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397.50KB ,
资源ID:82784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784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

1、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A. 1:3,1:2:1和3:1B. 3:1,4:1和1:3C. 1:2:1,4:1和3:1D. 3:1,3:1和1:4【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的

2、杂交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根据F2的分离比分别是9:7,9:6:1和15:1,推测亲本的杂交类型,从而判断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

3、或(9A_B_+3aaB_+1aabb):3A_bb(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详解】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1:3;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1:2

4、:1;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3:1;故选A。2. 在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的连接结构是( )A. 氢键B. 磷酸脱氧核糖磷酸C. 肽键D.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

5、补配对原则。【详解】A、双链DNA分子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A错误;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错误;C、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C错误;D、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扣住关键词“单链”答题,明确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若审题不清,误认为是“双链间”则会误选A选项。3.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一段时间后,由细菌裂解释放出的n个子代噬菌体中 ()A.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B. 没有35SC.

6、一定有35S,可能有32PD. 都有32P【答案】C【解析】由于亲代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到细菌内,并且亲代DNA作为模板和指导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过程中利用的原料全是来自于细菌而细菌中蛋白质用35S标记,因此合成的蛋白质外壳全部含35S;由于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中只有少量含有32P,因此裂解后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一定有35S,少数有32P,C正确。4. 下列实验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分生区的分裂期细胞比间期细胞多B.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与35S标记的两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位置不同C.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洋葱鳞片叶

7、表皮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D. 可以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分子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所占比例大。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染色质和染色体形态的转变,此时可以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当细胞未分裂时,染色质都存在于细胞核中,难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建构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详解】A、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时间比例比分裂期长,因此根尖分生区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间期的细胞少,A错误;B、离心的作用是将质量较轻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到上清液中,将较重的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两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的位置相同,都在

8、沉淀物中,B错误;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因此不会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C错误;D、DNA的双螺旋结构可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来研究,D正确;故选D。5. 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属于基因重组B. 杂交育种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的自由组合C. 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都属于突变,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D. XYY个体的产生,一般与父方精原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

9、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并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其实质是基因重组,A正确;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中基

10、因的自由组合这种类型,B正确;C、染色体数目变异不产生新的基因,C错误;D、XYY个体可能是由含有X的卵细胞和含有YY的精子受精后产生的,因此一般与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D正确。故选C。6. 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得F2,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鲜红色植株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 2鲜红1蓝B. 2紫1鲜红C. 1鲜红1紫D. 3紫1蓝【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961是9:3:3:1的变式,可推知花的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的,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比例可知,A和B同时存

11、在时开蓝色花,只有A或只有B时开紫色花,A和B都不存在时开鲜红色花,纯合的蓝色品种(AABB)纯合的鲜红色品种(aabb)F1为蓝色(AaBb),F1自交得F2,F2中鲜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紫色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1:2,即1/6 AAbb 、1/3Aabb、1/6 aaBB、1/3aaBb,将F2中的鲜红色植株花粉授给,则后代紫色花的比例为1/6+1/31/2+1/6+1/31/2=2/3,鲜红色花的比例为12/3=1/3,所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2紫1鲜红。故选B7. 现有基因型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

12、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 单倍体育种可获得AAbb,变异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 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其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D. 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如果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B、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获得AAbb,首先让基因型aabb与AABB杂交得AaBb,然后取AaBb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Ab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Ab,由于单倍体

13、高度不育,所以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变成可育的二倍体,在此过程中变异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C、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过程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8. 在用杀虫剂防治某种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害虫种群中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原材料B. 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

14、存在,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一定是有利的C. 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害虫种群在不断进化D. 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A正确;B、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害虫生存的环境,B错误;C、杀虫剂对抗药基因起到选择作用,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标志着生物的进化,C正

15、确;D、杀虫剂使得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而严寒使敏感型个体生存下来,表明杀虫剂和严寒可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B。【点睛】变异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环境。9.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B. 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 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种群的发展D. 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

16、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详解】A、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是共同进化,A错误;B、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与环境无关,应为先有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后有抗生素的选择,B错误;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C正确;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

17、化理论内容的主要内容之一,D错误。故选C。10.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余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比例为( )A. 1:1B. 2:1C. 8:1D. 3:1【答案】C【解析】【分析】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相对于黑身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F1的基因型为Aa。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Aa)杂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取其中的灰身果蝇中AA占1/3、Aa占2/3,所以含A基因的配子占2/3

18、、含a基因的配子占1/3。【详解】结合分析可知,F2中的灰身果蝇群体中A基因占2/3、a基因占1/3。则F2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子代果蝇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2/32/3)(21/32/3)(1/31/3)=441,所以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81。即C正确;故选C。【点睛】11. 在下列哪组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性别?( )A.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B.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D.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C【解析】【分析】果蝇的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后代雌雄果蝇均为白眼,无法区分,A错误;B、

