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果二中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12月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2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社会统一、宜人的法定秩序,最终实现社会的“大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音
2、乐教育承担着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的重要功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心与乐的相通相融,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如箫、筝、笛等民族独奏乐器因其清丽婉转的音色特点,适于表现悠闲淡泊的审美情致。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剧种,其唱腔唱词、伴奏乐器、服饰舞美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审美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好的音乐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与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产生共鸣
3、,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起对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理想人格的养成。然而,回顾我国百余年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传统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20世纪初,西方音乐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后来许多学者接受并采纳了西方的音乐标准,忽视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挖掘。时至今日,历经数代音乐人的努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已积累了一定成果,但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仍然存在。此外,传统音乐教育功利性现象凸显。在追求奖项、等级等的“锦标主义”思想驱动下,民族器乐的学习开始更多地追求技术、速度,许多学习民乐的学生,虽然拥有较好
4、的技术,却缺乏神韵。传统音乐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应在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功利性的学习很难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适应当代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已刻不容缓。只有立足于文化视角,充分认识我国传统音乐的价值,并选择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风貌、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的优秀作品,并将其进行合理的教材化、课程化,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学校传承,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音乐,几千年来均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这种方式在近代则被学堂乐歌所取代,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几已销声匿迹。但事实上,“口传心授”不仅并不落后,而且是一种富有创造
5、性的、开放性的传承方式。“口传心授”既强调直觉的整体把握,又强调传授者和继承者双方之间的心灵沟通,通过音乐的直接唱、奏以及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手段,使继承者能够直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领悟音乐,最终达到对音乐神韵的共鸣。因此,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选择和采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引入学堂乐歌以来的方式方法,还应提倡将“口传心授”等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去。此外对于传统音乐教育而言,建设一支具有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使命感、全面的传统,音乐理论素养及较好的传统音乐技能技巧的高素质音乐教师队伍,亦是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摘编自许冰传统音乐教育如何传承“乐感”文化)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6、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B. 我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虽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很大,但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依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C. 如果学习民族器乐更多地追求技术,则无法领会音乐的神韵,无法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D. 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从课程建设、传承方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同时入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通过孔子和柏拉图两位先贤对音乐的看法,引出了后文对中国传统音乐重要作用的深入探讨。B. 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
7、证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在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等方面的作用。C. 文章第四段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传统音乐教育在当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D. 文章先阐述传统音乐教育的作用,再分析当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层层深入,结构严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具有深厚文化积淀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能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B. 采用西方音乐标准,学校音乐教育就会出现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C. 学校音乐教育的传承应以进行合理教材化、课程化后的我国优秀音乐作品为主。D. 与“学堂乐歌”相比,“口传心授”是一种更富有创造性、开放性的传
