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2.39MB ,
资源ID:82492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492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文数一轮复习增分练:一光速解题——学会12种快速解题技法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文数一轮复习增分练:一光速解题——学会12种快速解题技法 WORD版含答案.doc

1、一、光速解题学会12种快速解题技法方法1特例法在解决选择题和填空题时,可以取一个(或一些)特殊数值(或特殊位置、特殊函数、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数列、特殊图形等)来确定其结果,这种方法称为特值法.特值法只需对特殊数值、特殊情形进行检验,省去了推理论证、烦琐的演算过程,提高了解题的速度.特值法是考试中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应用得当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典例1(特殊数值)(1)设f(x)=若f(x0)3,则x0的取值范围为()A.(-,0)(2,+)B.(0,2)C.(-,-1)(3,+)D.(-1,3)(2)在数列an中,a1=2,an=an-1+ln (n2),则an

2、=()A.2+ln nB.2+(n-1)ln nC.2+nln nD.1+n+ln n答案(1)C(2)A解析(1)取x0=1,则f(1)=+1=0),g(x)=(x0)都是“影子函数”,但F(x)=f(x)g(x)=1(x0)不是“影子函数”(因为对任意的x1(0,+),存在无数多个x2(0,+),使得F(x1)F(x2)=1),所以错.综上,应选B.典例4(特殊位置)(1)已知E为ABC的重心,AD为BC边上的中线,令=a,=b,过点E的直线分别交AB,AC于P,Q两点,且=ma,=nb,则+=()A.3B.4C.5D.(2)如图,在三棱柱的侧棱A1A和B1B上各有一动点P,Q满足A1P=

3、BQ,过P,Q,C三点的截面把棱柱分成两部分,则其体积之比为()A.31B.21C.41D.1答案(1)A(2)B解析(1)由于直线PQ是过点E的一条“动”直线,所以结果必然是一个定值.故可利用特殊直线确定所求值.解法一:如图(1),令PQBC,则=,=,此时,m=n=,故+=3.故选A.解法二:如图(2),直线BE与直线PQ重合,此时,=,=,故m=1,n=,所以+=3.故选A.(2)将P,Q置于特殊位置:PA1,QB,此时仍满足条件A1P=BQ(=0),则有=.因此过P、Q、C三点的截面把棱柱分成体积比为21的两部分.典例5(特殊图形)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若|=|=1,且与的夹角

4、为120,则=.答案解析若ABC为等边三角形,则|=,=|cos 60=.方法2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代数问题几何化,借助形的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以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几何问题代数化,借助数的精确性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以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典例6(数形结合法解决函数问题)(1)用mina,b,c表示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设f(x)=min2x,x+2,10-x(x0),则f(x)的最大值为()A.4B.5C.6D.7(

5、2)已知函数y=的图象与函数y=kx的图象恰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C(2)(0,1)(1,2)解析(1)画出y=2x,y=x+2,y=10-x的图象(如图),观察图象可知f(x)=f(x)的最大值在x=4时取得,为6.(2)y=其图象如图,结合图象可知0k1或1k2.典例7(数形结合法解不等式)已知f(x)=则不等式f(x)x2的解集是()A.-1,1B.-2,2C.-2,1D.-1,2答案A解析分别作f(x)=和y=x2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f(x)x2的解集为-1,1.典例8(数形结合法解决平面向量问题)(1)设a,b,c是单位向量,且ab=0,则(a-c)(b

6、-c)的最小值为() A.-2B.-2C.-1D.1-(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满足如下条件:向量=(2,0),=(2,2),=(cos ,sin ),则AOB的范围为.答案(1)D(2)解析(1)由于(a-c)(b-c)=-(a+b)c+1,因此等价于求(a+b)c的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只有当向量a+b与向量c同向共线时取得.由于ab=0,故ab,如图所示,|a+b|=,|c|=1,当=0时,(a+b)c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故所求的最小值为1-.(2)由|=可知,点A的轨迹是以C(2,2)为圆心,为半径的圆,过原点O作此圆的切线,切点分别为M,N,如图所示,连接CM,CN,则向量与的夹

7、角的范围是MOBNOB.由图可知COB=,因为|=2,由|=|=|知COM=CON=,所以BOM=-=,BON=+=,所以,故AOB的范围为.典例9(数形结合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x2-=1的左、右焦点,点P为右支上一点,O为坐标原点.若向量+与的夹角为120,则点F2到直线PF1的距离为()A.B.C.2D.答案C解析取PF2的中点M,连接OM,则+=2,故=120,OMF2=60.因为O为F1F2的中点,所以OMPF1,所以F1PF2=OMF2=60.在F1PF2中,设|PF1|=m,|PF2|=n,因为a=1,b=,所以c=,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得,cosF

