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719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 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B.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 分封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在其设立之初就蕴含了“国”

2、与“家”的对立因素,隐含着国家的分裂割据,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分封制在西周前期对维护长期统治起到重要作用,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可知,主要论述分封制度,而非强调宗法分封间的关系,故C、D两项错误。2.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所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说明当时A. 私商已成为商人主体B.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C. 中央经济控制力加强D. 自然经济阻碍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对工商业采取的措施是盐铁官营,这种政策

3、打击了富商大贾的经济实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材料中的民间资本向农业转移主要和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并不能说明私商成为主体,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确立是在商鞅变法时期,B选项排除;自然经济阻碍商业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3.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以下史实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是( )A. 元朝确立行省制B. 隋朝创立科举制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D. 明朝废除丞相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元朝确立行省制

4、、隋朝创立科举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均只体现了“新”而没体现“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既“新”,又有“旧”,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4.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大函集中说产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绢而起巨”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D. 抑商政策的松弛【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可知当时社会上出现

5、了轻视读书人和崇尚商贾、追逐厚利的现象,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但社会主流思想并没有改变,因此B正确,A错误;该题无法反应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政府也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C、D两项错误。5.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A. 促进了生产关系变革B.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C. 体现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D. 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给出的朝代政府的一些具体农业措施可以看出,历代政府对农业耕地问题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无论是肥料的使用以及后来的生态循环问题都是可续发展的体现,故选B;生产关系的变革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改变,材料无法体

6、现,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商品化”的特点,排除C;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6.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 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B. 有必要探索新的近代化道路C. 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D. 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阳铁厂等洋务派的企业在19世纪末逐渐的难以为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表明当时地主阶级领导的“中体西用”的近代化道路破产,中国必须继续探索新的道路,B选项符合题意。洋务企业不是完全意义

7、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买办性和封建性,A项错误;30多年的洋务运动,不能说明中国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C项错误。“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说明资金缺乏阻碍洋务运动企业发展说法错误,D选项不符合题意。7.李鸿章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条约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靡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靡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A. 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B. 外交观念逐渐走向近代化C. 天朝上国的理念一直存在D. 始终未能接受西方政治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李鸿章对签约的认识由传

8、统华夷观下的“议和”“羁縻”,逐渐转变为了近代外交观下的“平等”“约章”,表明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国的重要外交家,其“天朝上国”的大国中心观逐渐削弱,同时逐步接受西方外交思想,在外交实践中逐渐趋向近代化,B正确;题干未提及李鸿章的外交行为,因此无法判断其是否尽到外交家应尽的责任,排除A;通过题干可以看出李鸿章的外交观念受到西方思想影响,在逐渐近代化,天朝上国观念并不是一直存在,排除C、D。8.有学者评论近代某条约:“一个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国家,防务上却门户洞开,且已几乎无法实现今日所谓军事现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舆论的持续主题。而巨额的赔款,不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价,也为此后一系

9、列内政改革的艰困埋下了伏笔。”该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天津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控制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符合“防务上却门户洞开”,清政府帮助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D正确;南京条约只是五口通商,不符合“防务上门户洞开”,排除A;马关条约割让领土,但并没有使京师“防务上门户洞开”,排除B;天津条约虽然增开了十个通商口岸,但无法体现“防务上门户洞口”以及“巨额的赔款”、“朝廷倒行逆施”,排除C。9.春联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生动反映。在某事件发生后,郭沫若曾做对联“国势已变更,冉冉春回问东君犹名皇否;天心早眷顾

10、,耽耽虎视,磋西虏其奈我何”;近代立宪派和民族资本家张謇亦撰贴春联,表达他欢悦的心情:“民时夏正月;国运汉元年。”两幅春联所反映的共同事件是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新中国成立D. 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春联内容,“国势已变更,冉冉春回,问东君犹名皇否”可知帝制被推翻,藏头对联中的“民时夏正月;国运汉元年”说明是民国元年,可知两则春联内容描述的皆是辛亥革命这个历史事件,B正确;戊戌变法并未推翻帝制,与题干中“问东君犹名皇否”不符,排除A;新中国成立时间是1949年,这一时期张謇已经去世,而且张謇的藏头对联中已经明确是民国元年,即1912年,与新中国成立时间不符,排除C;

