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658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解析》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高考数学联考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5分)已知i是虚数单位,m和n都是实数,且m(1+i)=11+ni,则=() A i B i C 1+i D 1i【考点】: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专题】: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分析】: 由复数相等的条件求出m,n的值,代入后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得答案【解析】: 解:由m(1+i)=11+ni,得m=n=11,=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了复数相等的条件,是基础题2(5分)已知|=,|+|=

2、,则=() A 1 B 2 C 3 D 5【考点】: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专题】: 计算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 运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向量的平方即为模的平方,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两式相减即可得到所求值【解析】: 解:由|=,|+|=,则()2=6,(+)2=10,即2+=6,+2+=10,上面两式相减可得=1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性质,主要考查向量的平方即为模的平方,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3(5分)数列an满足an+1=,若a1=,则a2015=() A B C D 【考点】: 数列递推式【专题】: 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分析】: 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得到数列

3、为周期数列即可得到结论【解析】: 解:由递推数列可得,a1=,a2=2a11=21=,a3=2a21=21=,a4=2a3=2=,a5=2a4=2=,a5=a1,即an+4=an,则数列an是周期为4的周期数列,则a2015=a5034+3=a3=,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递推数列的应用,根据递推关系得到数列an是周期为4的周期数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5分)已知某四棱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台的体积是() A B 4 C D 6【考点】: 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 计算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 根据四棱台的三视图,得出该四棱台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由此计算它的体积即可【解

4、析】: 解:根据四棱台的三视图,得:该四棱台是上、下底面为正方形,高为2的直四棱台,且下底面正四边形的边长为2,上底面正四边形的边长为1;该四棱台的体积为V四棱台=(12+22)2=故选:C【点评】: 本题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5(5分)甲、乙两所学校高三级某学年10次联合考试的理科数学成绩平均分用茎叶图如图所示,则甲乙两所学校的平均分及方差s2的大小关系为() A ,s甲2s乙2 B ,s甲2s乙2 C ,s甲2s乙2 D ,s甲2s乙2【考点】: 茎叶图【专题】: 概率与统计【分析】: 根据茎叶图中数据的分布情况,结合平均数与方差的概念,即可得出正确的结

5、论【解析】: 解: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得;甲学校数学成绩多分布在8199之间,乙学校数学成绩多分布在9096之间,甲的平均数应大于乙的平均数;又甲学校数学成绩更分散些,乙学校数学成绩更集中些,甲的方差应大于乙的方差;即,故选:D【点评】: 本题利用茎叶图考查了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的估算问题,若需精确计算,用平均数与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是基础题目6(5分)如图,矩形OABC内的阴影部分是由曲线f(x)=sinx(x(0,)及直线x=a(a(0,)与x轴围成,向矩形OABC内随机投掷一点,若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则a的值是() A B C D 【考点】: 几何概型【专题】: 计算题【分析】: 由题意

6、可得,是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率,分别求出构成试验的全部区域是矩形OACB的面积,构成事件 A的区域即为阴影部分面积为0asinxdx=cosx|0a=1cosa,代入几何概率的计算公式可求【解析】: 解:由题意可得,是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率构成试验的全部区域是矩形OACB,面积为:a记“向矩形OABC内随机投掷一点,若落在阴影部分”为事件A,则构成事件 A的区域即为阴影部分面积为0asinxdx=cosx|0a=1cosa由几何概率的计算公式可得P(A)= a=故选B【点评】: 本题是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率的计算,求解需要分别计算矩形的面积及阴影部分的面积,考查了利用积分计算不规则图象的面积7(5分

7、)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数列an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an是常数列”;不等式|x1|+|y1|1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菱形及其内部;f(x)是(,0)(0,+)上的奇函数,x0时的解析式是f(x)=2x,则x0时的解析式为f(x)=2x;若两个非零向量、共线,则存在两个非零实数、,使+= A 4 B 3 C 2 D 1【考点】: 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专题】: 简易逻辑【分析】: 不正确,举例:常数列:0,0,0,0,是等差数列,但是不是等比数列;不等式|x1|+|y1|1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即可判断出正误;利用奇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即可判断出正误;利用向量

