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调查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1. 图中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下列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处于中低纬度 B. 多濒临海洋C. 经济高度发达 D. 多为平原地形2. 图中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 湿热B. 干热C. 干旱D. 高寒甲、乙两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和年降水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回答3-4题。甲 乙3. 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有()甲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乙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
2、密度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甲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乙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乙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甲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A. B. C. D. 4. 下列关于两幅图所表示的论断,正确的有()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随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在1 000 mm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降低;1 000 mm以上,人口密度降速变慢在1 000 mm以下,随降水量增加,人口密度升高;1 000 mm以上,人口密度增速变慢A. B. C. D. 人口的分布同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读加拿大人口分布图,回答5-6题。5. 图示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是()A. 分布很不平衡B. 集中分布在西
3、南部C. 沿海多、内陆少D. 地势低平地区人口多6. 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地形B. 海陆位置C. 气温D. 降水读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7-8题。7. 对2010年上海市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出生率低,儿童人口数量少B. 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C. 青壮年中,户籍人口超过外来人口D. 老龄人口以户籍人口为主8. 下列措施有利于上海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是()A. 积极有序放开人口落户通道B. 全面取消计划生育政策C. 大量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D. 快速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图示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
4、异。据此回答9-10题。9. 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大势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东北高于华北 B. 沿海低于内陆C. 平原高于山区D. 青藏高于西北10. 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A. 自然条件好B. 土地面积广C. 开发时间晚D. 人口自然增长快图示为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 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数量增加 B. 科学技术进步C. 消费水平提高 D. 土地资源减少12. 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A. 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B. 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C. 鼓励人口外迁
5、,减少耕地面积D. 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通常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标志着人口老龄化的开始。该表为1987-2017年我国人口统计数据表。据此回答13-14题。年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198723.336.7216.615.4199716.576.5110.066.5200712.106.935.178.1201712.437.115.3211.413. 关于1987-2017年我国人口统计数据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出生率持续下降B. 死亡率逐年上升C. 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D.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14.
6、针对2017年数据所反映的我国最突出的人口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 鼓励国内人口流动B. 大量接纳海外移民C. 适时调整生育政策D. 全面调整户籍政策读漫画,回答15-16题。15. 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A. 人口增长速度变缓B. 环境污染加剧C. 资源开发潜力无限D. 环境人口压力大16.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与人口数量呈负相关B. 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 影响的首要因素是资源D. 与消费水平呈正相关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均设定了人口“天花板”。北京在2020年的人口总量将控制在2 300万以内,上海在“十三五”期间将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 500万以内。图示为
7、2013-2016年北京和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17-18题。17. 北京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A. 水资源短缺B. 矿产资源枯竭C. 土地资源紧张D. 生物资源减少18. 近年来北京、上海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及原因是()A. 逐渐增加交通拥堵加重B. 逐渐减少房地产调控加强C. 先增加,后减少产业结构调整 D. 先减少,后增加环境质量恶化金砖五国于2017年12月6-7日在北京召开首届老龄会议。预计到2050年我国每三个人中便有一个老人,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该表反映金砖五国人口状况。据此回答19-20题。2016年人口(亿)2016年自然增长率(%)2050年预测人口(亿
8、)俄罗斯1.44-0.491.09中国13.80.4914.17南非0.55-0.460.7巴西2.030.982.19印度13.041.5816.1419. 关于金砖五国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俄罗斯老年人口比重将不断减少B.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目前比重也最大C. 南非与俄罗斯人口增长完全相同D. 2050年印度和巴西也将面临老龄化问题20. 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当前可行的措施有()鼓励多生接纳移民延迟退休健全养老体系A. B. C. D. 根据最新公布人力资源发展报告的数据,城市人员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由于劳动强度大,身体素质要求高,一般会提早
9、35年。读2002-2031年我国体力劳动者适龄人口变化情况估算图,回答21-22题。21. 我国体力劳动者适龄人口数量20162026年大幅下降的原因有工业机器人的大量投入使用20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期的人口退休产业升级对体力劳动者需求少20世纪80年代生育政策新增人口减少A. B. C. D. 22. 应对上题中将要面临的人口问题,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大量接纳国外的移民加快产业自动化发展实施延迟退休的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A. B. C. D. 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读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23-24题。23. 图示省区中,理论人口