19、后代红眼个体有雌有雄,B错误;C、后代雄性均为白眼,雌性均为红眼,C正确;D、后代雌雄果蝇中均有红白眼,D错误。故选C。12. 用车前草花叶病毒(HRV)的RNA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蛋白质外壳组成重组病毒,用该病毒去感染车前草,则( )A. 车前草出现病斑,在车前草细胞中检测到HRVB. 车前草不出现病斑C. 车前草出现病斑,在车前草细胞中检测到TMVD. 车前草出现病斑,在车前草中检测到HRV的RNA与TMV的蛋白质外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车前草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用车前草花叶病毒(HRV)的RNA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蛋白质外壳组成重组病毒,

20、再用重组病毒去感染车前草,车前草会出现病斑,而且能在车前草细胞中检测到提供遗传物质RNA的病毒,即HRV。13. 在人的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细胞中可能有( )A. 22对常染色体+XYB. 22对同源染色体C. 44条常染色体+XYD. 44条常染色体+XX【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能用“对”表示,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裂,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

21、,C错误;D、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44+XX或44+YY,D正确。故选D。14.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 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BbCc 的个体与“个体 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 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则“个体 X”的基因型 为( )A. BbCcB. BbccC. bbCcD. bbcc【答案】C【解析】【分析】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

22、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详解】只看直毛和卷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Bb bb;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CcCc。综合以上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应为bbCc,C正确。故选C。15. 一对夫妇的子代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a,不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b;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c,不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d。那么下列表示这对夫妇生出只患甲、乙两种遗传病之一的孩子的概率的表达式正确的有几个adbc 1-ac-bd a+c-2ac b

23、+d-2bd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分析: ad(患甲病却不患乙病,即只患甲病),bc(患乙病却不患甲病,即只患乙病),则ad+bc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表达式正确。ac(两病兼得),bd(正常,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1(所有子代看作1),则1acbd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表达式正确。a(患甲病,包括两病兼得者),c(患乙病,包括两病兼得者),ac(两病兼得),aac(只患甲病),cac(只患乙病),则(aac)+(cac)=a+c2ac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表达式正确。bd(正常,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b(不患甲病

24、,包括只患乙病者和正常人),d(不患乙病,包括只患甲病者和正常人),bbd(表示只患乙病),dbd(表示只患甲病),则(bbd)+(dbd)=b+d2bd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表达式正确。四个表达式都正确。故选D。16. 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性状B. 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C. F2中与亲本性状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D. 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

25、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将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说明普通叶对枫形叶为显性,黑色种子对白色种子为显性,且F1为双杂合体,设其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据此分析。【详解】A. 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体的F1自交得F2,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正确;B. F2中两对性状分开分析,每一对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黑色种子与白色种子之比为3:1,B正确;C. 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16+3/16=

26、3/8,C正确;D. 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比为3:1,所以杂交后会得到两种表现型个体,但比例不相同,如果普通叶基因型是AAbb,杂交后代都是普通叶白种子;如果普通叶基因型是Aabb,两种个体比例相同,因此后代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比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要多,D错误。17.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他俩的父亲都是色盲,在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色盲儿子的几率、色盲女儿的几率和男孩中色盲的几率分别是A. 1/4、0、1/2B. 1/2、0、1/4C. 1/2、1/4、0D. 1/2、0、1/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他俩的父亲都是色盲,故他俩的基因型分别是(XBY

27、XBXb)(1/4XBY、1/4XBXb、1/4XbY、1/4XBXB),所以在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色盲儿子的几率是1/4、色盲女儿的几率是0男孩中色盲的几率是1/2,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色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8. 设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内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为Aa、Bb、Cc,该雄性动物两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8个精子中,已知其中的两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C、ABC,则另外6个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都不可能的是( )ABC aBC abc Abc abC AbC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内三

28、对同源染色体分别为Aa、Bb、Cc,那么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的染色体就有23=8种可能,但实际上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只形成两种类型的四个精子。【详解】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C,则与其有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C()、aBc、aBc;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C,则与其有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C()、abc()、abc( )。由此可知不可能是不可能有的是:aBC Abc abC 。D正确。故选D。19.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C. 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

29、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总和。判断是否是种群需紧扣“同一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进行判断。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B、池塘中鱼的种类不止一种,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正确;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

30、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正确。故选B。20. 雌雄异株高等植物剪秋萝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A. 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B. 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C. 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D. 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详

