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广东省阳春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读19012011年法国总人口及人口出生率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法国人口出生率两次大幅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生育政策B.自然灾害C.生育观念D.战争(2)20世纪70年代以后,法国人口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B.接纳国际移民C.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D.人口老龄化加剧【答案】 (1)D(2)B 【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解析】【分析
2、】(1)由图可知,图中法国人口出生率两次大幅度下降的时段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时期,是战争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D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后,法国的出生率逐年下降,但人口总量逐渐增加,说明法国接纳了大量的国际移民。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 【点评】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较低,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人们受教育水平高。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经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
3、业的进步。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2.新疆和田地区年均降水量为33mm,年均蒸发量为2600mm,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人口数量为50万,耕地面积为126000公顷,2016年该地区人口数量为244.98万,耕地面积大约为260760公顷,读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和田绿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B.土地C.交通D.热量(2)从20世纪50年代至2016年和田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提高,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铁路运输条件进一步完善B.医疗卫生条件保障健全C.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D.城市化进程的
4、快速推进【答案】 (1)A(2)C 【考点】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1)新疆和田地区,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有绿洲农业生产。绿洲地区有利于人口生存与发展。水源是绿洲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因此水源是绿洲地区户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符合题意。 (2)由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人口数量为50万,耕地面积为126000公顷,2016年该地区人口数量为244.98万,耕地面积大约为260760公顷,绿洲面积扩大,说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绿洲为人们提供的物质丰富使该地区人口容量大幅度提高,因此和田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提高,其主要
5、原因最可能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医疗条件和城市化不会使该地人口容量大幅度提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C 【点评】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3.读俄罗斯地形、矿产与交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国原料导向型工业比重较大的主要形成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充足B.水陆交通便捷C.地形较平坦开阔D.矿产资源丰富(2)该国重工业在一定区域上出现集聚现象的最主要目的是( ) A.获得规
6、模效益B.共享水利设施C.加强企业间的竞争D.减轻环境污染(3)该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 A.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B.照搬欧美国家技术C.继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D.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答案】 (1)D(2)A(3)C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的国家是俄罗斯,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的原料充足,因此俄罗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了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工业等,而劳动力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和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不是原料导向型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D符合题意。 (2)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重工业管线长,工厂设
7、备大,占地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工业往往集聚在一起,节约运输费用,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集中处理废弃物,可以开展协作,促进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规模效益。A符合题意。 (3)俄罗斯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应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工业铲平的科技含量,增加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俄罗斯人口相对短缺,劳动力资源不是优势,照搬欧美国家技术不利于俄罗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对制造业影响不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3)C 【点评】原料指向。某些原料消耗量远大于产品重量的行业(如炼铁),或原料不易运输且容易变质的行业(如水果、蔬菜、水产等加工工业),区位尽量靠近原料产地。
8、 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近距离聚集(即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的现象,称为工业集聚。 工业集聚的两种形式:传统生产方式的集聚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为了便于生产协作,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从而形成专业化的生产积聚地域。如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新兴产业的集聚这种集聚下的各企业之间很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但它们为了便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获取规模效益,扩大自身的影响,一些工厂在地理空间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从而形成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地域。如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高新技术工业区。4.近年来,智能车辆已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
