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278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选考专题检测卷(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国际贸易萎缩加剧。作为应对措施,美国着手建立了()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体系”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打破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让自己的产品更畅通地进入世界市场,着手建立关贸总协定。2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C

2、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且总部都设在华盛顿,美国取得了对这两个机构绝对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是专门的国际金融组织,故均可排除。3下图是主题为“经济全球化的历程”的大事年表。其中、处依次应填写()A新航路开辟欧盟建立B资本主义产生苏联解体C资本主义产生马歇尔计划D新航路开辟关贸总协定D1500年左右开始的新航路开辟,使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成为可能,开启了经济全球化历程。1947年1

3、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与程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4(2016宁波高一检测)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A BC DD图片所示分别是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控制在美国手中。

4、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分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出现的国际经济组织,因此排除。5“这项于1994年签署的协定在当时创建了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同时也让美国这个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向墨西哥敞开了大门。”这项协定的影响不包括()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B美、加、墨三国相互弥补不足,进行优势互补C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程D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进入一个新时期D根据题目信息可以判断出该组织是北美自由贸易区,A、B、C三项均符合这一组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D项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符合题意。6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

5、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这一国际组织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C欧洲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B本题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该组织范围跨度大,国家或地区多,只有亚太经合组织符合。7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自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拥有4.2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11.4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这表明()A美、加、墨三国实现了经济一体化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C区域集团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D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

6、世界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组织B题干材料描述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迅速发展,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A、C、D三项结论均有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尚未实现经济一体化,经济区域集团化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经济组织是欧盟。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成员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A BC DC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在国家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风俗习惯及社会制度方面均有不同,排除。9“三国

7、将在15年内逐步取消相互间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实行零关税;允许资本、劳务、商品等在三国间的自由流通。”材料所述的规定出自()A布雷顿森林协议 B北大西洋公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北美自由贸易协定D本题考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其宗旨是用15年时间,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故选D项。10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做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8、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B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C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D迫使美国摒弃对外贸易壁垒B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贸组织认定美国违反了协议,征收了不当关税,说明世贸组织正在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而且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相违背,故排除。11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相对封闭的非洲金融体系也很难独善其身。肯尼亚总理奥廷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人们说美国打个喷嚏,欧洲就会感冒,亚洲就得肺炎,而非洲的肺结核就更严重了。”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当前()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本土化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C世界

9、经济的全球化影响深远D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不断加强C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相对封闭的非洲金融体系也很难独善其身”“非洲的肺结核就更严重了”等可以判断C项符合要求。12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认为()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A根据“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可

10、知,该学者认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是部分地区经济一体化,故A项正确。13在欧洲,一些教堂为前来许愿的人们提供许愿蜡烛。这种小蜡烛是从中国天津进口的,进价只有0.06元人民币,折合0.007欧元,而教堂的售价却是0.7欧元。中国获得的利润很低,欧洲得到的却是“超级利润”。这种现象不能说明()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C西方强权使中国产品利润空间很小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C题干表明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中国产品的利润空间小并不是因为西方的强权,而是因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1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

11、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等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下对全球化趋势的理解正确的有()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拉大了南北差距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推动政治多极化趋势A BC DA本题考查对全球化趋势的理解。由材料“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可知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以来,经济发展,全球化也发展,故正确;南北差距扩大是由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造成的,故正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更多国家获得发展机会,所以是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故正确;A项符合题意。15.【加试题】右图是电影列

12、宁在1918的海报。在这部电影中有这样一些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为饥饿昏倒了瓦西里也曾对妻子许下最美好的愿望:“面包会有的”当时苏俄的经济政策是()A市场基础上的计划调节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改革开放政策B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背景。1918年苏俄处于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6【加试题】列宁在1921年曾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导致这一尝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B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

1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从材料中的信息“简捷、迅速、直接”等可知材料所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17【加试题】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曾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对列宁这句话的解读,不确切的是()A“退一步”指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B“前进两步”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C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D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俄当时的国情D新经济政策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故A项不符合题意;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不符合题意;利用资本主义因素是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权宜之计,故C项不符

14、合题意;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8【加试题】1921年苏维埃政权出现了政治危机,革命领导人列宁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A宣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发表四月提纲,号召推翻临时政府C宣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D由“1921年”和“政治危机”的信息,可判断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后来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从而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十月革命之后和平法令的内容,B项是在1917年4

15、月,C项是在1918年,故A、B、C三项错误。19【加试题】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A题干关键信息是“战争时期”“余粮收集制”,由此可知“这种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项。20【加试题】“从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材料表明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弊端是()A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超越了本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C强调了人民群众的

16、作用D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B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超越了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带来了严重的后果,B项是两者的共同弊端,故选B项。A、C两项不属于弊端,D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21【加试题】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C与美国冷战D. 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前提下,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即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A项和D项与史实不符,C项开始于1947年,本题处于20

17、世纪20年代,时间不符。22【加试题】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走向资本主义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本题容易误选B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国家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故选C项。23【加试题】1929年斯大林说:“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由此可知斯大林()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B对苏联工业化充满信心C反对农

