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素养评价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解体 B.商品贸易活跃C.人口大量流亡 D.重农政策被废除【解析】选B。“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体现了商人的足迹遍及所有交通便利的场所,这反映了商品贸易活跃,故选B。A、C、D与题干材料无关。【补偿训练】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由此可见,西汉初期()A.在城市中禁止商品的流通和买卖B.在政治上采取了歧视商人的政策C.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商
2、业的发展D.我国对外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解析】选C。“(西)汉兴,海内为一”说明国家统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说明商业的发展,故选C。A、B、D与题干材料无关。2.(2020洛阳高一检测)唐代素有商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之称,两宋的商业发展已经超过了唐代。下列为两宋商业繁荣表现的是()A.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兴起 B.长途贸易发展比较快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解析】选C。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C。A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汉代,排除D。【补偿训练】明朝中期,江南
3、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A.政府管理商业发展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渗入农村【解析】选D。根据材料“农村出现”“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明朝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已经渗透到农村地区,引起了农村地区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及从商人口的增加,故选D。3.古代货币的形成和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面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纸币取代金属货币【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现象是货币的发展变化。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同时纸币的出现也是商品经济
4、发展的结果,故选C。A、B、D与图片无关。【拓展延伸】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政局是否稳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的状况;货币的统一、发展及新金融体系的出现;政府的政策调整。3.(2020全国卷)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解析】选B。结合图文信息可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货币得到发展的共同原因在于其本身具有商品流通媒质的作用,因此商品交换是其发展的内在原因,B正确。三类货币中商周时期使用的是贝壳,A错误,排除;货币的形制能够反映文化特色和不同时代的审
5、美,但其主要决定点应是其实用性而不应为是否美观,C错误,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尤其是金属货币得到较快发展,此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D错误。5.(2020徐州高一检测)如图为北宋燕文贵所画七夕夜市图,描绘了汴京城内“自安业界北头至潘楼竹木市”一带的七夕夜市盛景,“状其浩穰之所,至为精备”。该图反映宋代()A.城市商业高度繁荣B.草市交易通宵达旦C.专业市镇贸易发达 D.坊市制度逐步形成【解析】选A。通过材料“汴京城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商业繁荣景象,故选A。草市是农村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集市,排除B;汴京城是北宋都城,不是专业市镇,排除C;北宋时期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排除D。
6、【补偿训练】宋朝刘子翚在诗中写道:“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从“夜深灯火上樊楼”一句中,可分析得出宋代汴京商业活动的突出特点是()A.夜市繁盛,突破了时间限制B.“草市”兴起 C.管理严格 D.坊市分开【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从题干中的“夜深灯火上樊楼”可知夜市繁盛,突破了时间限制。其他选项均与题干内容无关。故选A。6.广志绎称:明代万历时,“天下马(码)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丝织品),淮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无所不有。这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繁荣 B.抑商政策废弃C.坊市制度形成 D.自然经济瓦解【解析】选A。由“币”“
7、粮”“盐”“米”等可知,明代万历年间市场上商品丰富,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7.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中外贸易往来B.重视海关税收征收C.维护外商经济利益D.废除“闭关锁国”政策【解析】选B。闭关锁国是指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而非禁止,故A错误;材料“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表明清政府比较重视海关税收的征收
8、,在广州成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清政府的重要财源,故B正确;设立广州“十三行”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非维护外商经济利益,故C错误;广州“十三行”的设立是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体现,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22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得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
9、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用元代的纸钞,铜钱的流通并不畅达。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的“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
10、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 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14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8分)【解析】第(1)题提取材料信息,从商品经济发展、“钱荒”、金属货币的缺点、金融信用事业的发展及科技进步等角度回答“原因”;结合所学回答“交子”出现的意义。第(2)题据材料二回答“变化”;比较两则材料,从多种货币并存、具有地域性特征和民间货币影响较大等角度回答“相同点”。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钱荒”严重;铁钱等货币流通不畅;金融信用事业的发展;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意义:推动政府货币改革;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2)变化:从民间禁用到成为合法货币,再到成为主导货币。相同点:多种货币并存;具有地域性特征;民间货币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