11、五四运动时间是1919年,与民国元年不符,排除D。10.“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A. 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B.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 提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够同时满足“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反帝反封建斗争”四个评价的,只有五四运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不符合“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排除A;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符合“科学和

12、民主的光辉旗帜”,排除B;国民革命运动提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不符合“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排除D。11.如图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图中出现了三次发展高峰,请分析第一次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D.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1919年前后,主要是由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使得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B正确;1912年清政府已经覆亡,而第一次高峰是在1919年前后,排除A;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

13、救国思潮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不是第一次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C、D。12.任何一个特定的民族习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改变从总的趋势上看,近代中西民俗上的共存、共生、借鉴、趋同和融合,构成民俗变迁的主流。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能够体现近代民俗变迁的“变异性”的是A. 穿西装B. 中山装的流行C. 春节的传统习俗D. 喝咖啡【答案】B【解析】【详解】变异性指中、西习俗文明碰撞、融合,如中西合璧的婚礼仪式、中山装等在中国的流行,故选B;移植性指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如穿西装、喝咖啡、看电影、握手等在中国的流行,排除AD;传承性

14、指保留并传承中国传统习俗文明,如春节的传统习俗等的保留,排除C。13.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组织战地宣传队奔赴前线深入村村户户,召开宣传大会,公演抗日话剧,教唱抗日歌曲,广泛进行宣传鼓动。中共的举措A. 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显示,抗战时期中共深入敌后广泛进行抗日宣传,有利于激发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在此之前,全民族抗战已实现,排除;C项,抗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的说法与中共举措没无关,排除;D项,材料强调的是对敌后民众抗日宣传

15、,并非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4.1949年4月20日,百万解放军准备渡江作战,英国海军护卫舰“紫石英号”强行闯入长江国共交战区域。在多次警告后,解放军将其击伤搁浅,“紫石英号”升起白旗,随后解放军又炮击了赶来支援的英国军舰,从此再没有外国军舰敢进入中国内河横行霸道。这表明A. 军事斗争是反帝唯一有效手段B. 西方各国纷纷干涉中国内政C. 中共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干涉D. 殖民统治在

16、中国的终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多次警告后,解放军将其击伤搁浅,紫石英号升起白旗,随后解放军又炮击了赶来支援的英国军舰,从此再没有外国军舰敢进入中国内河横行霸道”可知,两次炮击作战致使外国军舰不再进入中国内河,体现中共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故选C项;反帝武装斗争不是唯一手段,“唯一”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英国妄图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并未涉及西方其他国家,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近代西方殖民特权在中国终结,排除D项。15.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1949一1965)指出,“中国的威望和影响稳定提高,而且有些时候,中国似乎正以世界新兴独立国家的斗士的面目出现”

17、。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A. 积极支持并参加不结盟运动B. 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影响C. 实行“一边倒”和“另起炉灶”D.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49一1965) “中国的威望和影响稳定提高,”可知,1949一1965年间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中国支持不结盟运动,但中国没有参加不结盟运动,A错误;实行“一边倒”与“中国的威望和影响稳定提高,”的题意主旨不符,C错误;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是1971年,与材料不符,D错误。1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

18、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涉港国安法”。这些反映了A. 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B. 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C. “一国两制”被国人一致认可D. 中国政府落实“一国两制”,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答案】D【解析】【详解】由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可知中国政府坚持“一国两制”,而“涉港国安法”的通过更是表明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故D项正确;港澳不是政治实体,故A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错误;港独依然很猖獗,所以C项错误。17.如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线型图,其中影响a到b段的重要政策原因是

19、A. 论十大关系发表B. 中共八大的成功召开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D. “八字方针”的调整【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a到b段呈现下降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和政府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C项正确;AB项是1956年正确的探索,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D项是1960年,时间不符合。18.继1988年海南被设置经济特区后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海南自贸区,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成为我国第一个自贸港。这反映A. 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成功B. 改革开放不断得以深化C. 华侨优势促进经

20、济发展D. “一国两制”解放了生产力【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海南从经济特区海南自贸区海南自贸港这一发展过程可以反映出,改革开放不断得以深化,故B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一国两制”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方针,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19.有学者指出,雅典陶片放逐法设立初期,的确起到了稳固民主政权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性质慢慢发生了变化,而此时雅典人也将其适时地淘汰了,这正是雅典人的智慧所在。学者强调的是A. 雅典民主在实践中得以发展B. 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C. 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关键因素D. 雅典直接民主的利弊【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雅典陶片放逐法设立初期,

