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高一学科历史总课时课题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_课时主备人上课时间学习内容及要求备 注1、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2、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3、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知识扫描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同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增强,割据一方,开始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唐朝三省六部制1三省的名称、职责:中书省(负责草拟文件)门下省(负责审批文件)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2.影响: 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
2、权的独尊. 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北宋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 参知政事-副宰相 枢密使-军事 三司使-财政元朝行省制度重点掌握1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3 行省制度的意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二、汉到唐的选官制度重点掌握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1.
3、察举制:汉朝选官主要方式,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终由中央予以任命的选官制度。(德才)2.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方式,但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门第)3.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出现于隋,在唐得到完善。(考试成绩)影响将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统治;将“天下英雄”诱入统治者的控制范围之中,广纳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明清时期八股取士阻碍了思想文化发展全真体验1、(2009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
4、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2、(2011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3、(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
5、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4、(2015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到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 )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 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5、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