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
2、题 共44分)一.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4分)1. 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N2O2,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赖氨酸和1分子谷氨酸形成的二肽化合物中C.H.O.N原子数依次是( )A. 11、23、6、3B. 13、25、7、4C. 11、21、5、3D. 9、17、3、3【答案】C【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详解】由于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所以谷氨酸的分子式为C5H9NO4;1
3、分子赖氨酸和1分子谷氨酸形成的二肽化合物时失去1分子的水,所以二肽化合物中C、H、O、N原子数依次是6+5=11、14+9-2=21、2+4-1=5、2+1=3。故选C。2.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C. 生物膜系统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D. 各种生物膜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生物膜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结
4、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生物膜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融合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内质网膜可以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也可以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A正确;B、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B正确;C、生物膜是细胞膜、核膜及各种细胞器的膜的统称,肠系膜、视网膜等不属于生物膜,C错误;D、各种生物膜既各施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故选C。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B. 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
5、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几种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详解】A、大肠杆菌吸收K+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B、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确;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C正确;D、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在高浓度蔗糖溶液脱水死亡,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进入细胞的
6、结果,D错误。故选D。4.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C)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下释放CO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 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oCB. 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oC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
7、5C时该植物不能生长D. 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2小时黑暗,温度在30oC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oC时的2倍【答案】B【解析】【分析】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本题是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在读表时,要明确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为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量。看植物是否生长关键看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有机物的积累量=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详解】A、光照下吸收CO2(mg/h)量的最大值是在25,所以如果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5oC,A正确;B、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可以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当温度为25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3.75,呼吸作用消耗速率
8、为2.25,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有机物的积累量为(3.75-2.25)12=18,而在5、10、15、20、30、35时依据公式可得有机物的积累量分别为6、12、18、21、6、-6因此,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正确;C、不停地光照,35时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为3mg/h,能够正常生长,C错误;D、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可以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量是:(3.50-3.00)12=6(mg),10时积累的有机的量是:(1.75-0.75)12=12(mg),两者的比值为0.5,D错误。故选B。5. 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
9、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夜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中,并向3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的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A. 甲B. 丙C. 甲和乙D. 丙和乙【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产物是二氧化碳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产物是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详解】甲试管只含有细胞质基质,在有氧时,只能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只能产生
10、丙酮酸和H;试管乙只含有细胞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参与氧化分解,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试管丙中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6. 下列有关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凋亡和坏死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具有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的功能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对多细胞生物来说,体内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凋亡的状态A. 一个B. 两个
11、C. 三个D. 四个【答案】A【解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都会促使细胞癌变,错误;细胞凋亡具有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的功能,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对生物体是不利的,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错误;细胞癌变,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凋亡时没有细胞周期,错误;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贯穿了整个生命历程,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衰老和癌变的特征,并注意将两者进行区分;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注意与细胞坏死进行比较;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7.
12、 关于教材中相关实验选材及相关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时,低倍镜观察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深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B. 选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碘液或斐林试剂检验结果C.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中选择山柳菊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山柳菊没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及花小难以杂交实验等D. 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与蛋白质分开【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
13、不同: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HCl)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原理:(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较旺盛;(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不同,可用高倍显微镜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那个时
14、期;(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成深色。【详解】A、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在低倍镜下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区域观察,然后再换高倍镜观察,A错误;B、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必须保持恒温,而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的过程必须要加热,这会破坏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导致实验失败,而碘液检测淀粉时不需要改变温度,这是碘液相对于斐林试剂的优点,B错误;C、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中选择山柳菊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山柳菊没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及花小难以杂交实验等,C正确;D、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作为解离液,将细胞分散开,D错误。故选C。8.
