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3月)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官,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这主要反映出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C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 D官府对经济文化的垄断局面被打破【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故B不正确。稷下学宫是国君设立的,不能体现私人讲学出现,故D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
2、促进作用,故C不正确。稷下学宫是国家设立的机构,一般是在天子的都城。但到战国时期,却设立在诸侯的国都,说明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2. 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这体现了A无为而治的思想 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命的主张 D天人感应的学说【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材料中“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
3、,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这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故须D。无为而治的思想是道家思想,外儒内法的观念是儒家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尚贤非命的是墨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C。考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天人感应 3. 马克垚在中说:“宋代的汇兑业务比唐代有更大的发展,除了沿袭唐代使用飞钱(宋代称便钱)外,国家还发行一种钞引,可以持钞引到各地换取需要的货币或实物。”这主要反映了宋代A.金融业发达 B.手工业兴盛C对外贸易繁荣 D印刷业进步【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宋代的汇兑业务比唐代有更大的发展国家还发行一种钞引,可以持钞
4、引到各地换取需要的货币或实物。”,所以选A。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业对外贸易的信息,所以排除B、C。D尽管和印刷相关,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宋代的金融业 4. 四库全书总目评述:“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当时清朝官方对西学的态度是A全盘接受 B仅学技艺C去粗取精 D全面否定【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外来文化,士大夫们主张“禁传其学术”,对外国技能也只能是“国朝节取”,反映了他们的传统思
5、想根深蒂固,故选B。从材料来看,AB均和材料不符,故排除。 “禁传其学术 ”,显然不是去粗取精的态度,所以排除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中体西用的来历 5.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A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C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
6、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提高关税,有利于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故选C。关税的增高,不利于自由贸易,所以说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是不当的。而关税战必然会恶化国际经济秩序,所以B是不当的。当时我国是两半社会,国力衰落,实现关税自主的条件并不具备,所以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6. 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 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答案】C 考点: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工具的
7、变化汽车 7据统计,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601912371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全面的普查所得到的准确的人口数字。此次人口普查的直接作用是A作为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依据 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c作为实行三大改造的依据 D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据【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此次人口普查的的时间“1953年6月30日24时”,联系1954年宪法的制定,可以判断,其直接作用是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故选B。实行计划生育和普及义务教育是80年代的决策,故排除A、D。人口普查和三大改造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考点:现代中国的
8、政治建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建设1954年宪法 8. 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图6)。该政策出台的背景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相同,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A项错误;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时间和地点不对,排除。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是1992年,排除。考
9、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名师点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点和启示。特点:从试点到推广。首先在农村,然后到城市。废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即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多有制经济并存格局。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启示:坚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生产关系变革要适应生产力,要不断调整、创新、完善,不要僵化。9. 梭伦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授予绝对的帝王权力,全国同胞都盼望他能接受,被他严词拒绝;华盛顿也严词拒绝了一些人
10、让他担任君主的建议。这表明A民主政治的环境决定了伟人的品格B伟人品德对民主政治形成有重要作用C伟人言行决定了民主政治的发展D梭伦与华盛顿对自己国家的贡献相同【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梭伦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授予绝对的帝王权力,全国同胞都盼望他能接受,但仍然严辞拒绝”“波普利柯拉却将它转变成民选的官员,不轻易运用手上掌握的全部合法权力。”这表明梭伦和波普利柯拉的民主意识,不贪图权力,即便它是合法的,显示了其高尚的品德,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形成,故选B。A、C、D与材料所反映的主要观点不符。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10.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
11、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主要反映了A生产发展推动国家政策调整 B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化进程C科技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D自由主义思潮推动社会进步【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说明国家奉行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即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体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经
12、济政策的调整。所以应选A。材料没有体现生产组织形式变化的信息,所以排除C。 社会进步包括许多方面的信息,所以D不当,B和题意没有关系,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影响 11.全球通史中称:“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实行该政策的最终目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 B恢复社会经济C缓和工农矛盾 D发展马克思主义【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可见,列宁
13、实行该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A。恢复社会经济是手段,缓和工农矛盾是直接目的,所以排除B、C。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价值,和题意无关,排除D。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2某高三同学复习时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高尔基的母亲、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放到一起寻找主题。你认为比较合适的一项是A.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 B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高尔基的母亲、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均属于现实主义文学艺
14、术,故选B。民族文学是突出民族题材和民族风格,所以不选A。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是从思想艺术而言而非文学而言,所以排除C;材料文学限定为西方,没有体现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所以排除D。考点: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的发展19世纪中期的文学艺术现实主义文艺 二非选择题(52分)1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商鞅:“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越王勾践败于吴王阖闾后,曾“十年生聚(发展生产,增殖人口),十年教训(教育百姓、训练军队)”。资治通鉴:“人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材料二1798年,马尔萨斯针对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大批工人失业、贫困问题
15、突出等社会问题以匿名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人口原理。其基本思想是:如没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即:2,4,8 ,16 ,32 ,64 ,128等)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线性速率(即:1,2,3 ,4,5,6,7等)增长,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导致饥馑、战争和疾病。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灾难(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道德限制和罪恶(马尔萨斯所指包括杀婴、谋杀、节育和同性恋)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他倾向于用道德限制(包括晚婚和禁欲)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马尔萨斯建议只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这样的措施。(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人口问题上所持观点的异
