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9 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977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9 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9 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9 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9 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9 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浙江省9 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浙江省9 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浙江省9 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学年第一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4学生和家长可关注“启望教育”公众号查询个人分析报告。一、现代诗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材料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要通过研习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笔者依据课标,结合教

2、材,提取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来统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习,并作了比较充分的研习教学实践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内容浩繁,但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引导高中学生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侧重的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学习,而是对其精神价值的传承与理解。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价值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的研习,学生可以深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认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内涵,从而形成坚守底线、解决问题、突破创新的基石和思维工具,并最终内化为行为模式、思维图式和精神图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诵读入手。以“家国情怀”的研习教学为例,笔

3、者精选包含“家国情怀”的经典文句和诗词,并提前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早读和课外时间吟诵。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家国情怀”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的内涵,并尝试为其下定义。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合宜指导点拨,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家国情怀就是热爱家庭与国家,并主动承担起保护、发展家庭与国家的责任和使命的一种情感。由此,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含义有了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摘编自陶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研习教学实施策略)材料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大论断,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与理论依据。理解这一论断,要从历史、文化等多维视角加以分析。首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

4、化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选择。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华文明曾与其他古老文明一起共创辉煌,相映生辉,当这些曾经光芒耀眼、星河璀璨的古老文明在历史发展中相继断层时,中华文明为什么却能历尽波折、起伏跌宕而从未中断?是中华文化哺育了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永续蔓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精神支柱和根本源泉。上下五千年,为什么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不减,历经生死存亡的考验,愈挫愈勇、愈挫愈强?靠的就是中华文化传统形成的精神凝聚和民族精神,靠的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与渗透到我们骨髓和血液里、细胞中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理想、信念和情怀,成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

5、和文化根基。这是文化力量和价值观作用最突出、最有力的体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上下求索,取得了其他政治力量所无法取得的成就,根本原因之一使是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同样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其次,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血脉所在、精神所依。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认同的核心是对普遍价值的认同,这种价值认同,随着历火的进程而不断加深,凝结成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赓续不断的血脉。千百年来,在中国社会的

6、形成发展中,由中华文化滋润的中华家庭文化,早已深深地扎根和烙印在社会的细胞家庭和每个人的灵魂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依然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育人智慧和营养,陶养时代新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风骨。再次,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宝贵的思想资源,为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深厚的思想给养,为凝聚更广泛的价值认同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把孝悌为本、仁爱友善作为爱国情感之源。儒家经邦济世的思想和

7、家国同构的治理制度,把家国情怀深深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修齐治平”的理想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人生追求,爱国爱民成为炎黄子孙心灵深处颠扑不破的情结。二是把礼让诚信作为道德教育之本。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独特的社会教化模式,其核心是作乐制礼,礼乐相辅相成,让人们尊礼重信,以实现治世目标。三是把追求公平、崇尚正义作为社会有序之基。论语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蕴含着古代公正意识的“均平”思想。在儒家心目中,财富均平的大同社会是充满公平正义的理想社会,闪烁着理性的智慧。这些思想对当今中国仍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8、并为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性转化提供有效路径;会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凝聚更大的社会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影响深远的根本遵循,也是富有智慧的制度安排。(摘编自翟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时间精力有限,引导高中学生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更侧重对其精神价值的传承与理解。B.坚持“两个结合”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成就的根本原因。C.千百年来,中华家庭文化已深深地扎根和烙印在社会的细胞家庭和每个人的灵魂之中。D.中华优秀文化蕴含宝贵的思想资源,为凝聚

9、更广泛的价值认同提供了思想给养。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国情怀就是热爱家庭与国家,并主动承担起保护、发展家庭与国家的责任和使命的一种情感。B.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永续蔓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精神支柱和根本源泉。C.礼乐教化的核心是作乐制礼,礼乐相辅相成,让人们尊礼重信,以实现太平盛世的目标。D.在很多人心目中,财富均平的大同社会是充满公平正义的理想社会,体现着古代的“均平”思想。3下列诗文中,不适合作为通过诵读让学生思考“家国情怀”内涵的材料的一项是(3分)A.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D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4-5题。(7分)从前慢木心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于1982年移居纽约期间所作)4.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写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的诚实与淳朴。B.诗歌开头的“记得”让作品充满了回忆感,使全诗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C.“长街黑暗无行人”既是黑乎乎的“长街”的生活实景,也是对当时惨淡时局的巧妙展现。D.“日色”“车”“马”“邮件”

