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319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2016.1.命题人: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为150题,共50分,第卷为5154题,共70分。全卷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历史教师在讲授鸦片战争这课时,在课堂中总结到:“毫无疑问,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源头,它总会引起中国人的痛楚:屈辱的时代由此开始。然而,战争并不会因为你的屈辱而告结束。” 课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老师这段话:甲:鸦片战争使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它是中国近代史的

2、源头乙:南京条约的签定是中国人痛楚和屈辱的表现之一丙:造成中国屈辱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实力的强大丁: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实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因此,战争并没有结束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解读中,你认为解读正确的有A甲同学和丙同学 B甲同学和丁同学 C乙同学和丙同学 D乙同学和丁同学2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 B C D3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20世

3、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智识(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5.辛丑条约的内容除去巨额赔款之外,其他各款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要求,其中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代理人的是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4、位居六部之上B.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C.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D.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6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

5、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8梁启超在1915年曾回忆辛亥革命:“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C.民众普遍接受民主思想 D.社会各界拥护共和制度9学者刘大年认为,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是两件事,不能互相代替,

6、民族独立不能代替近代化,近代化也不能代替民族独立。据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没有民族独立,不能实现近代化B没有近代化,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C可以同时并举来实现两个任务,毕其功于一役D追求民族独立,最终目的仍在追求国家的近代化10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11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

7、段材料表明,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青年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运动具有坚决的斗争性A B C D12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者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13孙中山说:“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在孙中山看来,“这次学生运动”取得巨大成果的主要原因是A青年学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B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参与领导C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D社会各阶层爱国力量的联合1419

8、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建立 B中共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C中共党内出现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D中共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15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武装反抗国民党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井冈山道路16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该联络民主党派共同

9、对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能说明这则材料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 B国民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17蒋介石曾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则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A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B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蓬勃发展C抗日战争的爆发D新中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肯定18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

10、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19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帮助成吉思汗陵榇(棺材)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 B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20.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写道:“(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

11、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2119世纪初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并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应该是A人文主义B自由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2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文中的“锁链”指 A贫穷与落后B专制与愚昧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资本主

12、义剥削制度23列宁曾说,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还没有工人政党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列宁认为当时的法国A工人政党还不成熟 B没有出现工人运动C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24. 巴黎公社的实践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的宝贵经验主要有无产阶级革命原则 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人民公仆原则 工农联盟原则A B C D25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这些规定体现出 A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B世界上第

13、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典范性D和平夺取、平稳过渡的必然要求26“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材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27. 有学者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

14、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28列宁曾说过:“俄国人民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列宁这句话的本意是A俄国是一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俄国人民受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C封建农奴制残余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俄国工人阶级肩负反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任务29.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3

15、0“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此制度是指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32.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要“

16、坚持民主集中制丝毫不排斥广泛的地方自治,只要公社和省自愿坚持国家的统一”。这可能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理论提供参考和可借鉴之处 A.“一国两制”构想 B.行省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3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34.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

17、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35“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36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告中的“这次会议”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是新中国首次以

18、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37.19911992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有19个亚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背景是 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政治力量 B.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影响扩大 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38.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D推行“一大片”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9.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看到“打倒帝

19、国主义”口号时,曾经表示过不满。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竟然提起此事,并笑着说:“我认为,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你 (尼克松)不在打倒之列,他(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毛泽东说自己“放空炮”,是在暗示A.中美之间的矛盾是虚构的 B.美国已经不是帝国主义国家C.中国在淡化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 D.中国感谢美国帮助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40.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微妙变化表明: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20、 B当时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C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D中国不再对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无偿援助41. 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42.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说:“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这一说法说明美国:A外交重心由对苏转向对华 B逐步放弃反苏反共政策C积极

21、谋求世界和平与稳定 D试图利用中国牵制苏联43日本前首相小泉曾经宣扬日本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他说,“日本正尽一切努力与其他国家合作反恐”,“日本在防扩散领域一直走在前列”。其目的是A恢复军国主义强国地位 B继续发挥反对恐怖主义作用C推动战后经济迅速复兴 D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44. 1945年斯大林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过去的战争不同,“不仅是占领一片土地,亦将其社会制度加诸其上”战后体现这一言论的事件是A雅尔塔三国首脑会议 B美国对欧洲援助计划C“北约”“华约”对峙 D东西两个德国的形成45.“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

22、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B.战时同盟解体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46.学者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提出了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黏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的建立47.1948年到1949年,苏联封锁西柏林,英美两国联合 向西柏林空运各 类 生活物资。驾驶员霍尔沃森每次执行任务时都会给孩子们空投糖果,为了让孩子们能辨认出自己

23、,便摇晃几下飞机的翅膀。因此,西柏林孩子称他为“摇翅膀的叔叔”。此事发生的背景是A.杜鲁门主义实施B.东德建成“柏林墙”C.北约与华约对峙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48“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了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东盟与东欧49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

24、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这表明戴高乐A认为欧洲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B希望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C主张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D强调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50纵观国际风云变幻,国与国之间或竞争,或合作;或战争,或和平;或争吵,或妥协;或朋友,或敌人;在决定国与国间的外交关系亲疏的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是A、国家利益 B、两国领导人关系的亲疏 C、综合国力 D、国家性质是否相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51题10分,第52题20分,第53题20分,第54题20分,共计70分。)5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

25、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资政新篇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前期揭帖 材料四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义和团后期揭帖 (1)材料一、二中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

26、新篇中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各体现了什么思想?(4分)(2)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各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4分)(3)为挽救民族危亡和争取社会进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进行了不懈努力和斗争,但他们的努力和斗争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52.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

27、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 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

28、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 845家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材料四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

29、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6分)(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8分)(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4分)5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

30、,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摘自国际条约集材料二 1957年11月的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的言谈举止充分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共已经可以同苏平起平坐了。但也就在这时,双方的分歧开始露出苗头。真正反映出中苏在对外对内政策上出现重大分歧,并引起尖锐对立的,是后来发生的两件事:1958年中共领导人在未通知苏共领导人的情况下炮轰金门,惹恼了正在积极推动冷战缓和战略的赫鲁晓夫,因为中共的做法无疑是在唱对台戏;另一件事就是中苏两党虽然都要求改革斯大林式的发展模式,但苏共领导人并不

31、支持中共以建立人民公社来实现跃进的做法。摘自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材料三 2001年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兹达成协议如下:第五条,俄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第六条,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第十八条,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关系怎样?这种关系对中国有何影响

32、?(4分)(2)20世纪50年代末之后中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3)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又有何新的发展?其出发点是什么?(4分)(4)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在中俄关系的改善过程中,俄罗斯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其诚意?(6分)5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材料三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

33、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材料四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新华网(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2分) (2)材料二的三幅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根据图片简述两极格局对国际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并举例说明。(4分)(4)依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过程。(8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