21、的确起到了稳固民主政权的作用慢慢发生了变化,而此时雅典人也将其适时地淘汰了,这正是雅典人的智慧所在”,说明学者认为雅典设立和废除陶片放逐法都维护了民主,认为民主实践要与时俱进,故选A项;雅典民主制的本质是奴隶阶级的民主,材料说明的是民主实践不是本质,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地理环境问题,排除C项;材料赞扬雅典的民主实践,没有论述雅典民主的弊端,排除D项。20.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认为,罗马法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这表明罗马法A. 维系统治影响深远B. 法律至上强调平等C. 注重实践彰显民

22、主D. 与时俱进灵活务实【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再试验再犯错”“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等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和灵活务实的特点,D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强调平等”,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彰显民主”,排除C项。21.内阁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1688年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

23、. 内阁是英国的权力中心C.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 责任内阁制形成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内阁职责不断演变,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过渡到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其合法性逐渐增强,这是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政治民主化发展的结果,故C正确;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是权利法案颁布,A错误;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2.下图是漫画美国两党是如何商讨解决方案的。该漫画反映了美国A. 政党分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升级B. 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C. 两党在对外政策上分歧大于共识D. 政党政

24、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反映了美国的两个政党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达成一致的共识。依据美国的两党制可知,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他们在面对问题时都会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一致。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党在面对问题时解决方式的一致性,没有反映出政党分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升级,A错误;材料表明在面临所有的问题时,两党都达成了一致共识,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两党处理问题会达成共识,政党政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故选B。23.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对1550-1650年这一时期有过如下描述:“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

25、、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该“良机”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文艺复兴B. 新航路开辟C. 启蒙运动D. 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C主要是思想文化解放运动;D从18世纪中期开始,时间不符;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选B。考点:新航路开辟点评: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引发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24.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图中的“C”曲线代表的国家是A. 中国B. 美国C. 德国D. 英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中

26、时间从17501900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C曲线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有所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只有美国的情况符合。故答案为B项。A线在19世纪前后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据题肢选项应为中国;B线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比重下降,应为英国;D线应为德国。【点睛】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进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迅速的增加,标志着进入到工业社会。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居于中心的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发展速度最快。25.有学者指出:“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

27、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18世纪到60年代,成为“日不落帝国”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其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强劲动力。”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广阔的殖民地所带来的巨大的市场需求B. 优越的地理环境C. 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D. 长期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其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强劲动力”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故A正确;B、C、D均不是主要原因。26.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

28、,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A. 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B. 五四运动的爆发C. 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D. 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钱穆强调的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无产阶级本身还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而这恰好与巴黎公社缺乏实际政府管理能力,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吻合,A正确;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但是这一运动本身是反帝反封建,而非取代资本主义掌权,排除B;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无产阶级自身的发展无关,排除C;

29、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沙俄统治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与钱穆观点不符,排除D。27.苏(俄)联在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A. 得到了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B. 有利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健康发展C. 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D. 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1917年以来苏联(俄)对粮食政策即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大规模调整,这些政策调整和苏(俄)联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和俄国农业发展的曲折性,C正确;余粮收集制和粮食的义务交售制等政策极大的损害了苏联农民利益,排除A;苏联(俄)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做法是不利于

30、经济的健康发展的,排除B;苏联的计划经济开始于1928年,新经济政策中的农业政策更多的是利用了市场关系,排除D。28.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下列新政措施最能体现“爱情婚配”的是A. 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B. 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C. 成立农业调整署,大量销毁农产品D.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推行“以工代赈”【答案】D【解析】【详解】“爱情婚配”指的是总统和人民之间的爱情婚配,即总统通过“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D

31、符合题意的,故选D;整顿金融体系、实行美元贬值、大量销毁农产品与维护广大劳工利益无关,排除ABC。29.被誉为“经济奇迹之父”的联邦德国总理路德维希艾哈德(18971977年)曾援引足球比赛的比喻:在市场经济中,私人企业家就像是足球比赛中的运动员,遵循市场规律下,利用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进行资本增值;而政府只有扮演好制定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秩序和进行市场监管的裁判员角色,市场经济运行才会更有序,而不是上场比赛。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C.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 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政府起辅助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

