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94.50KB ,
资源ID:8272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724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 命题人: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一分,共50分)1“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2公元府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A“相地而衰征”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燔诗书而

2、明法度”D“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4“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 ”材料中的“百姓”是指A奴隶

3、主贵族 B战国的“平民”C封建地主阶级 D西周的“国人”5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商品经济发展C专制权力加强 D儒学成为正统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研究的主题说明了( )年代道、路、省州数郡国数县、邑、侯国户数(万)西汉平帝(1-5)-1310315871223唐贞观十三年(639)10道358-1551缺唐开元二十八年(740)15道-3281573841.3宋开宝(968-975)末-297-1086309宋宣和四年26路288-1234A中

4、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变迁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7历代王朝不断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其职能类别分组不正确的是A御使、刺史 B丞相、参知政事 C太尉、军机处 D郡县、行省8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D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9下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时期西汉唐高宗

5、时元成宗时清康熙时全国人口(丁)5959万5238万5816万2459万官员7500人13465人22500人27000人官民之比1794513927126131911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10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诏:“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这样做是为了A防止结党,限制宰相 B实现选贤任能C推动理学传播 D削弱地方势力,加强集权11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

6、天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A. 皇权被削弱 B. 相权得到加强 C. 中书省独揽大权 D. 中书省职能专一12“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A史记 B唐六典 C宋史会要 D清史稿13明清时期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人子弟大量入仕,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C士商融为一体,推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使商人地位有所提高14史

7、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15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改批如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 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D皇帝批

8、答须先经内阁票拟16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见内阁。这就使太监的权利越来越大。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对上述评述的认识,正确的是A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B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C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D观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17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此规定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

9、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18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19(据陈顾远中国婚姻史考证:“明洪武元年,令庶民嫁娶悉依朱子家礼,凡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以上并听婚娶。还要求同里民户互相资助,以保证男女及时完婚”。明朝这样规定的根本原因是A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B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反映C有利于保证人口的增长 D落后的封建思想的体现20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

10、工程,必需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 。” 作者强调的是A专制主义的来源 B中央集权的特点C政府重视水利兴修 D小农经济的缺陷21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有关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稳定C所分配之土地不准买卖,只准使用D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22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

11、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B农村经济商品化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D封建地租货币化23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24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

12、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5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也D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6明代有官员感叹,“最恨者方今仕途如市,入仕者如往市中贸易,计美计恶,计大计小,计贫计富,计迟计速。”这一感叹反映出当时( )A行业分工细密B雇佣关系出现C市场管理严格D封建吏治腐败27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

13、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B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C 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28清代商人地主“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导致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B造成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C政府崇本抑末,限制手工业生产D影响海外贸易,导致闭关政策29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桑麻。”这反映了

14、:重农思想节俭思想当时商业活动比较基本停止当时商品经济比较落后A B C D30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全国各地蚕桑业趋于萎缩,但珠江流域蚕桑业却快速发展,赶上太湖流域。这是因为A珠江流域棉纺织技术发展快速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清政府在广州设立洋务企业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31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反映的思想是 A、重浓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32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基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

15、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33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34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35 孔子和苏格拉底

16、是“哲学突破时代”的东西方思想巨人,各自影响着东西方思想的发展。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是强调民主的作用 重视道德的意义 追求社会的平等 肯定人的价值A B C. D 36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 A重视总结前代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B摈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C学术文化出现了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转移的趋势D它促使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崛起37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

17、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38“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39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还主张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18、C君舟民水 D兼爱非攻40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41陈献章(14281500,江门新会人)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白得”,开创“江门学派”,被誉为“真儒复出”。这里的“彼”指的是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佛教 D道教42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A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B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 D伦理道

19、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43学者张岱年认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但是,二者之间还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的。以下能够体现二者相同点的是( )A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B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C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D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44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A B C D45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皮肤之贱与有

20、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46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其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47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重人伦

21、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D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48剪纸、杨柳青年画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些民间艺术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民间文化的繁荣主要反映出()A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 C文人对民间文化的推广 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49浙江籍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凡一代又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

22、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A B C D50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

23、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0分)51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学术界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共22分) 材料一 太宗曰:“(隋文帝)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吴兢贞观政要卷一 材料二 (嘉庆曰)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于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

24、。即朕勤政以来,办理庶务,悉尊皇考遗训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 清梁章钜枢垣纪略 材料三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与隋文帝相

25、比,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处理政事的做法。(6分)(2) 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政治的主要特点,该特点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6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0分)52(26分)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

26、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一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

27、前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12分)(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

28、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6分)53道德和政治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

29、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请回答:(1) 据材料一,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8分)(2) 据材料二,概括判断政体好坏的标准。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利于立法者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8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看法的共同点,并谈谈两人观点对当今政治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ACABBDBBAC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CBDAABDBDDCC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DBADCDDBBDAC36.