15、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B. 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C. 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D.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H、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其中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C-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H-I表示受精作用;I-M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详解】等位基因分离、非
16、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故对应AC段,A正确;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是1:2,而GH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结束,着丝点已分裂,故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1:1,B错误;图示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且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C正确;HI 表示受精作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变异现象是减数分裂产生多种配子及随机结合的缘故,D正确。故选B。9.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观察F2,发现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两种性状,且其数
17、量比接近31.B. 由F2出现了31的性状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F2中有3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且其数量比接近121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
18、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详解】A、观察F2发现F2中出现了两种表现型,且表现型比例为31,这是实验现象,A错误;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提出的假说,B错误;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这是假说,C错误;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是演绎推理的过程,D正确。故选D。10. 玉米糊粉层的颜色受C和c、D(紫色) 和d(红色)
19、 、R(黄色) 和r(白色)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基因组合cc存在时,基因D、d控制的性状均不能表现出来,只要有基因C存在,基因R 、r控制的性状均不能表现出来。三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基因型为CcDdRr的植株自交,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A. 红 :黄 :白=12 :3:1B. 紫 :红 :黄 :白=9 :3 :3 :1C. 紫 :红 :白=9 :3 :4D. 紫 :黄 :白=9 :6 :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当基因组合cc存在时,基因D、d控制的性状均不能表现出来,即基因型中凡是含cc时,玉米糊粉层的颜色要么为黄色(含R_),要么为白色(rr);只要有基因C存
20、在,基因R 、r控制的性状均不能表现出来,即基因型中含C_时,玉米糊粉层的颜色要么为紫色(D_),要么为红色(dd)。由此推断玉米糊粉层的不同颜色对应基因型分别为:紫色(C_D_R_ 、C_D_rr)、红色(C_ddR_、C_ddrr)、黄色(ccD_R_、ccddR_)、白色(ccD_rr、ccddrr)。【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因为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CcDdRr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基因型后代及其比例为27C_D_R_:9C_D_rr:9C_ddR_:3C_ddrr、9C_ddR_:3C_ddrr:3ccD_rr:1ccddrr,即紫色:红色:黄色:白色=(27+9
21、):(9+3):(9+3):(3+1)=36:12:12:4=9:3:3:1,故选B。【点睛】解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多对基因遗传的问题时,首先要把非等位基因分开,以一对基因的分离定律为基础,然后再进行组合。11. 父亲、母亲均正常,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若这对夫妻以后再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一个正常、一个患白化病的几率是( )A. 3/16B. 3/8C. 9/16D. 1/2【答案】B【解析】【详解】父亲、母亲均正常,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说明正常对白化病为显性,故双亲的基因型都为Aa,子代正常的几率为3/4,患病的几率为1/4,所以两个孩子一个正常、一个患白化病的几率是3/41/4+1
22、/43/4=3/8,故选B。【点睛】12. 已知某异花受粉的野生植物,其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紫花(B)对白花(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对这一野生植物种群进行研究发现,其表现型及所占比例分别是高茎紫花占2/3,高茎白花占1/12,矮茎紫花占2/9,矮茎白花占1/36(已知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等于相应基因频率的乘积)。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 该野生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50%C. 该野生种群中,高茎紫花植株中的纯合子的概率为1/9D. 若让所有高茎紫花植株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出现矮茎白花的概率为1/144【答案】C【解
23、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测交实验能够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以及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详解】A、高茎与矮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因此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B、单独分析高茎与矮茎可知,高茎:矮茎=3:1,且根据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等于相应基因频率的乘积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50%,B正确。C、该野生种群中,高茎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单独分析花色可知,紫花:白花=8:1,则b的基因频率为1/3,B的
24、基因频率为2/3,因此紫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所以高茎紫花植株中的纯合子的概率为1/6,C错误。D、若让所有高茎紫花植株自由交配,由于所有的高茎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则a的基因频率为1/3,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9,;由于所有紫花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l:1,则b的基因频率为1/4,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6,故后代中出现矮茎白花的概率为1/144,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分别分析两对性状的比例,并根据隐性性状的比例计算隐性基因频率,进而计算显性基因频率。13. 甲病和
25、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1与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 3与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 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答案】D【解析】【详解】由3和4甲病正常而后代7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且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由此推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1和2不患乙病而后代1患乙病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用A、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则1的基因型为BbXAX
26、a,5的基因型为BbXAX,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B错误;3与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8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C错误;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而亲本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为XAXa和XAY,因此最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D正确。14. 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此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B. 此生物体细胞内一般有8种形态染色体C. 这8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能构成4对同源染色体D. 这8条染色体包含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是指细
27、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1)单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2)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详解】A、该生物是二倍体,所以其生殖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8条染色体,A正确;B、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不同,所以此生物体细胞内一般有8种形态的染色体,B正确;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没有同
