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高二历史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100分 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合计54分)1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D“郡”“国”并行2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原王室的青铜器变为各诸侯自铸的青铜器,原来的“礼器”变为了士大夫阶级享用的器物,或成为象征个人财富的器物。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地方势力壮大B传
2、统制度遭到破坏C商品经济兴起D青铜工艺达到顶峰3战国时郡是设于边境地区。边地原为荒僻之地,人口稀少,虽然面积大于县,其地位却比县低。后来边地逐渐繁荣、人口增加,乃于郡下设县。于是在边地有郡、县两级的地方组织。这说明()A兼并战争推动管理体制变革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普遍推广C经济发展影响政治体制变迁D各国变法成效已然得到体现4秦自立国以来,一直受到犬戎等周边民族的威胁与侵扰。最初秦国为防范犬戎的进攻,在边境设置兵民合一的村落城池,后来演变成郡县。由于能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抗击周边民族的侵犯,所以秦国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这说明郡县制的设置源于()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B防范外族对边关的侵扰C消除割据势
3、力的威胁D建立大统一国家的诉求5两汉的很长一段时间,州都是作为监察区而存在,在层级上则是郡县二级制;东汉后期,州则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刺史也摇身一变成为主政一方的州牧,国家结构变为州、郡、县三级制。这一变化()A强化了地方的监察职能B完善了封建国家的行政层级结构C弱化了刺史的监察权力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6唐初宰相由两类人构成,一类是三省长官,即门下侍中、中书令、尚书左右仆射,称为四辅;一类是他官加“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衔者。他们都是“兼职宰相”,各有本署事务。所以,宰相通常是上午在政事堂议事,下午回本署办公。这说明唐初()A三省制还未真正建立
4、起来B三省长官都拥有决策权力C君主专制受到了极大挑战D制度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7唐朝科举考生在“省试及第”后,须参加吏部的考核,合格后才能授官。考核的项目是“身(体貌丰伟)言(言词辩证)书(楷法道美)判(文理优长)”。这一举措()A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升B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正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臻美D掀起了民众健身的热潮8在宋代,江西饶州盛行这样一种风气:“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建学独先于天下”的延平府,出现了“家乐教子”的社会风尚,史书甚至说此府“五步一塾,十步一庠”,其读书风气则是“朝诵暮弦,洋洋盈耳”。这一风气()A与宋朝治国方略的调整密切相关B表明宋朝重
5、建儒家纲常伦理的迫切性C为科举制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D说明宋朝大一统思想文化构建的完成9元朝对地方大体采取:在汉族及某些边境地区,设置行省,以资控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比如藏族地区,则直隶中央;同时,在适当的地区,配置皇子出镇,以加强控制。这说明元朝政府()A把行省制推广到全国B因地制宜加强地方管理C沿用西周分封诸侯之制D大大强化了君主专制10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后,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升格为独立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地位的提高,朱元璋又担心部权过重而威胁皇权,因而于1382年裁谏官,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和百官。以上举措()A保障了吏治清明B形成了完善的监察体系C
6、有利于加强皇权D体现了政府决策的随意11伯利克里在悼念与外邦人作战中阵亡的雅典士兵时宣称:“我们不用财富相互吹嘘、炫耀,而是用财富来做真正有用的事情雅典公民不会因为要照顾小家而忽视国家,甚至连我们当中从事商业的人也有很好的政治观点。”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商人开始具有参政意识B城邦至上理念盛行C民主政治达到黄金时期D理性主义成为主流12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C直接民主无法
7、确保正义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13罗马法中有一案例:“一个人在自己的地里焚烧庄稼收割后的余茬,火势加大而蔓延开来,烧毁了别人的谷物或葡萄树,如果他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个放任损害发生的人一样地,被认为犯有过失而承担责任。”此案例说明,在古代罗马A严禁人们破坏农业生产B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保护环境已经走向法制化14在美国历史上,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于1974年遭众议院弹劾,被迫辞职;1998年克林顿总统因与白宫前实习生莱温斯基的婚外情遭众议院弹劾;2021年众议院以232票赞成,19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对第45任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国会对总统的弹劾表明
8、A美国国会是国家权力中心B美国立法权大于行政权C美国权力运行的制衡原则D国会与总统的矛盾尖锐15这部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一法律文件是()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6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1871宪法都建立了联邦制。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德国联邦议会由加入联邦的各邦代表组成,其中普鲁土邦拥有足够议席行使否决权。导致这一差异的根
9、源在于()A建国道路的差异B加入联邦各州(邦)实力不同C政体选择的不同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1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都进行了抵抗。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天津、烟台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抵抗侵略的行为()A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和全力支持C表明当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展示了民众的爱国情怀和斗争精神18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中记载: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认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还表示出一些亲昵言行,如一位天朝官员曾向英使询问:“听说圣母玛利亚有一美丽的妹妹,
10、你们能否使她嫁给天王?”另一方面又把他们当作天王的藩属,认为是来称臣朝贡的,要求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材料中的情景主要揭示了太平天国领导人()A对基督教的认同 B主张政教合一 C天朝上国的心态 D希望共建人间天国19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20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
11、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21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十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019家,其中使用蒸气动力的675家。工人人数38万人。铁路2039.6英里,使用蒸汽动力的轮船11万吨。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而与此同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的帝国提供一点近代化工业的“点缀”而已。对材料解读
12、正确的是A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 B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C近代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 D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2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23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
13、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种变化最能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割辫表明了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 B黎元洪割辫体现
14、了其人坚持革命的倾向C袁世凯割辫反映了民主科学已深入人心 D三人割辫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25美国学者杜威曾说:“你无法想象未签署巴黎和约对中国有多么重大的意义,这可说是属于公众舆论的胜利,也可说归功于这些男女学生的推动,当中国能独力做到这类的事情时,美国实在应该感到羞愧。”这表明杜威认识到A北洋政府拒签巴黎和约是迫于社会舆论B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C公理战胜了强权D五四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261922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
15、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这一号召A说明中共较清醒地认识了中国国情 B表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运C是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具体表现 D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7“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李花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A组织武装起义,挽救国民革命B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D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281928年底,中共在井冈山建立起赤白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换回食盐、棉布等,后来又设立对外贸易机构,保
