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过关检测(三)(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的消息传到欧洲,马克思就断言:“只要整个文明世界的压力还不能迫使英国不用强制办法在印度种植鸦片和不用武力在中国推销鸦片,那么这第二次鸦片战争将会产生同样的后果。”这说明()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英国减少了对中国的鸦片走私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发展C走私鸦片是英国商品难以扩大其中国市场的原因之一D扩大鸦片贸易是英国再次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将会产生同样的后果”,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
2、国继续向中国走私鸦片,中国劳动人民购买力低,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仍然不畅销,故C项正确。2(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像)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他认为太平天国()A拜上帝教与传统思想相对立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D宗教信仰无法支撑其政权解析:选D。根据材料“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说明梁启超认为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所宣传的拜上帝教的思想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即“宗教信仰无法支撑其政权”,故
3、D项正确。3(2016湖北省高三高考仿真卷)这“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促发了民族的猛醒和震荡,“士”的心灵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少数先知先觉者开始新的探索,中国人的现代“启蒙”于此开始,到清末民初渐成气候,新潮不可阻挡。近代中国的这些变化()A是辛亥革命推动的结果B是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C说明宗法观念渐趋淡薄D是外来侵略影响的结果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的民族觉醒,“少数先知先觉者开始新的探索”,救亡图存运动兴起。受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救亡图存运动兴起,故D项正确。4(2016湖北省高三高考仿真卷)“传教士,恶多端,抗教斗争,起风烟。入直隶,奔津京,发展壮大,势力增。”该事件
4、反映出()A西方侵略开始深入津京地区B北方民间反侵略意识增强C西方侵华的手段是传教愚民D北方受西方侵略最为严重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反洋教的斗争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壮大。义和团运动形势的高涨,反映出北方民间反侵略意识的增强,故B项正确。5(2016河北唐山高三摸底考试)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解析:选C。十八星旗不包括满洲
5、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体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五色旗带有五族共和寓意,体现出反对清政府而不是满洲民族的民族观念,故C项正确。6(2016河北百校联盟高三新课标大联考)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解析:选C。据材料“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实践
6、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故C项正确。72016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考“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材料描绘的事件()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C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D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选D。根据材料“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爱国运动。这些人得到了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一路打到北京
7、”可知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代理人,动摇了列强在华统治根基,故D项正确。8(2016吉林五校高三联考)下表是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数据,出现这一变化反映了()1928年6月4万多1934年30多万A.中国共产党根除了“左”倾、右倾错误B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C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力量迅速壮大D当时全国革命形势高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解析:选B。“左”倾、右倾错误这一时期没有根除,故A项错误;19281934年是中共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时期,由于政策的正确性,根据地
8、得到了大发展,党员人数日益增多,故B项正确;C项说法不符合19281934年这一阶段的史实,故排除;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9(2016太原高三模拟)1939年,中华民国政府重新调整中国抗战军队的战斗序列,划分为12个战区,军队的1/3用于正面战场,1/3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1/3在后方整训。这一变化表明国民政府()A仍以正面战场为主B保存实力准备反攻C重新调整抗日策略D转入战略防御阶段解析:选C。材料表明国民政府将军队不是集中于正面战场,而是分为三部分,即正面战场、敌后游击战和敌后整训,国民政府调整了抗日策略,故C项正确。10(2016合肥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9、阅读下表,与史实完全相符的一项是()选项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A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清政府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B1895年马关条约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C1900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空前激烈D1942年中国派远征军入缅1945年击败侵缅日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解析:选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是在鸦片战争后,马关条约后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是在1901年,故C项错误;1942年,中国派远征军入缅,1945年击败侵缅日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故D
10、项正确。11(2016江西赣州高三模拟)1949年7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写道:“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个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寓意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而易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这里“显而易见的理由”主要指()A美苏全球争霸的需要 B根除国民政府的腐败C维护美国在华的利益D遏制中共势力的发展解析:选C。“1949年7月”美苏争霸“冷战”已经开始,不是一种“显而易见的理由”,故A项错误;美国援助国民政府并不是为了根除国民政府的腐败,故B项错误;美国为了维护在华利益才支持国民政府,故C项正确;遏制中共势力的发
