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A. 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B. 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C. 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D. 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大意为君主要想做决定有疑问,要问卿、士、庶人和天地鬼
2、神,而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突出的是等级制度,故选C。2. 西周立国之后,将殷商遗民分别封赐给卫国和鲁国,并告诚他们对待殷遗民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将夏遗民“怀姓九宗”封赐给晋国叔虞时,也告诚他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西周这种做法A. 建立起等级制度B. 消除了各族矛盾C. 扩大了统治疆域D. 有利于文化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即是推行政令时,要照顾殷人习俗,在治理疆土时,要依照周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即是推行政令时要顺应夏人习俗,疆土治理时要适应
3、戎人的成法。由此可知,西周采取这种统治措施更有利于各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故选D;等级制度的形成和疆域扩大并未体现在材料中,排除A、C两项;西周时期,其征服各族的战争依然不断,排除B项。3. 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 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这是墨子的观点。因此排除ACD项;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
4、上的权力,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因此 项都是正确的。故选B。4. 若你是秦朝丞相,当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A. “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 “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C. “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D. “郡县制”与“元首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主张公民人人平等,是民主政治;而秦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上,故B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前449年,与材料秦朝时间不符,A错误;“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是政治机构,不是治国原则,C错误;“郡县制”与“元
5、首制”是行政制度,而不是治国原则,D错误。5.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项,如材料所述,宋太祖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此一点,也正体现了宋太祖重视史书的记载、重视后人的评说,故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项,由于史书为史官所撰,而史官在撰史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个人主观色彩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故全部
6、真实可信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主要阐述了宋太祖由于其重视史书记载而闷闷不乐的状况,对于史官与君主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并没有展开论述。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宋太祖闷闷不乐的原因是“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表达的是宋太祖对史书记载的惧惮,而非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时代的重史传统6.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 考试程序更加严谨B.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
7、【详解】材料“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宋朝考试实行糊名法,考试程序更加严谨,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取士科目有所减少”的信息,B错误;材料“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说明宋代和唐代都重视进士科,C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的信息,D错误。7. 顺治末年,和硕安亲王岳乐提出:“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建议除在京各差应留外,在外各差,应行停止,其巡按事务,归并巡抚。”后来清廷接受此建议,废除沿自明朝的巡按御史,将中央监察地方的权利交给总督、巡抚。这一措施A. 使封疆大吏成为专职监察官员B.
8、意在缓解吏治腐败引发的社会矛盾C.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 反映了地方行政与监察权利的平衡【答案】B【解析】“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表明巡按御史制度导致吏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故清廷的措施意在缓解吏治腐败引发的社会矛盾,故B正确;A、D材料无法体现;将中央监察地方的权力交给总督、巡抚,使得中央对地方最高官员的监察处于制度性缺失的状态,不利于中央集权,C错误。【名师点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这是清廷废除巡按御史的重要背景。8. 雍正时设
9、立军机处,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此后,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这表明A. 低级别官员已无权参预朝政B. 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 内阁地位已被军机处取代D. 内阁权力开始弱化【答案】C【解析】材料中大学士必须充任军机大臣才可参与政事,表明军机处已取代内阁的地位,故C项正确;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不能得出低级别官员无权参与朝政的结论,故A项错误;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属于皇帝的侍从,故B项与史实不符;清初,内阁权力就已经弱化,故D项错误。点睛:根据材料“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可知,大学士必须充任军机大臣才可以参与政事,表明
10、军机处已经取代内阁的地位。9.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人的心目中,法律生活是属于城邦文明的公共生活的象征和城邦共同体与周边的蛮族区别开来的标志,所以宁愿以武力维持对于属地的霸权地位而不屑以公民权的方式去管理城邦界限之外的蛮地,构造起在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殖民条件下的合法而有效的“国际”法治秩序。上述观点主要说明了A. 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宪政的源头B. 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实质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C. 希腊法律适用于其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D. 雅典直接民主的根本弱点在于“大众的无能”【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据材料“法律生活是属于城邦文明的公共生活的象征和城邦共同体与周边的蛮族
11、区别开来的标志,所以宁愿以武力维持对于属地的霸权地位而不屑以公民权的方式去管理城邦界限之外的蛮地”可知,古希腊将城邦法律生活和公民权作为区分城邦与蛮族的区别,充分体现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实质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故B项正确。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近代西方民主宪政的源头,故A错误。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希腊法律只适用于公民,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雅典直接民主的根本弱点在于“大众的无能”,故D错误。10. 顾准曾说:“雅典还在变成工业和商业的城市以前就组成了一个单一城市领导周围比较广阔农村地区的国家。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个城邦的务农的平民,初期还算不上是城邦的公民。史料表明,梭伦改革前这些平民的处
12、境是贫困而悲惨的。”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梭伦改革前的雅典平民不是城邦公民B. 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开始于梭伦改革C. 狭小的城市国家为雅典民主提供条件D. 工商业发展是雅典民主发展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ABC项均是材料提到的,但不是实质。根本是经济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工商业发展是雅典民主发展的基础”是实质,故D项正确。11. 史载:公元前6世纪中叶,罗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将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3个氏族部落分为4个城区部落和15(或16)个乡村部落,规定凡在地域部落登记入册的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这一改革A. 增强了罗马国家公民的力量B. 吸收了雅典梭伦改革的精髓
