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兰州市2019届高三3月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19.31.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周天子选派亲族、功臣到王畿之外的地区建立诸侯国。其作用体现在A. 确保了宗法制的实施B. 削弱了官僚、贵族的势力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因为西周都城地处偏远,不利于对地方的控制,所以“选派亲族、功臣到王畿之外的地区建立诸侯国”,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宗法制,故A错误;分封诸侯国的目的是加强对边疆的统治,故B错误;西周并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
2、分封制。西周为扩大统治区域,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分封制,将王族、功臣等分封到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建立诸侯国。2.土地兼并往往导致社会矛盾频发,统治者虽然采取措施,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但始终不能阻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在于A. 封建土地私有制B. 社会动荡不安C. 豪强地主势力阻挠D. 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土地兼并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故A正确;社会动荡不安会加速土地兼并,但不是根源,故B错误;豪强地主势力阻挠不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故C错误;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需要限制土地兼并,与材料要求不符,故D错误。3.翰
3、林在唐朝为艺能之士(书、画、弈棋等)待诏之所,唐玄宗时,命文人之士居翰林中,分掌制诰。北宋时,翰林学士设为专职。至明中叶后,则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由此说明A. 人才选拔来源扩大B. 翰林的权位越来越重C. 行政决策失误减少D. 翰林的地位每况愈下【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翰林在唐朝为待诏之所,唐玄宗时分掌制诰至明中叶后,则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可知翰林学士的权位越来越重,故B正确;材料未体现人才选拔来源,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行政决策,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翰林地位的上升,不是每况愈下,故D错误。4.我国古代在对官员的选任和管理上实行人事回避制度,主要是亲属回避、地
4、城回避和职务回避。人事回避制度正式确立于两汉,发展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回避制度A. 导致了人才匮乏的局面B. 消除了血缘、地城观念C. 杜绝了吏治腐败的现象D.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正公平【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回避制度包括“亲属回避、地城回避和职务回避”,其目的是加强吏治,维护社会公正公平,故D正确;回避制度与人才选拔无关,不会导致人才匮乏,故A错误;B项的“消除”和C项的“杜绝”说法绝对,故BC错误。5.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量种植。“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当时中国A. 农
5、业商品化趋势加强B. 棉纺织业取代传统丝织业C. 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D. 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量种植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可知受世界市场需要的影响,江浙地区的农民大量种棉,反映了农业商品化趋势的加强,故A正确;B项“取代”说法绝对,棉纺织业规模超过传统丝织业,故B错误;C项“完全”说法绝对,故C错误;农村产业结构仍以农业为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自然经济的解体。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江浙地区大量种植棉花,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6
6、.“近数十年来,新兴的工业,亦非少数,惜乎兴起之初,未有通盘计划,而任企业之家,人自为战,大多数偏于沿江沿海。民国二十六年战事起后,被破坏的,竞达70%。”材料表达的观点是A. 民族工业的发展速度较快B. 国家工业布局应考虑均衡性C. 沿江沿海不适宜发展工业D. 工业被战争破坏的非常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未有通盘计划人自为战,大多数偏于沿江沿海民国二十六年战事起后,被破坏的,竞达70%”可知民族工业兴起之初缺乏统一布局,战争时期都被破坏,所以国家应对工业布局统一规划,维持东西平衡,防止被破坏,故B正确;材料未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故A错误;沿江沿海工业被破坏是因为战争,不是沿江
7、沿海不适宜发展工业,故C错误;工业被破坏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材料强调吸取工业被破坏的教训,统一布局,协调发展,故D错误。7.美国财富杂志曾在香港回归前预言“香港已死”。十年后,财富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这一变化表明A. 香港回归前后没有本质区别B. 中美关系由对抗逐步走向正常化C. 肯定中国对香港实行的政策D. 中英双方和平签署联合声明【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香港回归前预言香港已死”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并不看好香港回归中国后的经济发展趋势,而“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说明中国对香港的政策维持了香港的持续繁荣与稳定,这一变化实际上体现了西方对中国香港政策的肯定,故C正确;
8、A项“香港回归前后没有本质变化”说法错误,领土主权出现本质变化,香港由英国殖民地变为中国特别行政区,故A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是197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中英双方和平签署联合声明是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8.在我国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高中以俄语取代英语。1964年,国务院批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1978年英语被列入高考考试科目。这变化主要基于A. 外语教师资源的变化B. 中国教育体制的变革C. 中国外交环境的变化D. 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高中以俄语取代英语”的原因是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
9、阵营;“1964年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是因为中苏关系的恶化,“1978年英语被列入高考考试科目”是中英关系的正常化和改革开放的结果,所以英语地位的变化反映的是中国外交环境的变化,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外语教师资源的变化,故A错误;材料与教育体制变革无关,故B错误;材料变化的原因受到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外交政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走一边倒的外交道路,全面学习苏联;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和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在改善,外语语言和翻译外国书籍的变化都是外交政策变化的反映。9.古希腊时期,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
