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4 ,大小:1.40MB ,
资源ID:81976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1976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doc

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学习目标定位:1.学会以分类的思想、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能够通过归纳总结得出一类物质的共性。2.能知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活动设计】1物质的分类依据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_、_、_等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将物质分为_、_和_;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_、_和_;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_、_和_。2物质的分类方法(1)按组成结构分类(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酸性氧化物a概念:能够与碱反应

2、生成_的氧化物。b举例:写出CO2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碱性氧化物a概念:能够与酸反应生成_的氧化物。b举例:写出CaO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问题讨论(1)物质分类的依据不同,其结果不同,试对NaHSO4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2)是否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3)是否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学以致用】1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分类组成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OHSO2CO2BNaOHHClNaClNa2OCOCNaOHCH3COOHCaF2COSO2DKOHHNO3CaCO3CaOSO32下列四种物质中,与其他三种

3、物质所属类别不同的物质是()ANaCl BKNO3 CCO2 DNa2SO4知识点二物质的转化【活动设计】1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类型物质的转化化学方程式举例单质化合物CO2CO2化合物单质2H2O22H2OO2碱性氧化物碱Na2OH2O=2NaOH酸性氧化物酸SO3H2O=H2SO4酸盐FeH2SO4=FeSO4H2碱盐CuCl22NaOH=Cu(OH)22NaCl盐盐两种新盐Na2SO4BaCl2=BaSO42NaCl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CuSO4Fe=CuFeSO42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学以致用】3为研究物质转化过程中的有关规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

4、下实验:将点燃的一支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冷却,可观察到瓶内壁上_,由此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_元素;取出蜡烛,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又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_元素。4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每步转化至少写一个。已知为CaCl2CaCl2知识点三化学反应的类型【活动设计】1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为分类依据可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具体见下表:反应类型实例(1)ABAB(2)AB=AB(3)ABC=ACB(4)ABCD=ADCB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1)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_的反应。

5、(2)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_的反应。3问题讨论(1)有单质生成或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吗?(2)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有何关系?【学以致用】5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CO2H2O=H2CO3化合反应BCu(OH)2CuOH2O分解反应CFe2O33CO2Fe3CO2置换反应DNa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1物质的树状分类结构模型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通性金属单质:能分别与非金属单质、酸、盐反应。非金属单质:能分别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反应。酸:能分别与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和指示

6、剂反应。碱:能分别与酸性氧化物、酸、盐和指示剂反应。盐:能分别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酸、碱、盐反应。酸性氧化物:能分别与水、碱、碱性氧化物反应。碱性氧化物:能分别与水、酸、酸性氧化物反应。(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学习探究区知识点一活动设计1组成状态性能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难溶性物质2(2)a.盐和水bCO22NaOH=Na2CO3H2Oa.盐和水bCaO2HCl=CaCl2H2O3(1)NaHSO4属于钠盐、硫酸盐、酸式盐、可溶性盐、含氧酸盐等。(2)不

7、是。如Mn2O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3)不是。如CO不能和碱反应,所以不属于酸性氧化物。学以致用1DA组中Na2CO3不是碱,NaOH不是盐,SO2不是碱性氧化物;B组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C组中CO不是碱性氧化物。D组符合题意。2C知识点二活动设计22CaO22CaOCaCO3CaOCO2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学以致用3有水珠生成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解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4CaCaCl2:CaCl2CaCl2Ca2HCl=CaCl2H2CaCaO:2

8、CaO22CaOCaOCaCl2CaO2HCl=CaCl2H2OCaOCa(OH)2CaOH2O=Ca(OH)2CaOCaCO3CaOCO2=CaCO3CaCO3CaO:CaCO3CaOCO2CaCO3CaCl2:CaCO32HCl=CaCl2H2OCO2CaCl2CaCO3:CaCl2Na2CO3=CaCO32NaClCa(OH)2CaCO3:Ca(OH)2CO2=CaCO3H2OCa(OH)2CaCl2:Ca(OH)22HCl=CaCl22H2O知识点三活动设计1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CO2CO2(2)分解反应CaCO3CO2CaO(3)置换反应CuOH2CuH2

9、O(4)复分解反应NaOHHCl=NaClH2O2(1)发生变化(2)不发生变化3(1)不一定。如:3O22O3;石墨金刚石。(2)复分解反应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学以致用5C第2课时物质的量学习目标定位:1.能记住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基本含义。2.会用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用物质的量来计算的有关问题。知识点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活动设计】1你知道哪些物理量?请你说出几个你所熟悉的物理量并填写下表。常见的物理量及其单位物理量单位单位符号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

10、开尔文K发光强度坎德拉cd物质的量说明:国际上规定,基本物理量只有7个,物质的量就是其中之一。2物质的量是表示什么意义的物理量呢?它的单位是什么?它的应用范围是什么?思考上述问题,完成下列填空:(1)概念:用_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用_表示。(2)单位:_;简称:_;符号:_。(3)应用范围:_。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4)意义:把物质的_和_的数量联系起来,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3查阅资料,说明“摩尔”的含义。4“1 mol氢”、“2 mol氧气”、“3 mol硫酸”这些表示方法合适吗?【学以致用】1下列说法中

11、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C物质的量是以摩尔为单位计量微粒数目的物理量D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2下列有关摩尔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物质的数量单位B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C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知识点二阿伏加德罗常数【活动设计】1每一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它的标准,如质量的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那么,摩尔这个“粒子集体”的标准是多少呢?2已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求0.012 k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3国际上规定,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 kg一种碳原子(12C