11、的意象组合,表现了马车在落日余晖中载着邮件慢悠悠走动的画意。5如何理解“从前的锁也好看”?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5分)客轿赵淑萍郑店王来了兴致,今天去姚城,打算特地去看一场戏。天蒙蒙亮,他就出发了。他穿了双半旧不新的草鞋,兜里塞了一双布鞋和两个馒头。出门前,特意经过儿子的房门口,顺手一推,这小子睡觉居然又没闩门。房里一股酒气,鼾声打得像响雷。“孽障,真是前世作孽,出了这个败家子儿。”郑店王长叹一声,步子沉沉地上了路。“郑店王,出门办事?”路上的人半是招呼半是讨好。郑店王说:“姚城今日有滩簧班子,我去看看。”对方说:“你舍得跑那么远的路去看一场戏?”

12、郑店王顾自走去,脚步轻盈起来。“死老抠,那么长的一溜店,还穿着破草鞋装穷。”招呼的人冲着他走远了的背影咒上一句。出了竹岙村,郑店王的脸渐渐舒展开来,嘴里还哼几句跑调的滩簧。他似乎想见戏场子里敲锣打鼓,生旦们齐齐地等着他到场呢。他没别的嗜好,就是恋着戏。到了横河镇上,几顶客轿闲置在路边,轿夫们一见是他,生意也懒得兜。打他们做生意起,这土财主就没坐过轿子。哪一天他坐了,除非是他又娶亲了。可郑店王正常着呢,离开横河,想着自己不坐轿,等于又多了一笔进账,他心里乐滋滋地。郑店王穿了一身做客的衣服,他不想让城里人看不起他,似乎,看戏就得有相称的服装。他跑这么远去看戏,可他从来没在竹岙村大大方方地看过戏。每

13、年有草台班子在乡村巡回演出,每个地方的乡绅、财主、富农总归得出点钱,请村里人看几场戏。这于他,简直是割他的肉要他的命。每当这时候,他总是借故东藏西躲。开戏了,锣鼓一响,他坐立不安,就像有无数条小虫在咬他的内脏,但他又不敢露面。他知道,出了钱的族长太公、王财主等就坐在台前的一排好位置,抽着旱烟嗑着瓜子洋洋得意。他也怕村里人看见他,讽刺他只进不出。只有夜里戏演到后半场的时候,他才把那顶旧旧的绍兴毡帽往下一拉,鬼鬼崇祟地向戏台走去。今天,姚城有戏,他可以痛痛快快地看了。他一进城,见无人注意他,就悄悄换下草鞋,拿出崭新的布鞋套上,气派地往戏场走。戏是白看的,姚城的戏班到底比村里的要好些。那个唱花旦的娘

14、们还真俊俏,像一枝杏花一样新鲜、水灵。上午的戏等他去时就结束了,他很不甘心。中午,吃了两个冷馒头,在树荫下等。下午倒是完整地看了一场。傍晚,他狠狠心买了一碗凉粉和一包豆酥糖,嘴里眼里都不停地“吃”,那心也忙得蹿上台子。夜里八点光景,他恋恋不舍地离开戏场,满脑子还都是戏里的人在走在唱。想想住旅馆得花一笔冤枉钱,倒不如赶夜路来得凉爽,他又换上了草鞋。月亮躲到乌云里,他高一脚低一脚,刚走出城不远,后面隐隐有亮光,原来是顶客轿上来了。渐渐地,亮光映出他贴着地的影子,影子如航船,直往前奔,等到身影缩回脚下,客轿超过了他。“今天尽是好运气,有轿子上的灯笼照路。”他想。他前边,灯笼照出亮晃晃的路,再远就朦胧

15、了。眼见到了岔路口,那客轿拐进了他要走的那条路,那是通向横河的路。他乐了,心里喊:“老天保佑,这轿正和我同路。”今天这日子择得好,不仅看了戏还借了光。客轿一进横河镇,他揣摸,坐轿的人必定在这下轿,谁能这么阔雇客轿?肯定是镇上的阔佬。那么,黑灯瞎火里,竹岙村的路就难走了,仿佛即将双眼被人蒙起黑布,他心里畏惧起来。可是,客轿居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仍执著前行,穿过街路,转入了他熟悉的土路,那条路正通往竹岙村,这么巧,就像事先约定的一样。灯笼照得土路清清楚楚。他琢磨,客轿里坐的是谁?村里,还有谁实力能跟他相比?要不,就是姚城的富商来村里走亲戚?赶夜路,一定有要紧的事儿。他的心亮堂堂的,想,这是吉兆。不知

