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片区期末联考高一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9-12题为多项选择题,选不全的得2分,全选对的得4分,共48分)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哪位科学家首先提出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理想斜面实验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实例( )A. 亚里士多德 B. 牛顿 C. 伽利略 D. 爱因斯坦【答案】C【解析】【分析】亚里士多德用快慢描述物体的运动,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成就主要在量子力学,如光子说、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
2、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详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他用快慢描述物体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故B不符合题意;C、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C正确;D、爱因斯坦的成就主要在量子力学,如光子说、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顺利完成此类题目。2.图中的四幅图展
3、示了某同学做引体向上运动前的四种抓杠姿势,其中手臂受力最小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D项中手臂受力是B项中的2倍,肯定不是最小排除D项;设两手臂之间夹角2时,手臂的拉力为F,人的质量为m,如下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2Fcos=mg,得到 F=,由数学知识可知,当=0,即手臂平行时cos最大,F最小故选B3. 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A. 书的形变 B. 桌面的形变C. 书和桌面的形变 D. 书受到的重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力是成对出现的,这两个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产生这两个力的形变是不同物体的形变,要注
4、意对应关系A、书的形变产生的力是书本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书,受力物体是桌面;正确B、桌面的形变产生的力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力物体是书;错误C、书和桌面的形变分别产生了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错误D、书受到的重力致使书压紧了桌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书;错误故选A考点:弹力产生的原因点评:受力物体受到的力是施力物体形变产生的。4.有三个力F1、F2和F3其大小分别为 3N、4N和5N,其合力的最大值为和最小值分别为多少牛( )A. 10N ,0N B. 12N ,2NC. 10N ,2N D. 12N ,0N【答案】D【解析】【分析】当这三个力作用在同
5、一物体上,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如果三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夹角可以变化,当两个较小力的合力大小等于第三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为零,此时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详解】当三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同方向时,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即F=4N+3N+5N=12N;当三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不在一条直线,并且夹角可以改变,总能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此时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它们合力的最小值为0;故选:D。【点睛】当多个力合成时,它们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时,合力最大;求最小合力时,先考虑合力为零的情况。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B
6、. 物体运动速度大时惯性大C.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D. 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没有惯性【答案】C【解析】【分析】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详解】惯性的大小只有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故选C。【点睛】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不能和生活中的习惯等混在一起解答此题要注意: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只有在受力将要改变运动状态时才体现出来。6.如图所示,球A在光滑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现挡板以底端为轴缓慢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挡板和斜面给小球的弹
7、力FN1、FN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FN1先变小后变大,FN2一直增大B. FN1先变小后变大,FN2一直减小C. FN1先变大后变小,FN2一直增大D. FN1不变,FN2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解析】挡板转动时,挡板给球的弹力与斜面给球的弹力合力大小方向不变,其中的方向不变,作辅助图如上,挡板转动过程中,的方向变化如图中a、b、c的规律变化,为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其大小变化规律为先变小后变大,其中挡板与斜面垂直时为最小,与此对应,的大小为一直减小,最小值为零,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本题关键是对小球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并运用合成法分析;要明确三力平衡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
8、个力等值、反向、共线。7.“以卵击石”的结果是鸡蛋破碎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鸡蛋对石头的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力 B. 鸡蛋对石头的力大于石头对鸡蛋的力C. 鸡蛋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鸡蛋的力大小相等 D. 鸡蛋对石头的力就是石头对鸡蛋的力【答案】C【解析】【分析】鸡蛋碰石头,它们之间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平衡力不会同时产生和消失。【详解】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和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本题选C。【点睛】
9、本题应明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明确鸡蛋碎是因为鸡蛋的承受力小于石头的承受能力。8. 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B. 失重就是物休的重力减少了C. 完全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没有了D. 不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答案】D【解析】【分析】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如果没有压力了,那么就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向下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详解】A项:超重是
10、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自身的重力,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增加,故A错误;B项:失重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自身的重力,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减小,故B错误;C项:完全失重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故C错误;D项:不论超重或失重甚至完全失重,物体在同一位置所受重力是不变的,故D正确。故应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人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人的重力并没变,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了。9.高跷运动是一项新型运动,图甲为弹簧高跷当人抓住扶手用力蹬踏板压缩弹簧后人就向上弹起,进而带动高跷跳跃,如图乙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
11、确的是()A. 人向上弹起过程中,一直处于超重状态B. 人向上弹起过程中,踏板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踏板的作用力C. 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D. 从最高点下落至最低点的过程,人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答案】C【解析】人向上弹起过程中,开始时加速度的方向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最后的一段弹簧的弹力小于重力,人做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踏板对人的作用力和人对踏板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故B错误;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人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上,高跷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C正确;从最高点下落至最低点的过程,人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
12、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然后再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10.质量为m的滑块沿倾角的斜面匀减速下滑,斜面质量为M且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静止不动,对此运动过程,斜面和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右C. 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等于D.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答案】B【解析】因为滑块是匀减速下滑,所以在沿斜面方向上合力沿斜面向上,故,即,A错误;滑块在水平向右方向上有分加速度,所以斜面对滑块水平方向上有分力,即滑块对斜面有水平向左的作用力,故斜面有相对地面向左的运动趋势,故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正确D错误