9、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下列左图示意世界某智能汽车企业产业链结构,其中该智能汽车的相关零部件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右图示这四种工业模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智能汽车工业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业模式B.工业模式C.E业模式D.工业模式(2)该智能汽车的相关零部件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扩大智能汽车销售范围B.发挥各地的技术优势C.减少零部件的运输费用D.加强各企业间的协作【答案】 (1)A(2)B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文资料可知,智能汽车工业需要配置高科技的芯片、传感器、电子器件等,
10、投入较多科技,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由图中工业模式是科技因素占占主导,属于科技指向型工业,工业模式是原料占主导,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工业模式是劳动力优势占主导,属于劳动指向型工业,工业模式是市场因素占主导,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A符合题意。 (2)智能汽车的相关零部件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目的是发挥各地的技术优势,一个地方不可能实现大而全,各种零部件都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因此高原分散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不是为了扩大职能汽车销售范围、减少零部件的运输费用和加强各企业间的协作。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 【点评】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加强
11、信息交流和协作,扩大整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而另一些相互协作的工厂之间,如零部件与总厂之间相隔距离较远,形成高压分散。着主要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于劳动力丰富的地区,以达到降低市场成本、扩大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5. 2018年12月26日,对苏北人们来说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期特已久的青盐铁路(国家级客货共线铁路)开通运行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青盐铁路修建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B.气候C.地形D.经济(2)青盐铁路沿线设立站点较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节约建设成本避开河流等自然障
12、碍物方便接近客运市场方便货物运输A.B.C.D.(3)建设青盐铁路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加沿线交通运输压力B.加强区域间的联系C.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D.促进区域间的人员来往【答案】 (1)D(2)C(3)A 【考点】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解析】【分析】(1)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交通线建设主要是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为目的的,而气候、地形是交通线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技术是交通线建设的保障因素,D符合题意。 (2)青盐铁路沿线设立站点较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接近客运市场、方便货物运输。节约建设成
13、本、避开河流等自然障碍物没有必要设立较多的站点。C符合题意。 (3)A. 青盐铁路建设开通,可以缓解沿线交通运输的压力,A符合题意; B. 青盐铁路建设开通,可以加强区域间的联系。B不符合题意; C. 青盐铁路建设开通,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 D. 青盐铁路建设开通,可以促进区域间的人员往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C;(3)A 【点评】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交通线建设的意义: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加快沿线资源开发;政治意义(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
14、。6.下图为河南某酒精厂清洁生产流程图,该厂早期只生产酒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是( ) 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严格控制玉米投入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综合循环利用资源A.B.C.D.(2)该厂清洁生产流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A.破坏了生态环境B.实现了零污染C.降低了经济效益D.减少了废弃物排放【答案】 (1)C(2)D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的清洁生产流程中实现了对废弃物的再利用,是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由原来单一的玉米生产、玉米加工制造酒精,把原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化为
15、集约型模式,生产过程中有多种产品推向市场,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综合循环利用资源,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实现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但在该生产模式下没有减少二氧化碳其他的排放,没有体现严格控制玉米投入量,C符合题意。 (2)根据上题的分析,该生产模式实现了清洁生产,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没有实现零污染排放,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又有较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 【点评】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
16、的应用和推广; 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7.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表示重熔再生作用的是( ) A.B.C.D.(2)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 A.花岗岩B.大理岩C.玄武岩D.页岩【答案】 (1)D(2)B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三大岩石在地下深处,转化为岩浆的过程是重熔再生作用,因此图中过程是重熔再生作用。D符合题意。 (2)花
17、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页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 【点评】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其中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8.下图中甲、乙、丙、丁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状况及相对位置关系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季节(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墨西哥湾飓风频发C.天山雪线明显变高D.中国东北昼短夜长(2)在图示大气环流影
18、响下( ) A.甲北移时印度半岛形成早季B.受乙控制的地区全年多雨C.受丙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D.受丁控制的地区雨热同期【答案】 (1)D(2)C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左图可知,乙地气流下沉,在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甲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赤道低气压带之间,为信风带,根据右图可知,甲地分方向为东南风,因此甲为东南信风带,该地区为南半球,故丙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此时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S40S,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南半球的巴西草原处于湿季,草木茂盛;北半球的墨西哥湾处于冬季