13、C. 是罗马国家法制建设的开端D. 刺激了罗马国家的对外扩张【答案】A【解析】【详解】塞尔维乌斯改革,打破了氏族制的藩篱,按照地域部落划分公民,吸收大批自由民为公民,扩大了罗马公民集体的基础,增强了罗马公民的力量,故A项正确;雅典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氏族部落的是克里斯提尼,而非梭伦,故B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塞尔维乌斯的这一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氏族制,但并没有体现法制方面的建设,故C项错误;塞尔维乌斯改革是罗马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占有制社会的重要历史事件,打破了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旧的部落制度,无法体现刺激罗马国家的对外扩张,故D项错误。12. “法律条文没有
14、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 重视法律程序B. 保留习惯旧俗C. 强调法官至上D. 体现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征。依据材料可知,罗马法规定,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这说明罗马法高度重视法律程序。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习惯旧俗下贵族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材料中并未体现;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而非要强调法官至上;D选项错误,罗马法律强调的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而公民
15、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平等。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3.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规定,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选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
16、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4. 某校邀请一学者做报告,报告主题如图海报。下列各项适合出现在海报上“内容”一栏的是()A. 英国的两党及其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B. 美国的两党制及其对独立战争的影响C. 英国的两党制促进了君主立宪的形成D. 美国两党对垒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正确;英国的两党虽然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但是本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政党,排除A;美国的两党制形成于独立战争后,排除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形成在两党制之前,排除C。1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
17、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这一规定( )A. 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B. 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C. 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D. 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移民国家,这一规定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故A正确。这一规定不会导致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故B排除。材料内容与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无关,故C
18、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故D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16. 法国1791年宪法第二条规定:“一切权力只能来自国民,国民只得通过代表行使权力。法国的宪政是代议制;代表就是立法议会和国王。”依据这项条款,法国建立的政体应是A. 君主专制政体B. 君主立宪制政体C. 议会共和制政体D. 三权分立共和制政体【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一切权力只能来自国民法国的宪政是代议制”“代表就是立法议会和国王”,可知保留世袭国王,但存在民主机构议会,说明法国是君主立宪制而非君主专制,故排除A,B符合题意;由材料“代表就是立法议会和国王”,
19、说明国家元首是国王,而共和政体是不存在国王的,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 俾斯麦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而到1890年皇帝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丢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这表明在当时的德国A.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B.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C. 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D. 宰相形同虚设【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AC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皇帝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丢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说明D项错
20、误。18. 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A. 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时的形势B. 有利于坚定抗日信心C. 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D. 反映了中国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已经完成明治维新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从材料“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可知,可以体现出当时国人盲目自大心态,故D项正确,A项错误;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D。19. 义和团被帝
21、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很多主张立宪的人士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纷纷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A.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迷梦B. 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C. 中国人民彻底认清清政府本质D.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答案】B【解析】由于义和团的失败,导致国人对于清政府腐败的认识更加明确,“纷纷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开始发展,故B项正确;A与材料反清朝信息不符;C中彻底说法绝对;D中属于辛丑条约内容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20.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
22、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事实能够支持这种说法的是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指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是指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故D项正确;也与南京有关,但是不符合起点与终点的说法,故排除ABC。21.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A. 它是中国的“文艺复兴”B. 它是中国从传统走
23、向现代的转折点C. 它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D. 它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强调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故D正确;“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属于现代化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属于文明史观,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22.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4、A.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 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 革命党人势力壮大【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两个时间点“1895”和“1900”。前者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当时维新变法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后者则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当时清政府勾结列强绞杀了义和团运动,已经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众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得到社会舆论的同情。故B项符合题意。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 总统制B. 联邦制C. 君主立宪制D. 责任内阁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
