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6 ,大小:7.02MB ,
资源ID:817281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1728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模块1 专题2 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模块1 专题2 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ppt

1、模块一 政治文明历程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栏目导航1234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宏观把握历史时空时序|时空坐标|微观了解历史阶段线索|主旨概览特征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9 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告终。中日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先后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为挽救民

2、族危机,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仍以失败告终。主旨概览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成为侵华的主力。日本侵华步伐不断加快,通过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七七事变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创建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主线近代中国的历史,始于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终于独立、民主、自由、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列强通过不断侵华使中国日益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

3、中国各阶层则为救亡图存、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着前赴后继的抗争。线索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线索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线索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知识体系|素养热词 工业文明的冲击;千年未有的变局;从“天朝上国”到瓜分豆剖的灾难历程;军民英勇的抗争。|学法指导|1.有关两次鸦片战争的四个关键点(1)把握一个目的:打开中国市场。(2)识记三大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3)理解四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向西方学习;社会习俗日趋近代

4、化。2.有关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三个关键点(1)把握一条主线: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识记两大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3)理解三个特点:列强侵华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和“以华治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 1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国门洞开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背景:18 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相继开展 1 _,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2)时间:18401842 年。(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工业革命

5、(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地2 _赔款2 100 万银元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1843 年附件3 _、片面最惠国待遇等(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香港岛领事裁判权|轻巧识记|“五议港元”五(五口通商)、议(协定关税)、港(割香港岛)、元(赔款银元)。|素养感悟|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缘由 蒋廷黻说,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 4

6、 _。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市场(2)经过1856 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1858 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 5 _。1860 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天津条约(3)结果天津条约(1858 年)北京条约(1860 年)割地割 6 _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开埠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 7 _各口岸通航增开天津为商埠

7、其他权利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承认天津条约有效九龙司长江(4)影响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中外反动势力 8 _,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公开勾结3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日本:9 _后,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封建统治腐朽,没有认真进行战争准备。西方: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愿望强烈,普遍支持或默许日本的侵略行为。朝鲜:1894 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时机。明治维新(2)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

8、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 10 _两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11 _、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 12 _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亿重庆中国内地|概念阐释|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以后,随着 13 _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9、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运动打着“14 _”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过程:1900 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与清军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攻陷北京。民族危机扶清灭洋(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 15 _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16 _”,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4.5使馆界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惩办义和团运

10、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17 _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4)影响: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具|名师点津|辛丑条约的目的 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但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其直接目的就是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列强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原因: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2过程(1)18 _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2)1897 年

11、 11 月,德国占领胶州湾。12 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3)英、法、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19 _”。(4)1899 年 9 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三国干涉还辽势力范围|图解历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归纳总结|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 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1)概况:1841 年 5 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 20 _抢掠,群众打死数名英军、包围四方炮台。(2)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

12、自发的大规模抵抗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三元里2左宗棠收复新疆(1)至 1878 年,收复除 21 _外的新疆地区。(2)在军事上支持曾纪泽入俄谈判,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收复伊犁。(3)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3黄海海战(1)爆发:1894 年 9 月,中国北洋舰队遭日舰偷袭。(2)经过: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等率军英勇作战。(3)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但李鸿章采取“22 _”政策,最终全军覆没。伊犁避战保船4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背景:1895 年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2)经过:邱逢甲、徐骧领导

13、台湾人民组成的义军与 23 _领导的黑旗军痛击日军。(3)意义: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刘永福5义和团运动(1)背景:19 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概况:发展:1899 年,24 _围剿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抗敌:1900 年 6 月,在落垡、廊坊一带大败八国联军,攻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3)意义: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袁世凯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 2主题一|两次鸦片战争(一)史料实证鸦片战争的起因史料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

14、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探究 根据史料指出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如何评价这种观点?提示 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评价:这个观点是站在西方立场和价值观的角度做出的结论,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也未能揭示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二)时空观念两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史料 解读 相对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了重大变化: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且深入到长江中游;由远离清朝的统治中心到临近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北京。(三)家国情怀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史料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

15、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 170 周年反思探究 根据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最大改变是什么。其评价的视角是什么?提示 改变:鸦片战争促进中国文明转型,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视角:近代化史观。|历史解释|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社会经济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16、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社会思想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对应训练 1(2019 届河北保定二模,28)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

17、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A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解析:选 A“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体现了该条约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故选 A 项;该文表述没有强调主权的丧失,排除 B 项;近代化的开端主要的体现在工业化上是洋务运动,排除 C 项;南京条约附件中修约的规定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排除 D 项。主题二|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史料实证中日甲午战争中

18、国战败的原因史料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提示 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

19、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历史解释|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准备上:日本在 19 世纪 60 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2)外部上: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李鸿章等官员一直致力于争取欧美列强国家的调停,过分依赖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3)思想上: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李鸿章把武器作用极端化、绝对化,由“武器决定论”导致悲观情绪和失

20、败主义。(4)战略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清政府避战求和、消极防御的指导思想,突出表现在忽视和放弃制海权的战略失误上。(二)家国情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史料 解读 漫画 1 选自 2004 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漫画史迹寻踪:外交风云。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设立了“管理北京委员会”,并勾结一些无耻官僚成立各种“治安”机构,实行军事殖民统治。后来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傀儡和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任由帝国主义操纵。漫画 2 选自 2004 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漫画史迹寻踪:内政春秋。漫画反映了近

21、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漫画左边是两根交叉向上的竹,每一节上面都有文字,对应起来就是:鸦片战争割香港、甲申之役(1883 到 1884 年的中法战争)失越南、甲午之役偿台湾、庚子之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上面一节上写的是“前途”。最右边刚刚长出的竹笋上写着“乱党”。内忧外困的中国,前途在何方?|历史解释|1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1)不同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生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战争的直接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侵略利益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程度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完