8、承方式。【答案】1. C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无法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错,第四段是“传统音乐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应在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功利性的学习很难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难以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是没有充分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背景。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并分析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无中生有,文章没有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采用西方音乐标准,学校音乐教育
9、就会出现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太绝对,倒数第四段是“后来许多学者接受并采纳了西方的音乐标准,忽视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挖掘。时至今日,历经数代音乐人的努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已积累了一定成果,但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仍然存在”;C项,“以进行合理教材化、课程化后的我国优秀音乐作品为主”错,倒数第三段“并将其进行合理的教材化、课程化,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学校传承”,文中是“重要”而非以此为主;D项,“与学堂乐歌相比”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原文强调这是一种事实,本身就具有的。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材料一:2020年七大领域“新基建”年内投资规模“新基建”领域投资内容预计新增规模(亿)5G基站建设三大运营商建设覆盖50个重点城市地区超55万座基站及资本开支,不包括各类5G应用的带动3000特高压今年在建和待核准高压工程共16条线路,具有明确投资规模的共7条l500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拟通车线路共l4条,其中专线250和专线350各7条,通车有望为3696公里,对应投资规模为6207亿元6200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预计新增公共充电桩l5万能,私人桩约为30万台,公共充电场站8000座300大数据中心IDC业务发展(包括托管业务、CDN、公共云laaS/PaaS等业务)1200人工智能底层AI芯片
11、等硬件发展,通用AI平台搭建工业互联网工业五联网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摘编自新基建5年,全面梳理细分领域新风向)材料二:新基建的“新”,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相对概念。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项目,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新基建旨在以信息科技为支撑推动经济社会的教字化转型。在线教育远程会议、云买菜、到家服务、在线问诊一系列数字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从2020年春节到现在,以“宅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生活方式成了中国人的“标配”,人们只需点点手机,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正是有了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诸多
12、数字化工具的服务能力才得以实现。新基建作为新兴产业,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十年,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而新基建则是让智能经济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舱”。新基建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中国在新一波技术红利的全球格局中能否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摘编自“新基建”火热新动能强劲)材料三:面对新基建这个新概念,可能许多人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但新基建与传统产业其实并不矛盾。新基建除了满足智能技术开发和智能产业发展、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智能化水平外,还肩负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重任,助力实现传统基建转型升级,
13、跟上并满足智能时代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而新基建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创造与满足新需求的重要保障。中国经济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必然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强力支撑。(摘编自数字科技助力养殖业复工京东数科AI养牛促安全生产)材料四:“新基建”着眼长远,但当前的疫情确实赋予其更多责任。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更要看到,今年我国面临
14、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中国经济恢复打下的一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脱离实际,是推动“新基建”应有的态度。虽然新基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新基建整体进度的迈进,不仅仅是建设那么简单,还需要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这样既能增强基建稳增长的传统属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新基建的价值不仅在“建”,更在“用”。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建不仅可以有效优化供给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消费升级。只有与相关配套服务
15、相结合,新基建才能更好地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摘编自加快“新基建”对中国经济有长远意义)4. 下列不属于“新基建”领域的一项是 ( )A. 截至2020年6月底,北京建成5285个5G基站。B. 京礼高速(延崇段)松山特长隧道左洞全线贯通。C. 陕北湖北800新供特高压直流工程宣布开工D. 河南省大数据中心于3月31日在郑州挂牌成立。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材料一可知,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预计新增投资规模约1.22万亿,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B. 在线教育、远程会议、在线问诊等数