25、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4.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A. 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B. 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C. 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D. 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因为中共一大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因此最接近当时、当地的原始材料才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考点:中共一大点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
26、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5.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 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 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 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D. 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即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时共产党人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致使革命力量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采取了“左”倾冒险主
27、义方针是在土地革命或者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项中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是指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不符,排除。D项是在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之前,左倾路线领导人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八七会议。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26.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
28、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
29、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答案】(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说明: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或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2)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
30、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解析】【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可官僚政治集权,从权利和世袭角度分析变化即可。说明:联系所学知识,从秦代相权制约皇权角度说明;从思想角度说明汉代制约皇权的因素;隋唐从三省六部制的角度分析制约皇权因素。(2)依据材料“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知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1、材料一材料二梭伦主宰政事之后通过禁止借贷以人身为担保使平民获得了自由,既在当时也延续至将来,他还制定了法律,取消了一应私人与公众的债务,这一举措被称为“卸担”,意即卸去人们身上沉重的负担。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三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分别反映了什么文明形态?(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梭伦为什么要“卸担”?又是如何“卸担”的?产生
32、了怎样的深远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影响。【答案】(1)制度:君主专制;民主政治。文明形态: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2)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颁布解负令。解除了雅典公民中平民最沉重的负担,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限制土地兼并;巩固了城邦体制,为民主政治奠基。 (3)特点:直接民主、轮流执政。局限: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影响:古希腊民主政治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中图一、二提到,三省六部制和雅典民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属于君主专制;雅典民主制度属于奴隶
33、制民主政治。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分别反映了什么文明形态:前者反映了大河文明;后者反映了海洋文明。(2)据材料二提到,通过禁止借贷以人身为担保使平民获得了自由取消了一应私人与公众的债务,这一举措被称为“卸担”,意即卸去人们身上沉重的负担,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梭伦为什么要“卸担”: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阶级矛盾尖锐。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梭伦又是如何“卸担”的:颁布解负令。解除了雅典公民中平民最沉重的负担,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为民主政治奠基。(3)根据材料三提到,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
34、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直接民主、轮流执政。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影响: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影响28. 近代中国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波澜壮阅,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虽然都是农民起义,但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不过从历史潮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1)为什么说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结合史实,从资政新编和义和团运动的口号,简要说明“太
35、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材料二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伏彼起,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相继发生。但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的“很大不同”并结合史实,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烙印”。【答案】(1)原因: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或答反封建反侵略)进步性: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而义和团主张扶清灭洋,盲目排外不能顺应时代潮流。(2)“很大不同”:义和团只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并不要求推翻清政府。而辛亥革命是一场
36、资产阶级革命,主张武装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时代烙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或答反封建反侵略)进步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资政新篇,这一纲领文件中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一主张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义和团运动中以“扶清灭洋”为旗号,盲目排外,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因此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2)“很大不同”:从两次运动的口号、运动矛头所指以及运动的政治目标可知,义和团只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并不要求推翻清政府。而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张武装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时代烙印”: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过程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且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因此五四运动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特征,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