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79KB ,
资源ID:824845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484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第4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8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第4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8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南昌高三调研测试)“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B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C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解析:选C。社会主义革命是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A项与材料不符;十月革命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不符

2、,故B项错误;中共“二大”确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体现出中共认识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C项正确;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016江西景德镇高三质检)“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孙中山此话表明,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A外国势力的干涉B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军阀之间的混战D.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存在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说明中国的混乱与外国势力干涉有关,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各地

3、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问题是军阀混战的原因,C项是对军阀混战这一历史现象的表述,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不平等条约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3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解放,其所侍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这表明中国国民党()A政党性质发生彻底改变B意识到革命成功必须依靠民众C放弃了原来的革命目标D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始终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所侍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可知国民党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

4、提到国民党的革命目标,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共产党,故D项错误。4(2016安徽黄山模拟)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C土地革命战争:打土豪、分田地D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一致对外解析:选B。五四运动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以青年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爱国商人参加了后期的斗争,农民和军队并没有参与进来,故A项错误;从材料“国民革命军”可以知道反映的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时代主题是反封建反侵略,其高潮是北伐战争,口号就是打倒列强

5、除军阀,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以农民为核心的斗争,中共领导的军队是工农红军,而不是国民革命军,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和图片反映的主题不符,故D项错误。5(2016南京模拟)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解析:选C。建立工农联盟,推翻

6、北洋军阀属于国民革命时期的任务,题干时间为“1927年12月”,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的时间,“特点”应该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故C项正确;纠正“左”倾错误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故D项错误。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A北伐战争的推动B.南昌起义的爆发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析:选C。在北伐战争的推动下,出现近代民主革命第一个高峰,故A项错误;南昌起义爆发时,大革命失败,近代民主革命陷入低潮,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红军和农村

7、根据地的壮大,推动19311935年第二次高潮的出现,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推动1937年后第三次高潮的出现,故D项错误。7(2016太原高三模拟)多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国内史学界及官方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研究认定存在一定争议。而日本不同派系对此则存在较大差异,并有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有“虚构、夸张”之嫌。这反映了()A证据充足最终能够还原历史全貌B日本研究结论全然罔顾史实真相C遇难人数不明阻碍屠杀事实认定D立场先行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解析:选D。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日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没有强调证据是否充足,故A项错误;日本研究结论全然罔顾史实真相的说法不符合材料内

8、容,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日的分歧不是在遇难人数上,而是在于是否承认南京大屠杀,故C项错误;由于中日史学界所站立场不同,因此对于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认定存在着严重的不统一,故D项正确。8(2016甘肃临洮模拟)蒋介石日记中写到:1938年2月6日,“抵御外侮与民族复兴一篇演讲词发表后,敌必对我恨之入骨髓。彼梦想我屈膝之意可以休乎?”由此可以看出()A日本全面侵华阶段蒋介石积极抗战的思想B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抱有幻想C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D蒋介石以中国抗战和民族复兴的领袖自居解析:选A。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共同抵御外敌,

9、从题目中1938年,抵御外侮与民族复兴的演讲题目可以看出蒋介石积极抗战的思想,故A项正确;题目中蒋介石在日记中已预见日方听罢演讲词之后的情绪为“恨之入骨髓”,并未对日本侵略者抱有幻想,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故C项错误;题目中未表现出蒋介石以中国抗战和民族复兴的领袖自居,故D项错误。9(2016湖北高考仿真测试)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虽然作战失败了,但是它改变了中日战略轴线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据此,说明()A蒋介石准备拉开战场的反攻序幕B正面战场的溃败促使蒋介石改变抗战路线C蒋介石认识到了本国的战略优势D.蒋介石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

10、的精神支柱解析:选C。国民政府“作战失败”表明,中国军队还不具备拉开战场反攻的条件,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一直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故B项错误;“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反映出蒋介石认识到了本国的战略优势,决定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拖延战术,持久抗战,故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蒋介石在中国军队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10(2016河南洛阳模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等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群众大会、劳动模范、冬学识字、破除迷信、诉苦、村选、平等、翻身等等前所未闻的事物大量涌现。这种现象()A表明敌后战场实行正确的抗战路线B.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表明全民族