32、“私人企业家就像是足球比赛中的运动员遵循市场规律下”、“政府只有扮演好制定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秩序和进行市场监管的裁判员角色”可知,他主张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则辅助维持经济秩序、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市场监管等,即起辅助作用,D正确;艾哈德主张政府“只有扮演好制定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秩序和进行市场监管的裁判员角色”,可见其并不主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艾哈德肯定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排除B;题干内容与福利制度无关,排除C。30.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

33、有效的“减震器”。材料旨在说明A. 世界政治格局具有单极特征B.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失衡会加剧矛盾C. 地缘政治调整造成国际政治体系动荡D. 经济联系加强有利于世界局势缓和【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经济全球化成为政治冲突的减震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相互依赖性加强有利于世界稳定,故选D;据材料“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可知,材料无法体现世界政治格局具有明显的单级特征,故A项错误;据材料“已成为政治冲突的减震器”可知,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政治冲突,排除B;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1.某学生制作了“欧洲联合三部曲”的表格,表格中空白处应

34、填写的内容是时间标志意义20世纪50年代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启联合之门20世纪60年代建立欧洲共同体加强经济合作20世纪90年代加强政治联合A. 签订罗马条约B. 成立欧洲联盟C. 建立统一大市场D. 发行统一货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走向经济政治实体,所以B正确;罗马条约签订于1957年,统一大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作,时间均与材料不符,排除A、C两项;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发行于2002年,但是不能鲜明的体现政治联合,故D错误。32.下面是反映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最能说明A

35、. 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全球化进程B. 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需建立C.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D. 国际局势动荡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图片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复苏的道路上有“政策冲突”“主权债务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等许多障碍,说明要想世界经济复苏,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消除障碍,B正确;贸易保护主义是世界经济复苏障碍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它障碍,A表述不全面,排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主要指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漫画中未提及国际局势动荡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排除D。第卷(非选择题)33.城市的功能、规模是

36、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近代北京城市的变化出现了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京奉、

37、京汉、京张铁路电器电灯自来水厂、印刷染织食品故宫、皇家园林、帝王的祭坛庙宇都开放了,转变为博物馆,公园和公共场所一些“洋式建筑”出现道路改造、公共交通(电车、公共汽车)自来水、下水道整修、电力供应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生地出现富人区和贫民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东京和唐朝长安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变化,据此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京为例概括近代中国城市与古代城市相比有何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主要变化:唐朝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服务业

38、发达,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夜市和早市进一步发展;北宋东京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唐代长安。发展趋势:城市的经济职能不断增强;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2)发展变化: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具有近代化的特点;城市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重大变化;城市中贫富分化严重;成为思想革新和政治革命的前沿阵地;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解析】【详解】(1)主要变化: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并结合所学可

39、从城市的规划、市交易时间的限制、人口的数量等方面概括。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城市的经济职能不断增强、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等方面概括。(2)发展变化:根据“出现了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可得出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具有近代化的特点;根据“道路改造、公共交通(电车、公共汽车)自来水、下水道整修、电力供应等”可得出城市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重大变化;根据“出现富人区和贫民区”可得出城市中贫富分化严重;根据“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生地”成为思想革新和政治革命的前沿阵地;根据时代特征可得出具有半殖民得出地半封建的特征。原因:根据“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

40、埠通商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可从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等角度概括。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时,政府下令鼓励海外商船来中国贸易,外商可在沿海港口和内地的商业城市经商和定居。唐政府还在广州等港口设立市舶司,征收商税。北宋中期,在广州、杭州、明州三地“市舶司”基础上,又在泉州、密州增设市舶司。明代前期,朝廷严禁私人从事海外贸易,朝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途径。清康熙年间曾解除禁海政策,但到乾隆时,清廷下禁令,外国商船逐步集中收泊于粤海关进行贸易。摘编白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关

41、税自主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近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遭受损失,入超现象相当严重,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梦想。1917年北洋政府规定进口税则,还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关税特别会议等与列强力争关税自主。南京政府通过多次修约,与列强艰难周旋,最终在形式上和法律上确立了关税自主的地位。摘编自罗希红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特殊分析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1978年1992年1979年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中美贸易从1979年的24.52亿美元增至1992年的174.94亿美元。中国在中美贸易中一直处于贸易逆

