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645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歌谣:“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这一典故反映了西汉初年盛行(C)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解析:曹参这种做法,其实是坚持清静无为,不扰民生事,其指导思想是“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D)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董仲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法家理

2、论家是韩非,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3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C)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限定的答题角度“道德准则”。董仲舒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关于君主关系的问题,B项适合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D项是关于如何治理国家以及人与人相处的理论,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有学者认为:“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

3、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D)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解析:依据“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可知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故D正确;A、B、C材料均未体现,排除。5董仲舒说:“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以此为度而均调之,使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今世弃其度制,而各从其欲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难治也。”董仲舒这一观点主要着眼于(C)A消除贫富差距 B保障财政收入C维护专制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解

4、析:解题时可结合董仲舒强化中央集权的思想来理解材料。从材料中的“易治”和“难治”可知其着眼点是维护专制统治。6“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D)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解析:对死者的厚葬可以获得孝的美名,同时西汉的选官制度标准就是孝廉,而且汉武帝之后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故D项正确。7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

5、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克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C)A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道家主张“天道自然”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D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解析:“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材料中的“大旱由于缺乏德行”“贪官污吏的结果”反映了这一层意思,故C项正确。8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由此可见,董仲舒(A)A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 B宣扬阴阳

6、家的学说C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 D摆脱先秦儒学影响解析:根据题干中“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可判断这段材料的中心内容是要求君王以德治理国家,故A项正确。9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是因为董仲舒(D)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A、B两项不是董仲舒的思想内容,C项属于董仲舒的观点,但没有体现“仁政”的内涵。故选D项。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

7、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的主要原因是(A)A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C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D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解析:依据材料时间“汉代”以及“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可知是符合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A项正确。11“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C)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

8、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解析: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也是“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故C项正确。12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A)A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C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解析:秦代“焚书坑儒”旨在消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统一人民的思想以便维护自己的统治;汉代独尊儒术也是希望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二者的做法都是出于政治上的需求,故A项正

9、确。B、C两项反映的不是本质问题;D项说法与“秦代焚书禁学”不符。13“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B)A井田制的瓦解 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 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解析: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等观点。题干中“以孝治国”“夫为妻纲”反映出儒家思想被统治者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两者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故A、C两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D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14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10、”。中央官学的建立(A)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解析:据材料,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它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A项正确。B、C、D三项均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26分,第16题18分,共44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注:不会去享受);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教,政之本

11、也;狱,政之末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三:(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

12、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董仲舒思想的共同点。指出董仲舒重教化的目的。(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的用人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8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 答案:(1)共同点:认为好义与欲利是人的天性;主张重义轻利,重视道德教化。(4分)目的:提高民众思想素养,形成良好社会风俗,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4分)(2)政策: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4分)影响:儒家思想成

13、为统治阶级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分)(3)特点:把教育和选拔管理人才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4分)影响: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政府官员;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助于加强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6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两段材料内容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可以看出汉武帝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用人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

14、,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官员素质、促进儒学发展、推动大一统等角度归纳。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王永祥董仲舒评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

15、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18分)答案:观点一:赞成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可以为实现今天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理论支撑;董仲舒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观点二:反对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观点三:对董仲舒思想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史实依据:可以参考上面两个观点。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在回答时,首先要表明观点,如果是赞成,主要从其思想有利于社会发展、政局稳定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如果是否定,则从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结合上述材料一分为二地全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