22、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2)相同点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都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出逃;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都迫使清政府屈服,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辛丑条约体现的列强侵略特点(1)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列强要求赔款 4.5 亿两白银,当时中国人口为 4.5 亿,其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缴纳 1 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规定在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举考试五年。(2)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辛丑条约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巨额赔款也不是列强

23、的根本意图所在。其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把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此条约惩办参加反帝斗争和对反帝斗争镇压不力的官吏,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的相关内容。相反,列强确立了清政府继续充当列强侵华的代理人。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列强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三)史料实证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史料一 李鸿章 1895 年 3 月 19 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

24、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愤图强。”摘编自蹇蹇录史料二 凡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便它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探究(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李鸿章的观点。(2)据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局势的影响。提示(1)其观点虽然说明了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人警醒的一面,但是却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

25、迎合日本侵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2)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历史解释|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1)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2)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使其侵略“合法化”,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3)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贫困和落后,阻碍了近代经济的发展。2建设性:西方列强把西方工业文明带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

26、使晚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同时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2)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秩序(自然经济趋向瓦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3)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儒家传统思想受到强力冲击。(4)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开始与国际接轨。对应训练 2(2019 届湖南长郡中学实验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8)从 1896 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A中日马关

27、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解析:选 C 允许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是南京条约附件中就已经规定的内容,日本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租界的特权,从而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故选 C 项;中日马关条约中无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的内容,排除 A 项;1896 年中国依然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排除 B 项;群众反帝斗争只会不利于日本侵略,排除 D 项。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3|A 组|1(2018 年全国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

28、,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选 C 甲午战争的进程是由中日双方决定的,欧美的舆论宣传最多只能影响但并不能左右战争进程,故 A 项错误;日本将中国包装成专制独裁的代表并非为了改变中国的君主政体,而是为了在舆论上争取西方的支持,故 B 项错误;面对日本对西方舆论的争取,清政府却无所作为,反映了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

29、代外交,故 C 项正确;西方媒体的说法反映出日本获得了西方舆论的支持,并非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 D 项错误。2(2018 年全国卷,28)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选 D 由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可知是中国希望借助西方势力而非日本借助西方列强,故 A 项错误;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

30、”可知中国与琉球国为朝贡贸易,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地方督抚的外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决策,故 C 项错误;由材料“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可知地方督抚希望借助国际公法解决日本干涉中国和琉球的事务,已经具有近代外交的观念,故 D 项正确。3(2016 年全国卷,29)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选 C 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

31、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 A 项错误;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 B 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故 C 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 D 项错误。4(2013 年全国卷,29)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

32、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表明,清政府从 1877 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再到在美国、日本等多处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转变,但不足以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故 C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排除。5(2017 年海南卷,8)1894 年,在中国的 25 个通商口岸有洋行 552 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解析:选 D 1894 年属于甲午战争前,英国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势力范围,遍及长江流域、云南、广

33、东,因此能够在通商口岸建立众多的洋行,故 D 项正确。|B 组|1(2019 届山西太原二模,28)1830 年,47 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奸夷”。1834 年,80 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这反映出()A英商旨在维护大英帝国尊严B“海禁”政策阻断了中英贸易C英国寻求平等的对华关系D侵华战争舆论氛围逐渐形成解析:选 D 根据题干中“1834 年,80 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再结合 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可知,在鸦片战争之前,在华英商通过“上书”“请愿”等方式,在国内为鸦片

34、战争制造了舆论支持,故选 D 项;通过题干可知,在华英商的“上书”“请愿”等行为属于商人的个人行为,与维护大英帝国的尊严没有多大关系,排除 A 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 1830 年,中英贸易并没有被阻断,排除 B 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商人对华的态度问题,没有提及英国对华的态度问题,排除 C 项。2(2019 届宁夏银川二模,2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这反映了清廷()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解析:选 C 依据材料“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

35、约”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选 C 项;无法从材料得出天朝体系开始崩溃,排除 A 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排除 B 项;谙熟国际外交规则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 D项。3(2019 届四川遂宁三模,29)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艺术形式。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列反映马关条约签订所带来后果的漫画是()解析:选 A 马关条约签订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故选 A 项;B 项体现南京条约签订后割香港岛给英国,排除 B 项;C 项体现辛丑条约签订后清

36、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傀儡,排除 C 项;D 项体现中美友好通商条约,排除 D 项。4(2019 届辽宁凌源一模,28)日本大阪纺织公司的山边丈夫 1889 年 5 月在联合纺织报上撰文说:“必须向我国西部邻国中国寻求原棉。”据此推知,中日甲午战争()A是由中国闭关锁国引起的B是中日争夺原料的商业战争C使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D中国加速沦为列强经济附庸解析:选 D 依据材料,日本大阪纺织公司的山边丈夫在 1889 年 5 月撰文说,要向中国寻求原棉,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迫切需要解决原料问题,据此推知,1894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会利用战

37、争获得的特权更加疯狂的掠夺中国的原料,加速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故选 D项;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中已经被破坏,中国的大门已经被打开,所以中日甲午战争并非是由于中国闭关锁国引起的,排除 A 项;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而非争夺原料的商业战,排除 B 项;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而非中日甲午战争后,排除 C 项。5(2019 届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质量考评,28)“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材料

38、表明()A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B国内出现紧张恐怖氛围C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解析:选 C 据材料“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规定禁止任何人参加任何反帝爱国运动,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禁止民众参加反帝运动,而非强调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禁止民众参加反帝运动,而非强调国内紧张氛围,排除 B 项;依所学,材料强调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而非中外和好局面已经呈现,排除 D 项。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4谢 谢 观 看 THANKS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