19、,飓风出现频率小;雪线是山地一年四季永久冰雪的下界,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中国东北处于冬季,昼短夜长。D符合题意。 (2)A.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甲为东南信风带,甲北移时,北半球是夏季,印度半岛处于西南季风的影响下,是雨季,A不符合题意; B.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乙控制的地区全年高温干燥,B不符合题意; C.丙为南半球的西风带,新西兰地处40S60S的大洋中,受西风带影响终年温和湿润。C符合题意; D.丁地处60S附近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受丁控制地区,温和湿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C 【点评】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在南北纬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南北纬60附近是副极地
20、低气压带,在内部两极根据是极地高气压带,高气压带与与低气压带之间是风带。全球分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向南移动。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地区,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其分布在南北纬4060 大陆的西岸地区,其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洲季风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9.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水库入库水量和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水
21、库所在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主要为( ) 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2)5月该水库水位最低的原因可能是( ) A.排水留出库容B.蒸发量最大C.下滲量最小D.降水量最小【答案】 (1)B(2)A 【考点】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水体的运动规律 【解析】【分析】(1)由图中各月的入库水量来看,69月份入库水量较多,该地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夏季降水丰富,因此该水库所在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主要为大气降水。B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5月份水库的水位是一年中最低的时段,其原因可能是在河流汛期来临之前,排水留出库容,以便在汛期时蓄水,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蒸发量最大、下滲
22、量最小和降水量最小不是该水库5月份水位最低的原因。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A 【点评】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流域水文循环情势 ,对整个流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其影响有利有弊。水库蓄水后 ,原先的河流变为湖泊 ,水位抬高且水面面积增大,这一方面加大了水面的蒸发量,引起水分循环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岩层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水库会发生渗漏,使地下水水位升高 。水库水位的变化与天然情况下水位的变化大不相同。调蓄能力较大的水库 ,其水位变幅较大;而径流式水库的水位变幅不大, 不会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与天然河道相比, 水库的流速变化也很明显。在水库的不同库段, 流速的变
23、化不一样, 一般越靠近库尾 ,流速越接近天然河道, 越近坝前, 流速越小,在某些条件特殊的库湾,流速甚至接近于零。拦河筑坝使水文情势发生突变, 影响原河流的生态过程和功能。水文情势的主要变化包括:流量的稳定化与流速频率的变化 ;季节性高峰流量的丧失 ,流速变缓 ,急流状态消失 ;水位落差变化平缓 ,来水时间 、来水时期改变;水量向上蒸发和向下渗漏改变水分循环等。二、非选择题(共60分)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左图示意我国东部平原的某城市功能区规划,右图示意MN之间的地租变化。左图中甲、乙、丙三个功能区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1)左图中乙功能区为_。在右图的四条曲线中,最能体
24、现MN两地地租变化规律的是_。 (2)左图中P、Q两处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_处,并分析原因。_ (3)说明左图中丙功能区布局的优点 (4)甲功能区为_,简述其成因。_ 【答案】 (1)住宅区;(2)Q;地处河流的上游,位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临近文化区,风景区,环境条件优越(3)左图中的丙为工业区,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其地处城市的外围,地价较低;临近公路、铁路(站点),交通便利;处于河流的下游,处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对市区污染较小。是工业区布局的优势。(4)商业区;甲功能区面积最小,位于市区中心,处于城市干道的交叉口附近,商业开发价值高。 【考点】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 【解析】【分析】(
25、1)由图可知,图中甲功能区在城市用地规模是最小的,且位于市中心,为商业区,乙功能区面积最大,处于商业区的外围,为住宅区,丙地处于郊区,为工业区;根据城市地租的地域差异可知,MN之间的地租变化应该是:M、N位于郊区,地租较低,铁路线附近,噪音污染较大,地租较低,河流附近地租较低,城市主干道附近地租高,次干道地租较高。因此从M地到N地的地租水平的变化大致与右图中曲线一致。 (2)由左图可知,P地处于河流的下游地区,临近工业区,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Q地位于河流的上游,位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临近文化区、风景区,环境条件优越。适布局高级住宅区。 (3)左图中的丙为工业区,根据图中的信息可
26、知,其地处城市的外围,地价较低;临近公路、铁路(站点),交通便利;处于河流的下游,处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对市区污染较小。是工业区布局的优势。 (4)由左图可知,甲功能区面积最小,位于市区中心,处于城市干道的交叉口附近,商业开发价值高。因此甲功能区为商业区。 故答案为:(1)住宅区 (2)Q 地处河流的上游,位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临近文化区、风景区,环境条件优越。 (3)地处城市的外围,地价较低;临近公路、铁路(站点),交通便利;处于河流的下游,处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对市区污染较小。 (4)商业区 甲功能区面积最小,位于市区中心,处于城市干道的交叉口附近,商业开发价值高。 【点评】1城市功
27、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第三,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
28、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水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最后,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应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2地租曲线图的判读:在判读地租曲线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影响这两方面。从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 (1)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是一种特殊的