8、共线定理,即可判断出正误【解析】: 解:不正确,举例:常数列:0,0,0,0,是等差数列,但是不是等比数列,因此数列an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数列an是常数列”;不等式|x1|+|y1|1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是一个菱形及其内部,正确;f(x)是(,0)(0,+)上的奇函数,x0时的解析式是f(x)=2x,则x0时,x0,f(x)=f(x)=2x,因此正确;若两个非零向量、共线,则存在两个非零实数、,使+=,正确【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不等式|x1|+|y1|1表示的平面区域、奇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向量共线定理、简易逻辑的判定,考查了推理能力

9、与计算能力,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8(5分)定义在1,+)上的函数f(x)满足:f(2x)=cf(x)(c为正常数);当2x4时,f(x)=(x3)2+1若函数f(x)的图象上所有极小值对应的点均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 A 1 B 2 C 1或2 D 2或4【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 分别求出当1x2时和4x8时函数的解析式,再结合已知2x4时的解析式,分别求出每段的最小值,由三点共线可求出c的值【解析】: 解:由已知可得,当1x2时,当2x4时,f(x)=(x3)2+1,当4x8时,;由题意可知函数f(

10、x)的图象上的极小值对应的点,(3,1),(6,c)共线,则,c=1或c=2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的最值,运用了化归思想,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一)必做题(913题)9(5分)函数y=lg的定义域为集合A,集合B=(a,a+1)若B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1,0【考点】: 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专题】: 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集合【分析】: 解0求函数的定义域,从而确定集合A,再由BA可得1aa+11,从而解得【解析】: 解:由0解得,1x1;故A=(1,1);故(a,a+1)(1,1);故1aa+11;解得,

11、1a0;故答案为:1,0【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及集合的求法,属于基础题10(5分)在(1+x)+(1+x)2+(1+x)6的展开式中含x2项的系数为35;(用数字作答)【考点】: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专题】: 二项式定理【分析】: 由条件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可得含x2项的系数为+,再利用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求得结果【解析】: 解:(1+x)+(1+x)2+(1+x)6的展开式中含x2项的系数为+=35,故答案为:35【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11(5分)观察式子:1+,1+,1+,则可归纳出式子为1+,(n2)【

12、考点】: 归纳推理【专题】: 综合题;压轴题【分析】: 根据题意,由每个不等式的左边的最后一项的通项公式,以及右边式子的通项公式,可得答案【解析】: 解:根据题意,1+,1+,1+,第n个式子的左边应该是:,右边应该是:,并且n满足不小于2所以第n个式子为:1+,(n2)故答案为:1+,(n2)【点评】: 本题考查了归纳推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12(5分)定义某种运算,ab的运算原理如图所示,设S=1x,x2,2,则输出的S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考点】: 程序框图【

13、专题】: 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 由已知中的程序算法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条件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S的值,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可得答案【解析】: 解:由已知中的程序算法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条件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S的值,由程序构图可得:ab=,S=1x=,故当x=2时,S取最大值2,当x=0时,S取最小值0,故S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故答案为:2【点评】: 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的应用问题,解题时应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基础题13(5分)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过点N(3,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与抛物线的准线相交于C,|BF|=3,则BCF与ACF

14、的面积之比为【考点】: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专题】: 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 如图所示,F(1,0),设A(x1,y1),B(x2,y2)由|BF|=3,可得x2+1=3,解得x2,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y2直线AB的方程为:,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可得x1利用BCF与ACF的面积之比=即可得出【解析】: 解:如图所示,F(1,0),设A(x1,y1),B(x2,y2)由|BF|=3,可得x2+1=3,解得x2=2,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42,y20,解得y2=2B直线AB的方程为:,化为联立,化为2x213x+18=0,x1x2=9,解得x1=BCF与ACF的面积之比=故答案为:【点评】:

15、 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相交问题转化为方程联立可得根与系数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二)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14(5分)极坐标系中,圆2+2sin=3的圆心到直线sin+cos1=0的距离是【考点】: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专题】: 坐标系和参数方程【分析】: 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解析】: 解:圆2+2sin=3化为x2+y2+2y=3,配方为x2+(y+1)2=4,可得圆心C(0,1)直线sin+cos1=0化为x+y1=0,圆心到直线sin+cos1=0的距离d=故答案为:【点

