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素养落实(五)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材料旨在说明()A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B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C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D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B材料“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说明了手工工场对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21820年英国纺织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有24万人,1856年只剩下2.3万人。在其他传统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也有类
2、似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的进行B机器使用的推广C“电气时代”的到来D经济危机的发生B英国纺织领域以及其他传统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不断减少,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开展、机器使用的推广有关,故选B项;A项与材料内容没有因果关系,排除;19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电气时代”,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D项排除。3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课件,其中“?”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A蒸汽动力B现代工厂C工厂制度D血汗工厂B材料“机器生产”“两大阶级产生”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手工工场逐渐被现代工厂取代,故
3、B项正确;蒸汽动力不属于生产组织形式,故A项排除;工厂属于生产组织形式,不属于制度,故C项排除;“血汗工厂”突出的是阶级剥削,故D项排除。419世纪,英国工厂制度盛行。工人进厂、出厂、饮食甚至大小便都有具体的规定;聊天、吹口哨、唱歌也是禁止的。工人必须紧跟机器的运转速度进行操作,不可有片刻松懈。工厂的制度规定()A体现了人力与科技的密切结合B有利于提高社会就业水平C符合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要求D加快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C材料中对工厂工人进、出厂及工作状态的具体规定体现了工厂管理制度的严格、苛刻。因为工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效率高、节奏快,不容工人们在工作中马虎、大意,否则会带来一些安全问题,这是符合
4、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要求的,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严格,不是人力与科技的密切结合,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提高就业水平、英国城市化进程无关,排除B、D两项。5轮船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自1872年创立,到1949年终结,77年间轮船招商局在国内各大港口和日本的长崎、横滨、神户、新加坡等处设立分局,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为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的创立标志着中国()A航运业进入新阶段B近代海军初具规模C近代造船工业出现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立是中国近代航运业开始的标志,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标志着中国航运业进入新阶段,A项正确;轮
5、船招商局是民用工业,与军事无关,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排除D项。6下面是英国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分析此表形成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67334852A工厂制度企业逐渐增多B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C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D城市污染严重,英国总人口减少D18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所占比例较小,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企业日益增多,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使城市人口猛增,促进了城市化进程,至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农村人口数量,因此A、B、C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
6、错误,符合题意。7如图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存在的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这可以用来说明()A钟表已成为家庭必备品B工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工厂制强化了时间观念D城市公共服务渐趋完善C“叫醒工”体现的是英国人的时间观念意识加强,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中后期”可知这一时期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此可以用来说明工厂制强化了时间观念,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钟表无关,A项排除;由材料无法得出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B项排除;材料内容与城市公共服务无关,D项排除。8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规定8至13岁的童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这一规定()A反映了“福利国家”的建立B解决了当时
7、的阶级矛盾C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D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C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一规定在适应工业革命需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童工的利益,是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结果,故选C项;“福利国家”的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B项中“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这一规定与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无关,排除D项。9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此解释最合理是()A体现了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B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推动了法国民主政治发展D适应了工
8、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D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中法国政府做法的目的是培养技术人员,适应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D项正确;法国政府注重对技术工人的培养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与工人阶级的斗争无关,A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与法国政府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养无关,B项错误;技工学校的建立旨在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不能直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C项错误。101848年发表的关于英国泰晤士河的讽刺诗:“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伦敦诺尔一路臭,多少基督徒呼吸,冒泡河面散发臭。”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基督教徒信仰
9、的迷失B人民环保意识的缺失C政府疏松的管理漏洞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D由材料“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等信息可知英国当时生活环境较差,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材料“伦敦诺尔一路臭,多少基督徒呼吸”说明公共健康问题突出,根据材料时间“1848年”可知其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关,故选D项;在这首讽刺诗中,基督徒代指英国人,信仰的迷失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排除A项;环保意识和政府管理疏松不是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排除B、C两项。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通过航海条例,鼓励扩展海外贸易和市场。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