10、应受他人统治。于是,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是A. 实行自我独立的管理方式B. 妇女拥有公民权力C. 禁止把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D. 公民轮番当统治者【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可知解决的办法是每个人轮流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即实行轮番而治,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自我独立的管理方式,故A错误;雅典的民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包括妇女,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平民欠债未还,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直接民主、轮番而治,其中轮番而治指的是每个公民轮流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10.法国启蒙思想家经常谈论中国儒学。培尔说:“中国的无神论永远没有阻止
11、中华民族的形成和生存”;伏尔泰认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启蒙思想家意在A. 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B. 借助中国文化,批判天主教会C. 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D. 崇尚儒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国的无神论永远没有阻止中华民族的形成和生存”和“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可知两者都强调中国文化反对神,结合启蒙运动相关史实可知是启蒙思想家意图利用中国文化反对欧洲天主教会,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思想反对天主教会,进行政治变革,不是维护法国社会秩序,故A错误;材料与促进东西方交流无关,故C错误;启蒙思想家
12、并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故D错误。11.1932年,英国在渥太华召开英联邦和殖民地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其主要内容是:运往自治领、殖民地的英国工业品要相应地受到优待;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其目的是A. 利用宗主国优势摆脱经济危机B. 压制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C. 为实现霸权主义奠定经济基础D. 解决国际间经济贸易摩擦【答案】A【解析】【详解】由协定内容可知英国自治领、殖民地和成员国的商品降低关税,而成员国外的商品要征收高关税,说明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结合时间“1932年”可知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故A正确;材料是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
13、贸易保护政策,与压制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无关,故B错误;材料与霸权主义无关,且此时美国逐渐取代英国在全球的地位,故C错误;材料中的贸易保护会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19291932年经济危机。为缓和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上不同的道路,如英国走上了贸易保护主义道路,提高进口关税。12.欧洲宪法条约草案第181条规定:“欧洲联盟促进在尊重各成员国民族多元性、地区多样性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他们的文化,并强调继承共同文化”其主导思想是A. 文化的多元性是欧盟存在的基础B. 欧洲联盟多元文化间应当相互融合C. 地域的多样性是欧盟成立的前提D. 建立基于多元文化之上的共同文化【答
14、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欧洲联盟促进在尊重各成员国民族多元性、地区多样性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他们的文化,并强调继承共同文化”可知欧盟强调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之上继承共同文化,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多元文化与共同文化的统一,ABC都只体现了多元文化,不全面,故AB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欧盟。欧盟是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共同文化,强调多元文化与共同文化的统一,本题宜采取排除法,ABC三项都只强调多元文化,不全面。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
15、的所见所闻。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此书先后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
16、海外华侨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重印本和翻印本。摘编自红星照耀中国简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德加斯诺采访时中国的政治形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红星照耀中国在国内外广泛传播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红星照耀中国出版所起到的积极意义。【答案】(1)国民政府统治,国共两党十年对峙;国民党围剿失败,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进入新局面;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2)十月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世界关注20世纪的中国,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1938年,
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建立,国内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香港和海外华侨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翻译为中文,书名改为西行漫记。(3)红星照耀中国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价,有利于得到国内外人民的支持;有利于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解析】【详解】(1)由材料“1936年6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可知当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达陕北,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此时日本对中国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由材料“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
18、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可知是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真实生活的需要;由材料“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可知书名翻译为中文,且国内及海外华侨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推动了此书的流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也加深了民众对共产党的认同。(3)由材料“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可知红星照耀中国客观的报道了陕甘宁边区的中国共产党,宣传了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有利于扩大抗战力量,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因此它
19、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情况和价值观。这是一个喧嚣的城市社会,它建立在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的利润丰厚的贸易基础上。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致富。到1400年左右,威尼斯商人的船队由28000人操作的大帆船组成。意大利其他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比萨和罗马的情形也差不多。航海家达伽马1498年在印度加尔各答港的登陆给意大利经济以沉重打击,它结束了意大利在贸易上的垄断地位。1502年,威尼斯人在亚历山大港进口的香料价值由原来的350万英镑下降至100万英镑。1560年佛罗伦萨的毛织品产量是30000匹,但在1590年是20000匹,到1650年则只有6000匹。于是,