16、评】: 本题考查了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属于基础题15如图,圆O的直径AB=8,C为圆周上一点,BC=4,过C作圆的切线l,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AD,D为垂足,AD与圆O交于点E,则线段DE的长度为2【考点】: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专题】: 立体几何【分析】: 连接BE,OC,OCBE=F,证明四边形EFCD是矩形,OBC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解析】: 解:连接BE,OC,OCBE=F,则OCl,ADl,ADOC,AB是圆O的直径,ADBE,ADl,lBE,四边形EFCD是矩形,DE=CF,圆O的直径AB=8,BC=4,OBC是等边三角形,CF=2,DE=2,故

17、答案为:2【点评】: 本题考查圆的切线的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16(12分)设函数f(x)=cos(2x)2sinxcosx()求f(x)的最小正周期,并指出由f(x)的图象如何变换得到函数y=cos2x的图象;()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f(A)=,b+c=2,求a的最小值【考点】: 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函数的图象【专题】: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三角形【分析】: (I)由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化简函数解析式可得f(x)=cos(2x+),根据周期公式即可求f(x)的最小正周期T根据正弦函数的平移规律可得y=cos(2x+)的图象向右

18、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cos2x(II)由已知及(I)可得cos(2A)=,由A(0,),可得A,由b+c=2及余弦定理,得a2=43bc,又bc()2=1即可求得a的最小值【解析】: 解:(I)f(x)=cos2x+sin2xsin2x=cos2xsin2x=cos(2x+)(3分)f(x)的最小正周期T=,(4分)由y=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cos2x;(6分)(II)由f(A)=cos(2A)=,A(0,),可得A=(8分)由b+c=2及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b+c)23bc=43bc,(10分)又bc()2=1仅当b=c=1时bc

19、取最大值,此时a取最小值1(12分)【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函数的图象,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17(12分)已知某校的数学专业开设了A,B,C,D四门选修课,甲、乙、丙3名学生必须且只需选修其中一门()求这3名学生选择的选修课互不相同的概率;()若甲和乙要选同一门课,求选修课A被这3名学生选修的人数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考点】: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专题】: 概率与统计【分析】: ()根据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即可求这3名学生选择的选修课互不相同的概率;()求出随机变量的概率,即可求出对应的分布列和期望【解析】: 解:

20、(I) 3名学生选择的选修课所有不同选法有43=64种; (2分)各人互不相同的选法有种,互不相同的概率:; (4分)(II) 选修课A被这3名学生选修的人数X:0,1,2,3,(5分)P(x=0)=,P(x=1)= P(x=2)=,P(x=3)=,(9分)所以X的分布列为(10分)数学期望EX=0+1+2+3=(12分)【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率的计算以及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的计算,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18(14分)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平面ACD,AC=AD=CD=DE=2,AB=1() 请在线段CE上找到点F的位置,使得恰有直线BF平面ACD,并证明;

21、()在()的条件下,求二面角FBEA的正弦值【考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 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向量及应用【分析】: 以D点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使得x轴和z轴的正半轴分别经过点A和点E,则各点的坐标为D(0,0,0),A(2,0,0),E(0,0,2),B(2,0,1),C(I)点F应是线段CE的中点设F是线段CE的中点,则点F的坐标为,=,可得与平面xoy平行,即可证明(II) 设平面BCE的法向量为=(x,y,z),由,可得,而平面AEB的一个法向量为=(0,1,0),利用=,设二面角FBEA的平面角为,则sin=【解析】: 解:以D点

22、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使得x轴和z轴的正半轴分别经过点A和点E,则各点的坐标为D(0,0,0),A(2,0,0),E(0,0,2),B(2,0,1),C(I)点F应是线段CE的中点,下面证明:设F是线段CE的中点,则点F的坐标为,=,与平面xoy平行,又BF平面ACD,BF平面ACD(II) 设平面BCE的法向量为=(x,y,z),=,=则,不妨设y=,解得x=1,z=2,即=,而平面AEB的一个法向量为=(0,1,0),=,设二面角FBEA的平面角为,则sin=所求角的正弦值为【点评】: 本题考查了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考查了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

23、理、向量垂直与数量积的关系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出二面角的方法,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19(14分)设数列an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1=2,a3a2=12,数列bn满足:bn=log3+log3a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数列cn满足:cn=,求证:c1+c2+cn【考点】: 数列的求和;数列递推式【专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 ()设出数列an的公比为q,由已知列式求出公比,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可求; ()把数列an的通项公式代入,化简后可得数列bn是等差数列,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求得答案; ()由()()有,放缩得到