28、源染色体,C错误;D、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8条染色体包含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D正确。故选C。15.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 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B. 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C. 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D. 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答案】C【解析】细胞处于有丝分裂
29、后期,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A错误;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知,此时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A)、蓝(B)、绿色(b)荧光点,各1个,B错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数目加倍,因此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D错误故选C16. 如图为某几种动物体内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甲中d过程和乙图细胞中B. 细胞可能对应图
30、甲中d时期C. 细胞可能对应图甲中a时期D. 细胞可以对应图甲中的f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中实线表示DNA含量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 时期为有丝分裂过程;bc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de 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f为受精作用过程。分析细胞分裂图:图染色体着丝点分开,且共有染色体10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即 c 时期,A错误;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31、对应d 时期,B正确;C、细胞是减数分裂的图像,对应d 时期,C错误;D、f 过程是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而细胞是减数分裂的图像,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准确判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17.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若不考虑变异,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
32、精子 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 : 1 近亲结婚将会导致各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A. 0项B. 1项C. 2项D. 3项【答案】B【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一个基因为杂合的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精子,一般为两种类型。2、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
33、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3、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通常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遗传方式通常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详解】一双亲生了四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若不考虑突变,则双亲至少都含有一个致病基因,可能均为杂合子,也有可能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为患者,错误;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错误;若不考虑变异,无论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均可形成4个共2种精子,正确;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
34、成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错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将会导致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错误;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应选择有该遗传病的家庭进行调查,不能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错误。综上分析,只有正确,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 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A. 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B. 紫外线照射使人患皮肤癌C. 在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D. 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
35、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详解】A、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这属于环境因素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B、紫外线照射使人得皮肤癌,这属于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但体细胞突变一般情况下不会传给子代,B错误;C、在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白色的猕猴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D、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这属于环境因素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故选C。【点睛】19.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共有14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 4种碱基的比例为A:
36、T:G:C=3:3:7:7C. 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D. 若连续复制两次,则需180个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答案】C【解析】【详解】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说明每条链含有2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l:2:3:4,则该链中A、T、G、C分别为20、40、60、80个。依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条链上互补的碱基相等,则在该DNA分子中,CG140,AT60。因1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含有1个G,所以该DNA分子共有14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项正确;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 T: G: C60:60:140:1403:3
37、:7:7,B项正确;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应小于4200种,C项错误;若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221)60180个,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及其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0. 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下面对这五种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B. 都不可能产生定向的可遗传变异C. 都不能通过
38、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D. 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上的操作,A错误;B、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B错误;C、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C错误;D、诱变育种涉及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涉及的原理是基因重
39、组,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涉及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故选D。21.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探究低温对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影响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 上述4个实验都用到光学显微镜B. 实验中,都用甲基绿作为染色剂,且甲基绿为活性染色剂C. 实验均可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只是实验在使用时还需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除去酒精中的水分D. 实验均用到了盐酸,其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答案】A【解析】【详解】A、这四个实验
40、都需要用到显微镜进行观察,A正确。B、甲基绿是对死细胞进行染色的,B错误。C、实验均可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用量和作用是一样的,C错误。D、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和酒精配成解离液,使组织细胞分离开,D错误。故选A【点睛】22. 在某-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得某种性状的基因型为DD、Dd、dd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10%、85%、5%,但是由于某种环境的变化,基因型为dd的个体被淘汰。在这个种群中,D、d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 55.3% ,44.7%B. 52.5%,47.5%C. 47.5%,52.5%D. 52%,48%【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在种群基因库中,
41、某一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详解】由题意知,环境变化后,该种群中,DD=10010%=10个,Dd=10085%=85个,dd=0个,因此D的基因频率=(102+85)(10+85)2100%55.3%,d的基因频率=85(10+85)2100%44.7%。故选A。第卷(非选择题 共46 分)二.非选择题(46分)23. 下列表示的是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1)该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外在条件是_。(2)图甲显示,在细胞器b中进行的能量变化为_。(3)图中代表的物质其分子结构简式是_。K+(4)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