12、)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即以0.012 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1摩尔。经过计算,0.012 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大约是6.021023。6.021023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A)。即:据此完成下列填空:1 mol H2O含有_个H2O。1 mol O2含有_个O2,含有_个O。1 mol NO含有_个NO。4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吗?为什么?5已知物质的量(n),怎样求粒子数(N)?若已知粒子数(N)又怎样求物质的量(n)?请写出求算公式。【学以致用】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B1 mol O2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C1

13、mol H2中含有2 mol H和2NA个电子D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mol14填空(1)0.25 mol CO2中约含有_个CO2;(2)1.2041024个H2O的物质的量是_ mol;(3)3.3 mol H2SO4中约含有_个H,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_ mol。知识点三摩尔质量【活动设计】分析下表列出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质量Fe561 mol56 gNaCl58.51 mol58.5 gH2O181 mol18 gC2H5OH461 mol46 gH221 mol2 gO2321 mol32 g

14、CO2441 mol44 g1.1 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2我们把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符号为M,常用的单位有gmol1或kgmol1。你能想象出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如何吗?3摩尔质量就是1 mol该物质的质量吗?为什么?4由摩尔质量的定义可知,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三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n,该公式可变形为mnM或M。依上述公式完成下列两例计算:(1)求24.5 g H2SO4的物质的量。(2)已知17.6 g化合物X的物质的量是0.400 mol,求X的相对分子质量。【学以致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5、)ANaOH的摩尔质量是40 gBOH的摩尔质量是17 gmol1C440 g CO2的物质的量为11 molD水的摩尔质量等于水的相对分子质量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mol1B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C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DHCl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5 gmol11正确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摩尔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质子、中子、电子等)。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一定要用化学式表示粒子

16、的种类(如1 mol N2、0.5 mol N、2 mol H2O等),一般不用中文名称,但在中文名称所指粒子单一、具体时,也可以用(如1 mol水、0.5 mol二氧化碳等)。分子、离子、原子与质子、中子、电子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物质的化学式和原子组成来进行相互换算。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1)0.012 kg12C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其单位是mol1,近似值为6.021023 mol1。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集合体都称为1 mol。(2)n、NA与N(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为n, NA,NnNA。3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关系式(

17、公式)主要应用注意事项n在n、N和NA中,已知任意两项求第三项 在M、n和m中,已知任意两项求第三项先求M,后求MrNA单位:mol1求n或N时:概念性问题用NA;数字性问题用6.021023mol1MM的单位取gmol1时,m的单位取g;M的单位取kgmol1时,m的单位取kg 在m、M、NA和N中,已知任意三项求第四项以n恒等,列代数方程式可解决较复杂的问题重视n在m和N之间的桥梁作用与N有关的问题莫忽视微粒的组成和种类第2课时物质的量学习探究区知识点一活动设计1摩尔mol2(1)0.012 kg12Cn(2)摩尔摩mol(3)微观粒子(4)宏观量微观粒子3“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18、,来源于希腊文“mole”,原意是“大量”和“堆量”的意思,是一个粒子集合体。4不合适,使用摩尔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2 mol O2、3 mol H2SO4。学以致用1A本题主要考查对物质的量和摩尔这两个概念的初步认识和简单应用。在题设的四个选项里,学生往往对D项的认识比较模糊。“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这是教材中已明确表明了的知识点。2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既不是质量单位也不是数量单位。知识点二活动设计1我们规定0.012 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个数就是摩尔的标准。2.6.02102336.0210236.0210231.20410246

19、.0210234不是。因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单位,6.021023 mol1才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5NnNAn学以致用3BA选项不正确,1 mol某微粒含有相同数目的该微粒,如果该物质由分子构成,1 mol任何纯净物质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选项氢气中不存在氢离子;D选项中阿伏加德罗常数不等于6.021023mol1,6.021023mol1只是个近似值。4(1)1.5051023(2)23.9710240.25知识点三活动设计11 mol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2当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20、。3不是。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其单位是gmol1或kgmol1,而1 mol该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是g或kg。4(1)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0,则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0 gmol1。n(H2SO4)24.5 g98.0 gmol10.250 mol。故24.5 g H2SO4的物质的量是0.250 mol。(2)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0。解析以gmol1为单位时,X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相等。只要求得X的摩尔质量,就能判断X的相对分子质量。学以致用5B物质的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根据n,可求一定质量的

21、物质的物质的量。6C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C正确;HCl的相对分子质量应是36.5。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学习目标定位: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知识点一物质的聚集状态【活动设计】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完成下面填空,思考1 mol不同物质的体积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状态物质密度1 mol该物质的质量1 mol该物质的体积结论气态O21.429 gL1(0、101 kPa)(标准状况)_ g22.39 L相同条件下,1 mol气体的体积近似相等,在标准状况下约为_ LH20.089 9 gL1(0

22、、101 kPa)(标准状况)2.016 g_ L固态Fe7.86 gcm3(20)_ g7.12 cm3相同条件下1 mol固体、液体的体积差别较大Al2.70 gcm3(20)27 g_cm3液态H2O0.998 gcm3(20)18 g_ cm3H2SO41.83 gcm3(20)_ g53.6 cm32.物质体积的决定因素(1)微粒的_;(2)微粒的_;(3)微粒之间的_。3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体积的决定因素(1)固态和液态决定因素:_和_。体积大小:同温同压下,同微粒数的物质的体积_。(2)气态决定因素:_和_。体积大小:同温同压下,同微粒数的物质的体积_。【学以致用】1同温同压下,下

23、列与气体体积大小有关的因素是()A气体的种类B气体的分子数C分子本身的大小D分子间的平均距离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的体积只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在物质的量相同时,物质的体积只由微粒自身的大小决定由于固体、液体内部微粒是紧密堆积,所以改变温度和压强时对其体积影响不大对于1 mol液体和固体来说,其体积一般是不等的A B C D知识点二气体摩尔体积(Vm)【活动设计】1认识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_(2)单位:Lmol1或m3mol1(3)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2理解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是气体,可以是_,也可以是_气体。在标准状况下(0,10

