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家庄市22中学 地理 课教案纸()授课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课题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型新授课教法情景教学、小组探究、自主阅读教具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矿物的定义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4结合实际,理解地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标本图片、实例、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地理原理。 2.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地理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3学会搜集整理相关的
2、地理信息,在学习中进一步形成读图、用图、画图的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通过观察演示动画,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3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2.地壳的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1.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2.地壳的物质循环。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由红楼梦和西游记的截取文字导入,展示两段文字:“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
3、峰下。”“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讲述了什么故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出陆地的表面地壳到底是有什么构成的呢?首先让我们来学习地壳的物质组成。 板书: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引导: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结构,我们知道地球的内部圈层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其中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岩石组成的,它们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可见,地壳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岩石)那岩石又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呢?我来告诉大家,是矿物。 板书:矿物活动
4、一:根据课前预习自主回答与矿物有关的问题,完成知识梳理。问题:1、什么是矿物?矿物与矿产的区别? 2、矿物有哪几种基本存在形式?试举例说明。 3、矿物有哪几种类型?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什么? 4、常见的矿物有哪些?如何简单识别常见矿物?展示常见矿物图片,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矿物并介绍与之有关的生活物品,加深相关知识印象。过渡:何为岩石,岩石有哪些类型?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大荒山下一块女娲补天弃用的岩石幻化成美玉,在人世间经历了悲欢离合。西游记讲述由仙石孕育的石猴与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在以上两部文学名著中,岩石可以孕育生命,岩石可以转化。那在现实生活里,岩石的前世今生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岩
5、石的世界,共同来学习岩石的前世今生。活动二:提问:岩石有哪些类型? 学生:按照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活动:自我介绍 请你代表某一类岩石做自我介绍,内容应包括: 1、“我”的形成; 2、本家族的代表成员,有什么显著特点; 3、家族成员的辉煌成就。所有同学,根据三大类岩石的“前世今生”宣讲完成表格:类型成因常见岩石主要特征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由这些岩石的形成我们发现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岩石在地壳中是怎样循环转化的。 活动三:观察动画演示后,根据高考调研P32页的自主探究完成岩石转化流程图。请学生代表上黑板板演。岩浆岩岩浆岩 岩浆岩浆
6、岩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岩浆岩 教师:大家看一下可不可以找出规律,很快把四种物质区分开。突破点是谁。为什么是岩浆?有三个箭头指向,也可以是岩浆岩,有一个箭头指向。转化的过程一定要由岩浆的参与才能实现,岩浆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所以岩石的转化范围是在地壳+上地幔的范围内进行的;即岩石圈范围内。以文学著作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自学课文回答问题完成知识梳理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矿物并介绍与之有关的生活物品,加深相关知识印象。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同学根据课文介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派代表进行介绍。学生独立进行关系流程的图解,教师引导找到流程图解的突破点。石家庄市22中学 地理 课教案纸()授课人:周 杨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课堂小结:作业:1、高调P33典例剖析、触类旁通;P32触类旁通、典例剖析;P30探究问题 2、辨别校园内岩石类型、特征及用途等 3、P33巩固练习板书: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打破了向学生直接呈现知识的做法,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的同时,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完成表格、绘制岩石转化关系图等活动,来让学生体验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锻炼地理学习能力,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探究活动的设计,就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