8、1PF2=,即cos 60=,整理得m2+n2-mn=28,所以解得过点F2作F2NPF1于N,在RtPF2N中,|F2N|=|PF2|sin 60=2,即点F2到直线PF1的距离为2.故选C.方法3换元法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典例10(三角换元)已知x,yR,满足x2+2xy+4y2=6,则z=x2+4y2的取值范围为.答案4,12解析已知x2+2xy+4y2=

9、6,即(x+y)2+(y)2=()2,故设x+y=cos ,y=sin ,即x=cos -sin ,y=sin .则z=x2+4y2=6-2xy=6-2(cos -sin )sin =8-4sin.所以8-4z8+4,即z的取值范围为4,12.典例11(整体代换)如图,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点A、B、F分别为椭圆的右顶点、上顶点和右焦点,且SABF=1-.(1)求椭圆C的方程;(2)已知直线l:y=kx+m与圆O:x2+y2=1相切,若直线l与椭圆C交于M,N两点,求OMN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由已知得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设其方程为+=1(ab0),则A(a,0),B(0,b),F(c,0)

10、(c=).由已知可得e2=,所以a2=4b2,即a=2b,故c=b.又SABF=|AF|OB|=(a-c)b=1-.所以b=1,a=2,c=.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2)圆O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r=1,由直线l:y=kx+m,即kx-y+m=0与圆O:x2+y2=1相切,得=1,故有m2=1+k2.由消去y得x2+2kmx+m2-1=0.设M(x1,y1),N(x2,y2),则x1+x2=-=-,x1x2=.所以|x1-x2|2=(x1+x2)2-4x1x2=-4=.将代入中,得|x1-x2|2=,故|x1-x2|=.所以|MN|=|x1-x2|=.故OMN的面积S=|MN|1=1=

11、.令t=4k2+1(t1),则k2=,代入上式,得S=2=,所以当t=3,即4k2+1=3,解得k=时,S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1.典例12(局部换元)设对一切实数x,不等式x2log2+2xlog2+log2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解析注意到log2和log2及log2之间的关系,换元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在R上恒成立问题.设log2=t,tR,则log2=log2=3+log2=3-log2=3-t,log2=2log2=-2t,原不等式化为(3-t)x2+2tx-2t0,它对一切实数x恒成立,所以解得t0,即log20,01,解得0a1),求loga(uv)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析令x=l

12、ogau,y=logav,则x0,y0,已知等式可化为(x-1)2+(y-1)2=4(x0,y0),再设t=loga(uv)=x+y(x0,y0),由图可知,当线段y=-x+t(x0,y0)与圆弧(x-1)2+(y-1)2=4(x0,y0)相切时(如图中CD位置),截距t取最大值tmax=2+2;当线段端点是圆弧端点时(如图中AB位置),t取最小值tmin=1+.因此loga(uv)的最大值是2+2,最小值是1+.点拨利用两次换元探究动点的轨迹方程,数形结合使问题变得直观.换元中应注意旧变量对新变量的限制.方法4待定系数法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

13、系数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待定系数法主要用来解决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的数学问题,例如数列求和、求函数解析式等.典例14(求函数解析式)已知函数f(x)=Asin(x+)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其中|PQ|=2,则f(x)的解析式为.答案f(x)=2sin解析由题图可知A=2,P(x1,-2),Q(x2,2),所以|PQ|=2.整理得|x1-x2|=2,所以其最小正周期T=2|x1-x2|=4,即=4,解得=.又函数图象过点(0,-),所以2sin

14、 =-,即sin =-,又|b0).因为e=,所以=,即a=2b.故椭圆C的方程为+=1.又点A在椭圆C上,所以+=1,解得b2=1.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y2=1.典例16(数列求和)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3=21,S5=65,则Sn=.答案3n2-2n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n2+Bn.由已知可得化简得解得所以Sn=3n2-2n.方法5构造法构造法是指利用数学的基本思想,经过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构造出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构造法的内涵十分丰富,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它是以广泛抽象的普遍性与现实问题的特殊性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解决

