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羲之专题之兰亭集序2一、习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翻译并背诵全文。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3、体会作者的生死观,提高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二、教学重点、难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诵读能力;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三、学习过程(二)了解背景和作者王羲之(301363)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擅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
2、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 作者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但王羲之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
3、、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其主要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孔侍中帖丧乱帖十七帖等。(三)分析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标记在教材上)并翻译全文。注:加点黑体词为需掌握的重点词语,需分析其意义和用法;画双横线词为古今异义词,需了解其今义,并能说出古义;曲线为需了解的常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四)检查预习,归纳文言知识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 假 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