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86.50KB ,
资源ID:82028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028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卷 选择题(共48分)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贾谊在上汉文帝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由此,贾谊建议A实行“推恩令” 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 C削弱地方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25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唐初

2、的三省制实行时A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B. 对三省和君主的权力划定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缓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观点式材料选择题。材料中的观点式唐初的三省制接近“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可以断定当时的三省制不仅对宰相有权利要求,同时对皇帝也有相应的权力限制,否则不可能是“圣君贤相”的互相制衡,依据题意,B项说法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26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

3、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情景式材料选择题。材料中描述了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对行政选区的重新划定,主要是将原先相对集中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分散,加以重新组合,以瓦解原来的血缘贵族的政治势力,故C项说法正确。A B两项是梭伦改革的措施;D项与史料无关。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27.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

4、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情景式材料选择题。材料中的案例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仅仅依靠字面的意思进行法律判罚,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判罚完全依照法律条文,故C项错误;当时的法律为成文法,不能随意解释,故D项说法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28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

5、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A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 B1776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C1787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表彰 D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观点式材料选择题。材料中弗格森叙述了两个时段美国的自由观,1787年之前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制宪会议后美国确立联邦体制,故D项说法符合题意;而弗格森并未标明这两种自由观的优劣,故A项说法错误;BC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考点:欧美代议制

6、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29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冲击反映”模式 “侵略革命”模式 “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观点式材料选择题。材料中涉及了三种近代的话语模式来确定近代化的起点,其中对应的是鸦片战争,因为面对西方的冲击,近代的新思潮萌发;对应太平天国,因为西方的经济侵略激化了原本就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其解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7、早期启蒙”当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李贽等)开始,故对应明中后期,故B项组合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结论式材料选择题。题中将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进行对比,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后者是以学生为先锋、进而引发广泛的社会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救亡运动,显然二者的群众基础是

8、最大的不同点,故A项说法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性质31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研究性材料选择题。材料中围绕甲午战争中的丰岛海战一事列举了中日双方的不同记述,

9、双方各执一词,均指责对方先挑衅滋事,本方属于正当防卫,实属无奈之举。因为记述的双方为这场战争的直接交战方,故A项是材料欲表达的主要意思。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32.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 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答案】D考

10、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33.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20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A. 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 B. 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D. 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图标类材料选择题。表格中列举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邮票在不断变化,主要的趋势是从原先的中共领导的军民抗战到其它的国内阶层以及华侨等海外人士,再扩大到其它反法西斯战场的主要战役,故C项的说法符合上述趋势特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历史地位34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

12、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情景式材料选择题。要搞清材料中文告的意图,关键是要搞清该文告发布的主要对象,根据“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处可以看出其对象主要是穷苦的受压迫的农村群众,故D项的说法符合题意;A、B两项涉及的阶层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措施35. 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B国家利

13、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 D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结论式材料选择题。材料中围绕是否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进行表决,结果诸多国家出现三种不同的观点,最终没有通过制裁的草案,说明当今世界的重大事件已经不再是哪一个国家能够左右的,从根本上体现了世界格局中各种力量中心的相互间制约显得去更强,故D项说法符合题意。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卷 综合题(共52分)其中40-41小题为必做题,45小题为历史选做题(考生可四选一作答)。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

14、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

15、、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材料二 虽然巡视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

16、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 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14分)(2)综合以上两段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存在哪些不同点,对今天有什么启示?(11分)【答案】(1)历史沿革:夏、商、周时期的天子巡狩和“方伯”监察是萌芽时期;秦汉时期刺史巡视制度的出现

17、标志着巡视制度正式形成;隋唐时期的“一台三院”体制标志着巡视制度的成熟;明清时期御史巡按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巡视制度更加强化并且完备。(8分)(罗列史实4分,概括阶段特征4分)历史作用: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可用于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阶级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反腐肃贪和吏治清明等起了积极作用。(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不同点: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创立较早,历代沿袭,体系完备,机构健全,属于封建统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以统治者意志为准则;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建立较晚,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由法学家担任监察官,注重倾

18、听民意,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6分)启示:巡视制度有利于惩治贪腐、惰政等不良现象;发展和完善巡视制度必须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使巡视制度切实可行。(5分,言之有理即可)(2)第一小问的中西不同点,学生可以从材料二中提炼,对比中西两种阶段的巡视制度,可以发现:无论在出现的时间上,还是在执行巡视任务的人物身份、服务的对象等方面都是有区别的,学生可以对此一一叙述;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式试题。学生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并充分借鉴题中的两则材料,从正面对中西巡视制度体现出来的优秀精华加以整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体制41.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

19、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强国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战国策材料二“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临川先生集上五事札事(1)材料中的两次变法都遭到顽固派反对。请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其反对变法的相同理由。两次变法中的顽固派在阶级本质上是否相同?为什么?(7分)(2)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次变法的不同点。综合两次变法的过程和结

20、果,你能得出什么认识?(8分)【答案】41.答案:(1)都认为变法改变了祖宗之法,败坏了世道人心。本质不同。商鞅变法中的顽固派是旧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与改革派之间的矛盾是新旧阶级、新旧制度之间的矛盾;王安石变法中的顽固派是封建的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表,与改革派的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7分)(2)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结果

21、不同: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8分)【解析】试题分析:该题旨在考察古代中国的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1)第一小问的相同理由,可以从材料一中的“王制遂灭”、“ 弱者丧社稷”和材料二中的“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之处可以看出变法都导致了制度变更和社会不平的现象;第二小问的本质显然是不一样的,因为二者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商鞅变法是奴

22、隶主贵族反对封建化的变革,而王安石变法时则是封建的地主阶级贵族反对触犯自身利益的社会变革。(2)第一小问:两次变法运动因为所处的时代背景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不同点还是比较多的,学生作答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个最大的视角,即商鞅变法是封建化的改革,而王安石变法时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围绕这个区别去总结时代背景、根本目的、结果和性质等方面的区别;第二小问:谈认识又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试题,但是也不能漫谈,还是要抓住上述两个改革会一成一败的具体原因来谈,并且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背景、目的、性质、结果45、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产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迷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 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较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到几

24、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炼、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字、时事、农业知识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宋乐颜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1)根据材料,归纳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主要活动。(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6分)【答案】(1)主要活动:梁漱溟从学

25、校教育、农业合作社、农业改良三个方面培养合格村民,以提升他们在政治、文化以及生活、卫生常识、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素养。(6分)(2)评价: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在内忧外患、农村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为中国农村建设寻找的出路,(2分)有利于农村科技、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提高。(2分)但在近代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的背景下也注定了他们所进行的农村改良运动失败的命运。(2分)(2)该题的评价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是典型的外延型试题。除了要结合所学知识,还要结合整个试题。依据第一题的主要活动,即学校教育、农业合作社、农业改良三个方面可以得出第一个评价:该运动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农村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材料中提到的时间是“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这又可以评价出该运动的时代背景,再根据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不难预测出该运动最终失败的历史命运。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乡村建设运动背景、活动、评价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