31、解】杂合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产生XB、Xb两种卵细胞;狭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产生Xb、Y两种花粉,其中Xb花粉致死,只有Y花粉参与受精,因此后代全部为雄株,1/2为宽叶(XBY),1/2为狭叶(XbY)。故选A。【点睛】关键:狭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产生Xb、Y两种花粉,其中Xb花粉致死,只有Y花粉参与受精。21. 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另一条链中鸟嘌呤与胞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 24%,22%B. 22%,28%C. 26%,24%D. 23%,27%【答案】A【解

32、析】【分析】已知条件:A+T=54%,G1=22%,T1=28%,求解另一条链中的G2 、C2的比例。用“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A+T或G+C)占全部碱基的比值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这样的规律来解题。【详解】由于:A+T=A1+T1=54%,同时T1=28%,所以:T2=A1=26%;同理:G+C=G1+C1=1(A+T)=154%=46%,同时G1=22%,所以:G2=C1=24%,C2= G1=22%;故选A。22. 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2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33、 )A. 1/4B. 3/8C. 5/8D. 3/4【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型为ddEeFF和DdEeff的个体杂交,由于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因此子代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将三对不同的等位基因分别利用分离定律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详解】三对等位基因的两个个体ddEeFF和DdEeff杂交,将三对等位基因分别进行杂交计算后,得到子代中Dddd=11,EEEeee=121,FfFFff=100,因此,在在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两个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8DdeeFf,1/8ddeeFf,1/8ddEEFf,1/4ddEeFf,因此,与亲本表现不同类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4、:1/8+1/8+1/8+1/4=5/8故选D。23. 已知豌豆的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若基因型为GgYy的个体自花传粉,则该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为A. 10和31B. 9331和9331C. 31和31D. 9331和3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难度较大,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与种子子叶、种皮的性状及自交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确定种皮表现出的是亲本的性状,而子叶是子代的性状。【详解】已知豌豆的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若基因型为GgYy的个

35、体自花传粉,则种皮的颜色由母本决定,即种皮的基因型是Gg,全部表现为灰色;而子叶的颜色属于子代性状,由Yy的个体自花传粉的后代基因型决定,Yy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YY:Yy:yy=1:2:1,所以子叶的颜色是黄色:绿色=3:1,故选A。【点睛】子代个体发育的最初分段,即种子的形成(胚和胚乳的发育)阶段完成于母本体内,相当于母本豌豆的“怀孕”阶段;胚(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是该母本豌豆的“孩子”,其基因来自于父本和母本双方;种皮、果皮等则是母本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特意经发育成的结构,其基因仅来自母本一方;Fn代种子结在Fn-1代的植株上,Fn代种子的种皮性状是由Fn-1代种子的基因型决定

36、。24. 一对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而该夫妇的双方父母中,只有一个带有色盲基因。则此夫妇的基因型为( )A. XbY,XBXBB. XBY,XBXbC. XBY,XbXbD. XbY,XBXb【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这对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XbY),女孩正常(XBX_),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而而该夫妇的双方父母中,只有一个带有色盲基因,因此该夫妇的女方基因型为XBXb。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25. 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肯定不

37、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B.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C. 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D.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几率是1/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甲中双亲正常,女儿患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中母亲患病,儿子正常,肯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故A正确,C错误;乙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

38、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当其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携带者,故B错误;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他们再生一正常女儿的几率为1/41/21/8,故D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一、非选择题(共50分)26. 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科学方法。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以高茎纯种豌豆和矮茎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测交三组实验,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1)孟德尔三组实验中,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

39、的实验是_;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_。 (2)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存在的;生殖细胞(配子)中只含有_;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除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外,请再举出遗传学研究中运用假说演绎法的一个实例:_。【答案】 (1). 杂交、F1的自交 (2). 测交 (3). 成对 (4). 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5). 摩尔根发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

40、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1)孟德尔以高茎纯种豌豆和矮茎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F1测交的实验,按照“分析现象提出假说检验假说得出结论”的基本步骤,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孟德尔的三组实验中,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孟德尔在检验假说阶段进行的实验是F1的测交,因为能够根据测交实验的后代判断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2)根据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可知: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

41、殖细胞(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除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外,摩尔根在发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时,也运用了“假说演绎”的实验方法。【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假说演绎”法及其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明确“假说演绎”法实验的基本步骤,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明确测交实验的优点。27. 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查-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1)控制遗传病乙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属_性基因。(2)-1的基因型是_。(3)-7和-8婚配,他

42、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_。(4)若-7和-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答案】 (1). X (2). 隐 (3). AaXBY (4). 1/3 (5). 1/8【解析】【分析】1、“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1与-2正常,-6患乙病,无中生有为隐性,据查-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则-6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2,所以