13、;由于滑块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即在竖直向上方向上有分加速度,故滑块处于超重状态,所以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于,C错误11.甲乙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两质点( ) A. 前内的平均速度相等B. 前内运动方向相同C. 加速度方向相反D. 末的速度相等【答案】BC【解析】【分析】在v-t图象中每点的纵坐标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符号表示速度的方向,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详解】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则知前2s内两个质点通过的位移不等,则平均速度不
14、等,故A错误。速度的符号表示运动方向,可知前4s内运动方向相同,故B正确。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斜率一正一负,说明加速度方向相反,故C正确。由图知,4s末的速度不等,一个是0,一个是5m/s,故D错误。故选BC。【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由图象的斜率分析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2.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内的位移是5m,则()A. 物体的加速度是5 m/s2B. 物体的加速度为10 m/s2C. 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为10 mD. 物体在第4 s内的位移是35 m【答案】BD【解析】根据
15、得,物体的加速度故A错误,B正确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故C错误物体在第4s内的位移故D正确故选BD二、填空题(6空,每空3分,共18分)13.某同学“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把橡皮条的一端用图钉固定于A点,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位置O,如图甲所示,记录相关数据;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它拉到同一位置O,记录相关数据。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力的图示,画出的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1)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2)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的是_。【答案】 (1). 使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
16、F【解析】【分析】实验在实验中F和分别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实验得出,明确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即可正确答题,本实验中采用了两个力合力与一个力效果相同来验证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采用“等效法”,注意该实验方法的应用【详解】(1)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2)图乙中的F与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F是力和的合力的理论值.【点睛】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即一个合力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代,明确“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1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7、中(1)在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D“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2)在这一实验中,有两位同学通过测量,分别作出a一F图象,如图中的A、B、C线所示;试分析:A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B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C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答案】 (1). B (2). 未平衡摩擦或未平衡掉摩擦 (3). 平衡摩擦过度 (4). 没有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解析】(1)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绳从小车
18、上拿去,轻轻推动小车,是小车沿木板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故A错误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仍能抵消,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C、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然后再放开小车,故C错误;D、当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我们才可以认为小车的合力等于重物的重力,故D错误;故选B(2)从图A中发现直线没过原点,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引起的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这是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引起的设小车加速度为a,对小车:F=M
19、a对重物:F-mg=ma联立解得: ,所以重物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时,当m逐渐变大时,a逐渐变小,故图象出现弯曲所以原因是:重物的质量不是远小于车的质量点睛; 探究加速与力的关系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应根据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掌握实验的实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明确用图想法处理数据时,要作直线,直线较为形象直观三、计算题(15题8分,16题8分,17题8分,18题10分,共34分)15.如图所示,三条轻绳结于O点,系在竖直墙上的OA绳与墙成30角,一轻弹簧水平拉动轻绳,弹簧的拉力为3N,弹簧伸长3cm(弹簧发生弹性形变)(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2)求绳子OA的拉力?(3)求重物的质
20、量(g=10m/s2)?【答案】(1)(2)6N(3)【解析】(1)由得(2)重物对O点的拉力等于重力O点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的拉力F与绳OA的拉力FOA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根据共点力平衡机条件可得则重物的质量为16.2018年11月3日19时21分许, 辽宁省籍驾驶人李丰驾驶辽AK4481号重型半挂载重牵引车,沿兰海高速公路由南向北行驶,经17公里长下坡路段行驶至距兰州南收费站50米处与多车相撞,造成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截至目前,已造成14人死亡、34人受伤(包括肇事司机受轻伤)、31辆车不同程度受损。肇事司机自述刹车失灵,现已被公安机关控制,正在接受调查。请根据以上信息自编一道
21、可以求出车辆相撞前的速度的动力学问题,涉及到的数据可用字母代替,并列出主要的运算方程。【答案】若该半挂车与前车相撞过程中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从相撞到停止,半挂车前进的距离为s,假设该车的质量为M,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k倍,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则碰前该半挂车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解析】【详解】若该半挂车与前车相撞过程中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从相撞到停止,半挂车前进的距离为s,假设该车的质量为M,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k倍,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则碰前该半挂车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解:设碰撞前半挂车的速度大小为,加速度大小为,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根据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解得:17.
2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m=2kg的物块,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下的推力F=10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物块运动过程中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物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3)物块运动5s所通过的位移大小【答案】(1)5.2N (2)1.4m/s2 (3)17.5m【解析】试题分析:(1)物块沿竖直方向所受合力为零,设物块受地面的支持力为N,因此有N=mg+Fsin37=26N(2分)物块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N=52N
23、(1分)(2)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物块沿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cos37-f=ma(2分) 解得:a=14m/s2 (1分)(3)物块运动50s所通过的位移大小s=at2/2=175m(2分)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18.中国已迈入高铁时代,高铁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辆高铁测试列车从甲站始发最后停靠乙站,车载速度传感器记录了列车运行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列车的质量为4.0105kg,假设列车运行中所受的阻力是其重力的0.02倍,求:(1)甲、乙两站间的距离L:(2)列车出站时的加速度大小:(3)列车出站时的牵引力大小【答案】(1) L=115.2km (2) (3)【解析】【分析】(1)根据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求出甲、乙两站间的距离;(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列车出站时的加速度;(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列车出站的牵引力【详解】(1)由题意v=432km/h=120m/s,匀速运动时间t=720s两站间距对应v-t图线下的面积,有距离L=115200m=115.2km(2)启动阶段(3)在启动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a又f=0.02mg代入得:【点睛】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运用,求出加速度是关键,因为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