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建议用时:35分钟)一、选择题1据史书记载,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约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约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C大禹之后,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王位代代相传,在同一家族中绵延接续,这正是材料所体现的内容,故选C项;“封邦建国”指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法制”是指用父系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说的是夏商两朝的共性,没有提及“嫡长子继承制”,排除D项。2商朝
2、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是商国周围的大小方国,其首领为侯、伯。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据此判断,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不同是()A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B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C实现了国家对土地的实际控制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商周时期未实行皇帝制度,不存在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土地的有关信息,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周王室将土
3、地与人民分给王族、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后代,这些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领导,与商朝的方国联盟相比,强化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D项正确。3(2020全国卷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D根据材料可知,楚国兼并周边地区,楚国国君要求周王提升爵位等级被拒,随后自封为武王,这说明分封制受到挑战,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礼乐制度走向瓦解,但当时这一制度仍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
4、度,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宗法制遭到破坏,但“开始解体”的说法不当,故C项错误。4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C题干中“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等关键信息说明了民间大量存在“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文化现象,这与宗法制有关,故选C项;A项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B、D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5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专
5、制皇权的不容逾越B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A只有皇帝一人能用“朕”,体现的是皇帝的独尊以及皇权的不容逾越,故选A项。6集解引苏林曰:“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秦始皇三十六年,在华阴平舒道有人对使者奉璧并诅咒“今年祖龙死”,于是始皇大怒,“使御史观望”。材料中秦御史的主要职责是()A负责监察工作B行使行政大权C掌握司法刑狱D组织史书编撰A“使御史观望”就是派御史去观察和监察。7嬴政登上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B太尉C郡守D县令
6、A依据“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可知,秦始皇为避免皇权被丞相架空或操控,设置官员监督丞相、限制相权。秦朝具有这一职能的是御史大夫,故本题选A项。8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A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给事中隶可以驳回诏书,反映了门下省的职能,故选A项;宋朝枢密院主管军政,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驳回
7、皇帝诏令的权力,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9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A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B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二府三司制都是众设宰相,分化事权,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10明朝废宰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受到制约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BA项与史实相背,排除;C、D两项与题干无关,且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明朝废宰相加强了君权,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故选B项。11“其
8、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A枢密院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D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军机处。“南书房”是清代官署名,A、B两项时间不符,排除;由“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可知该机构成员是由皇帝的亲信组成,应是军机处,排除C项,故选D项。12.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
9、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C题干材料反映了汉高帝十二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增多,而且从只有郡到郡、国都有,意味着封国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逐渐增多,甚至包括了一些封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A、D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B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下面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2)根据所学知识
10、,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优缺点。答案(1)方向: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最终皇帝掌握全国一切大权。(2)优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加强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文化等的交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一般能够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遇有自然灾害,可以调动全国人力和物力救灾、减灾;能够迅速增强国力等。缺点:把全国的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造成中央决策失误,导致全国范围的大灾难;权力的过分集中也容易形成暴政,不利于调动中央、地方等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等。14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1、。材料一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的军队之外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太祖自诛胡汪之后,遂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故解缙与胡广诸人,皆以讲读入阁办事,杨文定亦但以太常少卿入。不兼部臣,亦无散官。故其权甚轻。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后三杨在阁既久,渐兼尚书,其后散官加至保傅,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矣。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皇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与以前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什么主要区别?(2)根据材料二指出内阁逐渐“势重”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阁臣是否真的“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答案(1)制度:郡县制。区别: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免并向中央政府负责。(2)原因:有了“票旨”权(票拟权)。判断:不是。分析: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并没有宰相的地位和权力。(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