18、业集体化D帮助西方摆脱经济危机B从材料中的“汽车”“拖拉机”等词可知是指苏联的工业发展。从“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可知斯大林对苏联的工业化充满信心。24【加试题】“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材料评述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D斯大林模式D由材料信息“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可知这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D项符合题意。A项政策是苏维埃政府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采取

19、的一系列非常措施;B项政策利用商品、货币等手段恢复苏俄经济,计划经济成分很少;C项模式是罗斯福新政措施,虽然他借鉴了苏俄计划经济模式,但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25【加试题】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选考专题检测卷(十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A在落后

20、的经济状态下,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收集制,工商业国有化,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经济停滞不前,人民极其不满的情况下,局部地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斯大林执政后,放弃了新经济政策,重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建立集体农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排斥市场价值规律,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26【加试题】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决议修改宪法。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记载:“宪法第六条规定的共产党是苏联社会和全苏所有组织的领导和指挥力量,经戈尔巴乔夫的提议被删除了。”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戈尔巴乔夫

21、放弃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是苏联解体的根源所在B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C戈尔巴乔夫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D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使苏共丧失了民心A苏联解体的根源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选A项。27【加试题】(2014浙江台州六校联合改编)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设计师舒曼曾说:“为了消除德国和法国的世代仇恨,我们除了联合外,别无他途。”为实现这一“联合”,西欧国家首先建立了()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共同体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A在欧洲联合过程中最早建立的是欧洲煤钢共同体。28【加试题】欧盟经济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说:“欧洲联盟给予了我

22、们积极塑造全球化的潜力,而这是我们中间最大的成员国也不可能凭借其自身的力量来做到的。”他认为()A法德等欧洲大国反对成立欧盟B欧洲国家应该联合起来抵制全球化C联合有利于欧洲国家应对全球化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无关C本题考查欧盟成立的原因和影响。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官员强调联合起来的欧盟更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化,故C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与题意不符。29【加试题】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A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

23、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B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区域集团的比较。欧洲联盟的性质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它与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故B项正确。3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由

24、材料信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即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强调的主旨不符,故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以美国为主导的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成为可能。材料二世界经济发展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二十国集团

25、应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精神,在这个关键时刻抓住主要矛盾,共同提振市场信心,积极化解风险挑战,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胡锦涛在法国戛纳G20峰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世界各国为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和合作,成立了哪些经济组织?这对当时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以来全球合作应对经济危机的历史条件。(4分)【解析】第(1)问,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列举相关组织并分析其作用即可。第(2)问,要从世界政治、经济等角度来分析。【答案】(1)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后发展为世界贸易

26、组织)以解决世界金融和贸易问题。影响:这三大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市场发展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和各种对话机制给各国加强经济协调提供了舞台;各国经济的发展给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便于各国协商解决危机问题。(答出任意4点或言之有理即可)32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

27、联系的国家以及国外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世界通史资料汇编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经济发展史(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方大国做出了什么努力?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提炼材料即可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时间信息“一战到二战之间”,显然大国们在二战后为改变货币汇率混乱而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回答第三小问影响就可迎刃而解。

28、第(2)问,第一小问,从“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上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信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答案】(1)现象:各国货币汇率混乱,各货币集团无序竞争。努力: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使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2)问题: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原因:日本、西欧崛起;美国实力相对削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33【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

29、”。根据该计划,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并向西欧所有国家开放。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戴高乐同样知道,要想使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法德化解百年恩仇材料二今天是欧洲历史性的一天。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0个新成员国(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和7 500万新的欧盟人民。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50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

30、一个联合的欧洲。多样性的联合,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更好地解决彼此间的共同问题。多样性的联合,也会使我们更有效率地为整个欧洲的安全和繁荣而努力工作。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5月1日)(1)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欧洲的联合要从煤钢开始?法德同意走向联合的目的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煤钢联营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6分)(2)材料二中的欧盟新成员大多原属于哪一政治集团?指出它们加入欧盟的背景。说明欧洲实现“多样性的联合”的意义。(4分)【解析】第(1)问,“联合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的“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等信息分析;“目的”直接

31、从材料一中概括;“标志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第(2)问,从材料二中可知,欧盟新成员原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加入欧盟的背景”从东欧和欧盟两个方面分析;“意义”从欧洲的发展角度分析。【答案】(1)原因:将战略物资煤钢置于联营共管之下,形成法德互信机制;消除法德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化解双方的矛盾。目的:通过联合形成一支独立于美苏的力量;法:重新恢复大国地位,德:借助法国等欧洲国家摆脱战败国地位。事件: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盟成立;2002年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2)社会主义阵营(华约)。背景: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欧洲一体化的推动。意义:增强欧盟的实力,有利于欧洲国家间

32、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欧洲的安全和繁荣。34【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3月,列宁提出:“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常地和安心地进行经营,应当以实物税代替粮食征收制。税额应当比粮食征收制少。”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通过这种办法,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陆南泉等著苏联真相材料二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包括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

33、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步,“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农民征税问题上,列宁和斯大林主张的不同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一归纳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第二小问,“后退一步”是指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前进两步”是指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经济恢复、政权巩固,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答案】(1)不同:列宁主张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减少税额;斯大林主张在向农民征收一般的税之外,还要征收超额税(或“贡税”)。(2)前提: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后退一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前进两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