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过关检测(十四)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山东德州模拟)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1851年,该书传入日本后,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1859年价格已达首版三倍。该现象说明()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更加严重B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守旧C海国图志只关注了西方的新技术,中国人对此不感兴趣D海国图志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在日本国内更有市场解析:选B。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的影响,在国内
2、的影响不大,而在日本却极为畅销,这说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守旧,故B项正确;A、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海国图志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等,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故C项错误。2(2016广州调研)“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上述现象应出现于()A明末清初B洋务运动期间C清末民初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选C。清末民初,日本国力强盛,且距离中国较近,赴日留学学生增多,故C项正确;明末清初中国尚未出现大量留学情况,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留学生多赴美留学,故B
3、项错误;抗战时期中日关系紧张,不会出现大量赴日留学情况,故D项错误。3(2016河北保定模拟)1902年梁启超强调:“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吾又知孔子之爱真理,先辈、故人之爱国家、爱自由,更有甚于吾者也。吾以是自信,吾以是忏悔。为二千年来翻案,吾所不惜;与四万万人挑战,吾所不惧。吾以是报孔子之恩我,吾以是报群教主之恩我,吾以是报我国民之恩我。”材料说明梁启超()A反对把儒学作为宗教B倡导思想自由C反对托古改制D认为孔子是保守的代表解析:选B。材料没有提及反对孔子思想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吾尤爱自由”的信息说明梁启超倡导思想自由,故B项正确;
4、材料中没有提及借助孔子改革的信息,故C项错误;“吾又知孔子之爱真理,先辈、故人之爱国家、爱自由”的信息说明孔子并不是保守派,故D项错误。4(2016湖南岳阳质检)“(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A重视道德 B学识优先C思想自由 D民主科学解析:选B。“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体现了蔡元培最重学识,故B项正确;“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表明蔡元培对道德不过分强求,故A项错误;思想自由在题干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民主科学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但在题中
5、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5(2016河北唐山模拟)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这种说法()A不正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B不正确。从当今看,中国传统思想依然占据主流文化地位,传统并没有消亡C正确。“打倒孔家店”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后果是不可挽回的D正确。白话文运动导致古文阅读理解的困难,不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解析:选A。材料中观点完全否定新文化运动,没有看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这是错误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故A项正确;当今,主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B项错误;“打倒孔家店”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
6、破坏,但也不能说是无法挽回,故C项错误;白话文运动是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值得肯定的,故D项错误。6(2016山东临沂高三质检)19世纪60年代,democracy传入中国,时人便译为“民主”。后来有人觉得不妥,便译作“民政”(注:“民政”在古代中国是“为民之政”之意,由司空、司徒这样具体、琐碎的八个部门构成)。1903年,梁启超又改译作“民主”。中国人对democracy概念理解的演变说明了()A对西方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B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C中国古代已有民主共和观念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解析:选A。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思潮。从“时人便译为民主”到“民政”再到“民主”,说明国人对西方认
7、识有一个深化过程,故A项正确;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明显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未产生民主共和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不是阶段性,故D项错误。7(2016河北保定模拟)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解析:选B。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产生
8、与中国国情密切相关,故A项错误;正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民主思想产生并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引入国家既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不大,故D项错误。8(2016湖南怀化高三模拟)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
9、解析:选C。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戴季陶只是“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故A项错误;以俄为师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追求,并非所有的知识分子的追求,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主流思想,对国民党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C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时间为1924年国民党一大,与材料所提及的时间不吻合,故D项错误。9(2016河南高中毕业班高考模拟)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A发展社会经济,倡
10、导社会公平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C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解析:选A。依据材料“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可知孙中山在共和告成以后主张发展产业,但又担心资本家将从此出现,所以要倡导社会公平,故A项正确。10(2016甘肃高考诊断考试)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11、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解析:选C。从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信息可知,毛泽东从革命实践中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即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在于革命的领导权归属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从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信息可知,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任务和目标取决于社会性质,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当时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后再过渡到无产阶级领导
12、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这些认识都是基于对中国的国情深刻剖析而做出的,选择C项符合题意。11(2016天津和平区高三质量调查)“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民族、民生B民权、民生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解析:选A。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其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民族问题,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其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民生问题,故A项正确;民权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不是解决民权问题,故C项错误;新中
13、国的建立不是解决富国问题,故D项错误。12(2016天津南开区模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解析:选C。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其具体思想之间是继承发展的关系,故A项错误;不同口号的背后,有质与量的区别,这是现象方面的差异,并非口号
14、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走向深入,“大跃进”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也要遵循经济规律认识不足,“发展才是硬道理”,背后是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步,故C项正确;口号的变化主要原因来自于内因,国际形势是外因,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王尔敏教授认为,晚清知识分子因西方文物制度的输入,以及外力的侵逼,产生了对于时代环境的醒觉,从而展开了思想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历程,酝酿着中西观念的激荡,新旧杂糅和更新的创造,同时对于实际政治社会的感染和潜移默化,都随时在扩张其影响。图示如下:
1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中国思想观念多发、多变的原因。(1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思想观念的更新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要求:联系近代重大历史进程发生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16分)解析:(1)从经济、阶级、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各个角度阐述引发近代中国思想观念多发多变的原因。(2)论述思想观念更新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必须包含思想观念更新的史实和对历史进程影响的史实,并且阐明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应该清楚明了。答案:(1)原因: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危机的加深;激烈的政治斗争;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要求新的政治诉求;儒学价值体系的动摇;西方思想的传入对传统思想界
16、的影响,中西思想的碰撞。(其他言之成理即可)(2)要求:联系近代重大历史进程发生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等次论述第一等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正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参考:观点: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论证要点: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洋务派提出学习西方科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结合中国传统儒学鼓吹维新进行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
17、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出现了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14(2016安徽马鞍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
18、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材料三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
19、点。(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5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分析这一时期与前两个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11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主要信息,指出材料内容抨击君主专制、借鉴古人;结合教材所学,与西方对比,可以指出没有提出未来的蓝图,片面化倾向等。(2)第一小问内容,结合所学,可以看出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制度变革、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伦理变革;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
20、自己的独立道路”这个关键,结合教材所学,可以归纳为与思想解放对应的运动接连失败,民族危机继续加深。(3)第一小问要紧扣“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从思想解放对社会转型的引导角度,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推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方面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前两则材料,可以从政治体制、领导力量、思想本身等几个角度归纳。答案:(1)特点:抨击君主专制,带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托古改制(答主张学习古人治国经验也可);未提出未来社会建设方案,没能跳出传统儒家的藩篱;看待历史有偏激和绝对化倾向。(2)内容:“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通过改良或革命,建立西方民主制度;反对封建思想,提倡民主
21、、科学。理解: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下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连续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3)表现: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摆脱姓“社”姓“资”束缚,为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提供舆论准备。原因:政治条件:前者处在封建社会末期,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领导力量:明清之际新的经济处于萌芽状态,新阶级尚未形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未能独立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极其脆弱;中共的正确领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思想本身:明清之际是借用儒家的民本思想,近代是西学东渐;后者始终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