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有丝分裂一选择题1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以及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依次是( )细胞分裂 ATP 蛋白质AB C D2真核细胞直径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细胞的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 )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 相对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 相对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A B C D3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内所有体细胞都处在细胞周期中B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组成C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经历的时间比分裂期所经历的时间要短4上图中表示连续
2、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和为一个细胞周期B段结束后DNA分子数量增加一倍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段D和为一个细胞周期5下列关于一条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有一个着丝点B只有一条染色单体C都有二条染色单体 D只有一个DNA分子6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应该是( )A两条染色体 B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一条染色体C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的一条染色体 D各含一条姐妹染色单体的两条染色体7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三者数量之比为1:2:2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前期和中期B中期和后期C后期和末期D末期和前期8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高等
3、植物细胞,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可表示为下图所示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中心粒移向两极B着丝点分裂C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DNA分子进行复制9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成为染色体和染色体成为染色质的过程依次发生在A间期和末期B前期和末期C中期和后期D后期和前期 10在细胞分裂过程,纺锤体的作用是( )A使染色质变成染色体B形成细胞板C使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离D牵引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1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细胞内两组中心粒的行为特点是( )A一组位置不变,另一组移向细胞另一极B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C由星射线牵动两组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D每组的
4、两个中心粒中,其中一个不动,另一个移向细胞另一极12在高倍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B赤道板、染色体、纺锤体C细胞壁、染色单体、纺锤体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13细胞周期中,纺锤体形成和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的时期分别是()A间期和中期B前期和末期C中期和后期D前期和中期 14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2条染色体,其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A8条B16条C32条D64条15.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细胞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相关的酶B在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在中期,线粒体为DNA的复
5、制提供能量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赤道板形成有关16小麦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着丝点数目是( )A42个B21个 C84个 D7个17右图所示为植物根尖细胞在细胞分裂时的不同阶段,哪一项表示细胞分裂各阶段的正确次序( )ABCD18染色质呈现在细胞分裂的( )A间期、前期、中期B中期、后期、末期C中期和后期D间期和末期19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与前期细胞比较,则后期的细胞中()A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B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C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D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不变20下列各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
6、是( )二非选择题21下列A图中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动态变化,B图中表示该细胞处于某一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回答:(1)A图中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 。(2)B图表示的细胞进入下一个分裂时期的特点是 。(3)从B图可以判断该生物属于动物还是植物 ,判断的依据是 ;B图所示细胞分裂的时期相当于A图中的 。(4)B图细胞在A图中bc和cd段的时期中含有的DNA量之比为 ,染色单体数目分别是 和 条。(5)请在右图坐标内绘出a至e时期的细胞中DNA的变化曲线。22某同学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细胞模式图。(1)请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2)请绘制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内染色单体数的变化曲线。23. 下图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某一时期的模式图,据图回答:(1)该细胞属于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此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2)此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3)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细胞内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主要特征是 。(4)它进入分裂期的前期时,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5)在其刚形成的子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