16、不觉,客轿进了村。该各投门户了,可是,那客轿仿佛要照顾到底,径直往他要去的方向走。不出一会儿,客轿竟然停在他家的院门前,他脑子搜了个遍,也没有姚城的亲戚。只见轿子里走出一个熟悉的人影-正是他的儿子。郑店王气得撵着儿子打。妻子推开门出来护儿子。那个晚上,郑店王家的院子,成了戏场。(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店王进城看戏的穿着,以及一进城就换上新布鞋的细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他的虚荣心。B.小说以“客轿”为线索,串联起全文,推动情节一步步发展,并直接为结尾部分铺垫和蓄势。C.小说文字洇染了乡间的传统生活气息,语言朴实而又活泼、新鲜而又生动,文笔流畅。D

17、.小说在戏谑间也描述了曾经的乡村士绅文化生态。物质外的精神渴望,即便在僻远的乡村也是旺盛的。7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吝啬的郑店王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塑造这一形象的。(6分)8 赏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孔颖达传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

18、刺之慝扬玄感家得兔。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为,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

19、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新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三节选)9 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

20、一项是(3分)A.通步历 步历:推算岁时节候B.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资:积蓄,获取C.除国子司业 除:革除D.后致仕 致仕:交还官职,退休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B.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造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C.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D.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21、。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孔颖达同郡的刘焯,起初不礼待仲达,等到仲达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B.在太宗参观学生入学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时,孔颖达奉命讲经,结束后进献释奠颂并褒美太宗。C.孔颖达等人所著五经义训的文章里有谬误,等到永徽二年经考证核实并修正后,此书才颁布天下。D.选文部分在表现孔颖达“博学多才”和“忠直”时,都采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8分)(1)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2)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2、13-14题。(9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注】这组绝句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其时安史之乱进入第六个年头。糁(sn):米粒,这里意为散落。雉:一种鸟,俗称“野鸡”。凫:一种水鸟,俗称“野鸭”。13.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一改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意境恬静优美,语言华丽工整,整首诗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B.第二句中的“点”“叠”二字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使全句活了起来。C.诗歌末句中的“傍”字写出了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态,使整个画面宁静、

23、温馨。D.该诗虽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但诗中不见客愁,更多流露出作者对初夏景物的喜爱之情。14诗人是如何描绘初夏美妙的自然景色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三)默写与积累(12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的呐喊。(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旷达之情的句子是“,”。(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1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薄言掇之(拾取,摘取) 峥嵘岁月稠(多) 这次第(光景,状况)B.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势拔五岳(超出) 秧根

24、未牢莳未匝(周、圈)C.周公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 层林尽染(尽量)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鸟鸣婉转)D.故国神游(故乡,家乡) 元嘉草草(轻率) 少无适俗韵(气质,情致)17下列文学常识,解设不变确的一项是(3分)A.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芣苢重章叠唱,节奏明朗、轻快,流露出劳动的喜悦。C.人物通讯注重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精神;而新闻评论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D.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

25、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18下列各句中字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大了的香雪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g)肢。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s)窣的声音。B.身前倍受苦难折磨的“疯子雪莱”,死后获得的声誉和生命都更长久,活在不朽诗篇中的雪莱,至今仍在人间,他的歌声响遏()行云,从未中(zhng)断。C.诗人不写觥(gng)筹交错和轻歌慢舞之景,而独抒身居廊庙心忧天下之情;诗撇开了对空间的描绘而转为对时间的思索,给人以放浪恣

26、(zh)肆之感。D.战争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pi)一眼,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ch)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予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如同大雁、芦花、梧桐细雨、秋风等意象一样,燕子是典型的中国意象。不仅一个民族的文化、表现在这个民族宏大的哲学与思想体系上,如中国的儒家与道家,也表现在语言的细微之处,文学的典型意象之虫。燕子之所以称为中国诗词的宠儿,是由中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物候、民族心理、汉语特质等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古典诗词中的燕子数不清,其中有刘禹锡的那只穿越了千古的燕子。这只燕子,目睹往昔的繁华,成了历史和人事的。燕子归来寻旧巢,这为“