42、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据此回答:在15、1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十小时光合作用固定CO2_mL。在无光条件下25比15释放CO2多,说明温度是通过影响_来影响呼吸作用的。【答案】 (1). 细胞液(a)中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2). 光能ATP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 A-PPP (4). 224 (5). 酶的活性【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在甲图中细胞器b吸收光照,将转变成葡萄糖,可推知:细胞器b是叶绿体,是水分子、是二氧化碳;同时可以推知:细胞器a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是液泡;K+在
43、协助下进入细胞中,可推知是能量;葡萄糖变成,并加入c与生成,可推知:细胞器c是线粒体、是氧气、是丙酮酸、是二氧化碳。2、据图乙分析,纵坐标上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在光照强度为0kLx时,曲线与纵坐标相交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真正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积累葡萄糖的量=净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的量。【详解】(1)细胞器a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是液泡。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外在条件是细胞液(a)中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2)图甲显示,在细胞器b是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进行的能量变化为光能ATP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图中代表的物质是ATP,其
44、分子结构简式是A-PPP。(4)在15、1千勒克司光照下,求该植物5小时光合作用吸收CO2,这是要求总光合作用量。图乙中纵座标中的数值为净光合作用量,需加上呼吸量。所以由图可知,15、1千勒克司光照下净光合作用量为11.2mL,加上呼吸量11.2mL,总光合作用量为22.4mL,该植物5小时光合作用吸收CO2为22.410=224mL。在无光条件下25比15释放CO2多说明温度是通过酶的活性影响来影响代谢的。【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提醒学生关注图象与文字之间的有关信息的阅读、提取和转换善于归纳课本中的结构图,突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能运用课本中相关的知识,快速进行知识
45、迁移,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解准确作答。24. 黑米是黑稻加工产品,属于釉米或者粳米,是由禾本科植物稻经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类特色品种。有研究发现黑米色素为花青苷类色素,属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改善视敏度、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抗氧化和抗癌活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的花青苷类色素含量有差别,从而表现黑色以外的其他色泽。水稻色泽受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个黑色品系A与一个白色品系B,进行如下杂交实验:ABF1F2:黑色紫黑深褐褐色浅褐微褐白色=1615201561(1)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_对等位基因控制,色素基因具有剂量效应,米色深浅随显性基因数的多少而叠加,米色越深,显性基因数越多。(
46、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是A和a、B和b(按照个26个英语字母排列顺序从前往后选择字母),F2中某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该体的基因型为_(写一个即可)。(3)F2中另一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存在性状分离,该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 (1). 3 (2). AABBcc、AAbbCC或aaBBCC (3). 褐色浅褐微褐=121【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
47、行自由组合。【详解】(1)由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可知,子二代的组合共有64=43,因此稻米颜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2)子二代深褐色个体含有4个显性基因,如果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体,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cc、AAbbCC或aaBBCC。(3)F2中另一深褐色个体(含有四个显性基因)自交后代存在性状分离,则其基因型可能有(AaBbCC、AABbCc、AaBBCc)与白色个体aabbcc杂交,以AaBbCC为例,后代AaBbCc(褐色)aaBbCc(浅褐色)AabbCc(浅褐色)aabbCc(微褐色)=1111,即褐色浅褐微褐=121。【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48、定律的实质及细胞学基础,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25. 狗的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的,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 和黄色(aabb)。(1)若下图示为一只黑色狗(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2位点为a,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该细胞以后如果减数分裂正常进行,至少能产生_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2)两只黑色狗交配产下一只黄色雄性小狗,则它们再生下一只纯合褐色雌性小狗的概率是_。(3)狗体内合成
49、色素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该过程表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之一是基因通过_,从而控制性状。(4)已知狗的一种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d)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同源区段)。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调查方案:寻找具有该隐性性状的狗进行调查。统计具有该隐性性状狗的_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5)现有多对黑色杂合的狗,要选育出纯合的红色狗,请简要写出选育步骤(假设亲本足够多,产生的后代也足够多)第一步 _,得到F1;第二步 选择F1中的狗进行杂交。请说明 从F1中选出纯合红色狗的过程:_【答案】 (1).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2). 3 (3). 1
50、/32 (4).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5). 性别比例或雌雄比例 (6). 亲本中多对雌雄个体进行杂交 (7). 红色狗和黄色狗杂交,子代如果出现性状分离,则是杂合子,如果子代全为红色则为纯合子【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狗的皮毛颜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着丝点相连的是染单色体,它们之间是复制关系,如果出现不同基因,则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交叉互换;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1)由于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又1位点为A,2位点为a,
51、所以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1个正常初级精母细胞可以通过减数分裂产生2种精细胞,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可以产生4种精细胞,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可以产生3种,因此该细胞至少可以产生3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2)两只黑色狗(A_B_)交配产下一只黄色雄性小狗(aabb),可得这两只黑色狗的基因型AaBb,所以生下一只纯合褐色雌性小狗aaBB的概率为1/161/2=1/32。(3)该过程表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之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4)基因如果在X染色体上,则在雌雄中分布不均匀,例如伴X隐性性状在雄性个体中的比例比在雌性中高;所以可以统计具有该隐性性
52、状狗的性别比例或雌雄比例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5)第一步:要选育出纯合的红色狗,需要选择亲本中多对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得到F1;第二步:F1的红色狗的有两种基因型,AAbb或Aabb,因此选择红色狗和黄色狗aabb杂交,子代如果出现性状分离,则是杂合子,如果子代全为红色则为纯合子。【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生物变异、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相关知识,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因此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利用分离定律对两对基因逐对考虑,然后再利用乘法法则进行组合。26.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研究小组对某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进行研究,发现某雄性动物出现一突变性状(突变型),为确定该性
53、状的显隐性及相关基因的位置,该研究小组用该雄性动物与多只野生型雌性杂交,得出F1全为野生型,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雌性全为野生型,雄性中一半为野生型,一半为突变型,请回答:(1)据F1结果可知该突变性状为_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2)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_、_。(3)F2雌性个体中杂合子占_。让F2野生型雌性个体与突变型雄性个体相互交配,理论上,子代中突变型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答案】 (1). 隐性 (2). X (3). F2中雌性和雄性的表现型不同 (4). 假说演绎法 (5). 类比推理法 (6).