24、1 kPa),任何气体1 mol所占有的体积相等,约为22.4 L。(2)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取决于气体所处的_和_。3问题讨论(1)气体摩尔体积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包含几个要点?规定了什么条件?描述对象是什么?结论是什么?(3)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是22.4 Lmol1,为什么一定要加上标准状况这个条件?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有没有可能为22.4 L?【学以致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 g O2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B22.4 L N2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C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质量

25、约为18 gD22 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1 mol N2的体积约为22.4 Lmol1B在标准状况下,H2O的摩尔体积约是22.4 Lmol1C1 mol N2的体积约为22.4 L,则N2的温度和压强一定是标准状况DN2的摩尔体积可能恰好为11.2 Lmol1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2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1)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V),求气体物质的量(n)n,反之Vn22.4 Lmol1。(2)已知气体质量(m),求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V)V22.4 Lmol1,反之m。(3)已知气体摩尔质量(M),求气体

26、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反之M22.4 Lmol1。3有关概念的符号及单位符号意义单位具体表示方法n物质的量moln(H2SO4),n(O2)等M摩尔质量gmol1M(H2SO4),M(O2)等m质量gm(H2SO4),m(O2)等V体积LV(O2),V(N2)等Vm气体摩尔体积Lmol1标准状况时为224 Lmol1c物质的量浓度molL1c(H2SO4)等N微粒数NA阿伏加德罗常数mol1约为6.021023 mol14.几个重要量之间的关系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学习探究区知识点一活动设计1从上至下,从左至右:3222.4222.4561018.0982(1)数目(2)大小(3)距离3(1

27、)微粒数目微粒大小相同(2)微粒数目微粒间距离相同学以致用1B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基本相同,气体体积的大小只与分子数的多少有关,而与气体的种类和分子本身的大小无关。故选B。2D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微粒数目和微粒间距。对于气体来说,温度和压强对微粒间的距离影响较大,对固体或液体来说微粒间的距离很小,所以温度和压强对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影响不大,可忽略。知识点二活动设计1(1)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2(1)单一气体混合(2)温度压强3(1)气体摩尔体积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气体摩尔体积在温度为0、压强为101

28、 kPa这种特定条件下的特定值。(2)条件是温度相同、压强相同,标准状况是指0、1.01105 Pa;描述对象是1 mol任何气体;结论是体积相同,标准状况下约是22.4 L。(3)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在非标准状况下,只要温度和压强适当,1 mol气体的体积也可能是22.4 L。学以致用3D使用22.4 Lmol1时,必须注意是否是标准状况,在标准状况下该物质是否为气体。4D在标准状况下1 mol N2的体积约是22.4 L,而不是22.4 Lmol1;在标准状况下,H2O是液态,其摩尔体积远远小于22.4 Lmol1;1 mol N2的体积还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具体情况是:温度升高(降

29、低),体积增大(减小);压强增大(减小),体积减小(增大)。因此,1 mol N2的体积约为22.4 L时,N2的温度和压强可能是标准状况,也可能不是标准状况;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强下,N2的摩尔体积可能恰好为11.2 Lmol1。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学习目标定位:1.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性质。3.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知识点一分散系的分类及比较【活动设计】1观察KNO3溶液和泥土悬浊液,完成下列填空(1)分散系(2)胶体概念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_之间的分散系。分类依据_,胶体可分为_。2问题思考(1)胶体区别

30、于其他分散系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2)根据你对分散系的理解,你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吗?其中哪些是胶体?【学以致用】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 nm100 nm,1 nm109 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 B悬浊液C胶体 D乳浊液知识点二胶体的性质和应用【活动设计】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有何现象。1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上会看到_。实验室中区别_与_常用的物理方法

31、为丁达尔效应。(2)胶体的吸附性_胶体或_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下来,起到净水的作用。2应用(1)自来水厂用某些含铝或铁的化合物作_。(2)改进材料的机械性能。(3)改变材料的光学性质,如_。(4)医学上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检验或治疗疾病。【学以致用】2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都比较稳定,密闭放置不产生沉淀B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C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溶解D分散质微粒可通过半透膜知识点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活动设计】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_中或_状态下_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在_中和_状态下均_的化合物。2电解质的电离(1)概念:电解质在_中或_

32、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2)表示: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H2SO4:_KOH:_3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电解质在水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_,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4从电离角度理解酸、碱、盐(1)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_的化合物。(2)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_的化合物。(3)盐:电离时产生_(或NH)和_的化合物。5问题讨论(1)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吗?(2)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3)电解质本身一定导电吗?(4)NH3、SO2、SO3、CO2等的水溶液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学以致用】3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K2SO4=KSOBMgCl2=Mg22Cl

33、CBa(OH)2=Ba22OHDCaCO3=Ca2CO1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种类分子、离子较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分散质粒子的直径d1 nm1 nmd100 nmd100 nm外部特征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较稳定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鉴别方法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实例食盐水、碘酒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胶泥水2.胶体的性质(1)从胶体粒子大小认识胶体的某些特征。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它对光有一定的散射作用,因而胶体有特定的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不大,

34、所以胶体也有它的力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粒子较小,其表面积较大,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它选择吸附了某种离子,带有电荷,互相排斥,因而胶体具有相对稳定性,且显示胶体的电学性质电泳现象。(2)根据胶体的性质,理解胶体发生聚沉的几种方法。正是由于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当加入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粒时,胶体会发生聚沉;加热胶体,胶体粒子吸附的离子受到影响,胶体也会聚沉。如果聚沉后的胶体仍然包含着大量的分散剂,就成为半固态的凝胶。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比较电解质非电解质相同点均为化合物不同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本质区别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发生电离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发

