代的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17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中国工程院16日召集曾参与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项目组的主要成员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项目的研究成果。10多位院士专家认为近期广受关注的引渤海水入新疆工程“不可行”“不可想象”。据报道,“引渤入新”工程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

42、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度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石玉林表示,该计划设想调运大量海水到新疆,假设调运1000亿吨海水,海水的含盐率为3%,就将产生30亿吨盐,而如何处置这些盐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新疆很多土地目前盐碱化灾害已经十分严重。“引渤入新”两地生态都将恶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原主任李泽椿认为,通过“引渤入新”来影响气候的设想在气象学上是根本说不通的。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则表示,如果我们大量抽取渤海的

43、海水,渤海的水量将从黄海补充,而黄海海水的盐分比渤海高,势必会给渤海的整个生态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新京报)(1)请为本则新闻拟定新闻标题。(字数不超过16字)(2分)答:_(2)请结合专家的意见,归纳总结“引渤入新不可行”的主要原因。(3分)答:_答案:(1)10余名院士专家驳“引渤入新”(2)海水盐分无法处理;两地生态将恶化;调节气候不可行。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深圳卫视金钟奖全国决赛第一轮女子组的比赛中,选手苏晴迟到。大赛一位监审表示,金钟奖应该更以人为本,她去探望病危家人,事前已向组委会请假,我们可以宽容她的迟到。正当苏晴准备上场之际,身为评委之一的某音乐名宿当场表示,在如此正规的国家级比赛中,迟到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让苏晴上台就会对其他选手不公平。相持不下之际,这位音乐名宿激动地说:“把决定权交给观众。”台下的观众用掌声和欢呼声力挺苏晴,苏晴破例获得上场演唱的机会登上舞台。而这位音乐名宿依然认为此举“破坏了规则”,愤然退席,再没露面。苏晴演唱的原创歌曲无论到哪里都成长也最终与大赛无缘。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