16、字工具广泛应用,2020年春节以来,“宅经济”等数字生活方式成为国人的“标配”,这一切依赖于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C. 作为新兴产业的新基建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支撑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标志着中国在新的全球格局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D. 新基建的“新”是个相对概念,与传统产业并不矛盾,新基建肩负着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重任,对传统基建转型升级的实现有推动作用。6. 如何有效推动“新基建”?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答案】4. B 5. C 6. 坚持科学研判、理性投资的态度;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与相关配套服务相结合,实现其“用”的价值。【解析】【4题详解】本
17、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依据材料可知,贯通隧道属于“老基建”中的公路建设,不属于“新基建”领域。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C“支撑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标志着中国在新的全球格局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的表述错误,原文表述“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选项将未然当已然了;另外,“标志着中国在新的全球格局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说法错误,原文是“新基建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中国在新一波技术红利的全球格局中能否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如何有
18、效推动“新基建”?审题可知,答案在第四则材料上,阅读文本可知,主要信息集中于第二段,(1)如从文中“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脱离实际,是推动新基建应有的态度”可概括,坚持科学研判、理性投资的态度;(2)从“还需要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这样既能增强基建稳增长的传统属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可概括,“新基建”要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3)从“只有与相关配套服务相结合,新基建才能更好地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可概括,“新基建”与相关配套服务相结合,才能好的发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黄花绣刘庆邦庆婶子打着一
19、把黑伞到格明家来了,推开院门就问格明在家不在。院里的积雪很厚,把庆婶于包了塑料袋的两只脚都抱住了。三大娘快不中了。叫格明去,是让格明给三大娘送终的鞋上绣花儿。格明的娘说:“格明这妮子手笨得像猪脚一样,哪里会绣什么花儿呀!你别看格明长了个傻大个子,她连虚岁还不到十四呢!”庆婶子说:“绣花儿的事儿找的就是童女儿,超过十六岁就不用了,咱这儿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按当地的规矩,给将要远行的老奶奶鞋上绣花儿要用童女儿,而且指到谁就是谁,不许有半点推辞。让格明深感为难的是,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捏过绣花儿针,不知绣花针多轻多重,是横拿还是坚拿。娘呢从来没教地绣过花儿。冷不丁地让她去绣花儿,这不是要她出丑嘛!庆
20、婶子说:“不会绣不要紧,一教就会了。人不管做啥事,都是先有第一回。”格明要绣的花儿并不复杂,一根花梗,四片花叶,一朵花儿。花梗绣揭色,花叶绣绿色,花朵绣黄色。格明认出来,她所绣的花儿应该是菊花。庆婶子把一根绣花针和缠了各色丝线的线轴给了格明,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从听说要她给三奶奶绣花儿,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庆婶子说,谁第一次绣花儿都这样,绣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格明背过身子,把心稳了稳,果然把针纫上了。透过玻璃。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眼看要飘
21、进窗内。格明在记忆里寻找她所见过的菊花。在自家院子的东南角,一个用矮花墙圆起来的小园子里,每年秋天。菊花都会不失时机地迎霜开放。菊丛高过了矮墙, 数不清的黄色线菊的花朵簇拥在墙头上,让人欣赏不尽,恰惜不尽,感叹不尽。心中的莉花开了,格明手上的菊花就可以绣了。三奶奶不是格明的亲奶奶,是远门子奶奶,娘说三奶奶对格明不赖,是有一年,三奶奶见格明穿的裤子太短了,短得揪巴到膝盖那里,就送给格明一条长一些的裤子。天快晌午时,格明的娘踏着雪来了,喊格明回家吃午饭。一朵黄花才绣了半朵,格明对娘说:你先吃吧,我不饿。格明眼不离手,手不离针,针不离线,线不离花,两朵花儿格明绣了一整天。傍晚娘接她回家时,地的腿都站
22、硬了,脚也站麻了。但当晚格明睡得一点都不踏实,一会儿醒了,一会儿醒了。她每次醒来都以为天大亮了,抬头往窗口看看,映进屋的原来是雪光,不是天光,她梦见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很不满意,竟把绣花鞋从脚上脱下,扔到门外头去了。格明再次醒来时,隐约听见了三声地响,她一惊。知道三奶奶这回真的不中了。来到三奶奶家,格明最注意三奶奶的脚,要看看三奶奶穿上她做的绣花鞋没有。还好,三奶奶脚上穿的正是地做的绣花杜。花儿是两朵,左边鞋上一朵,右边鞋上一朵,两朵花儿朝里相对着。金黄色的花朵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看着看着,两朵花儿仿佛升腾起来,升得滿屋子都是花朵。天放晴后,雪很快融化。格明说:“娘,你给我买丝线,我要绣
23、一双花鞋,自己穿。”(有删节)7.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插叙三奶奶送裤子给格明的情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也使小说内容更丰富,行文更富于变化。B. 结尾写格明绣的花“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说明格明绣花的水平进步很快,水平很高。C. 文中多次对雪的描写,不仅增添了阅读美感,渲染了环境,也很好的烘托了人物的心理。D. 本文文笔清新朴实,心理描写细腻,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闪耀着文学之美,体现了人文情怀。8. 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格明怎样的心理?9. 小说以“黄花绣”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7. B 8. 处表现了格明内心趋于平稳。
24、处表现了格明内心的担心。 9. 运用双关手法。黄花既指菊花,又指童女儿。形象生动。“黄花绣”富有画面感。作为线索。以绣花这件事贯穿全文。揭示主题。通过绣花,揭示了少女格明从不自信到自信的成长主题。【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说明格
