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点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点图解】【名师点拨】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特点及意义(1)必要性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党中央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形成的。从世界角度而言,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2)特点全方位:指对所有国家开放。多层次:根据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的开放,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宽领域:指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3)意义经济上: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
2、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上:加强与友好国家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创造良好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科学文化上:加强对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年真题】1(2016天津文综10)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解析】197
3、9年和8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联系逐渐密切,但不能体现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故A项错误;从材料提及的法规来看都是中外经济合作领域,可知这些文件不是为发展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中外合作,反映出中国实现对外开放的可信程度以上升至法律层面,故C项正确;材料法律发展的是中外合资企业,不属于公有制经济,故D项错误。2(2016北京文综19)“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
4、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 B C D【答案】C【解析】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故正确;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是被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的,故错误;近代学者文人了解世界的历程对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是有借鉴意义的,故正确;新中国从诞生开始就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外交新局面的到来,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3(2016海南单科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
5、,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安徽开始的,与广东和福建省不符,故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确定以广东和福建两省为基础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故B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十四大确定的,于1979年不符,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始于1984年,与1979年不符,故D项错误。4(2015天津文综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
6、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答案】C【解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80年代,而天津自由贸易区则获批于2015年,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到的是对外开放而不是对内改革,故B项错误;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或出口产品,故C项正确;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辐射内地经济,故D项错误。5(2014天津文综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
7、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 B C D【答案】C【解析】设立特区后,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故正确;经济特区仍然坚持中央政府的领导,没有独立的管理体制,但拥有较大自主权,故错误;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故正确;经济特区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6(2014四川文综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经济改革国际
8、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 B C D【答案】D【解析】从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及摸着石头过河可知改革者的态度还是谨慎的,因此后开放上海,故正确;中国改革开放,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疑虑这是西方所欢迎的,故错误;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故错误;因为上海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人们思想解放还不够的情况下,在上海试行一些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措施,容易受到人们的反对,难以使得试点顺利进行,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7(2013山东基能30)近年来,“大宗商品源源不断从其他新兴经济体流入中国,这些国家由于出口激增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中国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
9、打开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阀门”。这一材料表明()A中国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中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加深 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从题干分析大宗商品流入中国和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增加,说明中国与各种经济体合作交流程度加深,故答案C符合题意。8(2012江苏单科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
10、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答案】C【解析】19491976年中国照搬苏联的经验,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影响下,中国在相对封闭的背景下开展经济建设,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中国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个过程反映的是中国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变化。9.(2011上海单科2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答案
11、】C【解析】A项上海工业化一瞥,在材料中的“中共二大”无法体现;B项改革开放在上海和上海红色的摇篮只是片面反映材料中的某些局部;C项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全面概括材料的主题包括工业化历程及红色的摇篮。10.(2009四川文综18)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答案】A 【解析】B、C、D三项都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情况,应排除。11(2009江苏历史12)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实施
12、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源A BC D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中美关系中的贸易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时间不符合,中国入世在200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一定就得出中美贸易必然要增长,况且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12(2008宁夏文综34)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答案】B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将
13、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城市定为经济特区,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使这些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13(2007广东历史1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答案】A 【解析】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项表述不符事实,可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C项可排除;D项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还未建立,故表述错误。14(2011上海文综33)20世纪70年代末
14、80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以推行 为标志,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等地试办“ ”,改革开放向城市拓展。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 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浦东。【解析】回顾课本所学知识,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填空注意抓住关键词“1980”“ 深圳”,所以应该填“经济特区”,第三个填空注意关键词“上海” “纵深发展”,可以判断是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成为中国进一
15、步开放的标志。15(2009安徽文综36)(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
16、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三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答案】(1)市舶司;十
17、三行。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
18、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解析】(1)据材料一“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可知,这是说明宋朝海外贸易的发达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外贸税收丰厚,成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减轻了百姓负担(2)据材料二“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可知,材料二中欧洲各国与中国“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3)据材料三“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19、”可知,这一历史时期外贸机构的名称是十三行这一历史时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4)本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由开放走向闭关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学习等。16. (2007天津文综39)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
20、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4)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材料三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转移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5)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概括材料三反映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图13 “一夜崛起之
21、城” 图14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图15 北方经济增长的引擎深圳特区(1980年代) 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代) 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6)依据图1315,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15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7)依据材料二、三和图1315,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答案】(4)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闭关锁国。 (5)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开埠通商引起全国外贸中心的转移,设立租界引起相关城市商业或经济中
22、心的转移。(6)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最大优势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7)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解析】(4)结合材料回答鸦片战争的背景。(5)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入手,从材料中可以概括租界的出现引发对外贸易中心的转移以及大城市的发展。(6)基本格局就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第二小问关键是对“经济运行环境”的理解,结合图片,充分利用图片中所提示的年代进行解答。(7)关键点出两次开放与世界经济关系
23、的不同。17(2014广东文综39)(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答案】(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的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6分)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6分)【解析】(3)1978年以
24、来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联系1992年和2001年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事件来分析说明即可;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的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18(2014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
25、,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答案】(3)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4分)【解析】(3)材料二中19世纪后期,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民众也只是简单的模仿;材料三中20世纪末,“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中国文化也在影响世界,更加自信的融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