10、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不仅如此,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来大批的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记载,当时的手工工场造一根针就要分成十八道工序,每个工人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这样分工协作,一个工人每天能生产4 800枚针,分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二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
11、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产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可借鉴哪些因素。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的工场手工
12、业蓬勃发展起来”“分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二“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等信息归纳。第(3)问,依据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并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缺陷,从政府加大支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进行深层次的思想解放和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政府立法鼓励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积极从事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活动;圈地运动带来自
13、由雇佣劳动力;手工工场的分工合作。(2)起步晚,开始于19世纪中期;缺乏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发展受到政府的限制;只学习技术不改变制度;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3)政府的鼓励及扶持,主动对外开放;发展工商业,积极拓展对外贸易;思想解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12马克思说:“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由此可见,工厂制度区别于工场手工业的本质特点是()A使用机器大生产B工人参加集体劳动C生产资料私有化D工人的受剥削程度A由工场手工业时代的“工人利用工具”
14、“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和工厂时代的“工人服侍机器”“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前者工人居于主动地位,而后者工人围着机器转,处于被动地位,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采用机器生产,所以本质上是生产手段由手工生产变为机器生产,故选A项;B、C两项均是二者的相似之处,故排除;题干没有工人受剥削的相关信息,D项排除。13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 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C18世纪
15、后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制度的建立,产品产量和效率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使得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市场,故选C项;瓷器不需要进行组装,因此与通用部件标准化无关,排除A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排除B项;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不是韦奇伍德的陶瓷占据英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14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重要企业,其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
16、方管理模式C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资本D近代企业制度在洋务民用企业中有所显现D材料反映的是洋务民用企业中,开始按照股份公司的运作方式经营,说明洋务民用企业开始具备了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故D项正确;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仍由官府控制,故A项错误;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民间资本在洋务民用企业所占的比重,故C项错误。15下表是美国城市人口在不同时段的统计。由此推知,美国()年份2 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总人口(单位:百万人)城市人口比例(%)169040.218.31790243.95.11820619.67.2186039231.4
17、19.8188093950.228.2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工业发展已位居世界首位C由材料信息可知,16901880年,美国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城市化的发展,无法说明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1880年,美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材料未涉及美国工业发展成就,也无法说明其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故B、D两项错误。161796年,一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
18、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儿童传染病大范围出现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D1796年,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而圈地运动发生在工业革命前,故A项错误;材料“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并没有涉及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故B项错误;材料是一种假设的推测,并不代表已经出现大范围的儿童传染病,故C项错误;材料“1796年”“曼彻斯特”“大纱厂”表明是工业革命,而材料中“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表明是新生的社会问题,故D项正确。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为15001800年欧洲居民1万以上的城市数量(单位:个)国家或
19、地区1500年1550年1600年1650年1700年1750年1800年斯堪的纳维亚1122236英国65710162960荷兰11121919201819比利时12121214151520德国23273023303553法国32344344555578意大利44465950506574西班牙20273724222424葡萄牙1255555摘编自简德弗里斯欧洲的城市化:15001800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解析根据材料“15001800年欧洲居民1万以上的城市数量”可知,15001800年欧洲居民1万以上城市数量增长较快,其中英
20、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较为明显。结合题目要求,既可以总体分析欧洲城市发展状况,也可以选择一个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表现提出论题。根据论题,结合其发展原因进行论述,通过表格的时间可以以欧洲城市数量的变化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方面的史实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呼应论题。答案示例:论题:18世纪后半期英国城市化进程迅速。论述:18世纪后半期英国1万人以上的城市增加了一倍多,城市化迅速发展,成为欧洲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国家。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英国社会经济变化和对外殖民扩张密不可分。这一时期,英国圈地运动仍快速推进,大量农民脱离农业生产,而这正适应了正在兴起的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于是,大量农民进入工厂成为城市居民。这一时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最广阔的海外市场,掠夺了巨额财富,这又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进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总之,以工业革命为核心的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18世纪后半期英国城市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