25、明绣花的水平进步很快,水平很高”错。文章结尾处说“金黄色的花朵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看着看着,两朵花儿仿佛升腾起来,升得滿屋子都是花朵。”这是格明的心理感受,不是她绣花的水平高。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中出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性格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一处划线句子为“透过玻璃。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眼看要飘进窗内。
26、”通过前文对她的描写“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可知此处表现了格明内心由慌张趋于平稳。第二处划线句子为“她每次醒来都以为天大亮了,抬头往窗口看看,映进屋的原来是雪光,不是天光”,结合上下文对她的描写“当晚格明睡得一点都不踏实,一会儿醒了,一会儿醒了。”“她梦见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很不满意,竟把绣花鞋从脚上脱下,扔到门外头去了。”可推知此处表现了格明内心的担心,担心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不满意。【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
27、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从修辞手法上来看,“黄花绣”中的“黄花”,既指菊花,又指童女儿,此处运用双关手法,引人深思;从表达效果来看,“黄花绣”富有画面感,形象生动,容易引发人的想象,记忆深刻;从结构上
28、看,“黄花绣”是全文的线索,以绣花这件事贯穿全文;从主题上看,“黄花绣”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绣花,揭示了少女格明从不自信到自信的成长蜕变的过程。【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或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建武元
29、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攻十日,破之。进国安邑,数月未能下。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王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开进,大破之。遂定河东。承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
30、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于是引军北至枸邑。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诣京师。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节
31、选自后汉书邓禹传)注:五教:也称五常之教,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其中尚书舜典中记载:“敬敷五教,在宽。”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B. 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C. 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D. 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2、( )A. 诗又称诗经,它与尚书礼记春秋周易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经典。B. 节,指符节,古代朝廷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铜等制成。C. 大司徒,官名,周代掌管国家的土地与人民。汉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D. 食邑,是古中国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邓禹审时度势,作战进退有方。在安邑之战中,敌军全军出击时,他下令不妄动;敌军到达军营下时,他下令击鼓并进。B. 邓禹深政治,注重时局调控。在平定河东后,他积极向朝廷荐举李文任河东太守,并
33、委任各县官吏以稳定局面。C. 邓禹德才兼备,深得百姓爱戴。听闻邓禹军队纪律严明,百姓都携老扶幼来归附,他所到之处,老人孩子都挤满了他的车下。D. 邓禹崇尚文明,做好家庭示范。他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教养子孙注重能力的培养,教育他们各自掌握一门技艺,他的做法可以成为后世楷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2)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现在我们人数虽然多,但能打仗的人少,向前没有可供依赖的储粮,向后没有运送来的军粮。(2)显宗即位,因为邓禹是先帝的
34、元勋,授任他做太傅,上朝见驾时允许他可以面向东站立,(邓禹)很受皇帝的尊敬与宠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十三岁时,就能背通诗经,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到京师求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见到光武帝后就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诗是“诵”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C项;“长安”是“受业”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时”是时间状语,一般放在句首,所以“长安”和“时”之间要断开,不能断开,排除BD。排除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错误,应该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
35、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积极向朝廷荐举李文任河东太守”错误,原文是说“承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承制”是秉承皇帝旨意行事的意思,并不是他积极向朝廷荐举。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能战者”,能打仗的人;“前”“后”,向前,向后;“仰”,依靠、依赖;“转馈”运送军粮;“积”,储备的粮食。第二句中,“以”,因为;“拜”,授予,任命;“为”,做,担任;“东向”,面向东;第二个“见”,被。参考译文:邓禹字仲华,是南阳新野人。十三岁时,就能背通诗经,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到京师求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见到光武帝后就知道他
36、不是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建武元年正月,邓禹从箕关将要攻入河东,进攻了十天,终于攻破。进军围攻安邑,几个月没能攻下。正赶上天黑,战斗暂时停下来,军师韩歆及各位将领看到部队士气已受到摧残,都劝邓禹连夜带兵退,邓禹不听。第二天是癸亥日,王匡等人因为这一天是六甲穷日而不出兵,邓禹因此得以再次整顿队伍。第二天天刚亮,王匡全军出动攻打邓禹,邓禹下令军中将士不得轻举妄动,王匡军队已经到达军营下,邓禹于是传令让各位将士一起击鼓进攻,大破王匡军队。于是平定了河东。又秉承皇帝的旨意,拜李文做了河东守,全部更换所属各县的官吏来镇守抚慰百姓这个月,光武帝在部地即位,派遣使者持符节拜邓禹做大司徒。策书上说:“(邓禹