20、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了。摘编自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言之有理。)【答案】评分参考标准【启示示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兴衰更替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复兴要有底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商贸中心的转移影响巨大”。等等。(1)观点鲜明,与材料有关。(2)至少运用一个合理的世界史知识来说明启示。(3)史论结合,言之有理。(4)逻辑清晰,语言流畅。【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首先审题,要求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其次提炼观点,由材料“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它建立在繁
21、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的利润丰厚的贸易基础上”可以得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结合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使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被破坏进行论述。论述时要史论结合,言之有理。请从下面所给的45、46、47三道历史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标清题号,并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1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战国时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
22、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胡服骑射”的推广,开创了我国古代骑兵史上的新纪元,从此我国军事史中除车兵、步兵和舟兵外,出现了骑兵这一崭新的兵种。同时,它也改进了军队的服饰装备。着胡服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强化了实用功能,使“习胡服,求便利”成了我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施促进了各地区,尤其是中原汉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摘编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3、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胡服骑射”改革的重要影响。【答案】(1)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赵国力量薄弱;赵国与东胡、匈奴为邻,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和骑兵的优点;为了富国强兵,增强军队战斗力。(2)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力量;军队兵种增加,出现统一的军服;弱化了服饰身份标志功能,实用性成为服饰发展的趋势,影响中国人的衣着习惯;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各民族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解析】【详解】(1)由材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可以得出赵国国力薄弱;由材料“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可以得出赵武灵王了解胡人军事服装的优势;由材料“为了富国
24、强兵”可以得出赵武灵王想富国强兵。(2)由材料“开创了我国古代骑兵史上的新纪元”可以得出增加了军种;由材料“胡服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强化了实用功能”可以得出弱化了服饰身份标志功能,实用性成为服饰发展的趋势;由材料“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施促进了各地区,尤其是中原汉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可以得出促进了民族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也提高了赵国的军事力量。16.【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马里亚纳海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之间的一次海战。1944年6月,美军兵发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不得不动用其两年来积蓄的全部力量,发动战略决战“阿号作战”(美
25、方称“马里亚纳海战”)。经此一役,日本海军损失了3艘大型航母、舰载机600余架,主力航空母舰损失惨重,舰载机消耗殆尽,丧失西太平洋制海权,使之无法在4个月后的莱特湾海战派出飞机支持舰队。美军大获全胜,接下来美军B29轰炸机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到当年10月莱特湾之战后,日本联合舰队再也无力改写战局。随后美军更逼近日本本土,山穷水尽的日本海军只有依靠“神风特攻”“菊水作战”的血肉之躯抵挡以先进科技和正确战略作为支撑的进攻者,最终伴随着“大东亚共荣圈”和“大日本帝国”迷梦的终结走入了历史。摘编自刘怡联合规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马里亚纳海战发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6、分析马里亚纳海战的历史意义。【答案】(1)美军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转守为攻;日本法西斯处于守势,加强马里亚纳群岛防务,顽固抵抗;美军为削弱日本的战争实力,加速结束太平洋战争。(2)日本联合舰队被摧毁殆尽,粉碎了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有力地支持了欧洲反法西斯战场,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鼓舞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解析】【详解】(1)结合材料“1944年6月,美军兵发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不得不动用其两年来积蓄的全部力量,发动战略决战阿号作战”和二战期间相关史实可知美国在太平洋战场掌握优势,为削弱日本军事实力,加速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发动了战争;而日本为了抵抗美军的进攻,
27、加强防务。(2)由材料“经此一役,日本海军损失了3艘大型航母、舰载机600余架,主力航空母舰损失惨重,舰载机消耗殆尽,丧失西太平洋制海权”可以得出日本联合舰队被摧毁,打击了日本的军事力量;由材料“美军大获全胜,接下来美军B29轰炸机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可以得出美军大获全胜,支持了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士气。1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刘铭传,清朝名臣。1884年,中法战争的战火烧到祖国宝岛台湾,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他领导台湾军民成功地进行了抗法保台反侵略战争。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被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商务印书馆曾出版袁克吾所
28、著台湾一书,作者在其专著中论述刘铭传之成就说:“刘为安徽合肥人,富于创造力,思想稳健,饮酒赋诗,有儒将风。治台之声誉载道,东西人士皆敬之。任职之时,劈头计划,即移台南之政厅于台北,以为省会。划一民地番界,招抚内山之番人(原住民)垦开荒地。设学校,以致番童。尝抱德以怀之,威以畏之之义临番人。此外如军备之整顿,交通之扩张,农工商业之奖励,无不次第举行,是为台湾进化时代。”摘自刘铭传对台湾的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抗法保台取胜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对台湾建设的重要贡献。【答案】(1)清政府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态度;台湾人民的大力支持;刘铭传个人能力。(2)将
29、省会由台南迁移到台北,加强行政管理;团结少数民族,发展生产,提高原住民知识水平;推动台湾农工商、交通事业的发展;整顿军备,加强海防。【解析】【详解】(1)由材料“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可以得出清政府主张抗击法国侵略者;由材料“他领导台湾军民成功地进行了抗法保台反侵略战争”可以得出台湾军民的支持及个人杰出的军事才能。(2)由材料“移台南之政厅于台北,以为省会”可以得出将省会由台南迁移到台北,加强行政管理;由材料“划一民地番界,招抚内山之番人(原住民)垦开荒地。设学校,以致番童”可以得出团结少数民族,发展生产,推动原住民的教育;由材料“军备之整顿,交通之扩张,农工商业之奖励,无不次第举行”可以得出推动台湾农工商、交通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