10、承载密度最大的是()A. 四川 B. 湖南C. 广东D. 福建24. 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迁出省份自然环境恶化B. 省区间经济发展差异C. 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迁移D. 迁入省份生态环境良好为了延缓老龄化进程,我国调整了人口政策。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图示为2010-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测图。读图,回答25-26题。25. 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A. 医疗水平 B. 教育水平C. 人口迁移 D. 环境质量26. “全面二孩”政策逐步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B. 人口老龄化问题得以解决C. 人
11、口增长模式发生变化D. 人口死亡率明显降低内迁人口增量,即净增人口数量,是指一个地区当年迁入人口的数量与迁出人口的数量之差。常住人口增量是指一个地区当年常住人口增加的数量。图示为1994-2010年东京市内迁人口增量和常住人口增量变化图。读图,回答27-28题。27. 2005-2010年东京常住人口增量、内迁人口增量相差不大,说明东京()A. 老年人口比重在降低B.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C. 劳动力需求数量减少D. 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28. 1994-2010年东京内迁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政策B. 环境C. 经济D. 交通图示为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区)统计情
12、况图。读图,回答29-30题。29. 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同特点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人口大省比例高临近省份比例高能源大省比例高A. B. C. D. 30. 外来人口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A. 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区域联系B. 缓解人地矛盾,减小城乡差异C.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D. 加大就业压力,导致大量人群失业图示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31-32题。31. 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 人口总数减少B. 老龄化加剧 C. 平均年龄减小 D. 劳动力增多32. 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
13、素是()A. 自然增长B. 医疗水平 C. 机械增长D. 生育观念图示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读图,回答33-34题。33. 图中甲、乙两省(区、市)分别是()A. 山西、青海B. 广东、安徽C. 云南、北京D. 山东、内蒙古34. 该图说明()A. 历史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B. 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为复杂C. 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D. 全国各省(市、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破除居民特殊身份和降低落户门槛
14、,打破原有的城乡户籍壁垒和行政干预,促进外来人口向大城市迁入。图示为20002014年我国区域层面大城市人口迁入量的变化趋势示意图。据此回答35-36题。35. 近年来,我国区域间大城市人口迁入量()A. 东部地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高迁入量B. 中部地区各年份的迁入量均低于西部地区C. 西部地区的迁入量与中部地区相比呈较强的波动性D. 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明显36. 影响东部大城市人口迁入量年际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 B. 就业机会C. 收入水平 D. 基础服务设施读“城市規划示意区”,完成下面小题。37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城市的空间地域结构属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
15、C多核心模式D田园城市模式38关于该城市功能区形成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心商务区的形成受行政因素的影响B轻工业区的形成受矿产资源因素影响最大C高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D重工业区的布局受历史因素影响较大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城市功能区规划,回答39-40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9甲、乙、丙表示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40影响未来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矿产 气候 地形 交通ABCD三、 综合题41. 读目前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 A、B两地都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
16、但在农业文明时期B地人口密度比A地大,其原因是;工业文明时期,A地人口密度增加比B地迅速,其原因是 (4分)(2) C地人口稠密区呈带状分布,其成因是 (4分)(3) 目前,A、B、C三地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形成这种流动特点的原因 (4分)(4) 图中D地人口十分稀少,分析说明这里不利于人类居住的原因。 (3分)4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 2.21 亿人。图示为我国 19822010 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该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大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大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
17、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2005 年6.9511.973.137.9810.989.7120.5828.702010 年6.2013.224.1311.1413.531 10119.8520.91(1) 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3分)(2) 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哪里,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5分)(3) 2005-2010 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 ,原因主要有哪些? (4分)43读我国人口垂直分析状况表,回答问题。(13分)(1)从表中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分)(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
18、口较多的原因。 (2分)(3)西藏的旅游环境容量在逐年增加,原因是_ (2分)(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理由是什么? (4分)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学情调查地理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三、 综合题41、(15分)(1)B地比A地气候温暖,光热充足,十分利于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发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中心(2分) 工业生产大量开发矿产资源,促进了A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工
19、业文明时期,海洋运输的发展,使A地成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的地区(2分)(2)C地地处在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尼罗河纵贯南北,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4分)(3)B地和C地流向A地 (2分) A 地经济比B地和C地发达,需要的劳动力多;A地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新生劳动力少(2分)(4)这里使让带雨林区,交通不便;气候高温多雨,不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传染病易发,不利于人类生存。(3分)42、(12分)(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3分)(2)南部沿海地区(1分)有力影响:提供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建设(2分)不利影响:带来就业压力,对交通、住房带来压力;对社会秩序带来影响(2分)(3) 增多 (1分)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3分)43(13分)(1)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和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4分)(2)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科技水平低(3分)(3)西藏交通设施和其他基础设础改善。(2分)(4)不能。因西藏高寒缺氧,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