16、护来苏区贸易的白区商人,通过这些斗争,红白两区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基本上满足了苏区军民生活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A林木业为苏区经济支柱B苏区基本实现自给自足C工商业者普遍支持中共D中共多种手段粉碎封锁291935年3月,红军到达四川剑阁并驻扎了1个多月。在此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革命真理,留下了城墙上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条文等。这些活动()A为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 B可佐证长征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C表明持久抗战方针日益深入人心 D推动了土地革命在全国的顺利发展301937年7月至1938年3月,日本政府追加的临时军费相当于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17、和侵占中国东北四次战费总和的1.6倍;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规定“如无特别重大的必要时,不企图扩大占领区”。这反映出()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蓄谋己久B日本侵华遭到中国军民顽强抵抗C中国抗战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D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31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访问了延安后,把共产党人描述成俭朴的爱国者,而国民党人则是腐败的不可信教者。他的妻子在比较国共两党时则更为坦率。她曾于1937年访问了延安,并把这次旅行说成是“一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和一群新的人类的旅行,这些人正在地球上最古老、变化最小的文明之心脏地带创建一个新世界”。斯诺夫妇这一认识()A促进了美国对国共态度
18、的根本性转变B颠覆了美国对中共政治形象固化认知C验证了延安时期中共建设的蓬勃生机D切断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支持321942年10月,美英两国公开声明,将与中国政府谈判,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订立平等条约。1943年5月,中美英正式交换批准文本,新约开始生效。其主要内容有美、英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废除辛丑条约等。中国外交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努力的结果B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提高C中国遭受沦陷,美英特权形同虚设D美英通过外交行为打击汪伪政权33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做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
19、战胜者做出的断罪行为。”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侧战胜国判断被定罪”。这一说法()A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总结二战B质疑东京审判公正性,企图挑战战后国际秩序C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行为D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同情34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当晚就收到一封由多人签名的致敬信。信中说:“您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污蔑完全粉碎了,这证明中国共产党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据此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A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广泛支持B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实力C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与决心D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35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
20、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泽东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泽东()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中国共产党有利36巴黎公社规定执行委员会“负责执行公社一切法令和其他委员会的一切决议”。但公社各委员会的委员往往各行其是,并无视执行委员会的决定。这表明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A民主程序的混乱B无产阶级政党的缺乏C工人阶级的局限性D政治领导体制的缺陷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合计46分)37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21、。(20分)材料一斯巴达作为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材料二在希腊国土上,每一个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材料三希腊半岛80%是山地,适合农耕的土地很少,但三面环水,港湾众多,特别是通往亚洲的航路上遍布岛屿,这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材料四(中国)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实行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扩大自己的疆域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1) 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希腊城邦的特点。(6分
22、)(2) 希腊城邦的这些特点是如何推动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6分)(3) 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希腊各邦之间的关系与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各有何影响?(8分)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列强的默认下,寻找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8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强弩之末的庞大封建帝国在新兴的资本立义国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摘编自韦建新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
23、的影晌材料二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在这场持续年战争中,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代价,迎来了近代以来对外族入侵势力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告别了孙中山先生曾喟叹的“一盘散沙五裂”的状态,重新在战争中凝聚成一个整体,无论民族、不分地域、各个阶级,全员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可以说,抗战的胜利,也是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真正起点。但抗战胜利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放眼世界场域,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使其无法“北进”攻打苏联或“南进”大平洋群岛,在同盟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摘编自抗战:中国胜利的世界意义(二战中的中国贡献)(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
24、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不同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场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16分)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答案高二历史 选择题:110ABCBDDAABC 11-20BCBCDADCCB 2130ACDDBABDBB 3136CBBDAD材料题:37.【答案】(1)特点:面积小,独立自治,农耕经济不发达,但商品经济和海外活动频繁。(2)面积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能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民主的观念。(3)不同:希腊城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
25、关系,中国诸侯国之间则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影响: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38.【答案】(1)特点:甲午中日战争:历时较短;单纯依靠政府力量;统治腐朽,对外妥协;局限于东亚地区。抗日战争,历时长;全民族团结一致,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联系。(2)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挽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等成为中国新生力量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中国国际地位下降。(言之成理即可)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
26、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洗雪耻辱,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共军队和革命力量在抗战中壮大,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威望,成为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战的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国际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废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创始成员国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奠定了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