11、展也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华利益,故D项错误。12(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联考)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B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解析:选A。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题干中的三次民主革命高潮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故A项正确;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革命对象分别是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
12、前两次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三次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故B项错误;前两次革命的革命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第三次革命的革命前途是实现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前两次革命的结果是失败的,第三次革命的结果是成功的,前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第三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6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模拟)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下
13、列材料: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年),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韩东育甲午战
14、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材料三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寓意显然是要将孙中山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领袖,促使全体国民接受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唤起民众,凝聚民心,团结御侮,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认为,“今天中国人民正努力于抗战,从抗战的胜利中建造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
15、国,这正是执行马克思的指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邵雍历史记忆与书写请回答:(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是什么?(8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甜头”是指什么。列举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向外扩张的史实。(8分)(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方面的贡献。(6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中日战争的认识。(6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对清政府“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的描述可知其原因之一为清政府腐败,失去民心、军心,根据材料一中“日本
16、,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的描述可知其原因之二为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第二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中“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年)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的描述可知其态度为认为日本侵略有理。(2)第一小问甜头,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史实,结合甲午战后日本在亚太地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及对外扩张的史实作答即可。(3)结合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以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革命运动作答即可。(4)结合两次中日战争的历史作用作答即可。答案:(1)原因: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日本
17、蓄谋已久长期准备。态度:义战(解放中国)(侵略有理,侵略有功)。(2)“甜头”:马关条约签订(或答条约内容)。史实: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东北发动日俄战争,吞并朝鲜,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出兵山东、侵占东三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挑起太平洋战争。(3)贡献:提出新三民主义、促进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成为激励全民族抗日的精神领袖。(4)认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带来了灾难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民族凝聚力的强大与否影响着战争结果(从民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14(2016乌鲁木齐高三诊断性测验)缙绅士大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有
18、的一种人物阶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传统中国农民,并不依附于大地主的田庄。佃种地主土地的农户,与自耕农一样,在精耕细作的小片土地上,在农村市场经济机制下,谋求较佳的收入。在这样一个基层市场网络笼罩的空间内,传统社会的缙绅士大夫是当地的领导分子,组织地方力量,处理地方相关事务。缙绅士大夫,有的是政府退休官员,有的是现任官员的家属。他们以科举、同僚、戚谊、师友种种关系,编织为网络,小则覆盖乡里,大则遍布全国。缙绅士大夫的社会力量,足以颉颃政治权力。设立咨议局,不啻确认了地方武力与缙绅的社会力量。八国联军时,东南各省督抚宣告中立自保,已是在皇权之外宣示地方权力。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
19、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的皇权。这一由革命过渡到民国的情势,其势颇顺,中国并没有经历严重的混乱。许倬云万古江河(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缙绅士大夫阶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12分)(2)“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的皇权。”你是否同意作者这一观点并进行评述。(12分)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特点与原因,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第(2)问同意与否,答案一同意,需说明是联合推翻,答案二不同意,需说明是革命派通过武昌起义直接推翻的;评述,结合所学,从晚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新政”改革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革
20、命性或软弱性、缙绅力量联合或投机革命等几个角度回答,注意史论结合。答案:(1)特点:没有正式的政治权力,但享有政治威望;主要在地方自发地发挥作用;与皇权政治相联系。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模式;儒家思想的影响等。(2)答案一:同意此观点。清王朝是被资产阶级革命派、地方督抚势力及社会缙绅力量联合推翻的。晚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统治根基动摇;“新政”改革失败,力量进一步削弱;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控制的政治力量有限。所以清王朝是被多种力量联合推翻的。答案二:不同意此观点。清王朝是被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武昌起义直接推翻的。晚清政治腐朽,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新政”改革失败,丧失民心;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最终用武力推翻了清政府;地方督抚及社会缙绅只是投机革命并埋下了新政权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