37、)杀敌破军,平定山西地区,功勋最为卓著。(如果)百姓不相亲友好,不遵循五常,你作为司徒,恭敬地施行五常,五常的教化在于宽厚。如今派遣奉车都尉授予你印级,封你为酂候,食邑万户。恭敬地对待它吧!”邓禹当时二十四岁。当时三辅接连倾覆败亡,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不知道该归附谁。听说邓禹乘胜克敌,且部队行动有明的纪律,于是都闻讯携扶老幼迎接邓禹军队,归附的人每天数以千计,号称有百万人。邓禹每到一处都停下车竖起符节,来慰劳前来归附的人,满头白发的老人和垂下头发的孩子,挤满了他的车下,没有人不感动和高兴,于是邓禹名震关西。光武帝嘉奖他,几次赐给他诏书加以赞扬。各位将领和豪杰都劝说邓禹直接攻打长安。邓禹
38、说:“不行。现在我们人数虽然多,但能打仗的人少,向前没有可供依赖的储粮,向后没有运送来的军粮。赤眉军刚刚攻取长安,财富充足,士气旺盛,不可抵挡。然而盗贼成群居住,没有长久的打算,钱财粮食虽然多,变故也多种多样,哪能坚守下去呢?”于是率领军队北上到达枸邑。邓所到之处,攻破赤眉军其余各部将领的营垒,郡县都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派遣儿子手捧文书归降,邓禹派遣他到京师。邓禹在内崇尚文明,行为忠厚淳朴而且周密,服侍母亲极其孝顺。天下已经平定,常常想远离名声和权力。有十三个儿子,让他们各自掌握一门技艺。整治家风,教养子孙,(他的做法)都可以成为后世的楷模。显宗即位,因为邓禹是先帝的元勋,授任他做太傅,上朝
39、见驾时允许他可以面向东站立,(邓禹)很受皇帝的尊敬与宠爱。过了一年多,邓禹卧病在家。邓禹五十七岁时逝世,号为元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国风秦风无衣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B. 诗歌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这正是秦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C. 诗歌属于现实主义风格,写出战场上士兵们不怕牺牲的战斗场面。D. 诗
40、歌采用问答式的句法和强烈动作性的语言,情感充沛激动人心。15. 重章叠句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这首诗分析其效果。【答案】14. C 15. 音节上,回环往复,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激情澎湃。内容上,复重叠中又富有变化层层递进,从情绪到行动,起突出强调作用,写出军民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情感上,反复吟咏中,突出情感表达,表达了激昂慷慨、同仇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C“战场上”错误,从诗中来看,“王于兴师”是说天子兴兵要打仗,“修我戈矛”是说戈矛磨得闪闪亮,“与子偕行”是说和你并肩赴疆场,由此可知,不是“战
41、场上”,应该是“出征前”。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手法技巧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鉴赏的是“重章叠句”这一手法。首先要理解“重章叠句”的意思和常见效果。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表达效果: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然后找出这首诗歌使用重章叠句的内容。全诗共三章,“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与子同”,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
42、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从音节上来看,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整首诗歌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三)名篇名句默写(
43、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2)屈原在离骚中“_,_”抒发自己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次也决不后悔。(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中的诗句,“_,_”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答案】 (1). 夙兴夜寐 (2). 靡有朝矣 (3). 亦余心之所善兮 (4). 虽九死其犹未悔 (5). 青青子衿 (6). 悠悠我心【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寐,靡,衿。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场的疫情,让人们重温了
44、很多概念,“公共卫生” 就是其一。公共卫生,是关乎每个人的“第一闸门”。( )。 但是疫情过后,如何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避免“病来重视,病去忽视”。值得深思。这需要从问题中出发、从短板处着手。不可否认,这次疫情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需要疫情防控机制、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推动工作力量向一线下沉。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的共同挑战,公共卫生事业是全球都要强化的健康板块。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增强,未来全球必定能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从容面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
45、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期而遇 暴露 完善 面对B. 突如其来 暴露 完善 面临C. 突如其来 显示 完备 面临D. 不期而遇 显示 完备 面对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公共卫生工作的效果显著,在疫情发生后开展得如火如茶。B. 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茶,疫情发生后,取得显著效果。C. 疫情发生后,公共卫生工作效果显著,开展得如火如茶。D. 疫情发生后,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茶,效果显著。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加强,未来全球必定能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
46、共卫生安全。B. 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得到加强,使得未来全球必定能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保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C. 未来全球必定能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得益于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加强。D. 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加强,未来全球必定能从容成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答案】17. B 18. D 19. D【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第一空,不期而遇:没有约定就意外地相遇。
