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I 卷(选择题,共 7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第 130 题每小题 1 分,第 3150 题每小题 2 分,累计共 7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社稷”在我国古代既是国家的代称也是国家的象征,“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这突出反映了无关古代社会的哪一特点 A以农立国 B皇权至上 C以民为本 D土地国有 2.中华文化史把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总体特征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中某四个学派的总体特征分别限拈为:超逸、冷峻、敦厚、谨严,这四个学派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C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D道家、儒家、法
2、家、墨家 3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4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皇帝独尊 C皇
3、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随意性 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6北宋张载提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 7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 B.
4、心外无理 C.心即理也 D.理在气中 8.名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环境、文化和风俗。宋史记载着大量这样的人名: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张忠恕等。他们名字反映 A.孔子的正名,名正则言顺思想 B.程朱理学修身养性理念 C.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感恩思想 D.穷则独善其身自尊自爱 9.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通之处,以下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A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B.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C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D.大胆创新,开拓绘 ICI 艺术的新流派10.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15 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前后开始中国科
5、技走向衰落11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2.1900 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说明 A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 B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 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 13.1904 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皇帝,提
6、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14一位学者说:“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维新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15.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
7、,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16.读1937、1942 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图表所示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官僚资本的膨胀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17.阅读材料:中国历年城市人口比例,图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了历史过程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 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C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 18.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
8、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 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 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 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 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 19.1992 年 2 月 5 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早间新闻在邓小平从封闭中重新出现的报道中指出:“邓小平的再次露面和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源于邓小平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科学论述 C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D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20.2010 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
9、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假如将上述事实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能够用到的关键句子是 A实现权力制约与平衡 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务会事务 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 D探索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1.雅典著名政治家伯利克里在希腊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中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这里的“公民”是指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男子 C所有的成年人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子 22.19 世纪法国美学家丹纳在其著作
10、艺术哲学中提到:“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竟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为神明。”这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什么思想 A宗教狂热 B人文主义 C人权至上 D理性精神 23.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民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24.美国 1787 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结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
11、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分权原则 D平等原则 25.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只用了 8 天时间就动员了 53 万人入伍,仅用了 4 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军事工业的东移。这主要表明:A.苏联对德国的入侵早有准备 B.高度集中的体制有很高的动员能力 C.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者 D.斯大林模式只试用于战争状态 26.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
12、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7.1961 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 A.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B.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 2 援助 D.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28.1962 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体现了 A.美苏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B.
13、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冷战格局下一种妥协的艺术 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29.以下哪一徽章所代表的组织体现了其成员“由单一的经济联合逐步走向货币、政治和防务全方位联合”?A.B.C.D.30.2015 年,英国不顾美国 而带头参加了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强国也相继成为其创始成员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及起上述国家成为创始成员国说明 A.美国因为其实力的衰退已经失去全球影响力B.亚投行成为迅速崛起后已经取代了美国的国际地位C.亚投行成为中国和西欧闲家联合抗美的联盟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
14、球化伸入发展3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如下四字,它们依次象形:植物生长的形状;草木繁茂之状;果实累累,谷物成熟;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可以得出()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3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33.孟子认为治国需要法制,但当法律
15、与人伦冲突时,要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则认为守法是一种正义行为,应严格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二者思想差异的出现表明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苏格拉底更具有理性 C孟子更加有人文情怀 D人伦与法律无法调和 34.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35.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
16、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耕牛的极度缺少 D.小农经济的阻碍 36.南宋时期盛行一种叫“出门税”的银铤。如图所示,银铤上有“行十郎聚”、“真花银”、“出门税”等文字。据考证,铭文中“行”指“行商”,“门”指“城门”。据此可知当时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政府重视管理并征收商税 D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37.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
17、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明 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清商帮势力强大 38.下表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分析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下列选项中表述最完整的是()A.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39.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 1872 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
18、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B中国的迅速强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敌视 C中国民族工业在 19 世纪 70 年代发展迅速 D中国迅速实现了向工业近代化的转变 4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41.有学者发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
19、派对美国体制情有独钟,但在临时约法中却以法国政体为蓝本。这一变化表明革命派 A.对三权分立的追求 B.对主权在民的重视 C.对民主共和的维护 D.对革命成果被窃取的无奈 42.从 1928 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同各国签订关税条约,提高火柴、瓷器、糖、水泥、肥皂等商品的进口税,到 1933 年,对棉产品、纸张的进口税率甚至高达货价的 80%。此举 促使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推动了民族工业更快的发展 使官僚资本得以垄断国家经济 有助于抵制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外货倾销 A B C D 43.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
20、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44.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 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 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45.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
21、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46.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 年),家庭祈祷的顺序依次是家庭成员、管家、厨师、女仆、脚力和帮厨等,仆人们都是面对墙壁跪着祈祷。宗教仪式是按乡绅、农场主、商人、店主、工匠、农业工人的先后顺序安排。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社会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物质财富影响社会地位 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D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47.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新教反对
22、宗教信仰的自由 48.1941 年 12 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 票对 0 票通过,众议院 388 票对 l 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 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 1973 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A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D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49.下图是美国在 20 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结合所学,你认为下面
23、哪项推断是错误的 A阶段发展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引导企业的生产 B阶段发展的原因是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普遍建立国有企业,实行福利制度 C阶段发展的外部原因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D阶段发展的原因是由于美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0.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北约的建立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
24、)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51.(10 分)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钱穆:国史大纲(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
25、帝“独揽事权”的方式。(6 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4 分)52.(10 分)历史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溯流,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致 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当对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 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因此,从“新大陆
26、”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材料二: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家,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结果是全球经济空前统一。到 1914 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的海底铺设了 516000 多公里的电缆。到 1914 年时,已有总吨位为 5000 万吨的 3 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几条运河的开凿便利了世界贸易,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的形成?(6 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 19 世纪末 20 世纪
27、初“全球经济空前统一”的原因。(4 分)53.(10 分)百年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7 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 24%,到了1952 年这一比例下降到 2%。1946 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 18.9%,1952 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陈辉1952 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材料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非
28、常响亮的一句口号。当年昂首步入大学的学子们,多少人曾经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提出,有其出现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952 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分析这次高等教育院系调整的影响。(5 分)(2)材料二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口号提出的背景及造成的影响有哪些?(5 分)1-10:ACCBB AABCB 11-20:BCCDA ADADD 21-30:DBCBB DDCAD31-40:CAAAD CBDAD 41-50:CCDBA BCADB51、(1)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正式
29、成为宰相。(2 分)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4 分)(2)因素:本国历史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转变(时代变迁);外部的影响。(4分)52、(1)促进:证实了地圆学说,为世界贸易打下了空间基础;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地区间的经济交流;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况,为世界性贸易的形成提供了连接通道;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6 分)(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列强加紧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资本输出;通讯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4 分)53、(1)主要特点:偏重工科,严重削弱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科学;照搬苏联模式或者全盘苏化等。(2 分)影响:短期内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但照搬苏联模式,造成高等教育体系僵化。(3 分)(2)背景:改革开放的实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缺乏科学技术人才。(2分)影响: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但也造成了人文素养的缺失,人才结构的不健全。(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