15、办法,其基本方法是借用一类问题的性质,来研究另一类问题的相关性质.常见的构造法有构造函数、构造方程、构造图形等.典例17(构造函数)(1)已知定义在R上的可导函数f(x)的导函数为f (x),满足f (x)f(x),且f(x+2)为偶函数, f(4)=1,则不等式f(x)ex的解集为()A.(-2,+)B.(0,+)C.(1,+)D.(4,+)(2)已知m,n(2,e),且-nB.m2+D.m,n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答案(1)B(2)A解析(1)因为f(x+2)为偶函数,所以f(x+2)的图象关于直线x=0对称,所以f(x)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所以f(0)=f(4)=1.设g(x)=(xR)

16、,则g(x)=.又f (x)f(x),所以g(x)0(xR),所以函数g(x)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减.因为f(x)ex1,而g(0)=1,所以f(x)exg(x)0.故选B.(2)由不等式可得-ln m-ln n,即+ln n0,故函数f(x)在(2,e)上单调递增.因为f(n)f(m),所以nm.故选A.典例18(构造方程)已知a2-3a=1,b2-3b=1,且ab,则+=.答案11解析由题意可知a,b是方程x2-3x-1=0的两个实数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a+b=3,ab=-1,所以+=32-2(-1)=11.典例19已知三棱锥P-ABC,PA=BC=2,PB=AC=10,PC=AB=2,则

17、三棱锥P-ABC的体积为.答案160解析如图所示,把三棱锥P-ABC补成一个长方体AEBG-FPDC,易知三棱锥P-ABC的各棱分别是长方体的面对角线,不妨令PE=x,EB=y,EA=z,由已知可得解得x=6,y=8,z=10.从而V三棱锥P-ABC=V长方体AEBG-FPDC-V三棱锥P-AEB-V三棱锥C-ABG-V三棱锥B-PDC-V三棱锥A-FPC=V长方体AEBG-FPDC-4V三棱锥P-AEB=6810-41086=160.故所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为160.方法6补集法补集法就是已知问题涉及的类别较多,或直接求解比较麻烦时,可以通过求解该问题的对立事件,求出问题的结果,则所求解

18、问题的结果就可以利用补集的思想求得.该方法在概率、函数性质等问题中应用较多.典例20(概率问题)某学校为了研究高中三个年级的数学学习情况,从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中分别抽取了1,2,3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若再从中任意抽取两个班级进行测试,则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年级的概率为.答案解析记高一年级中抽取的1个班级为a,高二年级中抽取的2个班级为b1,b2,高三年级中抽取的3个班级为c1,c2,c3.从已抽取的6个班级中任意抽取两个班级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b1),(a,b2),(a,c1),(a,c2),(a,c3),(b1,b2),(b1,c1),(b1,c2),(b1,c3),(b2,c1),(

19、b2,c2),(b2,c3),(c1,c2),(c1,c3),(c2,c3),共15种.设“抽取的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年级”为事件A,则事件为抽取的两个班级来自同一年级.两个班级来自同一年级的结果为(b1,b2),(c1,c2),(c1,c3),(c2,c3),共4种.所以P()=,故P(A)=1-P()=1-=.所以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年级的概率为.典例21(函数问题)已知函数f(x)=ax2-x+ln x在区间(1,2)上不单调,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答案解析f (x)=2ax-1+.(1)若函数f(x)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则f (x)0在(1,2)上恒成立,所以2ax-1+0,得a.

20、令t=,因为x(1,2),所以t=.设h(t)=(t-t2)=-+,t,显然函数y=h(t)在区间上单调递减,所以h(1)h(t)h,即0h(t)x2的区域内,则-,整理得(2k+1)(6k2-2k+1)0,解得k-.因此当k-时,抛物线y=x2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y=k(x-3)对称,于是当k-时,抛物线y=x2上不存在两点关于直线y=k(x-3)对称.所以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故选D.方法7割补法典例23(分割)(1)为测出所住小区的面积,某人进行了一些测量工作,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则小区的面积是()A. km2B. km2C. km2D. km2(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

21、积是()A.64B.72C.80D.112答案(1)D(2)C解析(1)如图,连接AC.在ABC中,根据余弦定理可得AC= km,又AB=2 km,BC=1 km,所以AC2+BC2=AB2,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且ACB=90,BAC=30,故DAC=DCA=15,ADC为等腰三角形,且D=150,设AD=DC=x km,根据余弦定理得x2+x2+x2=3,即x2=3(2-).所以所求的面积为1+3(2-)=(km2).(2)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四棱锥P-ABCD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组合体,如图所示.由三视图中的数据可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4,四棱