24、,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后证得答案【解析】: ()解:设数列an的公比为q,由a1=2,a3a1=12,得2q22q12=0,即q2q6=0 解得q=3或q=2,q0,q=2不合舍去,; ()解:由,得=,数列bn是首项b1=1,公差d=2的等差数列,; ()证明:由()()有,n1时,3n11,3n123n1,则=原不等式成立【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训练了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是中档题20(14分)已知点P是椭圆+y2=1上的任意一点,F1,F2是它的两个焦点,O为坐标原点,动点Q满足=+()求动点Q的轨迹E的方程;()若与坐标轴不垂直的直线l

25、交轨迹E于A,B两点且OAOB,求三角形OAB面积S的取值范围【考点】: 轨迹方程;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分析】: (I)设Q(x,y),动点Q满足=+又,可得P点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即可得出;(II)当OA斜率不存在或为零时,直接计算即可;当OA斜率存在且不为零时,设OA:y=kx(k0),代入椭圆方程可得A点坐标,可得|OA|2=,利用OAOB,可得|OB|2,利用S2=|OA|2|OB|2=,再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解析】: 解:(I)动点Q满足=+又,设Q(x,y),则=(x,y)=点P在椭圆上,则,即(II) 当OA斜率不存在或为零时,S=2,

26、当OA斜率存在且不为零时,设OA:y=kx(k0),代入x2+2y2=8,得,|OA|2=x2+y2=,OAOB,以代换k,同理可得,S2=|OA|2|OB|2=8=8,=4,当且仅当k=1时等号成立而k=1时,AB与x轴或y轴垂直,不合题意(4,+),因此三角形OAB面积S的取值范围为【点评】: 本题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直线与椭圆相交问题转化为方程联立得到交点坐标、向量垂直与数量积的关系、向量的坐标运算及其平行四边形法则、基本不等式的性质,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21(14分)已知函数f(x)=xg(x)=2ln(x+m),()当m=0时,存在x0

27、,e(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使x0f(x0)g(x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当a=m=1时,(1)求最大正整数n,使得对任意n+1个实数xi(i=1,2,n+1),当xie1,2(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时,都有f(xi)2015g(xn+1)成立;(2)设H(x)=xf(x)+g(x),在H(x)的图象上是否存在不同的两点A(x1,y1),B(x2,y2)(x1x21),使得H(x1)H(x2)=H()(x1x2)【考点】: 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专题】: 计算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 (I)x0f(x0)g(x0)可化为a2lnx0,从而可得a2lnx

28、0,令h(x)=x22lnx,从而化简函数的最大值问题,由导数求单调性,再求最大值即可(II) (1)f(xi)2015g(xn+1)恒成立可化为f(xi)max2015g(xn+1)min;从而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从而求解即可;(2)化简H(x)=xf(x)+g(x)=x2+2ln(x+1)1,求导H(x)=+2x;再化简=ln+(x1+x2);从而可得H()=+(x1+x2);即ln=2,令=t,(t(1,+),从而化为lnt=2(1),再构造函数u(t)=lnt+2,从而求导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及取值即可【解析】: 解:(I)x0f(x0)g(x0)可化为a2lnx0,即a2lnx0,令h(

29、x)=x22lnx,则h(x)=2x=,(x0)当x,1)时,h(x)0;当x(1,e时,h(x)0;又h()=+2h(e)=e22,hmax(x)=e22,则ae22;(II) (1)f(xi)2015g(xn+1)恒成立可化为f(xi)max2015g(xn+1)min;f(x),g(x)均为增函数,f(xi)max=n(2)=,2015g(xn+1)min=20152=4030;n4030,即n2686+;n的最大值为2686(2)H(x)=xf(x)+g(x)=x2+2ln(x+1)1, H(x)=+2x;=ln+(x1+x2); H()=+(x1+x2);故可化为ln=,即ln=2令=t,(t(1,+),式可化为lnt=2(1),令u(t)=lnt+2,u(t)=0,u(t)在(1,+)上是增函数;u(t)u(1)=0;u(t)无零点,故A、B两点不存在【点评】: 本题考查了导数的综合应用,同时考查了恒成立问题及存在性问题,属于难题-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