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6KB ,
资源ID:8185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1857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八单元 第47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后提升.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八单元 第47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后提升.doc

1、第十八单元第47讲一、选择题1(2021四川绵阳模拟)老子、“六经”、论语等早期文献,透露出雍容、华贵、高雅、宁静的气质。战国中期以后的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显示了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这种变化反映了()A百家争鸣趋向吸收融合B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C礼乐制度淡出历史舞台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答案】D【解析】材料“老子、六经、论语等早期文献,透露出雍容、华贵、高雅、宁静的气质”反映了对周王朝统治秩序的维护,材料“战国中期以后的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显示了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反映了赢得兼并战争胜利的要求,这种转变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追求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心理,故D项正确;材

2、料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著作体现社会心理的特点,而非各流派主张的关联,排除A项;材料体现民众对大一统政治理想的追求,而非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排除B项;文化心理的转变不能体现礼乐制度的淡化,排除C项。2(2021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先秦时期,儒、道两家都提出了“致太平”的理想,但此时“太平”社会理想还处于萌芽时期。汉代,“太平”社会理想上升为官方的政治思想;汉武帝以后,“太平”“致太平”和“兴太平”等概念开始频繁出现。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先秦“太平”思想已占主流B汉武帝抬升了儒学地位C董仲舒改造了传统儒学D西汉大一统政治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董仲舒对传

3、统儒学进行升级改造,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此汉武帝以后,“太平”“致太平”和“兴太平”等概念开始频繁出现,故C项正确;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B、D两项属于政治因素,不属于直接原因,排除。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魏晋玄学家经常就一些哲学问题反复辩论和析理,称之为“清谈”。魏晋清谈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求理,二是娱乐,而平等原则贯穿其中。这表明魏晋玄学()A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B抬高道家社会地位,宣扬逍遥脱俗C反映了程朱理学的精髓D建立儒家伦理思想,树立自身权威【答案】A【解析】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阶级矛盾激化,纲常名教受到冲击,倡导“求理”“平等”等原则的魏

4、晋玄学应运而生,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是魏晋玄学倡导的“清谈”,而非道家倡导的逍遥脱俗,排除B项;程朱理学是在宋代形成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儒家伦理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建立,排除D项。4(2021山西晋中调研)唐朝时,李翱提出了包括人性论和道德修养方法的复性学说。他认为人“性善情恶”,可通过“弗虑弗思”和“其心寂然”的“渐悟”过程,最终达到“顿悟”的“至诚”境界,来恢复人善的本性。据此可知,这一学说()A有利于儒学体系的重建B开启了经世致用的思潮C标志着心学体系的建立D形成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弗虑弗思和其心寂然的渐悟过程,最终达到顿悟的至诚境界”可知,李翱

5、的复性学说吸收了佛教观点,这为宋代理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潮是在明末开启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心学在宋代出现,排除C项;“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是宋代理学的主要思想,排除D项。5(2021山东大联考)宋代以前,儒家“以情欲论性”,而宋代理学家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理气论性”的新思路,将人性定义为“仁义礼智信”,创立“循性”修养方法论。宋代理学这一思想()A颠覆了传统儒学理论B完善了儒学的哲学体系C否定了性善论的学说D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答案】B【解析】宋代以前儒家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以情欲论性”,其不足在于无法确认人性孰善孰恶及善性、恶性之根源,而“以理气论性”从本体

6、论和形而上学的高度分析了人性之本原与实质,将人性定义为“仁义礼智信”,彻底地解决了人性善恶难辨的问题,完善了儒学的哲学体系,故B项正确;宋代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排除A项;根据材料“将人性定义为仁义礼智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因此宋代理学认为“人性本善”,排除C项;宋代理学强调理先于气而存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排除D项。6(2021北京模拟)黄宗羲提出“夫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亦无不备矣”,他赞颂古代学者“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由此可知,黄宗羲强调()A以民为本B个性解放C经世致用D道德自

7、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可知,黄宗羲认为古代学者的著述从大的方面来说是用来治理天下的,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民用的,没有空洞无用的言论,反映了黄宗羲对古代学者著述的实用价值的赞颂,表明黄宗羲强调经世致用,故选C项。7(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1923年2月,生命哲学的信奉者张君劢批评五四运动以后流行的“科学万能”思想,强调中国文化重建取决于以文艺、宗教、伦理、哲学等为代表的“人生观”。这说明()A全盘西化的倾向得以扭转B科学救国思潮宣告破产C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D救亡运动进入理性阶段【答案】C【解析】材料中张君劢批判“科学万能”思想,强调

8、“人生观”,推崇生命哲学,说明此时中国思想界出现各种救国思潮,这是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张君劢的个人观点,不能说明思想界的整体倾向,排除A项;张君劢批判“科学万能”思想,与科学救国思潮没有关系,排除B项;材料所述内容是张君劢对“科学万能”思想的批判,没有涉及救亡运动,排除D项。8(2021湖南六校联考)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成立之初确立“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宗旨。1921年1月,新民学会多数会员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要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达到此目的。新民学会宗旨的变化是由于()A北洋政府统治腐朽黑暗B

