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5福州一模)1949年9月,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此”重大事件是指通过或发表了()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论十大关系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及其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表在1949年9月,故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在抗战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表在1954年;论十大关系发表在1956年,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C、D三项错误。
2、2.(2015天津五区模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指出:“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逐步推行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A【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中“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指人民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故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故A项正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是政权领导方式,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属于管理少数民族的制度,故C项错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适合地方选
3、举与管理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3.刘少奇在某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报告中“前进一步”的结果是()A.建立政协制度B.制定一部宪法C.完成三大改造D.实现工业化B【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1953年后,新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迈进,而共同纲领仅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临时宪法,故“前进一步”应是民主政治的发展,即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B项正确。A项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已经建立,排除;C项在1956年基本完成,排除;D项中的“实现”与史实不符。4.(2015安徽黄山一模
4、)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制度(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制度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B.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民族自治区从中国国情出发,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而设立,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治理念。经济特区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出发,选择具有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的地区建立经济特区,也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治理念。特别行政区是在
5、考虑到主权回归与港澳顺利过渡、和谐发展等目标均能实现的背景下设立的,也蕴含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故A项正确。5.(2015河南洛阳二模)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这一变化()A.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B.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预C.表明了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材料中从“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到“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可知,“人大选举法”改变选举方式,更有利于公民正确行
6、使选举权,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材料中体现民主政治的进步,并非曲折发展,故D项错误。6.(2015四川内江三模)在“文革”最严酷的时期,“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朱德只是诙谐地笑道:“扁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对此,准确的理解是()“文革”中“左”倾错误盛行“文革”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朱德对这种现状的结束充满信心 朱德认为“文革”不是严酷时期,扁担会要回来A.B.C.D.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反映了“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盛行,故正确;材料只反映了“朱德的扁担”被篡改的事情,并
7、没有涉及经济建设的破坏,故错误;朱德认为扁担最后一定会“还”,说明朱德对这种现状的结束充满信心,故正确;这里的“扁担”并不是真实的扁担,而是指“文革”的错误最终会被纠正,故错误。故C项符合题意。7.(2015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撤销党的八中全会强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定()A.标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B.彻底否定“文革”错误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的政治建设。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定,体现了1
8、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该决定体现不出A、B、C三项。故D项正确。8.(2015四川宜宾一模)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注:自治领是殖民地制度下的特殊国家体制)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殖民地状态可以保持不变。这表明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尊重英国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一国两制”政策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原则性与灵活性A.B.C.D.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处理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材料反映出中国希望至少保持香港现有的殖民地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谨慎地处
9、理香港问题,避免问题复杂化,故正确;中国反对英国让香港成为自治领的企图,故错误;“一国两制”政策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当时此项政策还未出台,故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政府反对香港成为自治领,维护领土主权的坚定立场,同时根据当时形势采取了有限度的让步,没有马上收回香港,故正确。选D项。9.(2015江苏徐州三模)2009年全国人大为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发文:“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提出一系列重要政策两岸政党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良好势头”主要包括()“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九二共识”的达成“一
10、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两地“三通”的实现A.B.C.D.B【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是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正式提出的,不是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故错误;都是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事件,符合题意,故正确,选B项。10.(2015安徽蚌埠二模)阅读下表可知下列选项中描述正确的是()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年度台湾向大陆出口大陆向台湾出口台湾的顺差1987年1226.53288.94937.591988年2242.22478.691763.531989年2896.49586.902309.591990年32
11、78.25765.362512.891991年4667.151125.853541.301992年6287.931118.975168.96A.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D.“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A【解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其中客观说明了海峡两岸以及香港之间在经济方面的互利局面,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两岸的贸易往来,但是看不出来“牺牲”,故B项错误;香港在这种贸易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三
12、通”在当时还没有实现,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20分)(2015安徽安庆三模)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摘编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的,并简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加强的方法: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13、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关系: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两个方面。民主是核心,法制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2.(20分)(2015湖北荆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
14、来解决中国的同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在我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将突出表现为国家对阶级斗争的调节作用,而不是阶级压迫的作用。“一国两制”使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允许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时并存,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摘自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上的发展贡献。依据:国家的主权与安全、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贡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突出国家的调节作用;发展了“和平共处”理论,运用“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内问题;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突出了爱国的主题、扩大了对象和范围;发展了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理论。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