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75MB ,
资源ID:81701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1701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测评 12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测评 12 WORD版含解析.doc

1、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十二)(考查范围:单元十二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从图(a)到图(b)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服饰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图(a)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b)中山装 A由传统走向近代化 B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C由实用到时尚 D由中国到西洋2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

2、方式3清漱华随笔中记载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由年长者致辞,谓:“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是()A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中国婚俗已发生质变B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C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D政治运动对婚姻习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4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反清革命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倡导婚姻自由5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

3、将传统的“匹夫”巧妙了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男女平等的观念 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救国必须要依靠女性A. B. C. D. 6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等方面。下列哪一因素对其变化影响无直接联系()A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 B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瓦解C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D政府顺应时代潮流的倡导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影视事业的发展 B报刊业的发展演变C通讯工具的变迁 D民主政治

4、的发展8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A火车 B电车 C电报 D电话9“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0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抗议和朝臣弹劾,迫于压力,清政府将其解职。但到1896年,李鸿章又被清政府委派出访欧洲,对于这

5、一历史事件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C李鸿章坐轮船游历了伦敦的泰晤士河D同盟会会员准备趁李鸿章出访之际暗杀他11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12下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

6、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观念 B审美情趣 C生活水平 D国际潮流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强迫各族人民改满服。清政权还严厉禁止私藏明朝衣冠,不少人因为私藏“方巾”等明代服饰而被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就这样,“剃发易服”政策的执行与清王朝相始相终,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止。摘自百度百科名片之剃发易服材料二太平天国鄙视清代衣冠,开始起义时穿着传统服装打仗,而将清代官服“随地抛弃”,“往来践踏”。当时除天王可袍上绣龙以外,其他高级官员需根据场合而定,低

7、级官员则绝对不着龙袍,但缀有龙纹的朝帽却是大多数官员的首服。其他规定多来自周礼,以五行四神来确定背心图案、服装以及缘边的颜色。摘自庄华峰等著中国社会生活史材料三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其原由为:“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康有为有鉴于“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故“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摘自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

8、饰的近代化材料四1912年1月12日,大公报上登文易服以保存国货为要义,它说:“易服不易料。我国人民半恃丝绸以为生活存也,安可弃其料而不用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1)据材料一,归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4分)(2)据材料二,评价太平天国的服饰变化。(

9、2分)(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易服”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初至民国初年“易服”的认识。(4分)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

10、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中中国编辑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的原因。(10分)(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6分)(

11、3)综合上述材料,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4分)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十二)1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服饰变化的理解。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山装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革命对服饰的影响,体现了服饰变化的特点由注重传统转变为中西融合。2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据题干中提到的西人“光明磊落”“乐而不淫”等信息,反映了国内开明人士对西方生活方式与社会习俗的羡慕与认同,D项符合材料含义。A、B、C三项均与史实或材料不符。3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晚期中国风俗习惯的理解。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男女婚事仍然是家族的大事,需要家族长辈从中游说

12、定夺,说明民国时期中国的婚俗虽有变化,但是仍以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正确选项是C。4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政治生活对社会习俗的影响。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从材料“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信息,可以判断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改革下的易服;“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反映的是19世纪末妇女不再缠足现象的出现。故B项符合题意。5C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妇女地位的变化。解答宜采用排除法。据题干中的时间“1912年”的信息来看,这段报道的时代背景为中华民国成立时,迁移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说法与史实不符;男女平等的观念、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符合材料含义,也符合中华民国时期

13、的时代特征,答案为C项。6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受西方文明及国内政治、社会变革、思想解放的影响较大,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表现为纺织、耕田的分离,对社会习俗的变化影响不够直接和明显,答案为B。7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近代社会生活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民国时期,变化剧烈。这一发展特点也符合报刊业在近代的发展演变的规律。A、C、D三项的发展规律与题目所述的社会生活发展特点不符。8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放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作者主要形容了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具有及时到达、载重量大的优势,符合火车

14、的特点,答案为A。9C解析 从材料信息“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可知当时的新式学堂已经开始教授近代科学知识。A项不符合史实;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为C。10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解答抓住关键词:“1896年”。分析可知,民报创办于1905年;客机出现在1903年以后;同盟会建立是在1905年。故答案为C项。11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对近代电报、电话、电灯等科技产品赞美,说明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12A解析 据题干时间20世纪60年代和绿军装流行,结

15、合20世纪60年代社会背景分析,当时“不爱红装爱绿装”成为青年女性革命化的标志之一,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代表着当时服装美的最高时尚;“文化大革命”时期身着军装,头戴军帽,臂戴红袖章,腰扎皮带,肩挎“为人民服务”的军用书包,胸配毛主席像章,是当时最为时髦的装扮,军装更成为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服装。故答案为A。13(1)特点:以满人样式为基准;强制;残酷;时间长。目的: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削弱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意识。(2)评价:是反清斗争的一种形式,具有进步意义;存在等级尊卑,具有落后性(封建性)。(3)思想:“易西服”是政治改革的开端和关键。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6、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西方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改易服饰”对维新变法起推动作用;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4)影响: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习俗,促进观念变革;国货滞销,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5)认识:“易服”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服饰从等级、尊卑走向大众化,具有进步性;“易服”与政府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易服”;民族交往、中外交流是“易服”的重要因素之一;“易服”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要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14(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上,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道路。经济上,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上,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其他方面,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事业迅猛发展。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