35、生电离所含物质类型酸:如H2SO4、HCl、HNO3等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CO、P2O5碱:如NaOH、Ca(OH)2等盐:如NaCl、KNO3、NaHSO4、CaCO3等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MgO等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学习探究区知识点一活动设计1(1)一种或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里被分散1nm1nm100nm100nm(2)1 nm100 nm分散剂的状态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2(1)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2)食盐水、白酒、泥水、有尘埃的空气、粥、豆腐、牛奶、淀粉溶液、蓝墨水、肥皂水、云、雾、烟其中有尘埃的空气、牛

36、奶、淀粉溶液、肥皂水、云、雾、烟是胶体。学以致用1C本题通过热点题材纳米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分散系分类的理解。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 m107 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知识点二活动设计1(1)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胶体(2)氢氧化铝氢氧化铁2(1)净水剂(3)有色玻璃就是由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制成的学以致用2AMgCl2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错;Fe(OH)3胶体加入盐酸,胶体微粒先发生聚沉,而后H与Fe(OH)3反应使沉淀溶解,但MgCl2溶液中加盐酸不会生成沉淀,C项错;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知识点三活动设计1(1)水溶液熔融能导电(2)水溶液熔融不能导电2(1)水溶液熔融(2)

37、H2SO4=2HSOKOH=KOH3水合离子4(1)H(2)OH(3)金属阳离子酸根阴离子5(1)不一定。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不一定。如金属、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不一定。如食盐晶体是电解质,但本身不导电。(4)不是。NH3、SO2、SO3、CO2等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和水反应生成的电解质发生电离,但它们本身不属于电解质。学以致用3A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学习目标定位: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操作。2.初步了解根

38、据物质的不同性质,来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知识点一过滤、结晶【活动设计】1过滤_(1)主要仪器:_、烧杯、_、铁架台、滤纸等。(2)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_。二低:滤纸边缘略_边缘;液体的液面略_的边缘。三靠:向漏斗内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到_上;玻璃棒的底端应_一侧;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到_的内壁。2蒸发适用于分离_(1)主要仪器:_、_、酒精灯、玻璃棒。(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_不断搅拌,防止由于_造成液滴飞溅;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_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热的蒸发皿应用_取下,不能直接放在_上,

39、以免烫坏实验台或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在_上。3硝酸钾的提纯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特别大,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特别小,可采用_法提纯KNO3。4粗盐的提纯(1)溶解:可用_加速粗盐溶解。(2)加入沉淀剂加入_除去其中的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过滤:除去上述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及食盐中的泥沙杂质。(4)向滤液中加入_中和过量的沉淀剂。(5)_获得精盐。【学以致用】1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

40、、Mg2、SO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过滤加过量的NaOH溶液加适量盐酸加过量Na2CO3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知识点二萃取和分液操作【活动设计】1萃取(1)概念: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_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物质的方法。(2)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液体分层,下层的_层显橙红色实验结论CCl4和水互不相溶,密度比水_,溴在其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_2.分液(1)将_的液体分离的操作。(2)仪器:_。(3)操作:下层液体从_放出,上层液体从_倒出。【学以致用】3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A上层

41、液体经漏斗下方活塞放出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知识点三蒸馏【活动设计】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_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_、_或_的杂质的方法。2制取蒸馏水(1)实验室制取蒸馏水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AgNO3溶液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解自来水中含有Cl;AgCl不溶于水和稀HNO3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42、用锥形瓶收集约10 mL液体,停止加热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呈_状;锥形瓶中收集到_、_液体取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蒸馏冷凝后的液体中不含有_;蒸馏能分离_和_(2)所用仪器及装置图归纳总结(1)蒸馏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多种液体时需使用蒸馏烧瓶和温度计,且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蒸馏时在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体暴沸。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先通冷凝水,再加热。烧瓶中所盛液体体积一般应介于其容积的之间。给蒸馏烧瓶加热时,必须要垫上石棉网。【学以致用】4下列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水银球应

43、插入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中B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C实验中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D蒸馏烧瓶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1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比较分离提纯含义把混合物的各成分分开把混合物中所含有的杂质除去区别分开后的各物质要恢复原来的状态杂质不必恢复原状态物理方法过滤、结晶、升华、蒸馏、萃取、分液、溶解等化学方法沉淀、置换、加热、分解等2.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原则:“四原则”: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学习探

44、究区知识点一活动设计1适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1)漏斗玻璃棒(2)漏斗内壁低于漏斗低于滤纸玻璃棒轻靠到漏斗三层滤纸烧杯2溶于溶剂的溶质(1)蒸发皿三角架(2)玻璃棒局部过热少量液体坩埚钳试验台石棉网3降温结晶4(1)玻璃棒搅拌(2)过量NaOH溶液MgCl22NaOH=Mg(OH)22NaCl(4)盐酸(5)蒸发、结晶学以致用1D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蒸发可用于浓缩溶液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A项,液体浑浊说明没有过滤完全;B项,加热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所以B项不对;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

45、将剩余液体蒸干,否则晶体易和蒸发皿烧结在一起或者引起固体的迸溅。2C首先搞清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应分别使用Na2CO3溶液、NaOH溶液和BaCl2溶液,且三种溶液均过量,才能使杂质离子分别变成CaCO3、Mg(OH)2、BaSO4沉淀,过量的BaCl2溶液只能用Na2CO3溶液除去,故要先加入BaCl2溶液后加入Na2CO3溶液,才能保证不引入新杂质Ba2,而多余的NaOH和Na2CO3只需要在过滤后加入盐酸即可,至于NaOH溶液的加入顺序,只要在过滤前加入就可除去Mg2,因此C项正确。知识点二1(1)溶解度(2)CCl4大大2(1)互不相溶(2)分液漏斗(3)下口上口学以致用3

