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知识落实篇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1(高考变式)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营养、空间、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t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解析: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没有天敌,适应当地环境才能呈“J”型增长。如果该生物不能适应当地环境就会被淘汰。答案:B2(高考变式)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两个种群均以橡树为食,图中X所指部分最可能表明 ()A两种群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
2、季不发生竞争B两种群在秋季产生地理隔离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D两种群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解析:由于两种群的取食对象相同,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就存在着生存斗争竞争。夏季食区范围不同,不能随机交配;X指秋季食区范围相同,不存在地理隔离;食区范围与氧气供应关系不大。答案:A3(创新预测)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解析: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在较稀疏的地区取
3、样结果一定比实际结果小。答案:C4(创新预测)图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所需的条件,则X最可能代表()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 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解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不仅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并正常流动,还需要正常的物质循环过程,它是能量流动的载体。答案:D5(创新预测)图中甲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B乙图中的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甲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D乙图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解析:甲图中abcd分别表示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细胞内液,乙图中abcd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
4、消费者和无机环境。过敏反应使组织液(a)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错。生产者(a)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错。乙图中的b是分解者,它不属于食物链,算不上是营养级,D错。CO2产生于细胞内,所以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最高。答案:C6(创新预测)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B在群落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大D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解析:常绿阔叶林中包含很多生物,不应属于种群;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不大,弱势种群
5、的基因频率变化较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答案:D7(创新预测)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2 000人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A B C D解析: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关键看生态系统流入的总能量,也有可能后者比前者获得能量多或一样多;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
6、效率是10%20%,不随营养级不同而发生变化;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难降解的污染物积累越多,所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时,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答案:D8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遭到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了山崩。经过一段时间后,有关山崩形成的土石堆积处首先出现的生物群集一般是 ()A个体体型比较大,且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的类型B个体体型比较小,且对环境适应性较弱的类型C低等生物,且地衣首先在土石堆上定居D多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且通常以种子繁殖解析:本题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群落的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土石堆积处首先出现的生物群集大
7、多为一年生,且能产生大量种子的草本植物,这些生物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出现地衣阶段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D9(创新预测)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20012002200320042005A10.0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E3.22.81.71.30.5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_,请在给出的坐标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
8、度变化曲线。(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产地时,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侵入该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则该物种在入侵后的基因频率_。 (填增大、减小、不变)(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的调查。(4)该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都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区域号区域植株数荚果数/植株数每个荚果中种子数1208.36.02406.85.93603.96.24802.75.95
9、1002.16.0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_。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解析:(1)物种入侵时由于环境资源充足,数量增加很快,呈“J”型曲线。(2)由于环境资源充足,而又没有天敌等,所以自然选择对入侵种群没有作用,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3)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地面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4)大豆所能利用的资源一定,种群数目越多,平均利用资源就越少。答案:(1)C如图(2)不变(3)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4)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少,所结荚果就少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
10、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或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10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2)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期。(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则F、D的数量是_。(4)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图中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的形式贮存;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
11、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_。解析:从图1可以分析出A代表无机环境中的CO2,E代表生产者绿色植物。图2中的乙是初级消费者,相当于图1中的F。种群数量最多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由于E是生产者,其数量减少后,所有消费者的数量也都减少。从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15.10.050.185)/(2490.5)15.6%。因为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不断损耗,流到更高营养级中的能量会越来越少。答案:(1)B、C、D、E、F(缺一不可)F(2)a(3)都将减少(4)(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15.6%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