54、 1/2 (7). 1/4【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用该雄性动物与多只野生型雌性杂交,得到F1全为野生型,F1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雌性全为野生型,雄性中一半为野生型,一半为突变型”可知,该突变性状为X染色体的隐性性状设野生型基因为A,突变型基因为a,则F1为XAXA、XAXa,F2中雌性为1/2XAXA、1/2XAXa,雄性为1/2XAY、1/2XaY。【详解】(1)F1全为野生型,后代出现了突变型,说明该突变性状为隐性性状F2中雌性和雄性的表现型不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
55、基因在染色体上。(3)F2代雌性个体为1/2XAXA、1/2XAXa,其中杂合子占1/2;让F2代野生型雌蝇与突变型雄蝇XaY相互交配,只有XAXa的子代才出现白眼,所以理论上,子代中突变型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4。【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基因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7. 铁皮石斛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研究人员对它的裁培条件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处理L1L2L3W1W2W3W1W2W3W1W2W3干重/g2.913.432.312.583.792.861.9
56、32.342.41注:L1、L2和L3分别代表光照强度为360、240和120mol/(m2s);W1、W2和W3分别代表基质含水量为基质最大持水量的100%、70%和40%。(1)该实验研究了_对铁皮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2)据表分析,铁皮石斛在_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最好。请绘出在此含水量条件下,铁皮石斛产量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柱状图_。(3)在低光照情况下,由于_阶段产生的_少,导致铁皮石斛的产量较低。(4)结合题意为保证铁皮石斛的产量,请提出在强光条件下的栽培建议:_。【答案】 (1). 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 (2). L2W2或240 mol/m2s光照强度和基质持水量的70% (3). (4
57、). 光反应 (5). H和ATP (6). 将基质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解析】【分析】据表分析:该实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因变量为有机物的积累量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1)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因变量为有机物的积累量,所以其探究题目为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对铁皮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 (2表中铁皮石斛在L2W2(240mol/m2s光照强度和基质持水量的70%)条件下的干重增加为3.79g最大,生长状况最好。绘制柱状图时横坐标为光照强度,纵坐标为铁皮石斛产量,根据表中数据即可正确作图: 。(3)在低光照情况下,
58、光反应较弱,产生的H和ATP少,导致铁皮石斛的产量较低。(4)据表分析,在强光条件下将基质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铁皮石斛的干重增加最多【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28. 近几年,猪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严重威胁着养殖业和人类的健康。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同时提出疑问: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下面是兴趣小组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1)实验目的:_。(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猪流感病毒的核
59、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酶和RNA酶等。(3)实验步骤:第一步:把猪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_。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液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出样品,检测是否有猪流感病毒产生。(4)预测结果及结论:_。_。若A、B、C三组都出现猪流感病毒,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答案】 (1). 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2). 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酶、RNA酶处理A、
60、B两组,C组不处理 (3). 若A、C两组出现猪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4). 若B、C两组出现猪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以猪流感为问题情境对遗传物质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进行考查,体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方面考查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在设计实验时,注意设计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试验原则探究的目的是判断遗传物质是RNA还是DNA?所以要用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来处理,作为变量来出现最后在讨论实验结果时注意讨论各种情况,一定要严密。【详解】(1)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
61、传物质是DNA还是RNA。(3)实验步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DNA或RNA,因变量是否出现猪流感病毒,其它属于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把猪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酶、RNA酶处理A、B两组核酸提取液,C组不做处理。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物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出取样品,检测是否有猪流感病毒产生。(4)预测结果及结论:若A、C两组出现猪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若B、C两组出现猪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若A、B、C三组出现猪流感病毒,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