27、”开辟了一条思想的通道。东晋时期,“朱雀桥”“乌衣巷”,都是高门大族的聚居区。当年这里何等热闹:车水马龙,达官贵人。而今,浮华散尽,桥边杂草丛生,野花蔓延;巷口夕阳斜照,昏黄惨淡。令人不由想起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叹。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见证 思乡 人声鼎沸 络绎不绝B.证明 思乡 纷纷扬扬 川流不息C.见证 怀古 人声鼎沸 络绎不绝D.证明 怀古 纷纷扬扬 川流不息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表现在这个民族宏大的哲学与思想体系在语言的细微之处,文学的典型意象之中。B.一个民族的

28、文化,不仅表现在语言的细微之处,文学的典型意象之中,也表现在这个民族宏大的哲学与思想体系上,如中国的儒家与道家。C.不仅一个民族的文化,表现在语言的细微之处,文学的典型意象之中,也表现在这个民族宏大的哲学与思想体系上,如中国的儒家与道家。D.不仅一个民族的文化,表现在这个民族宏大的哲学与思想体系上,如中国的儒家与道家,也表现在典型意象之中,文学的语言的细微之处。21与画线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属于同一种诗歌题材的诗句是(3分)( )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C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

29、题。开学第一课上,这位曾经的“穷学生”-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小伙苏正民用自己的经历勉励学生。事实上,早在读书时,苏正民就通过攒钱捐款和募款的形式支持了60多名贫困学子读书考学。从这个角度看,用了18年“走出凉山”的苏正民在毕业后“重返凉山”回家乡支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苏正民的选择,本质上都是一种善意的“报恩”之举。面对那些不求回报的善意,最好的“报恩”方式既不是钱财,也不是溢美之词,馈赠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手递手、心连心的传递过程中,前人留下的善意就像一颗颗种子,在感恩与奋斗的浇灌之下, 。2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画线句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

30、就扭过脸去。B.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C.“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D.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春的光辉,理想的实现,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奋斗”这两个字之中。那奋斗是什么呢?是中国航天的叩问苍穹,是冬奥冠军的自我突破,也是平凡生活中的坚守所爱、无怨无悔,直至发光一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31、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出现校名、人名等与考生个人相关的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 学年第一学期 9+ 1 高中联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诗文阅读 (31 分)1 C (3 分) (A 在材料一,“更侧重”曲解文意,原文“侧重的不是而是”;B 在材料二,原文是 “根本原因之一”;D 在材料二中,原文是“为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深厚 的思想给养,为凝聚更广泛的价值认同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张冠李戴。)2 D (3 分) (有限定的条件被忽略了,原文是“在儒家心目中, 财富均平的大同社会是”;)3 C (3分)

32、 (C 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 青绿的时节。这是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4 C (3分) ( “对当时惨淡时局的巧妙展现”是错的,诗歌第二节,用意象构成了三个生活图景。)5 示例一:与第三节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相结合,“从前的锁也好看”是对爱情的守护和珍重,是 对爱情的抱有期待和坚守的信念。示例二:与第一节的“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相结合,“从前的锁也好看”是人与人之间交 往的诚实与淳朴,是简单纯真的交往 (或人与人的交往不必察言观色,不必揣度人心)。(共 4 分,大意相同即可;与原诗无结合最高得 3 分;其他说法

33、能自圆其说的,可适当给分。)6 B (小说是以郑店王“看戏”为线索,以此串联起全文展开情节的:去看戏路上城里看戏看完戏赶 夜路回家。直接为结尾部分铺垫和蓄势的是郑店王伴随客轿回家一路上的心理活动。)7 用贴切的心理揭示人物形象。如郑店王想到不坐轿又多一笔进账时的“乐滋滋” ,必须要买晚饭时 的“狠狠心”,赶夜路有轿子灯笼照路时的“乐”,这些心理描写把郑店王吝啬又喜占便宜的形象揭示 得一览无余。用传神的动作等细节凸显人物形象。如中午吃早上带的冷馒头,狠心买了凉粉和豆酥糖后“嘴里眼 里不停地吃” ,看完戏回去又换上了草鞋,这些细节将郑店王吝啬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借助其他人物侧面烘托。招呼的人的语

