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练习:选修4 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2讲集训即时演练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686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练习:选修4 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2讲集训即时演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练习:选修4 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2讲集训即时演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练习:选修4 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2讲集训即时演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练习:选修4 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2讲集训即时演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练习:选修4 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2讲集训即时演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练习:选修4 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2讲集训即时演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练习:选修4 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2讲集训即时演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16江苏苏北四市高三模拟)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

2、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贞观政要材料三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康熙帝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李治亭康熙帝缘何废长城?请回答:(1)据材料一

3、,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有何具体举措?试举两例。(3)据材料三,分析康熙帝“废弃长城”的重大意义。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可得出移民,根据材料一“筑四十四个县城”可以归纳出筑城,根据材料一“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可得出设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可以从传播先进技术和促进民族融合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可以归纳为民族平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任用当地人管理、册封、和亲通婚的角度回答。(3)根据材料三“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

4、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可以归纳为改变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根据材料三“康熙帝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可以归纳为实现了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根据材料三“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可以归纳为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局面。答案:(1)措施:移民、筑城、设县。意义:传播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边疆地区发展;促进民族融合;扩展疆域;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2)思想:民族平等。举措:设置机构,任用当地人管理;册封;和亲通婚。(任举两例即可)(3)意义:改变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实现了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

5、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局面。2(2016福建厦门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符合正义的国家,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决定于诸侯。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正义”是基于秩序之上的,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他提出的关于正义的观点都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认为欲达到正义就要克己复礼,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王菁菁柏拉图与孔子的正义观:比较与启示材料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柏拉图以思想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现出对社会纷乱的担忧。同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呼

6、吁、倡导一种和谐与稳定的理想社会观。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 “正义”的核心思想。他们关注“正义”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统治者的要求。与柏拉图相比,孔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有何特点?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从材料一“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信息可知,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从材料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信息可知,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第二小问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一“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

7、”和材料二“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信息进行概括即可。(2)第一小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要求统治者是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王”;第二小问特点,从材料“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信息,并结合所学归纳即可。答案:(1)思想: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相似:社会秩序混乱;对现实不满,渴望建立理想社会。(2)要求:孔子要求统治者是“内圣外王”(“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王”。特点:强调“礼”的作用;以“三代”(大同社会)为目标。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

8、一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不按共和国的原则办事,或者换句话说,不以公众的利益作为其独一无二的目的,都不是好政府。把民主制作为基础保留下来,同时摒弃腐败的君主制和贵族制,代议制就应运而生,并立即弥补简单民主制在形式上的各种缺陷以及其他两种体制在知识方面的无能。摘自潘恩选集材料二一个建立在由社会产生的立宪政府据以建立的那些原则之上的政府,不能有改变自己的权利。如果它有了这些权利,就会专断独行。它会使它自己为所欲为;哪里有这样的权利,哪里就无宪法之可言。政府不是任何人或任何一群人为了谋利就有权利开设或经营的店铺,而完全是一种信托,人们给它这种信托,也可以随时收回。政府本身并不拥有权利,只负有义务。摘自潘恩

9、选集材料三“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潘恩的思想主张。(2)拿破仑是材料三中所说“个人独裁”的典型代表,作为法国“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他的哪些措施和活动体现了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相融性?(3)就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个人独裁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不以公众的利益作为其独一无二的目的,都不是好政府”可以得出政府的职能;依据材料二中“哪里就无宪法之可言”和“人们给它

10、这种信托,也可以随时收回”可以概括出其他要点。第(2)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抓住个人的活动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相关的答案。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从各自所面临的国情和阶级属性的角度去归纳答案。答案:(1)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公众利益服务(保障公众利益);实行代议制共和国:宪法是政府权力的基础(政府只能在宪法规定范畴内行使权力,政府只是宪法的产物);主权在民。(2)对内:采取了政治、经济、法制和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巩固革命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战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3)独裁与否取决于各自的国情和不同的时势;其结果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了资

11、产阶级利益。4(2016江苏苏州高三调研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顾学杰王权还是共和?保守还是激进?试论克伦威尔的政治观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克伦威尔“激进”和“保守”的表现。(2)材料二体现出了孙中山

12、的哪些精神品质?(3)史学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褒贬不一,而对孙中山的评价多为赞美之词,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其原因。解析:(1)该问需要结合材料一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信息,联系克伦威尔在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具体做法分析即可。(2)该问从材料二“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直接提取信息即可。(3)该问结合材料一、二,结合克伦威尔和孙中山两人的历史贡献分析即可。答案:(1)激进:领军取得内战胜利;处死国王查理一世。保守:担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2)品质:爱国主义

13、;勇于献身;不屈不挠。(3)原因:克伦威尔对历史作出过贡献,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孙中山终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斗争,功勋卓著,品德高尚。5(2016福建厦门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应给他们(土耳其农民)提供现代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帮助他们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应该消除交通闭塞和运输不足的状况。鉴于我国民族资本极为缺乏的现实,为尽快振兴我国实业,我们必须利用外国资本、资源与经验,这是我们的利益所在。凯末尔材料二使用(英国)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则我们虽留下了流出去的金钱,却换去了我们的血肉,因为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

14、毁了。很显然,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他们可以在千家万户建立古老、神圣的手摇纺织机,可以购买手摇纺纱机织出来的布。甘地印度自治材料三甘地说:“我们的目标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独立。”凯末尔也曾说过:“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胜利不管多么巨大,如果不用经济的胜利加以扩大,已经取得的胜利就不可能持久,而要很快消失。”也就是说,他们有着一致的根本的经济发展目标。戴家墨、尚劝余甘地与凯末尔的经济思想之比较(1)概括材料一凯末尔的主要观点。(2)据材料二概要指出甘地对待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态度及其主要依据。材料三中“一致的根本的经济发展目标”具体指什么?解析:(1)据材料一“我们应给他们(土

15、耳其农民)提供现代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帮助他们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可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生产效率;据“应该消除交通闭塞和运输不足的状况”可知发展交通运输;据“我们必须利用外国资本、资源与经验,这是我们的利益所在”可知利用外国资本与经验,振兴实业。(2)第一小问态度,据材料二“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因为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和“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可知甘地持反对态度;第二小问依据,据材料二“还只是损失了金钱”“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和“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归纳作答;第三小问具体发展目标,据材料三“我们的目标是政治、

16、社会和经济的独立”概括。答案:(1)观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发展交通运输;利用外国资本与经验,振兴实业。(2)态度:反对(批判、抵制)。依据:英国利用工业化对印度进行经济剥削;发展工业文明会摧毁印度人的道德基础;英国利用铁路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目标:发展自主的民族经济,实现民族经济的独立。6(2016福建漳州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

17、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的手里。(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

18、消灭。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观点并归纳其得以提出的历史条件。(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是如何继承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一“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说明是发展性观点;第二小问条件,根据材料一“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归纳为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正当组织的发展;“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归纳为工人革命运动的实践发展。(2)材料二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夺取资产阶级全部生产资料,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结合新经济政策特点来说明。答案:(1)观点:发展性观点。条件: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正当组织的发展;工人革命运动的实践发展。(2)说明:在无产阶级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从苏俄国情出发;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小农经济的存在,实行固定粮食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