30、(24分)(1)沟壑地形,地势起伏大,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沙棘林带与坡面径流方向垂直,能有效拦水拦沙,利于水土保持。(每点3分,满分6分)(2)该地区春季降水少,蒸发强,干旱严重;(3分)夏季多雨,秋季土壤墒情好(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幼株易成活。(3分)(3)保鲜技术差,储运成本高;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开发不足,销售渠道不畅。(每点2分,满分6分)(4)赞同:质优高产,经济效益高;提升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不赞同:可能破坏本地生物链的稳定,影响生物多样性;引进品种可能不适应本地环境,不宜盲目扩种;规模扩张过快,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受阻。(态度和理由相符,态度2分,

31、理由每点2分。只有态度或者理由与态度不符,不给分)37(22分)(l)地势低 (2分),气温偏高(2分);地形封闭(2分),水汽不足(2分)。(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2分),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2分),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2分),(玉石)发生沉积(2分)。(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2分),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2分);秋季河流水位下降(2分),玉石出露(2分)。38. (28分)(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脱贫致富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

32、力,实行依法治国,把脱贫攻坚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4分)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障脱贫攻坚战的顺利推进,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决打贏脱贫攻坚战。(4分)(若从具体政治制度方面回答,亦可酌情给分。) (2)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2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有利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

33、经济增长。(2分) 作用: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转移就业。(2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实现安置搬迁和就业。(2分)发挥财政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增加重点生态转移支付,实现生态保护扶贫。(2分)发挥财政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开展医疗救助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扶贫。(2分) 39. (24分)(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弘扬淳厚家风,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家风”成为改变“民风”的利器。(3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

34、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弘扬淳厚家风,不仅可以影响个人的一生,决定一个家族的精神走向,而且能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的和谐发挥“家”的正能量。(3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弘扬淳厚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化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丰厚滋养。(3分)弘扬淳厚家风,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促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一定时代的“家风”、“家规”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带有鲜明的阶级性。随着社会变革,

35、“家风”“家规”的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5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家风”“家规”有时会落后于或有时会先于时代而变化发展,弘扬淳厚家风,有利于形成清明世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5分)(3)传承优良家风,创建和谐社区;弘扬家庭美德,争创文明社区;家庭和睦,邻里和善,社会和谐。(每条2分,共4分。其他符合要求的亦可得分)40(25分)(1)流向;16至18世纪大量白银从美洲流向西欧,又从欧洲流向中国。(3分)原因:新航路开辟,发现美洲;(2分)西欧诸国进行早期殖民扩张,开采和掠夺了大量金银。(2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欧洲对中国产品的需

36、求扩大;(2分)而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国产品需求量不大。(2分)(2)变化:从中国流向西方国家;(2分)原因:鸦片走私使中国白银外流。(2分)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2分)物价上涨,人民生活贫困;(2分)国家财政收入减少,(2分)激化了社会矛盾,加快了清政府的衰败;(2分)41. (12分)评分说明:主题鲜明,观点正确(2分),论述充分恰当(10分)一等(129分):主题鲜明,观点正确;准确充分运用材料史实;论述充分,表述清楚,逻辑严密。二等(85分):主题较鲜明,观点正确;能够运用相关史实;论述较充分,表述较清楚,有一定逻辑关系。三等(40分):主题不鲜明,无观点或观点不

37、明确;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表述不清楚,逻辑关系不清。答案示例: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生活变迁推动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2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具规模,推动玉米、小麦等作物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等发生很大改变,中美等国的大型网络购物活动,促进了全球化市场的发展。综上所述,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2分)42. (10分)【旅游地理】提前到达湖泊西侧(2分),日出前到达观看地点(2分),注意防寒(2分),选择视野开阔的位置(2分),

38、保持视线朝向东北(偏东)(2分)。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1)导致农作物低温冻害;低温多雾,出行不便;低温天气导致抵抗力较差的人群(老人、儿童)疾病增多(6分) (2)湖北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业比重大;进入春季,正值农作物播种期期,气温偏低,生长缓慢。(4分)44(10分)【环境保护】地膜本身不易降解;降解过程中会释放有毒物质;会阻隔雨水下渗,削弱耕地的抗旱能力;阻碍农作物根系生长,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土壤板结;牲畜误食后,影响消化,甚至导致死亡。(任答五点即可)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承袭秦制,有所损益;政府重视,制度严密,内容详实;经济管控与吏治建设

39、相结合。(6分)(2)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便于考核官吏与澄清吏治,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封建国有经济,促进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整顿吏治实际效能有限,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官员贪腐问题。(9分)(每点3分,任答3点)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特点:民国初年,政党增多,形成进步党和国民党两大集团;党、会、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组合多变,泡沫政党居多。原因:在清王朝的统治下,人民集会结社被严禁;辛亥革命后,民众参政热情提高;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制,更多的人接受政党观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政党缺乏经济基础;缺乏群众基础;部分非革命党人投机革命,

40、企图利用政党的名目以达个人的政治目的。(9分)(2) 影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政党这一合法斗争形式也被袁世凯等军阀封建势力所运用,建立了不少御用政党和团体,破坏了民主政治的发展。(6分)47(15分)【战争与和平】(1)背景:二战后,美苏争霸;苏联与美国之间差距缩小;古巴爆发革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向古巴运输导弹成为导火线。(6分)(2)原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美苏双方互不相让,都有避免世界大战的意识;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有效解决了问题。启示:和平谈判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灵活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平与发展史历史发展的主流。(9分)48.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李鸿章几乎参与了那段历史的所有重大事件,他个人的生平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将,是中国近现代化的先驱;近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梁启超想以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失败经验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9分)(2)梁启超肯定了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活动,又批评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国家的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在外交方面,李鸿章采取联一国制一国的策略,得不偿失,引发列强瓜分狂潮,但内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6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