34、言“死老抠” ,轿夫们的心理“懒得兜生意” ,这些人对郑 店王的印象衬托出他“抠门儿”的形象。(每点2 分,共 6 分。若答“对比”也可,如拥有“那么长一溜店”的土财主身份与“草鞋”“冷馒 头”的简陋吃穿的对比,又如痛痛快快地跑去老远的姚城看戏和从没在自己村里大大方方地看过戏的 矛盾,言之成理即可。)8 情节层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郑店王的抠门形象和他一路上对轿中人的猜测,使轿中人是他儿 子的结尾出人意料,在情节上陡生波澜,更具可读性;但小说对郑店王儿子及客轿走的方向的伏笔, 又使得结尾在情理之中。人物层面:在戏谑中丰富人物形象,妻子的护儿,儿子的好吃懒做,郑店王的可笑又可怜,体现得 生动饱

35、满。读者层面:使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成了戏场”余味无穷。语言层面:风趣幽默的语言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郑店王打儿,妻子护儿,语言简洁,节奏明快, 艺术感染力强。(每点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 (38 分)9 C (除:授予官职。)10D (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11B (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 太宗下诏表扬他。)12(1) 如果国君凭借至尊的地位

36、,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 相背离。( “据”凭借、依靠,1 分;“肆”放纵,恣意而行,1 分;“乖”违背、背离,1 分;句意 1 分。)(2) 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一斤黄金、百匹绢布。( “数”多次、屡次,1 分; “争”直言批评、规劝,1 分; “失”过失、过错,1 分; “黄金一斤”“绢百匹”定语后置 1 分。)13A ( “语言华丽工整”不恰当,本诗语言生动自然。)14选取典型的初夏意象“杨花”“荷叶”等,一句一景一画面,营造出初夏恬静优美的意境。诗歌一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散落在小径上的杨花比作白毡,把点缀在溪水中的片片荷叶比作

37、层 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生动贴切富有形象感,描绘出清新明丽的初夏景色。诗歌三四句运用白描手法,幼雉于笋根间隐伏,幼凫依母而眠,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宁静闲适又饱 含趣味的初夏图景。(每点2 分,共 6 分。若有其他手法,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如运用颜色词“白”“青” ,写出初 夏的明丽;运用动词“糁”“点”写出初夏景色的生机;一二句静物动写,三四句动物静写,动静相 称,声色相生。)15(每空为 1 分,共 6 分)(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2)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3)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16A (3 分) (B 莳未匝 (布满、遍及) C 层林尽染 (全、都) D 故

38、国神游 (指赤壁古战场)17B (3 分)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三、语言文字运用 (21 分)18A (3 分) ( B 备受苦难折磨 从未中(zhn)断 C 轻歌曼舞 恣(z)肆 D 生死与共 )19C (3 分) (见证:指见证人或可做证据的物品。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第一空应为“见证” 。根据前后语境,第二空应为“怀古”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 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纷纷扬扬:(雪、花、叶等) 飘洒得多而杂乱。第三空应为“人声鼎 沸”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 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 像水流一 样

39、连续不断。第四空宜为“络绎不绝”)20A (3分) (前后句子的主语都是“一个民族的文化” ,因此主语放在关联词前面,可排除 C 、D ,又 根据划线句的前后语境,A 更恰当。)21D (3 分) (D 与例句都属于怀古诗,A 为田园诗,B 为送别诗,C 为咏物诗)22B (3 分) (B 与画线句都是解释说明的作用,A 是表示话未说完,C 是话题的转化 ,D 是插入语。)23不论 (无论) 是捐资募款还是回乡支教而是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培育出一株株善行的新苗(每句 2 分,意到即可,共 6 分。超过字数扣 1 分。)四、作文 (60 分)24原材料的核心是“奋斗” ,评分标准请参照浙江高考。【

40、参考译文】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 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 推算岁时节候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不礼遇他,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 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 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 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 贞

41、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 第 2 页 共 3 页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 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 思? ”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 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 能的事情; 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 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 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

42、才能而肆意行事, 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 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 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 多采用他的意见。 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 赐给他一斤黄金、百匹绢布。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 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 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 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 谥号为宪。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 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 下诏改为正义。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 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皇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 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证核实并修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最终加 以增删,此书才颁行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