46、C为确保分离效果,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振荡分液漏斗要拿在手里,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上;分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里的液体才能够顺利流出;振荡分液漏斗时可能有气体产生,应及时扭开活塞放出,以释放漏斗内的压强。应选C。知识点三1沸点易挥发难挥发不挥发2(2)沸腾无色澄清ClClH2O学以致用4A制取蒸馏水可不用温度计,若使用温度计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第2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学习目标定位:1.学会Cl、SO、CO、NH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2.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实

47、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知识点一常见离子的检验【活动设计】1Cl的检验实验一:分别向NaCl溶液、Na2CO3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然后再向两试管中滴加稀硝酸。(1)实验现象:_。(2)结论:Cl的检验方法: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_溶液,产生_,再滴加_,白色沉淀_,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3)检验溶液中的Cl时为什么要加入稀HNO3?2SO的检验实验二:分别取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各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盐酸。(1)实验现象:_。(2)结论:SO的检验方法: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向产生的白色沉淀中加入

48、稀HCl,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3)检验溶液中的SO时,为什么要用稀盐酸?(4)检验SO时,先加BaCl2溶液后加稀盐酸,能否一定检验出SO的存在?怎样滴加试剂更合理?3CO的检验实验三:取Na2CO3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1)实验现象:_。(2)结论:CO的检验: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有人认为上述检验CO的方法不严密,不能排除HCO的干扰,请你设想排除HCO干扰的方法。4NH的检验实验四:取氯化铵、硫酸铵溶液各2 mL,分别加入两支试

49、管中,再各加入2 mL稀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试管,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靠近试管口上方。(1)现象:_。(2)结论:有NH3生成,溶液中有NH存在。(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焰色反应(1)原理: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火焰都会呈现_。(2)实例:钠元素的焰色为_色;钾元素的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为_色。(3)应用:检验_的存在。6问题讨论(1)怎样检验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2)某无色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含有Cl吗?【学以致用】1四只试剂瓶中分别盛有NaNO3、Na2CO3、Na2SO4和NaCl溶液,就如何检验这四种溶液分别解答

50、下列各题: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取四种溶液各1 mL,做下列实验。(1)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入足量_,出现_现象的是_,化学方程式是_。(2)在剩余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出现_现象的是_,化学方程式是_。(3)再取剩余两支试管对应的溶液,分别滴入_,出现_现象的是_,化学方程式是_。(4)三次实验中都没有明显现象的是_。2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A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B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C某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某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3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B该物质一定含钠

51、元素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D可确定该物质中不含钾元素知识点二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活动设计】1特殊反应法(1)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_气体。(2)淀粉遇碘显_色。(3)蛋白质燃烧时有_的气味。(4)焰色反应可检验某些_元素。2元素分析仪法检验C、H、O、N、S、Cl、Br等元素。3红外光谱仪法确定有机物中某些_的存在。4原子吸收光谱法确定_的存在。【学以致用】4下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A甲:熟石灰;乙:稀盐酸B甲:水; 乙:氢氧化钠溶液C甲:氯化钠溶液; 乙:稀硫酸D甲:稀盐酸; 乙:氯化钠溶液5对一份稀溶液作初步分析发现,溶液无

52、色、澄清,其中可能含有SO、Na、CO、H、NO、HCO、Cl其中的若干种。然后又做了如下实验,以确认这些离子是否大量存在。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pH试纸显红色;取2 mL溶液,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溶液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中所得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溶液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2)上述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步骤是(填写代号)_,对该错误的改正方法是_。(3)到目前为止,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1物质检验的基本要求(1)反应要有明显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

53、的生成等。(2)试剂易得,用量要少;方法易行,操作简单,反应条件容易达到。(3)排除干扰物的影响:需要检验的物质中如果有干扰物存在,则需要选择试剂对干扰物进行排除;要注意多次加入不同的鉴别试剂进行检验时,应及时排除前次加入试剂可能引入的干扰物质。如检验Cl时,CO能与Ag结合,生成沉淀,故应加稀硝酸除去,SO也能与Ag结合,生成微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物,故应先加入Ba(NO3)2溶液,来排除SO的干扰。如检验SO时,CO、SO均能与Ba2 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故先加入稀盐酸排除上述两种离子存在的可能,但不能加入稀硝酸,因硝酸能将SO氧化成SO。2物质检验的基本步骤注意物质检验时,应按照取样操作现象结

54、论的顺序进行描述,具体如下:(1)“先取样,后操作”,若试样是固体,一般先配成溶液再检验。(2)“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支试管中”,不得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3)“先现象,后结论”,如向BaCl2溶液中加入稀H2SO4时,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成“有白色的BaSO4沉淀生成”。第2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学习探究区知识点一活动设计1(1)滴加AgNO3溶液后均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HNO3,盛NaCl溶液的试管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而盛Na2CO3溶液的试管中的白色沉淀消失(2)AgNO3白色沉淀稀硝酸不溶解(3)加入稀硝酸的目的是为排除CO等离子的干扰,因为这些离子也能与Ag生成白色沉

55、淀,只是这些沉淀能溶于稀硝酸。2(1)滴加少量BaCl2溶液后,两支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盛Na2CO3溶液的试管中白色沉淀溶解,而盛Na2SO4溶液的试管中白色沉淀不消失(3)加稀HCl是为了排除CO等离子的干扰。(4)能。若溶液中存在Ag,加入BaCl2时会产生AgCl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也不会消失。因此检验SO时,可先向待检验的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待检验的溶液中有SO存在。3(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Na2CO32HCl=2NaClCO2H2O、CO2Ca(OH)2=CaCO3H2O(4)再取原溶液,向其中加