16、同及其原因。(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尔萨斯人口思想的主要观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并对其观点进行评价。(12分)【答案】 (1)相同点,主张增殖人口。(2分)不同点:儒家主张增殖人口是为了国家的发展,统治的稳定;法家则主要是为了富国强兵,争霸天下。(4分)原因:都认识到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2分)也是赋役的来源(2分)对国家的发展强大具有重要作用。(2分)但儒法两家的治国理念不同。(1分)(2)观点:人口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食物供应增长速度,势必导致饥馑、战争和疾病,(2分)必须通过晚婚和禁欲来控制人口增长。(2分)背景: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7、(2分)促进了人口增长(1分)但也出现了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1分)评价:马尔萨斯对人口激增引发的问题表示担忧,并提出了节制生育的思想,对解决人口问题有一定的启示:(2分)但是,他只要求劳动群众和贫困阶层控制人口,没有认识到战争的真正原因。(2分)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思想1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上半期 ,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
18、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
19、。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 -19世纪的世界史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1)例一:不同意。古代希腊、罗马确实创造了雅典的民主制、罗马的法律体系为代表的文明成果,但这只是世界各种地域文化中的一种。从整体来看,古代西欧文明,尤其是中世纪文明发展程度落后于东方,影响小于东方。西欧的真正崛起、强盛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后。虽然在工业文明酝酿、兴起过程中,借鉴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成果,但
20、是现代民主、法制与古代文明有重大区别,不能视为现代工业文明直接渊源。(12分)例二:同意。虽然西欧真正强盛于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但是,在工业文明的酝酿、兴起过程中,吸收了雅典的民主制、罗马的法律体系等古代文明成果,融为工业文明的一部分。又经过新航路开辟、对外殖民扩张、文艺复兴等,为工业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西方崛起的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12分)例一:同意。经济:明朝中后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大宗商品进入国内及国际市场。科技: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各国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贸易:通过“丝绸之路”大量的中国商品行销全世界,直
21、到19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亚洲处于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航海及探索:中国的航海技术世界领先,在新航路开辟前,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思想:启蒙思想家曾受中国儒学等传统文化思想的启发。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宗教以及宗教文化的发展对全世界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大量事实说明,当时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经济、文化的引领者,并为西欧崛起创造条件。(以上任选3点12分))例二:不同意。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确有很多文明成果(史实略),但只是农业文明的结晶和顶峰。同时代,西欧在政治上形成民族国家,发展为君主专制,实行重商主
22、义政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资本原始积累迅速;新航路开辟,创造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近代殖民拓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解放了思想。这一时期是西欧工业文明的酝酿期。虽然,这段时期,西欧的经济总量还远低于中国、印度等国,但是,这是一种新型的工业文明的酝酿,对世界文明起引领作用。(12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本题需要用文明史观来解读。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所以要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所以,我们可以同意或反对材料中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史观文明史观文明史
23、观的运用【名师点睛】本题属小论文的写作题,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本题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中国农村改革之乡安徽风
24、阳县小岗村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瞄准市场,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蘑菇、花木、葡萄种植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效应,并涉足旅游、加工制造等新兴产业,掀起了二次创业热潮;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推动了种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成立行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原料、提供技术指导、签订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扩大了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使农产品顺利打入市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第一次创业的背景、内涵及意义。(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岗村第
25、二次创业的特点。(6分)【答案】(1)背景:“文革”结束;(1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2分)内涵:包产到户。(2分)意义: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先声,其可贵探索为后来全国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4分)(2)发展经济作物,并涉足新兴产业;重视技术培训,成立行业合作社:申报绿色食品基地;体现了面向市场等先进理念。(任答三点给6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小。本题主要考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第一次创业的背景可以迁移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可以答为:“文革”结束;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内涵及“包产到户”,意义可答为:成为
26、我国农村改革的先声,其可贵探索为后来全国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2)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蘑菇、花木、葡萄种植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效应,并涉足旅游、加工制造等新兴产业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推动了种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成立行业合作社帮助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使农产品顺利打入市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归纳出小岗村第二次创业的特点:)发展经济作物,并涉足新兴产业;重视技术培训,成立行业合作社:申报绿色食品基地;体现了面向市场等先进理念。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小岗村改革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光绪年间,梁启超面对中国遭受帝国主义野蛮蹂躏的严峻形势,走上一条充满曲折的救国救民道路。在雏新时期,他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统治,大力提倡西学,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行君主立宪。维新运动后,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梁启超又提出了“虚君共和”的主张,意欲使革命派与清廷实行妥协。一战结束后,梁启超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梁启超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然而他的思想主张却又因时而异,前后矛盾,归根到底都不能超出改良主义的樊
28、篱。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8分)(2)根据材料,分析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历程及根源。(7分)【答案】(l)抨击封建专制统治:(2分)提倡西学,实行君主立宪;(2分)主张“虚君共和;(2分)极力弘扬传统文化。(2分)(2)历程:由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转变为复归中爵传统文化:(3分)从一个旧世界的批判者,成为一个旧传统的维护者。(2分)根源:不能摆脱改良主义的樊管(2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统治,大力提倡西学,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行君主立宪。维新运动后,面对
29、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梁启超又提出了“虚君共和”的主张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可以归纳为:抨击封建专制统治;提倡西学,实行君主立宪;主张“虚君共和;极力弘扬传统文化。(2)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由材料中时间提示“光绪年间,在雏新时期,一战结束后,”,可将梁启超的思想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结合材料可以归纳为:由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转变为复归中爵传统文化:从一个旧世界的批判者,成为一个旧传统的维护者。而由“他的思想主张却又因时而异,前后矛盾,归根到底都不能超出改良主义的樊篱。”,可见梁启超思想的在于根源不能超出改良主义的樊篱。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梁启超的思想改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