22、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ABCD,高h=3,且PA=PB.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体积为V1=43=64,四棱锥P-ABCD的底面积为S=42=16,则其体积为V2=Sh=163=16.故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V=V1+V2=64+16=80,故选C.典例24(补形)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8+16B.8-16C.8+8D.16-8答案B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一个半圆柱去掉一个直棱柱.其中半圆柱的高为4,底面半圆的半径为2;直三棱柱的底面为斜边是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4.半圆柱的体积为V1=224=8,直三棱柱的体积为V2=424=16.所以所求几何

23、体的体积为V=V1-V2=8-16.故选B.方法8等积转化法等积转化法就是通过变换几何体的底面,利用几何体(主要是三棱锥)体积的不同表达形式,构造关于点到面的距离的方程来求解相关问题的方法.其主要用于立体几何中求解点到面的距离.典例2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底面ABCD是ABC=60的菱形,M为PC的中点.(1)求证:PCAD;(2)求点D到平面PAM的距离.解析(1)证明:取AD的中点O,连接OP,OC,AC,因为四边形ABCD是ABC=60的菱形,所以ADC=60,AD=CD,所以ACD是正三角形,所以OCAD,又PAD是正三角形,所以

24、OPAD,又OCOP=O,OC平面POC,OP平面POC,所以AD平面POC,又PC平面POC,所以PCAD.(2)点D到平面PAM的距离即为点D到平面PAC的距离,由(1)可知POAD,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O平面PAD,所以PO平面ABCD,即PO为三棱锥P-ACD的高,在RtPOC中,PO=OC=,PC=,在PAC中,PA=AC=2,PC=,所以边PC上的高AM=,所以SPAC=PCAM=,设点D到平面PAC的距离为h,由VD-PAC=VP-ACD得,SPACh=SACDPO,即h=22,解得h=,所以点D到平面PAM的距离为.方法9坐标法坐标法是解

25、决平面图形(立体几何中也有坐标方法的应用)问题的有力工具.典例26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C=90,AD=2,BC=1,P是腰DC上的动点,则|+3|的最小值为.答案5解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P(0,y),C(0,b),B(1,b),A(2,0),则+3=(2,-y)+3(1,b-y)=(5,3b-4y).所以|+3|2=25+(3b-4y)2(0yb).当y=b时,|+3|min=5.方法10向量法向量方法在解决几何问题、三角问题、代数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把已知和所求向量化,使用向量知识加以解决.典例27(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C=90

26、,AB=2BC=2CD,则cosDAC等于()A.B.C.D.(2)已知a2+b2=1,m2+n2=1,则am+bn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B(2)-1,1解析(1)以点B为坐标原点,射线BA,BC分别为x轴,y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B=2,则AC=,AD=,C(0,1),A(2,0),D(1,1),则=(-2,1),=(-1,1),所以=(-2,1)(-1,1)=3,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定义知=|cosCAD=cosCAD,所以cosCAD=3,所以cosCAD=.(2)设u=(a,b),v=(m,n),则|u|=|v|=1且uv=am+bn,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知uv=|u|

27、v|cos =cos ,其中为向量u,v的夹角,因为0,所以-1cos 1,所以-1am+bn1,故所求am+bn的取值范围是-1,1.方法11反证法反证法是指从命题正面论证比较困难,通过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利用反证法证明问题一般分为三步:(1)反设,即否定结论;(2)归谬,即推导矛盾;(3)得结论,即说明原命题成立.典例28(1)如果A1B1C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A2B2C2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A.A1B1C1和A2B2C2都是锐角三角形B.A1B1C1和A2B2C2都是钝角三角形C.A1B1C1是钝

28、角三角形,A2B2C2是锐角三角形D.A1B1C1是锐角三角形,A2B2C2是钝角三角形(2)已知xR,a=x2+ ,b=1-3x,c=x2+x+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B.a,b,c至多有一个不小于1C.a,b,c都小于1D.a,b,c都大于1答案(1)D(2)A解析(1)由条件知A1B1C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则A1B1C1是锐角三角形,且A2B2C2不是直角三角形.假设A2B2C2是锐角三角形,则由题意可得解得所以A2+B2+C2=+,即=-,显然该等式不成立,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A2B2C2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2)假设a,b,c均小于1,即a1,b1,c1,则有a+b+cVE-ABCD=6,而四个选项里面大于6的只有,故选D.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