9、中国人救亡意识的增强C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宣传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答案】D【解析】新民学会成立之初的宗旨是从学术入手,改良人心风俗,而到1921年1月却变成“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改造中国与世界”,带有强烈的马克思主义色彩,原因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故D项正确;19181921年一直是北洋政府进行统治,统治的腐朽黑暗不是新民学会宗旨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新民学会的宗旨都是为了救国,仅是方式方法不同,且仅代表毛泽东与蔡和森等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无法体现所有中国人救亡意识增强,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7月,而材料时间是1921年1月,排除C项。9(2021河北衡水联考)春秋

10、战国时期,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庄子倡导“乘物游心,亲近自然”,韩非子强调“抱法处势”。蕴含在这些思想中的共同追求是()A获得彻底的精神自由B解决民众基本的生存问题C实现理想的社会人格D建构稳定和谐的礼乐秩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范,庄子倡导要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才能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而韩非子强调要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这些思想都蕴含着对建立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理想的社会人格的追求,故C项正确;在三者的思想中只有庄子追求获得彻底的精神自由,排除A项;民众的基本生存问题指民众的衣食住行

11、,而三者的主张都是人与社会的和谐或者建立某种社会秩序,排除B项;建立和谐礼乐秩序是孔子的主张,不符合庄子和韩非子的追求,排除D项。10(2021四川宜宾模拟)在列强的屡次侵犯之下,近代中国人感受到挫折与沮丧。龚自珍指陈中国本身的毛病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魏源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缘故。据此可知,两人的思想()A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缘故”可知,两人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他们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

12、会变革,故D项正确;龚自珍的思想侧重于“反求诸己”,魏源着眼于“知彼”,排除A项;龚自珍与魏源都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主张也没有脱离自身阶级局限,排除B项;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是“体”,这与材料中龚自珍的思想不符,排除C项。11(2021山东德州质检)1670年,法国国王“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建了一座“中国宫”。 整座“中国宫”的檐口、楣柱、墙角和四边的屋顶都贴着艳丽的瓷砖,室内充满了中国的青花瓷器和中国丝绸。这反映出()A中西方文明之间相互借鉴B中国建筑水平高于法国C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D中学西传思潮逐渐兴起【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时法国

13、国王在凡尔赛建造了“中国宫”,并摆放中国的青花瓷器和丝绸,这体现了法国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借鉴及对中国物品的喜好,说明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可以体现西方社会对中华文明的借鉴,但体现不出相互借鉴,排除A项;法国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借鉴,并不表明中国建筑水平高于法国,排除B项;中学西传在丝绸之路开通后就已出现,排除D项。12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为了()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C借古讽今促进启蒙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答案

14、】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宣称儒家学说才是“理性宗教”,认为儒家学说足以取代当时西方盛行的宗教,其主要目的是借古讽今,促进启蒙运动的发展,故C项正确;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制,排除A项;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其目的是宣扬启蒙思想,并非为新教作舆论宣传,排除B项;伏尔泰推崇儒家学说客观上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但这并非伏尔泰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士人群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石介极力主张为文必须与倡扬儒家之道结合起来,要文道统一。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面对社会危机

15、,士大夫“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范仲淹上书皇帝,直陈天下危机,呼吁“变通”“更张”,发起了以澄清吏治为重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在上书中告诫“享国日久矣,此诚当恻担忧天下”,他发起的熙宁变法运动把宋代政治变革推向高潮。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士大夫开始非常自觉而积极地改变,以期回应“西潮”的挑战。1895年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思想,已经“与自强运动时期颇不相同,自强时期的求变求新,尚是相信中国的道统、中国的文化不可变,故其求变求新仅及于器物层面,而他们已经开始相信精神文化层面亦必须同时有所改变”。激进的变法者们为了挽救危亡,引入了从达

16、尔文、斯宾塞到赫胥黎的进化理论,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寻找新的正当性依据。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群体意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士大夫“回应西潮的挑战”的表现并指出其影响。【答案】(1)特点: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忧国忧民,具有忧患意识;主张改革、变革。成因:受佛、道冲击,儒学面临危机;儒家知识分子的传统;宋代长期和少数民族政权对峙,且处于劣势;宋代积贫积弱,面临严重危机。(2)表现:传播进化论,宣传物竞天择;提出变法革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影响:传播了民主思想,形成维新思潮;激发起人们的爱国思

17、想和民族意识,促进了民众的觉醒。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明代时期,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的积极应对,并不限于基层商人的层面。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同样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一方面,随着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文化

18、知识界出现了诸如泰州学派及李贽等进步的思想家,他们提倡人的个性,肯定人的物质欲望,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激烈变动中的下层平民的要求,特别是反映了那些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城市市民的要求,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陈支平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佛教的传播呈现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西方思想及科技日渐向外传播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指出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有哪些积极的应对。【答案】(1)原因: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有一定差异;佛教自身传播的需要。表现:附会中国本土文化思潮;采取易于民众接受的传播方式;迎合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对外殖民扩张。应对:明代的士大夫们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态度;进步思想家倡导与西方进行交流,提倡个性;下层平民和城市市民阶层对新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