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一 商鞅变法一、时代背景1政治格局:_瓦解、战国七雄形成,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2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各国先后进行变法。4思想文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5条件:秦国国君的大力支持;商鞅个人的才能和主观努力。宗法制二、变法的措施1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_。2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实行_;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3军事:
2、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4风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令”。县制土地私有制三、影响:秦国崛起1政治上(1)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爵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新兴的_成为维护秦国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2)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_政治体制。2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3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军功地主中央集权1商鞅变法的特点(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2)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重
3、、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的改革。(4)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2商鞅变法体现地主阶级意志(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这就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保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这样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封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3)推行县制,实际上废除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限,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加强了中央集权。考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社会背景(
4、1)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腐败,赋税繁重,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3)统治危机:北魏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沉重危机。2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_,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2)拓跋部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由游牧生活转向农耕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3)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吸收汉族_。黄河流域先进文化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作用措 施 内 容 作 用 均田制 将_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限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整顿吏治 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制定惩
5、治贪污的办法,实行_ 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了政权 国家控制俸禄制措 施 内 容 作 用 迁都洛阳 公元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 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之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革除旧俗 实行_与移风易俗,禁穿胡服,改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 促进了北魏的_,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制封建化1.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
6、、发展了汉族文化。(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巩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2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 富国强兵,建立封建统治 顺应民族融合趋势,巩固统治 主要 内容 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实行连坐法;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
7、励军功,按功授爵;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经济上推行均田制、租调制;政治上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和考核制度,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由平城迁到洛阳;风俗上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说汉语、改汉制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性质 加强地主阶级中央集权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封建化改革 成功 原因 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富国强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得到秦孝公支持;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与趋势;改革措施全面;冯太后支持;孝文帝本人改革意志坚定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进步性 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经济需要;变法
8、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社会生产力和封建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奠定了统一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顺应了时代潮流,加快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 考点三 王安石变法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北宋统治者实行“守内虚外”的军事部署政策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的形成。2阶级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起义不断。3民族矛盾尖锐: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4有利条件(1)以_为中心的“庆历新政”,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2)面对财政危机严重
9、、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进行变法。整顿吏治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具体作用目的 措施 内 容 作 用 经济:富国之法 改变积贫局面 _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政府的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较好配合,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市易法 在开封设“市易务”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均输法目的 措施 内 容 作 用 经济:富国之法 改变积贫局面 _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 募役(免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 青苗法目的 措施 内 容 作 用 经济:富国之法 改变积贫局面 农田 水利法 鼓励兴修水利
10、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方田 均税法 清丈土地,收取赋税 限制了隐田漏税行为,增加了政府收入 目的 措施 内 容 作 用 军事:强兵之法 改变积弱局面 _ 在各路设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保甲法 把农民编为保甲进行军事训练 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 保马法 鼓励百姓养马 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质量和数量 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 产量、质量得到提高 将兵法目的 措施 内 容 作 用 政治:育才之法 培养变法人才 改革科举 以经义取士 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培养了改革人才 改革学 校制度 改组太学,撰注教材 三、王安石变法的评价1根本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
11、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统治。2显著成效(1)_增加。(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3)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财政收入3不足(1)指导思想等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新法实行过于急进。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比较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背景 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发生在封建社会中期 根本目的 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为了挽救北宋王朝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实质 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结果 确立了封建制度,废除了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新法也基本被废除 相同点 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