47、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疫情”本身并非人们所期望遇见而要去预定的,故应选择“突如其来”。第二空,暴露:意为隐蔽的事物、矛盾、缺陷、问题等显露出来。显示:明显地表现。此处主要是凸显问题,故而“暴露”更为合适。第三空,完善:完备美好,无缺损,使趋于完美和增加在完成的基础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完备:具备,不缺任何必要的东西。此处与机制搭配,只能是“完善”而非“完备”。第四空,面对:指正视地看待问题。面临:是指面对(风险、形势、问题等)。从此处语境的搭配来看,“面临挑战”更好。故选B。【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
48、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解答本题可使用排除法。此处主要是表达公共卫生工作所产生的作用,顺势再引出后文阐述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所以落脚点应该是其效果,排除AC。B、D两项中,“疫情”是背景,置于最前面更好,据此排除B。故选D。【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者会在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A项,“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加
49、强,未来全球必定”中途易辙。B项,“保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中“保护安全”搭配不当。C项,“得益于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加强”逻辑错误,“得益于”一般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此处使用不合语境,导致逻辑错误。故选D。【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
50、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 下面一段文字有几处表达不当,请找出三处来,并指出错误类型。羊城晚报、珠江日报都报道了市公交公司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在当今社会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但在危难中挺身而出舍已为人的勇士却是百里挑一,非常缺乏。媒体上经常报道有人遇难而众人旁观的事,人们已经觉得习以为常了。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他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永远阳光普照。别人遇到灾难时,我们应该急别人之所急,慷慨解囊。但有些人十分吝啬,细大不捐。我们在
51、此呼吁,希望广大市民向张师傅学习,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一定要鼎力相助。【答案】(1)“羊城晚报、珠江日报”中的顿号应该删去(2)“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成分残缺,缺主语。(3)满城风雨,褒贬不当(4)百里挑一,不合语境。(5)习以为常,与前文“觉得”重复。或者说:应该删去“觉得”,(6)细大不捐,望文生义。(7)鼎力相助,言不得体。【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1)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因此“羊城晚报、珠江日报”之间的顿号应去掉;(2)“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一句中,“经报道”和“被传得”都缺主语,应在其前加
52、上“这件事”;(3)“满城风雨”通常比喻某一事件(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4)“百里挑一”指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此处语境是为了说明敢于在危险中挺身而出的人稀少,强调稀少应该改为“百中无一”;(5)“习以为常”指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本身含有“觉得”的意思,“人们已经觉得习以为常了”语意重复了,应删掉“觉得”;(6)“细大不捐”指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而此处把“捐”字误解为“捐赠”,显然望文生义;(7)“鼎力相助”指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该词为敬辞,用于感谢别人对自己的
53、帮助,而此处是号召人们帮助他人,不符合使用语境。21. 下面是烹制清蒸鱼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含标点符号)。【答案】烹制清蒸鱼时,先用蒸锅烧水,烧水的同时把鱼洗净、腌制、装盘,水开后再把鱼放入蒸锅,蒸熟后起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题目要求把烹制清蒸鱼的流程图写成一段话。作答时注意抓住图中所给的要素,然后依次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表述即可。烹制清蒸鱼共分为三步:第一步,准备阶段,先用蒸锅烧热水,将鱼洗净、腌制、装盘,注意两个步骤要同时进行;第二步,烹制阶段,水开后将鱼放入蒸锅;第三部,完成阶段,蒸熟起锅即可
54、。表述中要注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字数含标点符号不超过85个字。四、作文(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广东省新高考方案正式公布,高一的同学要选科了。是选物理还是选历史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小吴说:“我决定选物理,我发现选物理可以选择的大学和专业比选历史的多。”小李说:“我也选物理,我舅舅是核物理研究专家,我们都觉得国家发展很需要物理专业的人才。”小栗说:“我觉得物理太难学了,我选历史吧,学起来容易一些,说不定高考分数能高一些。”小史说:“我也选历史,纯粹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历史,我想到大学研究中国历史。”小郑说:“我妈说,选科一定要考虑以后的就业,别选了一个以后找不到工作
55、的学科。”你作为高一的学生,面临选科,肯定也听了不少建议,有过很多体验,作过很多思考,形成了你的认识。请根据材料内容,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参考例文:听时代召唤,选如意科目广东省新高考方案正式公布,我们高一的同学要选科了。是选物理还是选历史呢?有人说,学理吧,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说,学文吧,古有苏秦张仪纵横捭阖,今有我辈青年布道天下。有人说,学理有前途,好就业。有人说,不是文科没用,而是学文的人没用!但是,我认为,选文还是选理
56、,不能只听别人一面之词,也应该听听自己的兴趣,思考社会时代的需要,放远目光,那样才能选到称心如意的科目。选择文理,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是一种存在浓重感情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神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实现当前的活动。美国知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迷信研讨,最重要的是要看对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逼迫。比方搞物理试验,因为我有兴趣,我能够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