42、差状态,中国以输出初级产品为主。1993年2001年贸易总额从1993年的276.52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804.8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增速始终保持正增长,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转为贸易顺差。2002年2016年中国总体关税水平不断下降,非关税壁垒得到很大改善。美国对中国开放领域大幅扩大。中国在中美贸易中的贸易顺差从2002年的427.08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3470.4亿美元。2017年至今基于特朗普奉行的“美国优先”战略,以中美贸易逆差为由,开启了中美贸易战,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中美贸易波折也许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摘编自高梦浠改革开放40年中美贸易变化

43、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清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中美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变化:由鼓励转变为严格限制;由开放逐渐转变为封闭;私人贸易日益受到限制;朝贡贸易逐渐发达,为政治服务色彩日益突出。(2)基本情况:近代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近代中国关税不自主,无法自行制定税率;民国政府不断争取关税自主。原因: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使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对外贸易入超严重;有识之士的推动。(3)特点:中美贸易呈现快速发

44、展态势;中美贸易发展不平衡;政治因素影响贸易额波动;中美贸易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因素: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动;全球化的推动;国家利益等。【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唐朝时,政府下令鼓励海外商船来中国贸易”“明代前期,朝廷严禁私人从事海外贸易”得出由鼓励转变为严格限制,由开放逐渐转变为封闭;根据“明代前期,朝廷严禁私人从事海外贸易”得出私人贸易日益受到限制;根据“朝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途径”得出朝贡贸易逐渐发达,为政治服务色彩日益突出。(2)基本情况:根据“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得出近代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根据“力争关税自主”得出近代

45、中国关税不自主,无法自行制定税率;根据“力争关税自主”得出民国政府不断争取关税自主。原因:根据“力争关税自主”得出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使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根据“近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遭受损失,入超现象相当严重”得出对外贸易入超严重;根据“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得出有识之士的推动。(3)特点:根据“中美贸易从1979年的24.52亿美元增至1992年的174.94亿美元”得出中美贸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根据“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转为贸易顺差”得出中美贸易发展不平衡;根据“特朗普奉行的美国优先战略,以中美贸易逆差为由,开启了中美贸易战”得出政治因素影响贸易额波动;根

46、据“”“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美国对中国开放领域大幅扩大”得出中美贸易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因素:可从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动,全球化的推动,国家利益等分析总结。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83初,全国“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达到93%,全国1.8亿农户获得农业生产的自主权。1983年10月,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撤销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1984年中央出台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其中864872个企业不同程度得到外资支持;1985年根据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

47、济的十项政策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农产品价格较1978年上涨23%。198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倍。摘编自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 1933年6月的“农业信贷法令”把信贷业务合并为土地银行、生产信贷、中级信贷和合作信贷等四类,并且大大地扩大了当时的信贷范围。农业调整局把注意力集中于棉花、小麦、玉米的减产。联邦剩余产品公司收买剩余产品,把他们分配给各州教济机关;通过防洪工程划拨大批款项修建各州之间的公路,以及划拨大量资金使农村电气化以大力支持农业的办法。摘编自美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

48、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政中的农业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答案】(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优化基层管理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引进外资;调整经济管理体制,扩大城乡经济交流。(2)措施:增加对农业信贷;调整农业生产;收购剩余产品;加大对农村资金投入。意义:为农业提供了资金保障;扩大了农产品市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促进了交通的改善。(答出任意3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之所以发展,在政策方面主要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

49、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根据材料“全国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达到9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根据材料“1983年10月,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撤销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可知,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优化基层管理体制;根据材料“1984年中央出台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其中864872个企业不同程度得到外资支持”可得出,发展乡镇企业,引进外资;根据材料“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可得出,调

50、整经济管理体制,扩大城乡经济交流。(2)措施:根据材料“把信贷业务合并为土地银行、生产信贷、中级信贷和合作信贷等四类,并且大大地扩大了当时的信贷范围”可知,增加对农业信贷;根据材料“农业调整局把注意力集中于棉花、小麦、玉米的减产”可知,调整农业生产;根据材料“联邦剩余产品公司收买剩余产品,把他们分配给各州教济机关”可知,收购剩余产品;根据材料“通过防洪工程划拨大批款项修建各州之间的公路,以及划拨大量资金使农村电气化以大力支持农业的办法”可知,加大对农村资金投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加信贷为农业提供了资金保障;调整农业生产、收购剩余产品扩大了农产品市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根据材料“通过防洪工程划拨大批款项修建各州之间的公路”可知,促进了交通的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