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3-10 游褒禅山记创作背景 .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2472 上传时间:2025-11-01 格式:PPT 页数:4 大小: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3-10 游褒禅山记创作背景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3-10 游褒禅山记创作背景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3-10 游褒禅山记创作背景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3-10 游褒禅山记创作背景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创作背景从文章后面有“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字样,据此可知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作者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这大理想,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我们知道,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