57、,我迫切地盼望发明我所要摸索的货色。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的科研工作,使他取得宏大的胜利。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和学习。就高中学生而言,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执着研究,并且激发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进步,而且会大大地改良学习办法,提高学习效率。明白兴趣所在,还应该长远考量,思考社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抉择。曾经有多少天才,埋没在了时代的洪流之中。因此,高中学生在选文理科时,应当把个人的学习兴趣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原本文强理弱,为了实现精忠报国、富国强兵的梦想,他弃文转理,奠定了中国力学物理的基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祖
58、国的召唤,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一次次改变自己钻研的方向。我突然明白,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足以自慰。祖国选择了他,他选择了祖国,相互促进,成就了强国梦想。前辈们的光辉事迹,对我们学生选择文理都有一定的启示。没有兴趣,难以让自己从事的学科专业长足发展,但光靠兴趣,难以长远、有高度地发展。若想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听从时代召唤,把个人兴趣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听时代召唤,选如意学科。我决定听从内心声音,听从时代召唤,选择文科,传道授业,布道天下,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
59、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你作为高一的学生,面临选科,肯定也听了不少建议,有过很多体验,作过很多思考,形成了你的认识。请根据材料内容,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写一篇文章。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的材料既具有一定限制性,又具有很大开放性。限制性:1.立意限制。材料说,“面临选科,肯定也听了不少建议,有过很多体验,作过很多思考,形成了你的认识”,可见,如何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是立意的侧重点,考生应结合听到的别人的建议以及自己对人生体验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
60、凡是抛开“选科”,泛泛而谈哪一科好就业,哪一科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哪一科利于上好学校等等,都可判为偏题或者跑题。2.内容限制。材料作文看似开放,其实限制严格,可谓戴着锁链的舞蹈。小吴选理,侧重选择大学的机会和专业;小李选理,侧重舅舅的意见,报效祖国社会,这里面涉及了家国情怀;小栗选文,侧重难易程度;小史选文,因为喜欢历史;小郑的选择,侧重母亲的建议,从就业角度来考虑。综上所述,考生需要在所给选择中做出权衡和选择。小吴、小栗思考得“浅显”一些,小史“纯粹”一些,小李、小郑的考虑则更为长远。从命题人角度思考,小李、小史的选科理由少些功利性,格局更广;小郑次之;小吴、小栗的选择则显得有些“盲目”。因此
61、,文章写作重点应该在更赞同哪一种选择上。3.主体限制。“你作为高中的学生”,限制考生须从高中学生的视角进行写作。高中学生正面临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抉择。考生在写作时,应该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在选科以及选择专业,甚至规划未来人生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泛泛而谈,不关注社会现实,则难出佳作。开放性:1.立意角度开放。引导语“请根据材料内容,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表明考生可以侧重写自己在选科时的经历或人生体验,也可以侧重写对于选科这件事情的认识和思考。而这些认识和思考,都源于以上材料中同学们之间的讨论,讨论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考生
62、可以选择引起自己共鸣的角度写作,也可以结合自身,同时理性思考,高瞻远瞩,综合立意。2.文体开放。写作要求中说“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即考生可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不管选择哪一种文体,都要使文体特征鲜明。根据以上分析,本题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紧扣考生的生活实际,让考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好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的初衷。文理如何选择?不同学生给出了不同答案。新时代领路人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因此,考生在讨论选科理由
63、时,势必应该把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有高度,有深度,相得益彰,必有佳作。参考立意1.选科要结合自身实际;2.文科,选你爱你不容易;3.长远规划,选科不难;4.选科也须听听自己的声音;5.听时代召唤,选如意科目;6.那一夜,我在文理间徘徊;7.一个准文科生的自白;8.站在选科门口;等等。结构安排:在文体选择上,题目已经明确给出要求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也就是说考生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写记叙文,可以通过具体选科事件的记叙,或者表达对选科这件事的了解、认识的过程;或者记叙自己在选科这件事的经历,表达自己对选科认识;或者围绕选科这件事,记叙其间发生
64、的另自己难忘的事件不论如何写,注意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记叙清楚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能体现出自己在选科这件事上思考和心得,如果写议论文,首先给文章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标题“听时代召唤,选如意科目”,开篇简述材料,由简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选文还是选理,不能只听别人一面之词,也应该听听自己的兴趣,思考社会时代的需要,放远目光,那样才能选到称心如意的科目。然后从“选择文理,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白兴趣所在,还应该长远考量,思考社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抉择”两个方面论述该如何选科。最后得出结论听时代召唤,选如意学科,自己决定听从自己内心声音,听从时代召唤,选择文科,传道授业,布道天
65、下,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强化观点,做到收尾呼应,结构圆合。相关素材积累:1. 分文理科的事似乎是闹得沸沸扬扬了,但人们对中学生的关注似乎不够。分文理科事关中学生的命运,应当关注的是中学生的意见。2.不可否认,的确有部分人会在分科问题上徘徊,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我相信,这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对将来的打算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选择是自己做出的,相信将来即便后悔也不会怨天尤人。而且在家长、老师还有自己的慎重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应当有相当的把握性和正确性。面对人生的一个重要诀择,相信不会有多少人会拿来开玩笑。3.有人说,选择让我为难。说这话的人只有两种人:极优秀的人和没有选