11、抗战局面已经形成D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解析:选A。材料中“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群众大会事物大量涌现”说明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故A项正确;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属于国共两党政治措施,不是敌后根据地,故B项错误;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体现抗日根据地的信息,不能体现出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11(2016山东济宁模拟)1945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认为当时是“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所谓“千载一时的机会”是指当时()A国民政府基本放弃反共的立场B.共产党已表明和平民主的决心C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呼声

12、高涨D国共两党的政治立场基本一致解析:选C。国民党抗战胜利后阴谋发动内战,并未放弃反共立场,故A项错误;共产党一直主张和平民主,这不是“千载一时的机会”,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各族人民渴望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各界人士要求停止内战和平建国,故C项正确;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同,政治立场不一致,故D项错误。12(2016江西赣州摸底)国民党将领薛岳被誉为“百战名将”,抗战中中国军队大规模歼敌的战绩大部分是由他获得的。可在后来的国共战争中,他却被解放军一败再败。这说明了()A抗战中国民党军队的英勇B.民心所背的战争没有出路C内战中国民党军队的厌战D.解放军的战斗力空前强大解析:选B。材料

13、中的观点主要是国民党将领由抗战中的“百战名将”到被解放军一败再败。抗战中国民党军队的英勇未能全面说明材料的观点,故A项错误;抗战时期,全民族统一抗日,国民党军队得到人民的支持,因此能大规模歼敌,但在国共战争中,人民支持的是中共的军队,国民党军队失去民心,因此一败再败,故B项正确;内战中国民党军队的厌战只是国民党军队战败的主观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解放军战斗力的强大是国民党军队战败的客观原因之一,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三种观点:观点一民族的马克思

14、主义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马克思主义现在只能是,将来也永远只能是国际主义的学说。观点二着重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把握它的唯物辩证法,并且必须精通他们自己的所专门研究的科学部门中已有的成果,以达到中国各门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化。观点三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另一方面,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孔朝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材料二在武装群众的工作中,必须对于工业城市的无产阶级加以最大的注意,绝不能把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看成对于乡村游击战争的简单响应或补充。谁不懂只有工业城市是暴动的组织中心,谁不懂只有无产

15、阶级是暴动的领导力量,谁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暴动策略丝毫也不懂。王明言论选集材料三“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三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问题上的区别。(9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王明和毛泽东的观点的相同之

16、处和不同之处。他们的不同观点的依据分别是什么?(10分)(3)材料三中的观点与材料一中的哪个观点是一致的?为什么?(7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第一种观点显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都支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但是运用的领域不同。第(2)问,“相同之处”主要从革命的方式上归纳,“不同之处”主要从革命的道路上归纳,“依据”需结合所学分析。第(3)问,首先判断材料三的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然后进行对比回答。答案:(1)观点一: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观点二: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学术界;观点三:将马克思主

17、义运用于中国实际。(2)相同之处:都主张暴力革命。不同之处:王明主张以城市为中心,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依据:王明是照搬苏联的经验;毛泽东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3)与观点三一致。原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并且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的。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上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材料二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

18、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材料三(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材料四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

19、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6分)(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8分)(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异同。你认为是哪些共同因素导致二人采取这种战略? (12分)解析:第(1)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说明蒋介石期待外国干预,把主要力量放在围剿红军上。第(

20、2)问,“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说明蒋介石仍然希望和平解决中日冲突;“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说明若和平破灭,中国将坚决抗战。第(3)问,“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表明蒋介石“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思想;“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表明毛泽东坚持运动战,共同因素是中日双方互有优势和劣势,中国主要是利用自身的优势。答案:(1)不抵抗;寄希望于外国干预;攘外必先安内。(2)中国只应战而不求战;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问题;若和平破灭,中国将坚决抗战。(3)相同:进行持久抗战。不同: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提出进行运动战。共同因素: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物少;中国科技和军事大大落后于日本。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