56、入C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CO。4(1)有气体生成,试纸变蓝(3)NH4ClNaOHNaClNH2H2O(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5(1)特殊的颜色(2)黄紫(3)金属或金属离子6(1)先向适量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证明没有Ag、CO、SiO、SO等离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SO。(2)不一定。若溶液中含有CO,可产生Ag2CO3白色沉淀,但Ag2CO3可溶于稀HNO3,所以还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才能证明含有Cl。学以致用1(1)稀盐酸气泡Na2CO3溶液Na2CO32HCl=2NaClH2O

57、CO2(2)BaCl2溶液白色沉淀Na2SO4溶液BaCl2Na2SO4=BaSO42NaCl(3)AgNO3溶液白色沉淀NaCl溶液AgNO3NaCl=AgClNaNO3(4)NaNO3溶液解析从题目看,要求每步检验出一种物质,即每步检验出一种阴离子。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CO、SO、Cl的检验方法,明确所用试剂,并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2C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Cl外,还有SO、CO等;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SO外,还有CO、Ag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除了CO外,还有HCO等。3B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只能说明其中含钠元素,可能是钠单质或化合

58、物或混合物。由于并未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钾元素。知识点二活动设计1(1)CO2(2)蓝(3)烧焦羽毛(4)金属3原子团4金属或金属离子学以致用4A在三种物质中加入试剂甲时,有氨味产生,说明产生了氨气,铵盐和碱反应生成氨气,所以试剂甲为碱类物质;NH4HCO3和NH4Cl组成上的差别在于阴离子不同,HCO能够和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Cl不能,所以试剂乙为酸类物质;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A选项。5(1)H、SOCO、HCO(2)将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3)Na、NO、Cl解析pH试纸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大量H,则一定不能存在大量CO和HCO;用BaCl2

59、溶液和稀硝酸溶液进行检验,生成了白色沉淀,说明存在大量SO;由于步骤中加入的BaCl2溶液中含有Cl,将干扰Cl的检验,所以步骤是错误的,应将用BaCl2溶液改为用Ba(NO3)2溶液进行检验。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会利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进行有关的计算。知识点一物质的量浓度【活动设计】1认识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_中所含溶质(用B表示)的_。(2)符号:_。(3)单位:_。(4)公式:cB。2问题讨论(1)在上述表达式中“V”是溶液的体积还是溶剂的体积?“B”表示的含义是什么?(2)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60、?(3)将58.5 g NaCl固体溶于1 L水中,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1吗?为什么?(4)从100 mL 0.5 molL1的某溶液中取出10 mL溶液,取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学以致用】11 molL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A1 L水中含有1 mol硫酸B1 L溶液中含1 mol HC将98 g硫酸溶于1 L水所配成的溶液D指1 L硫酸溶液中含有98 g H2SO42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A将250 g CuSO45H2O溶解在1 L水中B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C将1 L 10 molL1的浓盐酸加入9 L水中D将1

61、0 g 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 mL知识点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活动设计】1已知物质的浓度,求溶质的质量或微粒数。典例10.5 molL1的NaCl溶液250 mL,所含的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物质的量是多少?溶液中的Na的数目为多少?2已知溶质的宏观量(质量或气体体积),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典例2将28.4 g Na2SO4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求出溶液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典例3对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密度为(gcm3)的某溶质(B),其摩尔质量为M。

62、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B)(molL1)的表达式为_。听课记录:4溶液的稀释典例4配制10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需要2 molL1 Na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学以致用】3在标准状况下,用圆底烧瓶收集满一瓶氨气,并将其倒扣于水槽中(氨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假设溶液没有损失,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4市售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计算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1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的计算原理(1)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

63、度,符号为cB,常用单位是molL1。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B)、溶质B的物质的量(nB)、溶液体积(V)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cB(2)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通常表示为1 L或1 m3,且该单位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其单位可由表达式推出并记忆。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B”在这里表示任意的溶质,B的组成可以是分子,如HCl、H2SO4、HNO3等;可以是离子,如Na、Cl、SO、NH等;还可以是由阴、阳离子组成的结构单位,如NaCl、Na2SO4等。(3)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

64、间的计算,可运用的公式有:n,c,即c。(4)已知气体溶质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溶剂的体积和溶液的密度,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应先运用公式:n,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再运用V(溶液)求出溶液的体积,其中m为气体和水的质量和,即溶液的质量,为溶液的密度,V(溶液)的单位为L;最后用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5)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还要根据溶质的电离方程式,算出离子的物质的量。(6)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溶液的密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将c换算成w时,可运用公式:n算出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将w换算成c时,可从溶液出发,运用公式:c,求出w100%。请时刻注意:此运算

65、过程中以gmL1为单位,c以molL1为单位。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学习探究区知识点一1(1)单位体积溶液物质的量(2)cB(3)molL12(1)V指溶液体积而非溶剂体积。“B”表示溶液中的任意溶质,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及一些特定的组合。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不是指结晶水合物。(2)1 L该NaOH溶液中所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0.2 mol。(3)不是。因为58.5 g NaCl固体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 L。(4)0.5 molL1。溶液一旦配好,它的物质的量浓度就不再改变。从中取出部分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学以致用1D2D根据公

66、式c,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选项A:n(CuSO4)1 mol,但V(水)1 L,V(溶液)不是1 L,错误;选项B:22.4 L并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错误;选项C:n(HCl)10 mol,但溶液体积不是10 L,错误;选项D:n(NaOH)0.25 mol,V(溶液)0.25 L,正确。知识点二活动设计典例125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n(NaCl)c(NaCl)VNaCl(aq)0.5 molL10.25 L0.125 mol。0125 mol NaCl的质量:m(NaCl)n(NaCl)M(NaCl)0.125 mol58.5 g