29、等值线图,地租数值由里向外减小,该等值线并不呈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2)坐标图主要体现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地租的影响,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呈正相关,地租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主要农业带分布,其中a地和d地都种植小麦,c地种植玉来,b地农业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1)指出b和c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两地农业生产的相同特征。 (2)a和d都种植小麦,但a地区种植春小麦,d地区种植冬小麦,主要原因是_。 (3)简析图中b地农业地域类型形
30、成的优势条件。 【答案】 (1)b是乳畜带,c是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商品率较高,专业化水平较高。(2)唯独较高,气温低,热量不足(3)纬度较高,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的生长;城市人口密集,肉奶需求量较大,市场广阔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北美和拉丁美洲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地处于美国的东北部,其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带,c地处于美国中部平原的中北部,是美国的玉米带,其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农业生产的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商品率较高,专业化水平较高。 (2)读图可知,a和d相比较,两地区的纬度不同,a纬度
31、较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所以适合种植春小麦。 (3)读图可知,b是乳畜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纬度较高,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的生长,城市人口密集,肉奶需求量较大,市场广阔。所以形成了典型的乳畜农业带。 故答案为:(1)乳畜带 商品谷物农业 生产的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商品率较高,专业化水平较高。 (2)纬度较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3)纬度较高,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的生长;城市人口密集,肉奶需求量较大,市场广阔 【点评】美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有: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乳畜业,种植园农业。1、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这里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适宜经营放牧业。2、商
32、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种植的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小麦,这里的农场一般是以就家庭为单位经营的,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突出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和机械化程度高。其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3、混合农业。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一般指的是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有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商品化程度高,市场适应性强。4、乳畜业。主要分布于东北部五大湖沿岸,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饲料供应。5、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这里纬度低
33、,热量条件好,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适宜棉花的生长。12.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EFG三地自然带更替主要以_为基础,呈现出_分异规律,影响该分异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 (2)图中E自然带为_,F自然带为_,N自然带为_。简述E、N两自然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差异。_ (3)简述G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1)水分;干湿度地带;海陆位置(2)热带雨林地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差异:E地全年高温多雨;N地全年温和多雨(3)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时间长,多晴朗天气,全年降水稀少;深居内陆,且受地形阻挡,沿温暖湿水汽难以深入;西部沿海
34、地区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显著;纬度相对较低,全年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疏。 【考点】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 【解析】【分析】(1)图示EFG三地自然带主要是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主要以水分为基础,呈现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该分异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2)图中E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北部,是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其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F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其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N地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其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E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N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3)G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
35、带控制时间长,多睛朗天气,全年降水稀少;深居内陆,且受地形阻挡,沿海暖湿水汽难以深入;西部沿海地区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显著;纬度相对较低,全年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疏。 故答案为:(1)水分 干湿度地带 海陆位置 (2)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差异:E地全年高温多雨;N地全年温和多雨。 (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多睛朗天气,全年降水稀少;深居内陆,且受地形阻挡,沿海暖湿水汽难以深入;西部沿海地区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显著;纬度相对较低,全年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疏。 【点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减温减湿的作用;对海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的海域,往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加快海水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使污染的范围扩大;对航海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航行速度快,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