43、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由于-2和-1正常,而-6患乙病、-7患甲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1的基因型为AaXBY。(3)-1的基因型为AaXBY,-2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7的基因型1/2eeXBXB,1/2eeXBXb。-3与-4正常,-10患甲病,说明-3的基因型为AaXBY,-4的基因型为AaXBX。-8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7和-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aa与2/3Aa结合才会患甲病,所以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2/31/2=1/3。(4)若-7和-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7的基因型aaXBXb,-8的基因型为

44、AaXBY。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几率是1/2,不患甲病的几率是1/2。不患乙病男孩的几率是1/4,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1/21/4=1/8。【点睛】本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遗传规律判断遗传方式,结合遗传系谱图判断相关个体具有的基因型,结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够进行相关计算。28. 下面表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甲、乙两图分别表示_和_两个生理过程。(2)甲图中的与乙图中_(用数字表示)是同一物质,其合成后的作用是_。(3)决定乙图中的密码子是_。【答案】 (1). 转录 (2). 翻译 (3). (4). mRNA合成后直接进入细胞质中与

45、核糖体结合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在翻译中起模板作用) (5). UCU【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甲表示转录过程示意图,其中为DNA,其中的一条链为转录的模板;为RNA,是转录的产物;为RNA聚合酶,是转录所需的酶。2、图乙表示翻译过程示意图,其中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为氨基酸,是翻译的原料;为翻译形成的多肽链;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详解】(1)图甲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表示转录;图乙是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表示翻译。(2)图甲中的与图乙中的是同一种物质,均表示mRNA;其作用是合成后直接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在翻译

46、中起模板作用)。(3)决定图乙中的反密码子是AG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密码子是UCU。【点睛】本题结合蜘蛛丝腺细胞的基因指导蛛丝蛋白合成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29. 某种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 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F2中出现了矮秆抗病(非亲本)类型,其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_基因进行

47、自由组合。(2)假设A组杂交育种中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 F2中表现型共有_种,F2中基因型为杂合子的共有_种。(3)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影响(简要写出方法、结果和结论)_。【答案】 (1). 自交 (2).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3). 2n (4). 3n-2n (5). 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48、(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解析】【分析】分析图形:A组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B组为单倍体育种中的花药离体培养,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由于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瘦弱、高度不育;C组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等特点。【详解】(1)A组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即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2)考虑1对等位基因,F2表现型是2种,基因型有三种,包括显性纯合、隐性纯合和杂合子,纯合基因型有显性纯合与隐

49、性纯合共2种,所以假设杂交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2n种,基因型有3n种,纯合基因型是2n种,杂合子是(3n-2n)种。(3)若为环境影响,则该变异为不可遗传变异,该个体的基因型不变;若为基因突变,则为可遗传变异,个体基因型发生改变。故为探究该矮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影响的具体做法是: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杆(Tt),子二代高杆(T-):矮杆(tt)=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种植在相同

50、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点睛】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了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0. 下面是家庭酿造甜米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加热煮至七成熟,待其冷却至30左右,加少许的水和一定量的“酒药”(实际是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合后置于一瓷坛内,在米饭中央挖一小洞,加盖后置于适当地方保温(约20)即可。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发酵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1)先将米煮一煮的目的主要是_。(2)为什么要冷却到30左右后才能加入“酒药”?_。(3)在米饭中央挖一小洞的原因是_。(4)发酵坛并

51、没有完全密封,坛内无氧发酵的环境是如何形成的?_。(5)家庭酿酒的关键是保温和放“酒药”,如果米的量很多而放的“酒药”太少,常常导致甜米酒变质而使酿造失败,其主要原因是_。【答案】 (1). 杀灭其他杂菌,并使淀粉易于利用 (2). 过高的温度会抑制或杀死酵母菌 (3). 有利于透气,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氧气,以便短时间内能够迅速繁殖 (4).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大量氧气,同时产生一部分水,使容器中发酵液增多,淹没米饭,从而形成无氧环境 (5). 加的“酒药”太少,造成酵母菌起始密度过低,不能迅速增殖形成生长优势,从而导致杂菌污染【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

52、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2)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1)先将米煮一煮的目的是为了杀灭其他杂菌,防止杂菌污染,并使淀粉易于利用。(2)温度太高会抑制或杀死酵母菌,因此要冷却后才能加入“酒药”。(3)在米饭中央挖一个小洞有利于透气,这样可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氧气,短时间内大量增殖。(4)发酵坛并没有完全密封,但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大量氧气,同时产生一部分水,使容器中发酵液增多,淹没米饭,从而形成发酵坛中的无氧环境。(5)“酒药”实际上是酵母菌,家庭酿酒的关键是保温和放“酒药”,如果米量很多放的“酒药”太少,常常导致甜米酒变质而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加的“酒药”少,造成酵母菌起始密度过低,不能迅速繁殖形成生长优势,往往导致杂菌污染。【点睛】本题以米酒的制作为题材,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重点考查果酒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