67、mol17.3 g由NaCl的化学式可看出n(Na)n(NaCl)0.125 mol。所以Na数为N(Na)n(Na)NA0.125 NA。典例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 molL1,溶液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6 molL1和0.8 molL1。解析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思路是从公式cn/V入手,找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解:n(Na2SO4)m(Na2SO4)/M(Na2SO4)0.2 molc(Na2SO4)n(Na2SO4)/V(溶液)0.8 molL1而Na2SO4=2NaSO故n(Na)2n(SO)2n(Na2SO4)c(Na)0.8 molL

68、121.6 molL1c(SO)0.8 molL1典例3解析假设该溶液的体积为1 L,则溶质的物质的量:n(B),c(B)。典例4配制10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需要2 molL1 NaCl溶液25 mL。解析向一定浓度和体积的某溶液中加入水后,溶液的浓度变小,溶液体积增大,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设配制10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需要2 molL1 NaCl溶液的体积为V2,根据c1V1c2V2V20.025 L25 mL学以致用3. molL1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所占的体积

69、也就是所得氨水的体积,设烧瓶的容积为V。氨气的物质的量n,c(NH3) molL1。418.4 molL1解析解法一1 000 mL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m(H2SO4)H2SO4(aq)VH2SO4(aq)w(H2SO4)1.84 gcm398%1 000 mL1 803.20 g。1 803.20 g H2SO4的物质的量为n(H2SO4)18.4 mol。因为1 000 mL浓硫酸中含18.4 mol H2SO4,所以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解法二直接用公式:c来计算,c(H2SO4)18.4 molL1。第4课时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学习目标定位:1

70、.学会容量瓶的使用。2.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误差分析。知识点一认识容量瓶【活动设计】1用途:配制一定_、一定_的溶液。2特点3读数:溶液的_正好与刻度线_时即为容量瓶上所标记体积。4问题讨论(1)使用前如何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2)能否用容量瓶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为什么?5容量瓶是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1)只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用作反应容器。(2)检查漏水程序是: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3)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落到瓶外。(4)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瓶

71、内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学以致用】1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A干燥的B瓶塞不漏水C用所配溶液同浓度的溶液润洗过的D以上三项都符合的2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定量仪器,其上标有:温度、浓度、容量、压强、刻度线、酸式或碱式这六项中的()A B C D知识点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活动设计】1主要仪器_、_、_、_、_、量筒等。2主要步骤以配制100 mL 0.100 molL1 Na2CO3溶液为例。(1)计算配制100 mL 0.100 molL1 Na2CO3溶液所需Na2CO3固体的质量为_ g。(2)称量用_准确称取Na2CO3固体_ g

72、。(3)溶解将Na2CO3固体放入100 mL_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恢复到_。(4)移液将烧杯中的溶液用_小心地引流到_容量瓶中(注意:不要让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和刻度线以上),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_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_中。(5)定容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到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刻度线_处,改用_滴加蒸馏水到_正好与_相切,再将容量瓶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6)存放:将配好的溶液转入洁净的试剂瓶中,贴好标签。3问题讨论(1)为什么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配制过程中转移时不慎将溶液洒到瓶外,对配制溶液的浓度有什么影响?【学以致用】3配制100 mL 1 molL1 Na2CO

73、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到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4某学生计划用12 molL1的浓盐酸配制0.10 molL1的稀盐酸450 mL。回答下列问题:(1)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_ mL,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_。(2)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为_。(3)配制时(除容量瓶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主要有_、_、_、_和试剂瓶。知识点三溶液配制产生误差的探究【活动设计】1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的误差分析(填

74、“偏大”、“偏小”或“无影响”)。配制步骤错误操作nBVcB称量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溶解部分氯化钠未溶解,留在烧杯底部转移不小心溶液洒在容量瓶外面洗涤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定容仰视俯视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摇匀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2.误差分析一般方法:(1)浓度误差的判断方法是将称量(或量取)误差和定容误差纳入公式cB,由m(B)和VB(aq)判断误差。V一定,nB偏大,cB偏_;nB偏小,cB偏_。nB一定,V偏小,cB偏_;V偏大,cB偏_。(2)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刻度线产生的误差图解仰视刻度线(图1)。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从下向上看,最先看见的是刻度线,刻度线低于液面

75、的实际刻度,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低。俯视刻度线(图2)。恰好相反,刻度线高于液面的实际读数,使得加水量偏小,结果偏高。【学以致用】5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称量4 g NaOH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 000 mL时,砝码错放在左盘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1)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2)所用仪器:天平(或量筒)、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由cn/V

76、可知,误差来源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量或溶液体积产生误差,若n偏大或V偏小,则c偏大;若n偏小或V偏大,则c偏小。对于实验结果误差分析的前提是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重视课堂演示和实际动手操作过程,看实际操作引起溶质的物质的量nB及溶液体积V出现了怎样的改变,即将浓度的误差转移到nB和V上来。第4课时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学习探究区知识点一活动设计1体积物质的量浓度3.凹液面相切4(1)方法是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一会儿,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如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再塞紧,再倒立,再检验是否漏水。(2)用容量瓶不能配制任意体积

77、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常用的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规格,配制溶液时可据所需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学以致用1B容量瓶使用前必须先检查是否漏水。2D容量瓶上标有温度、规格(容积)和刻度线。知识点二活动设计1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2(1)1.06(2)天平1.1(3)烧杯室温(4)玻璃棒100 mL23沿玻璃棒转入容量瓶(5)12 cm胶头滴管凹液面最低点刻度线3(1)将沾附的溶质洗下转移至容量瓶中。(2)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洗净容量瓶,重新配制。学以致用3DA选项错,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物质;B选项错

