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497.50KB ,
资源ID:824518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45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试题.doc

1、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卷一、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7年3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的 姜寨人的人际关系是近乎平等的A. B. C. D. 2.可与墨子辞过记载“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相互印证的是A. 考古发现 B. 实物资料 C. 神话

2、传说 D. 文献资料3.某遗址“距今(2019年)70005000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4.“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近期发表成果:在距今(2019年)5000年前,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应是A. 文献记载 B. 文化遗存 C. 神话传说 D. 科学推断5.商王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A. 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B. 神权和王权相结合C. 由分封制

3、等级体系决定D. 宗教色彩较为浓厚6.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国宝“大克鼎”。作为史料,它可佐证A. 商周牧野之战B. 西周分封世袭C. 春秋礼崩乐坏D. 战国军功授爵7.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8.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

4、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9.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 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10.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该做法 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D形成了亲疏有别

5、的等级秩序11.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周庄王十七年,齐、鲁会盟于柯。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国注重维护王室尊严 B.鲁国成为众矢之的C.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1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

6、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这说明 A春秋时周礼尚未遭破坏 B春秋比战国时期社会更有序C战国时期周王室加速衰微 D战国时期政治发生根本变革14.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的贵族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15.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A加速了社会转型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认同D推动了战国变法16.战国时期,秦国出现了一种朝着更加周密的中央政府制度和机构发展的趋势,官员担任的职务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

7、。这反映出 A周代宗法制已经瓦解 B君主专制制度基本确立C官僚政治正在形成中 D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17.在孔子看来,要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A.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B. 礼法兼治,王霸并用C. 以民为本,推行仁政D. 恢复周礼,倡导仁义1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反映思想家的主张是A. 无为而治 B. 小国寡民 C. 朴素的辩证法 D. 崇尚自然19.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A. 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B. 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

8、C. 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D. 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20.下图是藏于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秦砖,上刻“海内皆臣”,其中反映的信息主要是A. 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21.观察下图所示,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有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颁行标准衡器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文字A. B. C. D. 22.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

9、2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建立保密制度 B震慑谋反之徒 C维护皇帝权威 D削弱丞相权力24.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25.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

10、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26.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 皇帝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7.诗人章碣的焚书坑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对诗意理解

11、准确的是A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源 B文化专制未达到预期目的 C焚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D焚书坑儒引发了农民起义28.贾谊. 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察举制 B.推恩令 C.郡县制 D.封国制29.有学者统计,汉武帝时,在全国27个郡国设立了36处盐官,置铁官令和铁官丞具体负责。这反映了西汉A.政府加强干预操控经济 B.盐铁行业发展迅速C.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滞后 D.重视解决民生问题30.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该局面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

12、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C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D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31.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A农业经济相对发达 B战争导致经济衰落C盐铁官营阻碍进程 D内乱加剧政局动荡32.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 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33.为保证边疆地区稳定,历

13、代王朝都采取各种措施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下列措施与之无关的是A. 修筑万里长城B. 颁布推恩令C. 张骞出使西域D. 设置西域都护府34.光武帝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故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即“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此举措A.削弱了地方权力 B.使得台阁至上 C.利于加强皇权 D.能抑制外戚干政3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

14、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性诸侯势力微弱36.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多参照史记体例编纂而成,宋人郑樵评价说:“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这是因为史记 A.首创纪传体,有条理记载历史 B.内容丰富,真实记载历史事实C.富有批判精神,讽刺腐朽统治 D.取材广泛,保留大量古籍文献3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更替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38.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该时期 A.民族交融的作用 B.察举制的积极作用C.江南经济超北方 D

15、.有效打击士族势力39.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40.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C.缓和鲜卑族与汉族的关系 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第卷二、本大

16、题共2小题,第41题10分,第42题10分,共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材料三 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四指出材料一图一与图二分别处于哪个时期?结合材料二和图一的信息,说明姬姓诸侯国对西周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依据材料三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变化导致的

17、后果。说出从图二到图三发生的变化,材料四与这一变化有何关联?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部族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虚,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了

18、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请回答: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4分)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2分)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查历史参考答案15BACBB610BDCBC1115CDDBC1620CDADA2125CCCCC2630DBBAC3135CBBCC3640ACAAA41.时期:西周;战国。作用: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4分)变化:诸侯不再朝觐周天子,周天子权威下降。后果:导致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3分)变化:秦国统一了战乱的状况,建立了统一的秦朝。关联: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分)42.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影响:北方民众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4分)作用:为北方统一南方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了促进作用。(2分)影响: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4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