66、择的人。极优秀的这类人,门门功课都学得得心应手,兼之兴趣广泛,难免会徘徊。但换过来想:不论怎样选择,都是自己的长处,还有什么好怕呢?如果再无病呻吟,这对另外的人就将是痛苦了。因为极优秀的“全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存在优势与弱势,他们需要选择。如果剥夺了他们的选择权,这将是一种残忍。况且,现在高中分科后的六门课程已让高中生焦头烂额,许多人都是“少白头”,学生跳楼的事也屡见不鲜。若是九门功课齐上,那后果将是惨不堪言。4.可能分科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潜力,但若在社会上,一个人有一技之长足矣。而更早地分科则可以让学生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较有益的学习中去。毕竟,学习是无穷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请
67、不要忘了:文理分科并非是始于今日,而是前人们的成果。想想看,当初在实行分科之初,反对的浪潮定是层出不迭,反对的理由未必会比今日的诸君逊色多少。但是,分科这一决策还是实施到今日。从这里不难看出分科这一决策正确与否。当然,不是前人所留对如今都适用。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至少是到目前为止,解决这一问题,还没有找到比分科更有效的方法。5. 面对分科,我很难抉择,但老师们总说“理科好,报志愿门路多,将来找工作也容易”,可是兴趣也很重要啊!不感兴趣又怎能学好?学不好分数就提不上去,如果分数不够,又何谈报志愿,更别提找工作了。不管学什么,只要学好了,都会有出路的。话虽这么说,但还是很矛盾,这毕竟是自我安慰而已
68、。于是,我想到了“抓阄”,可能这种做法很幼稚,也许是很蠢,但我还是愿意蠢一次,本希望自己有所安慰,可天不如人所愿,试了好几次,没有一次抓到“文科”,我不甘心,我偏就不相信命运,就算真有命运,那我也要赌它一把。于是我在征求父母之前就已做了决定,而且已经报上去了,我之所以后来才告诉父母,是因为我知道父亲一定会让我学理科,我害怕好不容易做出的决定将会动摇。我如此的选科可能是过于轻率了,更何况读书是人生之大事,也许是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或许会影响我一生的事业道路。无论前方的路是否平坦,但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6.文理科选择的五个误区误区1:学习好的报理科,笨的人才学文科。这是带有倾向性的社会偏见。误区
69、2:仅凭成绩确定。一门课程成绩的高低有多种因素。不能单单凭某一门成绩的好坏就做出断然选择。误区3:仅凭兴趣。兴趣是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学生经历所限,兴趣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现在的兴趣可能是表层的。误区4:理工类学生就业前景一定好。未来的就业趋势很难预测,读文科和读理科都存在就业上的风险。文科和理科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的东西只是提高你的综合素质,让你的接受能力更强,以后的前途是靠你自己的。误区5:理科不需要背书。化学生物上面的知识点非常多,物理到了电磁学的时候,光是受力分析都需要很长时间。而相对于文科,也不仅仅是背书那么简单。文科要求的综合能力比较高,有时一个问题可以横跨几千年,并且牵扯到世界
70、各国的地理问题和政治问题,这就需要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7. 文理科选择应当注意的七个因素因素1:实力。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科目。如果你的政治、历史比较不错,而物理、化学比较差,应考虑读文科。读文科的学生,如果数学和英语很好,那是很占便宜的。在文科高考中,最拉分的就是数学和英语。因素2:特长。特长是学习的推进剂,它将使你在竞争上胜人一筹,它也是文理科选择的重要依据。因素3:潜力。了解学生各科成绩后在作有针对性的指导非常重要。任课教师有必要调阅一下学生高一历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再作具体分析比较,看学生哪科更有潜力,将来更具竞争力。而且还要特别关注“拉分学科”,这在文理科选择中非常重要
71、。因素4:兴趣。无论选文、选理,兴趣都应关注。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因素。有了兴趣,可以使枯燥的高三学习变的多姿多彩。有了兴趣,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不会抱怨声不断。因为兴趣所在,所以学习是为自己学,而不会显得压力重重。因素5:升学。从目前的大学录取现状来看,文科的高考录取率的确不如理科;同校来看,现在理科生的高考录取分比文科生的录取分要低;而且,适合理科生的大学比较多,系也比较多。但如果你文科很有天分的话,还是选文科去考,因为面对整天讨厌的东西也难有发展。因素6:就业。读文,读理,对于大家今后的志愿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现在尽管有的专业是文理兼收,但是很多还是分开招生的。想象一下自己将来
72、会从事什么职业。比如喜欢文学,将来想做记者,编辑,或者对政治经济感兴趣,将来想从政或研究经济等等,这样的一般选择文科。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或者对科技感兴趣的,将来想当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等等,一般选择理科。在此推荐大家了解我们的专业选择评估测试。因素7:态度。既然选择了到底读什么,就要一门心思的去读好。不管怎么样,选择好了,就应该去做好,不要再心猿意马。同学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自己的问题,要有勇气正视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在择文择理时,有的同学会被另外一些原因所困扰。比方说,舍不得自己的班主任,舍不得自己的同学。这些问题要正确对待,它们不应是择文择理的原因,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去延续师恩与友情,不一定非
73、要学习生活在一起。8.选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看自己的兴趣爱好:看自己喜欢什么学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门学科感兴趣,相对来说学习的动力就会大,就会在这门学科上多下功夫。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就会好,将来做出的成就也就相对较大一些。二、要看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有的学生喜欢理科和文科但是文科和理科的成绩却不是很好。比如说有的同学,选择了文科却不喜欢读书,有的同学选择了理科却对数字不敏感,计算能力差。这都是不好的,这都不容易取得好成绩,这时候就需要忍痛割爱了。三、要有自己的主见。分科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主见。比如有的人听说学习文科的学生比较笨,没有出息,将来就业
74、也不好。因此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了理科。有的人听别人说学习文科将来好考公务员,可能就选择学了理科。这些都是没有主见的体现。将来也会给的人生留下遗憾。【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
75、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