78、,因为要配制100 mL溶液,加入100 mL蒸馏水溶解Na2CO3所得溶液接近100 mL,但并不是100 mL;C选项未用玻璃棒引流,错。4(1)4.210 mL(2)500 mL(3)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解析配制稀盐酸450 mL,由于没有此种规格的容量瓶,所以用500 mL的容量瓶。设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HCl物质的量守恒建立关系式:12 molL1V0.10 molL1500 mL,V4.2 mL;根据量筒的规格选取10 mL量筒;结合配制步骤选取仪器。知识点三活动设计1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偏小不变偏小偏小不变偏小偏小不变偏小偏小不变偏小不变偏大偏小不变偏小偏大偏小不

79、变偏小不变偏大偏小2(1)大小大小学以致用5DA项俯视刻度线,将会使量得的盐酸的体积小于计算值,导致浓度偏低;B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将会导致加水量增多,使溶液浓度偏小;C项由于所称NaOH固体的质量为整数,不需移动游码,故称得固体NaOH的质量是准确的,不会影响到配制溶液的浓度;D项因热胀冷缩之故,会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在冷却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常见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记住元素化合价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知识点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活动设计】【学以致用】1下列四位科学家对

80、原子结构的认识都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首先提出原子核外的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是()A汤姆生 B道尔顿 C玻尔 D卢瑟福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同种元素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只有 B只有C只有 D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活动设计】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2)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如O: _;Mg:_。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化学反应的特点:_不发生变化,但_可能发生变化。(2)化合价和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活泼金属在反应

81、中,一般_电子,表现_化合价。活泼非金属在反应中,一般_电子,表现_化合价。3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则:(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能量不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2)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别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远近不同,把电子通常运动的不同区域看成不同的电子层,由里向外,依次为K、L、M、N、O、P、Q等;(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次外层不超过18,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学以致用】3下图为某单核粒子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82、1)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_5,其符号为_;(2)若x5,则该粒子属于_。4活泼金属钠、镁、铝可与活泼非金属氟、氧形成氟化物NaF、MgF2、AlF3和氧化物Na2O、MgO、Al2O3。钠、镁、氟、氧的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说明下述过程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变化情况。NaFNaFMg2FMgF2Al3FAlF3 2NaONa2OMgOMgO 2Al3OAl2O3知识点三认识原子核【活动设计】1原子的构成原子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带_电荷1.61019C带_电荷1.61019C_电质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1/1

83、 836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3原子的表示符号及意义(1)表示符号:X表示质子数是Z、_为A的一种X原子。(2)质量数(A)_4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_和一定数目_的一种原子。(2)同位素:_相同,_(或_)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5氢元素的三种核素及其应用名称符号核素表示试俗名质子数中子数应用氕HH10氘DH重氢11制造_的原料氚TH超重氢126.碳元素的三种核素及其应用核素表示式质子数中子数应用C66相对原子量的标准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基准C67C68考古断代7.问题讨论(1)是否所有的核素都含有质子、电子和中子?(2)所有的

84、元素都有同位素吗?【学以致用】5某微粒用Rn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含质子数为An B所含中子数为AnC所含电子数为Zn D质量数为AZ6原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等都属于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下列八种化学符号:H、H2、C、Li、Na、N、Li、Mg。(1)涉及到的核素共有_种。(2)互为同位素的是_和_。(3)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_和_。(4)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_和_。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构成元素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要重点掌握:AZN原子3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比较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

85、总称,与核外电子数无关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范围宏观概念,对同类原子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一种原子而言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因同位素的存在而使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特性主要通过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来体现不同的核素可能质子数相同,或中子数相同,或质量数相同,或各数均不相同同位素(之间)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实例氢元素、氧元素H、H、N、C、Mg是不同的核素H、H、H为氢元素的同位素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习探究区知识点一活动设计道尔顿核式原子结构模型玻尔量子力学学以致

86、用1C2D由现代物质结构的知识可知,原子中还含有基本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等;同种元素还包含各种同位素,而同位素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且分层排布。故均不确切。知识点二活动设计1(1)原子核核外电子(2)2(1)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2)失去正得到负学以致用3(1)P(2)阴离子4活泼金属Na、Mg、Al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原子F、O化合时,Na、Mg、Al原子分别失去1、2、3个最外层电子而形成Na、Mg2、Al3,活泼非金属F、O原子分别得到1、2个电子形成F、O2,从而都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解析活泼非金属和活泼金属化合时,通常活

87、泼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使其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知识点三活动设计1质子(Z)中子(N)核外电子负正不带113(1)质量数(2)质子数(Z)中子数(N)4(1)质子中子(2)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5氢弹7(1)不是。H中不含中子,但所有核素一定含质子和电子。(2)不是。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即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少量元素没有同位素,即只有一种核素(原子)。学以致用5C理解该符号的含义,A项微粒Rn1所含的质子数为Z;B项微粒Rn所含的中子数应为AZ;D项微粒Rn质量数应为A。6(1)8(2)LiLi(3)CN(4)NaMg解析一种核素就是一种原子。在这八种化学符号中,H2涉及到的核素是H,其余的七种各为一种核素的符号。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Li和Li的核内质子数都是3,中子数分别是3和4,它们是锂元素的不同种原子。H和H是同位素,但H2是一种分子而不是原子,所以H与H2不是同位素。质量数相等的是C与N(都是14),但C的质子数是6,属于碳元素,N的质子数是7,属于氮元素,所以与N质量数相等,但又不能互称为同位素。Na、Mg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1和12,根据原子核内“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的公式进行判断,Na、Mg的核内中子数都是12。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