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基础达标(限时5分钟)1.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刻石记功,其中的一段刻文曰:“六王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这段刻文旨在说明秦始皇()A. 有统一全国的雄心B. 不满六国之间的纷争C. 平定六国的合理性D. 对六国残余有所防范2. 汉书主父偃传记载:“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下列内容与材料中颂扬的历史人物相符合的是()A. 创立皇帝制度B. 推行分封制C.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D. 实行井田制3.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
2、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A. 秦朝疆域辽阔B. 秦朝统一货币C. 秦朝统一文字D. 秦朝统一度量衡4.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体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 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B. 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 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D. 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5.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欲拜故秦骑士李必、骆甲为骑将,两人以“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相拒。有学者据此推论,秦朝的统一
3、形态是不完善、不完备、不彻底的。该推论的研究视角是()A. 军事制度B. 法律制度C. 政治制度D. 文化心理素养提升(限时12分钟)6.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A. 西周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 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C. 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 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尊7. 1975年在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啬夫(古代官吏名)被调任其他官府,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任用到新任
4、官府。这一规定旨在()A. 强调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B. 提升基层官吏的责任意识C.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D. 允许地方官大胆任用亲信8.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秦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制度设计是()A. 皇帝制度B. 三公九卿制度C. 郡县制度D. 郡国并行制9. 右图为出土的写有法律条文的秦简。此外秦李斯泰山刻石曰:“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反映秦朝()A. 法律严酷B. 无为而治C. 以法治国D. 重儒尊法10. 诗人章碣的焚书坑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对诗意理解准确的是()A. 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
5、源B. 文化专制未达到预期目的C. 焚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D. 焚书坑儒引发了农民起义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赢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曾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策)
6、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2)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基础达标1. C【解析】根据材料,六王“专”“贪”“暴虐恣行”,导致内忧外患,而消灭六王是“义”“诛”,灭“乱贼”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刻文旨在说明秦始皇平定六国的合理性,C选项正确。2.
7、A【解析】“并吞战国,海内为一”说明是秦始皇的贡献,他创立了皇帝制,故选A项。3. 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推行了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等。因此,我国形成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益于秦朝统一文字,故C项正确。4. C【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分封制,而秦代的“独制”指的是郡县制。郡县制之下,郡守与县令不是由地方推荐任职的,也不是世代镇守地方,故排除A、B项;郡县制之下,郡守与县令都是由君主直接任命的,故选C项;县令由君主任命,而不是由郡守任命,故排除D项。5. D【解析】根据材料“臣故秦民
8、,恐军不信臣”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军大多为六国后裔,在心理上无法接受秦将的领导,反映出秦朝时六国后裔对秦文化没有认同,故D项正确。素养提升6. D【解析】据题干所述,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故D项正确。7. C【解析】材料“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任用到新任官府”说明,这一规定旨在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故选C项;这一规定强调的是对地方官员任命后的管理,排除A项;这一规定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增强官员的责任意识,排除B项;材料规定不准地方官任用亲信,排除D项。8. C【解析】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
9、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据此秦始皇听取了廷尉李斯的意见,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皇帝制度指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朝设立的中央官制,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而材料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项;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9. C【解析】材料强调法律对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未提及法律严酷,故A错误;秦朝重法,故B错误;秦朝颁布秦律,并通过秦律规范社会秩序,故C正确;秦朝焚书坑儒,故D错误。10. B【解析】诗句含义为“焚书坑”里的书灰还没冷呢,山东就已经有反秦的“叛乱”了;而(终于覆灭强秦的)项羽、刘邦等人也都不属于“讥议朝政、蛊惑民心”的读书人之列啊!这表明尽管秦朝实行了文化专制,愚弄人民,但结果仍无法维持其统治,只会加速秦朝灭亡,该诗是对秦朝统治的辛辣讽刺,故B项正确。11. (1)原因:秦地理位置优越,内部相对稳定;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秦国远交近攻,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2)焦点:如何管理地方(或者是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措施: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